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文
在互聯網非常普及的當下,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逐漸擴展了新媒體之上,其有著傳輸速度更快,內容更加廣泛,資訊體量更加碎片化的特點。而為了更好的適應新媒體在信息傳輸方面的要求,新媒體中的語言形態以及表達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也使得漢語言文學在新媒體環境的沖擊下面臨著諸多的發展困境,急需尋求一條能夠得到更好發展的道路,因此本文也將簡要探討漢語言文學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困境。
新媒體環境下人們獲取的資訊更為豐富、效率更為便捷、形式更為多樣的情況下,也使得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因為網絡文學和大量互聯網新語言的沖擊,而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尤其是很多年輕讀者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往往更加傾向于使用快餐式的網絡文學,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漢語言文學的應用,這也導致漢語言文學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新媒體環境的沖擊之下逐漸被淡化,甚至其發展與延續也面臨著岌岌可危的尷尬境地。因此當前漢語言文學發展在新媒體環境下所面臨的困境進行分析也就變得很有必要了。
要想了解新媒體環境的特點以及新媒體環境,是漢語言文學發展所面臨的困境,首先必須明白新媒體環境的定義,因為只有了解了這一定義才能夠結合新媒體環境的特征,更好的探討新媒體環境對于漢語言文學發展所造成的影響。那么新媒體環境到底是什么呢?
目前,國內對于新媒體環境的定義比較多樣化,在總結了諸多學者對于新媒體環境的解讀,我們可以將新媒體環境的定義劃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部分。首先,廣義的新媒體的定義主要是指所有基于信息化和互聯網而發展起來的新聞傳媒形式,比如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信息交流工具——QQ、微信;新聞傳播工具——人民網App、今日頭條App、微博App等;應用類工具——樊登讀書;58同城;美團等。這些交流工具由于本身就是基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而誕生的,所以可以將它們所營造的互聯網信息交互氛圍歸類為廣義的新媒體環境。其次,狹義的新媒體環境。狹義的新媒體環境主要是基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來實現對聲音、圖片、影像資料進行整合,并且以互聯網為紐帶傳遞給受眾的形式。
首先,新媒體環境具有開放性和即時性。所謂的開放性主要是指新媒體的信息交流是面向全體互聯網用戶的,而交流的主題和交流的范圍也非常的廣泛;所謂的即時性則是指互聯網所具有的信息傳輸效率高的特點,能夠讓受眾隨時隨地了解最新鮮的資訊。其次,新媒體環境具有大規模和兼容性特點。所謂的大規模是指因為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在新媒體中的應用,使得新媒體對于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輸的體量都遠高于傳統媒體。而兼容性則是指新媒體不僅具有傳統紙媒對于圖片文字持久性保存的特征,同時也能夠將聲音、影像、圖形、文字等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讓信息的傳播更加高速且高效。再次,新媒體環境具有互動和平等性特點。所謂的互動性,主要是指在新媒體環境下所有的信息傳遞都是交互的,所有的溝通也并非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比如新聞評論區的網友們可以自由討論新聞。所謂的平等性則是指,每一個新媒體受眾都可以在法律容許的范圍內自由發布、接收以及傳播信息。此外,新媒體環境還具有隱蔽性和虛擬性的特點。所謂的隱蔽性是指每一個新媒體用戶,都隱藏在互聯網后面,除非發布者愿意,否則很難真正知道信息發布人的真實信息。而虛擬性則是指在新媒體信息發布的過程中某一些群體可能會因為自身的利益而制造一些虛假的信息。最后,新媒體環境具有影響和滲透性特點。所謂的影響性,主要是指因為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信息,高速傳播的態勢使得新媒體環境中流動的信息的影響力會比傳統媒體更大更迅速。而所謂的滲透性則是指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信息的傳播無孔不入,防不勝防。因此也會使得很多受眾無意識的接受很多不良的信息。這對于我們在本篇論文所探討的漢語言文學所面臨的發展困境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為無孔不入的網絡文學以及新媒體文學,會隨時隨地影響互聯網用戶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應用和傳承。
這是當前漢語言文學在新媒體環境下發展所呈現出的首要特點。因為新媒體是基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而誕生的一種傳媒形式,而當前新媒體的主要受眾則是以高校學生以及上班族為主體的青壯年受眾。這一部分受眾在學習和應用漢語言文學的時候,看到了互聯網和新媒體在信息傳輸上所具有的便利性,所以往往會更加樂于在新媒體上搜尋各種學習資源,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也會不斷的對漢語言文學體系進行整理和創新。所以新媒體環境是的漢語言文學學習受眾的學習方式呈現出自主性的特點。
由于互聯網和新媒體對于信息傳輸的速度以及信息經由新媒體傳輸之后所產生的影響力,較之傳統媒體呈現出數百倍的提升。所以這也使得當前漢語言文學的傳播和共享變得更為高校。比如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會將和漢語言文學相關的學習資料上傳到互聯網上,通過新媒體提升這些學習資料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了解漢語言文學。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以及對漢語言文學感興趣的受眾也會從互聯網上尋找相關的漢語言文學資料,并依托新媒體來開展網絡化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信息的發布者,傳輸者還是信息的受眾所接觸到的信息都更為高效,而對信息的使用也更為快捷。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新媒體環境所具有的特點之一就是有互動性和平等性。所以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同樣也具有非常明顯的互動性特點。我國是以漢語為主要語言的國家,無論是國民的日常生活還是文化知識的傳承,都離不開漢語言文學。所以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不僅僅局限于高校課堂,還存在于中國群眾生產和生活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因此這也使得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者和受眾非常的廣泛。