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婷
隨著市場化經濟的不斷深入,處于激烈競爭中的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完善自身的管理方式與經營模式。我國的公立醫院,與人民的基礎生活密切相關,公立醫院主要是指由政府全資投資設立,主要負責提供社會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為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但近些年來,醫患矛盾頻發,醫療費用暴漲,普通老百姓出現了看病難,看不起的現象,公立醫院作為非盈利性質的事業單位,應緊緊牢記以人民為中心,以維護人民健康為己任,盡可能的優化醫院運行模式,降低經營成本,為病患提供優質廉價的醫療資源。目前,我國對于公立醫院的管理采用的是差額管理模式,政府會劃撥一部分資金給醫院,但剩余部分也要醫院自負盈虧,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醫院帶來了經營生存壓力,特別是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大環境下,我國醫療資源更加緊張,運用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將大數據技術引入醫院的內部控制工作中,保障醫院資產安全,降低醫院運營成本,這對于我國公立醫院的發展不可或缺。
大數據(big date)是指一類數據集合,其主要特點有五個即:容量大、種類豐富、速度快、真實性以及低價值密度。最早常用于我國的IT 領域,在后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走進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成為企業日常管理的好幫手。運用大數據管理技術,可以更快速的處理冗繁復雜的數據資料,實現企業管理的現代化,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是為了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經營運行的可靠以及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以及合法性。主要構成部分有三個,分別是控制環境、控制程序以及會計系統,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內部會計控制。內部控制是企業自我檢查、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有利于企業從自己內部出發,進行有效的自我完善。
實施大數據下的醫院內部控制有利于拓展醫院內部控制的范圍。在傳統的內部控制模式下,醫院主要是使用人力,通過具體的職責劃分,權責分立,對權利進行監督,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但以人為連接點,就會出現數據收集不及時,權責落實不到位,內部控制僅僅局限于醫院的內部工作上,無法將患者部分頁納入考量。但在大數據應用的背景下,醫院以互聯網為依托,患者可以在手機上操作,進行預約掛號,看病診療,獲取信息,支付費用等一系列活動。大數據技術可以將這些活動的軌跡數據記錄并保存下來,方便醫院的內部控制工作。運用大數據,完善醫院對于各個重點經營環節數據的收集整理,減少人為因素的干預,擴大醫院內部控制范圍。
實施大數據下的醫院內部控制可以有效提升內部控制的精準度。目前,我國醫院傳統的內部控制模式主要是事后進行,比如對于醫院共有資產的內控,就是通過事后的資產清查,財務審計的模式進行的。這種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內部控制主要通過人力進行,精準度不夠高。但若使用大數據進行內部控制,可以提升內控的精準度,比如購入庫房的醫用藥物器材,可以設置最低需求量,當藥品不足,或違規取用時,系統會發出警戒,以便及時補充,實現精準內控。
實施大數據下的醫院內部控制,可以有效實現權責劃分,歸責到人。在傳統的內控模式下,對于財務方面的內控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會計和出納不得是同一人,定期進行資產盤點,組織外部財務審計等方式,但這種模式隨意性強,容易出現人員勾結,職責不清,影響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但若使用了大數據技術,所有資產的管理,業務的審批均有系統進行處理,所有日常的管理行為都會在系統上留下數據記錄。在內控出現問題時,可以有效實現權責清晰劃分,盡快的找出問題,歸責到人。
綜上所述,在市場經濟越來越發達的情況下,及時發現我國公立醫院內控中存在的問題,并有效的加強醫院的內部控制,是現代我國醫院的當務之急。對于我國的公立醫院等醫療機構來說,目前對于自身資產以及財務的管理都不夠規范。將大數據技術引入我國的公立醫院,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強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可以有效保障我國公立醫院的日常財務工作,經營工作以及資產的管理等工作的規范順利運行。隨著我國各行各業的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為維護我國公立醫院的企業戰略落地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將大數據應用于醫院的日常內控制度中,運用先進的智能手段,確保會計內控在醫院管理中的調節作用,以此控制我國公立醫院的運行成本,提高公立醫院抵御外來風險的能力,這對于我國公立醫院的長期發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穩步前進意義重大。
