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敏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各個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等教育也是如此。教育形式改變了,教育素材更加豐富,教育工具更為多元化,多媒體和網絡APP的使用使高等教育各類課程得到了切實的普及。應用型本科院校《公共藝術》課程的健全需要借助于互聯網中的數字資源,豐富教育內容,擴展和深化《公共藝術》課程的內涵。應用型本科高校要認識到互聯網在高等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對于充斥于網絡中的各種信息和數據進行有機的整合,挖掘課程相關內容,這是《公共藝術》課程的延伸和拓展。
互聯網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必須依賴的工具和載體。目前我國十分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倡建設應用型院校,重視實用性教學,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真正的本領,高校采取調整課程結構、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方法、革新考核機制、創新校園文化、搭建網絡平臺、挖掘數字教育資源的措施,探索出一條互聯網下高校課程改革路徑。
本科高校都設置有《公共藝術》課程,《公共藝術》課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公共藝術》課程是指提升學生藝術素養的相關課程,藝術素養是指審美和藝術創作素養等等,2015年國務院和2019年教育部最新頒布文件中提到了《公共藝術》課程屬于美育的范疇。狹義的《公共藝術》課程是指2006年我國教育部下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中8門選修課程,學生至少要從中選取一門或達到2個學分。以江蘇省為例,有一年對其12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學情況進行了調研,其中12.3%的高校僅開設了1~2門公共藝術教育課程,超過60%的高校開設了5門以上《公共藝術》課程,同時以美術鑒賞、藝術導論、音樂鑒賞、影視賞析等8門課程的高校超過70%,但是藝術實踐類課程安排較少,不到10%。這些數據真實地反映出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發展的現狀。有學者在《2018年中國藝術教育年度報告》中指出,全國普通高校藝術教育中,2學分藝術課程是切實落地的,但是《公共藝術》課程類別較少,有待逐步完善。《公共藝術》課程在一些網絡平臺上設置有慕課課程,如智慧樹、爾雅、愛課程,且不少是名師授課,如彭吉象的《藝術導論》、劉建的《舞蹈鑒賞》等。近幾年,《公共藝術》課程云端化比較明顯,應用型高校探索新的《公共藝術》課程建設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互聯網信息化為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因為互聯網中包含有各類藝術相關的理論、數據、信息,包括文字理論知識、圖像、音頻、視頻等等,還有很多教育機構及個人的藝術教育課程,網絡中囊括了各類藝術的形式,如繪畫、音樂、書法、舞蹈等等。
其次,互聯網應用于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可以使學習形式更為靈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通過網絡可以使藝術教師和學生之間獲得更為積極的互動,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藝術素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指導者的角色。互聯網在應用《公共藝術》課程教學中,可以打破空間和時間的束縛,學生可以搜索相關信息和資料,提高其學習主動性,學生可以自行安排學習計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力。
互聯網是教育數字資源的有效載體,為這些資源提供了傳播和存儲的空間,網絡中的數字資源是海量的,這對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網絡中的數字資源是龐雜的,可以豐富《公共藝術》課程的內容,改變傳統的藝術教育形式,如運用網課或教育APP形式,實現數字教育資源的傳播和共享。
網絡是虛擬的空間,其存儲空間是龐大的,因為云端可以存儲海量的信息和數據,對于應用型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從網絡中吸取的數字資源是海量的,是極其豐富的,為藝術教育提供足夠多的資源,可以擴展藝術教育教材和輔助教材的內容。但是也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互聯網中的數字教育資源良莠不齊,有很多不正確的價值觀念,也有一些錯誤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的藝術資源。
大學教育與初高中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至關重要。應用型本科院校要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技能與方法,這就突出了網絡數字資源的優勢。學生可以通過藝術課程網站獲取相關的理論知識和信息等,這些數字資源可以為藝術教育提供較多的素材,可以使學生藝術教育的形式比較多元化。《公共藝術》課程網絡數字資源的使用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鍛煉其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網絡數字資源可以為《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提供跨時空的藝術交流平臺,應用型高等院校的課程教育更加突出應用性,重視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網站論壇、博客、郵箱、微信群、公眾號等,及時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便于教師開展針對性的教學,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教師不再是教學理論的搬運者和灌輸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啟發者,是學生的示范者和激勵者。教師擔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通過采用數字資源可以實現藝術理論交流。傳統的教學主要采取集中課堂授課的模式,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挖掘網絡中的數字資源是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育必須要進行的步驟,這有利于藝術理論的傳播,有助于課程教學水平的穩步提高。
