任俊國
大雨,召喚未來。
洪水漫灌城市,一條魚游進(jìn)一間廚房,驚奇地注視著砧板、菜刀和青花瓷盤。
青花反射幽深的光,瓷白反射刺眼的光。
魚徘徊,從門口游出去,又從窗口游進(jìn)來。
魚曾在河底考察過一只陶罐,上面有魚的祖先畫像,寫意線條虬勁而蒼茫。魚帶著孩子們在陶罐前祭拜過?;蛟S,這只陶罐裝過5000年前的一條魚和一條預(yù)言,魚這樣想。
雨停。洪水一邊退去,一邊設(shè)下陰謀,把魚誘上歧路。
魚網(wǎng)定格了魚的未來。魚在水產(chǎn)市場被等價交換,口渴時想起了莊子的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然后,魚回到熟悉的廚房,在熟悉的砧板上看見熟悉的菜刀和青花瓷盤。
青花,燃起幽藍(lán)焰火。
現(xiàn)實,比瓷白更刺眼。
魚沒有閉眼,但世界的光在魚眼里閉上了。
魚最后想起了5000年前那條預(yù)言。
百年來,螢火蟲點著燈,在野虎灘上一直未找到老虎足跡。
走失了虎,風(fēng)也快失去了野性。
虎!虎!
虎,終于在我和小鳳姐的江湖里復(fù)活。
黑鱧頭是野虎灘水域的王,有老虎一樣好看的斑紋,迅猛、兇狠,撲食小蝦像撲食會跳躍的小鹿,撲食鳑鲏魚像撲食會爬巖的野山羊。
于是,黑鱧頭有了江湖新名號:野吊睛黑額虎”。
于是,在野虎灘上,釣魚高手成為了我們崇拜的打虎英雄。
有一次,太陽和我們反轉(zhuǎn)了劇情,對打虎英雄怒了。有人用活的小青蛙垂釣吊睛黑額虎,明鏡一樣的水面,瞬間嗆啞了釣鉤上的蛙聲。
太陽,血脈賁張。
水波,皺上眉頭。
一只螃蟹橫出水面,犀牛一樣沖過灘石。
突然,他釣起一條巨大的吊睛黑額虎。又突然,魚線被咬斷,同時咬斷的還有他的一臉興奮。
太陽在水面上跳蕩了一下。
我們趁機(jī)踢倒他的小竹簍,然后,和一群小青蛙四散走遠(yuǎn),留下一灘罵罵咧咧和垂頭喪氣。在野虎灘偌大的荒涼里,彌漫著他的沮喪。
這一次,我們成了英雄。
然后,我仿佛聽見水底發(fā)出卡著刺痛的虎嘯。也許,吊睛黑額虎正以一枚魚鉤為例,述說著家族血淚史。
夕陽西下,風(fēng)過血紅的野虎灘,慢慢拉上夜黑的幕。
然后,星星落進(jìn)野虎灘,落進(jìn)荒蕪里,落進(jìn)另一種葳蕤里。
眼前一黑……比起野虎灘,城市擁擠不堪。偏偏,我與一頭老虎在擁擠中狹路相逢。
它的尾巴,黑風(fēng)一樣剪滅光明,帶起風(fēng)浪。
在水族館玻璃隧道里,我對著大鯊魚脫口而出:野好一頭吊睛白額虎。”隧道里,頓時擠滿莫名不解的眼神。倒是大鯊魚明白,游過來與我對視,安靜地閱讀彼此。
大鯊魚眼睛只辨黑白,但能識曲直,一直遵守海底叢林法則,貪吃,但從不圈地盤。而陸地,老虎,是一定有圈子的。
嗯嗯,大鯊魚也讀懂了我那一瞬的心思,轉(zhuǎn)過身去,向我剪剪尾巴。
眼前又一黑……一只漂亮的水母花枝招展地扭了過來。大鯊魚預(yù)防性地走開,不想沾惹無聊的花邊新聞。
然后,我看見潛在水里的蛙人,手里沒有魚叉,他不打“虎”。
事實上,他養(yǎng)“虎”,但,不為患。
我,突然紅了臉。
我是一個偷窺隱私的嫌疑犯。
魚以水為衣。發(fā)明玻璃魚缸前,人們多是俯視,看魚的背脊和側(cè)影,看魚的胴體于水波里若隱若現(xiàn),產(chǎn)生美的遐想和延伸。
玻璃缸提供了全方位視角,于是,魚被裸奔。魚們是極度害羞的,連身體都羞紅了。
玻璃缸里鮮能養(yǎng)活青白色的魚。
于人類的窺探面前,青白羞死了。
我懷疑,熱帶魚那么繽紛,也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潛入水底窺探,害得它們紛紛變色遮羞。