對于我國大多數的公立醫院而言,在實施內部控制的時候,都缺乏一個完整的內部控制環境,領導層對于內控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導致內控環境比較差。對于醫院來說,其屬于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比較注重對于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在招聘人才以及人員的任用方面,主要是以業務技術水平為依托,十分看重工作人員在醫療專業領域的造詣。大多數的醫院領導人員也都是專業醫生出身,他們受專業領域的限制,將管理的重點放置在專業人才的培養,醫療機械的研究以及管理上,認為這才是醫院管理的重點,對于內控方面的意識嚴重不足,醫院將大量的大數據智能資源應用于醫療器械的研究上,重業務輕管理。大數據資源分配不均,導致內控環境差,內控工作難以獲得有效運行。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日漸提升,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醫院并未建立起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導致在市場運行中的風險越來越大,醫院并沒有從大數據的視角出發,從組織架構層面以及業務層面建立起涵蓋財務預算管理、采購管理、資產管理、項目管理的完整信息系統,以此來完善醫院風險評估機制。
2020 年12 月31 日國家出臺了《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管理辦法》以此作為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規范性文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一定的重視,但公立醫院的內部控制依然處于萌芽階段,極其不成熟,醫院的內部控制工作沒有設定具體的牽頭部門,權責劃分不夠清晰,一旦出現問題,涉事人員部門之間的責任相互推諉,無人愿意擔責。在管理層面,也大多是經驗主義,口頭發令,沒有規章制度的支持。醫院的內控制度流于表面,無人落實,導致醫院在日常管理時存在漏洞與風險。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在各行各業中都得到了重要體現,國家為了鼓勵我國的公立醫院提升內部控制意識,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并在2021 年年初,組建督導小組,深入各個公立醫院去指導完善企業的內控建設。盡管如此,我國的公立醫院的內控還是處于一個比較模糊的探索階段,整個公立醫院行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比如在藥物的取用上,大部分的醫院還是沒有建立起來一套完整的領用內控流程,在這項業務上的隨意性比較大,藥物以及醫療器械隨取隨用,庫房缺少時,按照經驗主義,采購藥品,有的常用藥品在使用時經常出現存貨不足的現象,有的不常用藥品又存在積壓現象,采購以及領用的內控制度不健全,導致我國的公立醫院成本控制難度加大,造成公立醫院日常管理的困難。
我國還存在一些公立醫院,將其他醫院的內控制度生搬硬套到自己醫院上,導致制度無法適應本醫院的運行,造成醫院的內控制度假大空,流于形式,實操性不強。
內部控制的重點是內部會計控制,醫院的內控工作也不例外。醫院的財務管理工作是醫院的重點工作,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賬務處理與財務分析軟件不斷的涌入財務工作中,這對于醫院的財務人員素質以及財務工作也帶來了新的要求,但很多公立醫院財務科人事關系老舊,人員素質差異較大,財務工作僅僅停留在傳統的記賬、報賬模式。對于財務數據所反映出來的信息,絲毫不加考慮。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運用程度低,管理意識不足,無法將大數據所挖掘出的信息與管理相結合,為醫院的日常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見解。財務人員素質的不到位,導致醫院的財務工作跟不上時代的要求,為醫院內部工作帶來很大阻礙。
公立醫院的管理者是醫院的掌舵人,醫院良好的發展與管理者的思維以及管理方式密切相關。醫院管理層應認識到一個醫院,如果只有良好的醫療水平,不注重內控,這將會導致醫院貪污腐敗風盛行,給國家以及人民的財產帶來損失。醫院管理者應在提升自己專業素養的同時,積極學習管理方面的知識,從心底里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將大數據資源平均劃分,應用于內控管理層面。公立醫院應嚴格遵守由中共中央發布的《關于加強公立醫院黨建的工作意見》,按照其要求,積極實行黨委領導之下,院長主要負責的制度。文件要求公立醫院組織的設定需符合內控的要求,應完全體現執行、決策以及監督三權的分立。設立內控的牽頭部門,并做到各部門之間權責劃分明確,保證將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中,有效實現內控,預防腐敗的滋生。在國家的政策推動之下,公立醫院的領導者應積極引入大數據,將大數據運用與內部控制之中,在方便群眾看病就醫的同時,推動大數據技術與內部控制制度的協調融合發展。