新媒體背景下,人們在進行溝通和交流則不再受到空間和時間的制約。而是可以通過便捷的新媒體軟件,隨時隨地開展有效的溝通。而在這個過程中,漢語言文學的互動性也顯著增強了,這對于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具有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當前,新媒體環境下的漢語言文學發展正在由于新媒體環境所具有的開放性和隱蔽性特點,而導致很多信息的原創性受到侵權的威脅。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信息的創建者所在互聯網和新媒體上發布的具有獨創性特點以及影響力的優秀原創作品,特別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抄襲和模仿,甚至利用這些原創進作品開展非法斂財活動,這就會對信息的原作者的合法權益形成侵害。而另一方面,這種對于原創作品的侵權行為,也體現出了由于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輸以及影響力都得到極大的提升,所以使得很多信息的制造者和使用者,都不再愿意主動地去進行作品的創新和設計,反而只是依托于新媒體環境所具有的隱蔽性特點進行肆意的抄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和傳承受到了影響。所以在漢語言文學發展的過程中,國家層面也應該注重對于知識產權以及原創行為的保護,加強對于侵權行為的打擊,讓漢語言文學得到更好的創新和發展。
網絡文學所帶來的沖擊是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所面臨的最為主要的一個困境。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新媒體的興盛,網絡文學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早在本世紀初,隨著電腦、互聯網的逐漸普及,互聯網文學就隨之誕生。最早的互聯網文學主要是形成于博客、貼吧等早期的互聯網信息交流平臺。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在信息和文字傳播的過程中,在網民中間許多漢語的意思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并且還誕生出了許多新的漢語詞語。由于網絡文學和互聯網文化能夠更加直觀地表達人們的心理狀態和情緒,所以使得網絡文學以及互聯網文化的受眾非常廣泛。然而二者對漢語的應用和表述卻是不規范的,在互聯網背景下,很多詞語甚至偏離了它本來的意思。比如當前非常流行的喪文化的代表詞匯“躺平”,它在漢語言文學中的本來意思是指“平躺著”,而在網絡文學以及互聯網文化中,“躺平”則是指一種妥協和放棄的心態。正是因為有這些互聯網文學的沖擊,所以使得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丟失了它本來的含義和價值,甚至在互聯網和新媒體中已經經營著喪失主動權的威脅。所以在漢語言文學發展的過程中,也一定要積極地采取各種舉措來糾正網絡文學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曲解,讓網絡文學對漢語言文學的沖擊變成促進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動力。
當前在新媒體環境下,雖然漢語言文學依然是信息傳播的主流,但是由于新媒體用戶的年齡段以及范圍都在不斷的擴展,所以導致受眾可以通過新媒體實現資源傳輸與共享的同時也會。按照自己的主觀判斷來經由新媒體發表言論和觀點,這也就造成了互聯網信息的虛假化,多樣化而一些虛假的信息,在被有心人利用之后,甚至會在網絡上形成以偏概全的氛圍。這也導致了漢語言文學受眾的地位以及影響力會發生變化。其次,傳統媒體環境下,人們獲取信息和資訊主要是通過書籍、報紙、刊物、雜志以及對于文字的書寫來實現的,漢語言文學在其中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媒體對于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人們對于傳統媒體的依賴也在逐漸降低,比如方便快捷的電子書,逐漸取代了紙質版的圖書,傳統的書信往來也被更為快捷的網絡通信工具所取代,因此漢語言文學所具有的魅力和作用也在逐漸的淡化。所以在漢語言文學發展的過程中,也必須思考如何才能夠讓漢語言文學的受眾更多,并且在新媒體環境下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漢語言文學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所面臨的又一個困境,就是漢語言文學的傳授和應用和實際生活存在著一定的脫節現象。比如很多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內容和。知識結構的設計上都更加側重于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和推廣,但是卻忽略了漢語言文學本身所具有的應用型特點,以至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雖然學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卻和生活的實現存在脫節的現象,所學到的漢語言文學知識以及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應用,也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專業之內。因此,這也使得新媒體背景之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必須要不斷的思考,如何才能夠和生活實際以及新媒體環境進行融合,以便讓漢語言文學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綜上所述,由于新媒體環境所具有的諸多特點,使得新媒體環境背景之下的漢語言文學也面臨著互聯網文學的沖擊以及影響力的下降等諸多困境,因此,廣大學者以及相關部門應該在充分了解這些困境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手段來提升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可持續性,讓漢語言文學在我國的文化傳承和發展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引用
[1] 王志成.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困境分析[J].讀與寫:(上旬),2021(6):389-390.
[2] 石慧.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困境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1):314-315.
[2] 木尼拉·馬汗.淺析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困境[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8(8):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