冷水魚被觀賞得少,青青白白的多。
很久不在家養(yǎng)魚了,我還被自己羈押著。
故鄉(xiāng)和故鄉(xiāng)的山水都興奮著。
第一次,火車,魚一樣游過菜花地、小麥地、桃花坡、梨花溝。蒲公英借風(fēng)的翅膀,追向火車。然后,我追蒲公英,小鳳姐追我,她發(fā)辮上的紅蝴蝶追她,最后是天上的白云追我們。
突然,我一腳踏空,一頭栽進(jìn)梯田,一抬頭,火車和蒲公英遠(yuǎn)了曰一低頭,受了驚嚇的魚也遠(yuǎn)了。然后,我看見小鳳姐和滿山的桃花笑。
只有白云沒有笑。白云是故鄉(xiāng)永遠(yuǎn)的風(fēng)箏。
故鄉(xiāng)的白云常常臥在后山上,半隱著羊群和牧羊的小鳳姐。我爬上山頭想觸摸白云,但迎過來的只有羊群和小鳳姐。不見白云,我知道她就在身邊。
后來,我坐上火車去山外,看見小鳳姐站在后山上向我揮手。事實上,那距離很遠(yuǎn),所謂看見,只是一種不忍離別的感應(yīng)。
就這樣,我是一尾小魚,坐在一條大魚的肚子里去了遠(yuǎn)方。再后來,故鄉(xiāng)通了高鐵,一次次提速千山萬水的思念,朝發(fā)夕至。
故鄉(xiāng)的白云一直在等我。
故鄉(xiāng)的梯田,各美其美。春天插秧種水稻,秋天播籽種油菜。
放水,魚們就結(jié)伴順?biāo)隆P钏?,魚們就結(jié)伴回溯而上。
油菜不怕澇,梯田也干不透。偶有戀舊的泥鰍不肯離開,藏在菜根深處相濡以沫。
有蔓生的豌豆,沿著油菜梗向上爬,開很多美麗的花,結(jié)的豌豆片,像一群小魚兒,結(jié)伴努力向高處游,向有陽光的方向游。
收完油菜,雷雨注滿梯田的那晚,有魚兒結(jié)伴溯游上山。
在莊稼、魚們、花們結(jié)伴的路上,還有我和小鳳姐。
在城市夜行,要么亮燈,要么讓思想發(fā)光,各自走向安頓或喚醒靈魂的地方。否則,就是違規(guī)出行。
于夜河看各樣汽車,仿佛看各樣發(fā)光的魚。
燈光閃爍,夜河忽深忽淺,如夢如幻。我伸出手,觸摸五光十色的風(fēng)。
雨穿過夜風(fēng),一切都有了魚的水靈感,增添城市的鮮活勁。
被車燈擦亮的雨絲,似斷而未斷。她們,撞斷燈光和雨絲,美人魚一樣游向彼岸。彼岸近在咫尺,卻又遙遠(yuǎn)得只在想象中。
我愿成為一尾魚,被雨絲垂釣上云端。
云端上,留著飛鴻回歸的記憶。
云端上,也有一條夜河。星星,魚一樣游,也亮著燈。
月兒,是云波里的魚,被故鄉(xiāng)養(yǎng)著。
三月產(chǎn)籽的魚,是躍出水波的月兒。
四月,插秧的小鳳姐突然抓起一尾鯽魚,一聲驚呼,驚起所有插秧人佝僂已久的腰身。
時間的腰,也借機(jī)伸了伸。
六月,小鳳姐和我頭戴荷蓋,趴在塘邊窺看水下呼之欲出的紅荷箭。太陽下山時,紅荷箭還沒有射出水面,月兒就來與我們換班。
再次見面,蜻蜓早已霸占著出水的紅荷箭,霸占著一首詩。
而每一瓣凋落的白荷花瓣都是一瓣月兒,白天魚兒追啄,夜里月兒追啄。
雨后,青蛙蹭在白荷瓣上,就是蟾宮的模樣。
野低頭思故鄉(xiāng)”,就是蓮蓬老了的模樣。
十月,小鳳姐在荷塘邊洗蓮藕,把月兒裝進(jìn)竹筐。
十二月,魚們在塘底,舉頭望荷葉枯成的瘦月兒。
我們那里稱魚苗為魚花兒。
雪,如一群魚花兒,游過門窗。簌簌聲恰是唼喋聲……
梅花未開雪先到,雪花就是梅花曰梅花開后雪不到,梅花就是雪花。我喜歡一邊看雪游梅間,一邊想象魚游在荷田。
雪從后山下來,小鳳姐走進(jìn)去,讓雪親吻她的俏臉,總有幾瓣雪花迷失在她的小酒窩里。