公立醫院應發揮大數據的優勢,從大數據收集的信息出發,以此為評判標準,更加科學的對于醫院運行是否合規,資產使用是否合法,財務信息是否真實,醫療服務效率是否有所提升,從這些大的方面進行具體的數字化,不斷完善公立醫院內部風險評估工作。在進行風險評估活動時,應具體的細化評估標準,比如應運用大數據進行人力資源的績效考核,建立數據共享平臺來進行資產以及采購存貨的管理,在財務報告以及合同管理方面也應進行大數據處理,以此來更好的規避風險,實施內控。
我國的公立醫院應注重積極建立數字平臺,加大智能化的投入,在服務于患者的同時,將重要的內控環節嵌入大數據信息系統,再按國家的要求完成內控目標的基礎上,必要時也可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進行風險評估,大數據建設的工作。
在大數據背景下,公立醫院的日常運行以及管理工作都不能失去信息技術的支撐,完善的大數據信息系統,可以幫助醫院記錄經營管理中的各種細小環節,管理者也可以運用大數據的手段,分析醫院管理以及醫療服務中出現的風險點,從而構建其面向群眾、面向醫護、面向管理的全方位的內部控制體系。國家在《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中對建設智慧醫療系統提出新的要求,根據國家文件的要求,我國的公立醫院應基于大數據,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其內部控制系統。
首先,我國的公立醫院應以醫院信息系統為依托,建立電子病歷系統(HIS)。該系統是一個全流程封閉式管理的臨床數據平臺,可實現記錄追蹤病人從就醫到出院的全部過程,通過大數據信息平臺,完善對于診療行為的內部控制,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從根本上杜絕“大處方”等醫療購銷領域的腐敗現象。
其次,構建以生命周期為基礎,以財務管理會計為核心,以全面預算為主線的內部控制制度。運用大數據技術規范醫院的預算管理、采購管理、成本管理以及人力績效管理,將醫院的人力流,采購流,運輸流,資金流與信息流全面納入內控的范疇,不斷完善公立醫院的經營發展,提高內控的效率。
再次,我國的公立醫院應注重建設起自己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醫院不同于其他企業,其日常使用的一些醫療器械動輒千萬,都比較的貴重,所以固定資產的管理在醫院的日常管理中處于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我國的公立醫院,注重運用大數據,建立起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平臺,將醫院的所有固定資產,按照國家出具的公立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辦法來進行規范化管理。對于醫院所有的固定資產,按照全院、歸口科室、使用科室的模式,進行三級管理,保證公立醫院的所有固定資產使用信息,清楚明確。對于必要的大型貴重固定資產,需要公立醫院使用信息系統,為每一個固定資產編制條碼,使用條碼掃描的方式,進行固定資產的采購、歸檔、維護以及盤點,做到固定資產的流入、使用、處置都在系統中有所記錄,以此降低固定資產的內控風險,降低固定資產的運行成本,完善我國公立醫院內控制度。
最后應注重建立公立醫院的財務報銷以及統一支付平臺。在內部控制層面上規范醫院的財務管理活動。醫院應建立便捷支付平臺,根據不同的支付需求,基于大數據信息系統建立可以融合銀行卡,NFC 閃付,支付寶,微信等多種支付方式的信息化費用支付平臺。在此多元化支付的方式下,醫院必須同步完善財務內控系統,建立統一的對賬平臺,實現各種支付方式之下的實時對賬,解決現在醫院付費渠道單一,對賬效率緩慢的內控問題。
大數據技術以及內控建設都涉及到專業化建設的領域,所以要想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醫院的內控工作中,就必須培養專業領域的人才。首先,醫院應通過招聘、業務外包的方式,為企業儲存大數據人才,以便實時維護與升級醫院的大數據信息系統。其次,醫院應定期舉辦內控專題培訓會議,召集醫院的高層管理人員,提升其內部控制的意識,再由高層負責構建醫院全體員工的內控意識,形成良好的內控環境。最后,內部控制的核心是會計控制,這就要求醫院及時培訓財務人員,強化財務人員對于大數據的適應以及使用能力。進一步簡化財務工作的流程,培養一支專業素養高,處事效率高,負責優質的綜合型內控人才。
在此基礎上,醫院應完善內外部的監督工作,積極組織審計,完善醫院內部控制工作。
綜上所述,我國的公立醫院應注重其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這有利于公立醫院平穩健康發展,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隨著市場經濟以及大數據的高速發展,公立醫院應順應時代的要求,將醫院的內部控制與大數據技術相結合,積極推動醫院的信息化改革,這是我國公立醫院實現自我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