部分高等院校《公共藝術》課程設置較少,一般作為選修課出現,以學分為約束,課程內容涵蓋資源較少,且實際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難以滿足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要求。高校中設置《公共藝術》課程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大學生不僅掌握自己選擇專業的知識,還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完善其藝術知識體系,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得到切實的提升。
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的完善對于改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學生藝術素養有所提升,其生活情趣和生活質量也會得到提高。《公共藝術》課程與我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我國傳統文化體系中有很多的內容十分經典,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強化這類課程的教育,可以使學生對生活更加熱愛,會對學生產生正向的影響。在實際課程教學中,教師采用新媒體形式可以優化課程教育的形式,有助于優化學生的價值觀念。
應用型高等院校《公共藝術》課程的實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中包含著人文底蘊、藝術素養、藝術創造力等,這些素養的培養都離不開《公共藝術》課程的實施。應用型高等院校教育強調教育的應用性,其《公共藝術》課程建設模式要重視對于學生能力的提升,學校要創新藝術教育方式,明確教學目標,改變傳統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公共藝術》課程可以對學生產生一種藝術熏陶,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的關鍵。
目前,部分高校對于《公共藝術》課程數字資源挖掘不夠重視,基本《公共藝術》課程都是以選修課的方式存在。這種選修課的模式,一些對藝術感興趣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進來,但是很多學生只是以完成任務的心態選修課程,導致公共藝術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部分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數字資源開發較少,對于網絡中開發這類資源不夠重視,且組織管理相對落后,對于藝術教師的深造和培養是忽視的態度。
應用型本科院校《公共藝術》課程數字資源的開發需要財力及物質投入作為支撐,因為網絡資源的整合需要很多資產,包括一些財政支出和設備應用等。例如,美術教育需要的教具、畫筆、美術室等,音樂教學需要的電教室、音響設備、琴房、伴奏樂器等,這些都是公共藝術教學需要的資源,高校對于這些設備資源的投入不足,部分高校網絡設置不達標,互聯網資源挖掘不足,投入不夠,必然導致數字資源開發的效率低下。
對于《公共藝術》課程數字資源開發而言,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視。然而,很多學生對新媒體應用還不夠熟悉,對網絡中的學習軟件、教學平臺、學習網站等應用不夠熟練,對海量信息收集整理不足,對新媒體的創新應用缺乏足夠的操作能力。高校學生對于網絡藝術資源的應用多是休閑娛樂,連續性的學習不足,媒介素養還不夠,且對網絡充斥的藝術信息缺乏足夠的分辨能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完善校園網絡建設,要在局域網中建設《公共藝術》課程系統。深入挖掘網絡中的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藝術教育相關的資源,積極建設藝術課程子系統,將一些優質數字資源納入到課程體系中,為學生提供先進的藝術資訊、藝術資料等;有很多是以圖片的形式、視頻的形式等等為主,及時獲取國內外藝術教育相關的內容。學生可以利用局域網隨時查找相關課程等,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內容進行學習。《公共藝術》課程子系統要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為目標,將教育目標進行分層處理,使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逐步建立,在局域網絡系統中開辟學生個人藝術展示空間和版塊,上傳學生的藝術作品,包括繪畫、舞蹈、書法、手工等等,使平臺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價值。
網絡的數字資源需要新媒體才能實現快速傳播和共享,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運用新媒體為媒介對藝術課程數字資源進行公布和傳播,例如利用QQ群和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微信是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通訊軟件和資源共享應用的載體,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可以定時公布《公共藝術》課程相關的內容,學生通過關注公眾號可以隨時獲得相關信息和資料,藝術課程教師可以建立微信群,定時發布藝術課程相關內容,在群內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定時布置學習任務,解決學生學習面臨的一些困惑,及時獲得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學校還可以開發一些小程序進行藝術教育,學生可以自行隨時隨地可以查看學習的進度和內容,教師要將一些錄制的視頻發布在微信群或QQ群眾,將一些優質的藝術作品分享給學生,讓學生進行鑒賞,讓學生進行評價和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藝術的可貴,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公共藝術》課程數字資源的開發還需要依賴網站的建設,網站是數字資源得以整合和存儲的載體,高校要加強投入,加強藝術課程網絡建設。首先,公共藝術教師要以課程為出發點,利用網絡中的優質數字資源,為學生定期提供一些先進的藝術教育資源,提供新鮮藝術資訊,發布藝術視頻及研究成果,開闊學生的視野;其次,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網站建設要立足于實際教學目標,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個性,要激發學生的藝術個性表達與創造力,要發揮藝術課程數字資源網站的作用,使學生掌握這類網站的使用,搭建模塊化的網站,設置一些有針對性的版塊,供學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藝術內容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搭建《公共藝術》課程數字資源平臺,要發揮新媒體的重要作用,高校要建設適合學生能力培養實際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完善課程結構,優化課程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高校要制定《公共藝術》課程管理制度,為藝術課程教育的實施提供制度保障。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公共藝術》課程教育效果,重視在網絡中挖掘數字教學資源,發揮數字資源的重要作用,促進藝術課程與網絡教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