那一天,風(fēng)雪也迷失了。
我仰頭讓幾瓣雪飄進(jìn)嘴里,有微微的冰涼如魚般游進(jìn)靈臺?,F(xiàn)在,靈臺的魚還在,只是難以準(zhǔn)確捕捉到它們的若即若離。
童年的愜意莫過于坐在后山溫泉池里,看雪落。
落雪也看人。
當(dāng)大雪進(jìn)村,家家閉門,圍著柴火爐,聽著風(fēng)雪狂濤,說些生活舊事。
雪過后有喜鵲鬧梅于枝上,有麻雀起落于檐前,在偌大的故鄉(xiāng),生發(fā)幾次小小的雪崩。
在裊裊梅香里,有雪的游姿。
67000只彩瓷、青瓷、白瓷,如一群繽紛的魚,集體失憶,沉向海底。
一艘船,如巨鯨般沉睡。當(dāng)它從印尼勿里洞島海域醒來時,已過1200年。因為在一塊黑石邊,所以叫“黑石號”,而我更愿把它沉沒的那天命名為“黑石日子”。
黑暗的時間,讓一艘沉船一點點石化為盲盒。
盲盒,在1998年打撈后打開。一只長沙窯青釉褐彩銘花草紋碗上寫著“寶歷二年”:于海上絲路,67000片時光鱗片,折射出大唐風(fēng)物的絢爛。
瓷器上的山水紋、云嵐紋、樹木紋、花草紋、飛鳥紋表達(dá)著東方文化美曰胡像紋、摩羯紋表達(dá)著包容美曰高一個層次的美是瓷器上的漢字,有年款名、器物名、用途名、工匠名、商號名曰再高一個層次的美是瓷器上的諺語、格言、警句、先賢語錄曰更高一個層次的美是瓷器上制陶工的即興之詩,比如: “孤雁南天遠(yuǎn),寒民切切驚。妾思江外客,早晚到遼停?!?/p>
有這樣廣大的根基,唐詩,注定讓人仰望。
是的,看黑石號陶瓷展,如讀67000首唐詩。
書是海洋,文字如魚。于此打開時間折疊。
我們努力追蹤、解釋從古籍中走失的魚。相認(rèn),就像相擁失散多年的老友,陌生,卻又保持相同的體溫。
1975年12月,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秦簡1155枚,殘簡80枚。一枚竹簡就是一條溪流,從80枚殘簡里走失了多少尾魚呢?
2002年6月,湖南,龍山,里耶古城,出土36000多枚秦簡,分別記載著戶口、土地、物產(chǎn)、田賦、徭役、倉儲、錢糧、兵甲、道路、郵驛、津渡、奴隸、刑徒、祭祀、教育、醫(yī)藥等。竹簡存放在一口古井里,游出一個全息式的秦代空間。
井底之魚與井底之蛙的區(qū)別在于:魚,證明了井底并不狹小。
我愿意做一條尋秦的魚,跟隨里耶古井竹簡上的魚,讀一讀大秦的乘法口訣、法律條文、風(fēng)土人情和日常生活。
讀一讀美麗的小篆、隸書。
如果不能歸來,愿來者讀我,如魚。
一邊是,山呼海嘯。另一邊也是,山呼海嘯。
我仿佛回到故鄉(xiāng),看一眾人趕魚。
魚塘內(nèi),風(fēng)生水起,人人拼搶,趕魚入網(wǎng)。
魚,倏忽在左,倏忽在右,一塘水就亂了,一塘人也亂了。得意者以為魚入了網(wǎng),不期魚從網(wǎng)邊逃脫,來不及平靜的水面,就生出一塘更大的亂……
魚必須入網(wǎng),魚塘才會開始新的秩序,被踩亂的山巒倒影才會重新復(fù)原。
事實上,我在看一場足球比賽,山呼海嘯的是一眾球迷。不同的是球場上只見燈影,不見山影。
于此,我有理由懷疑足球起源于先人趕魚的場景,唯一變的是規(guī)則:把魚趕進(jìn)對方的網(wǎng)。
有時轉(zhuǎn)身,就是新的開始。
突然,足球飛向觀眾,濺起一場驚呼,像一尾落入水中的魚,濺起一塘水花。
知道嗎鑰現(xiàn)在的球場,20年前還是一方魚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