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平/文
在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人們更加注重提升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需要對群眾文化音樂進行推廣,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并且能夠在此過程中,帶動我國音樂的健康發展。本文從群眾文化音樂的特點著手,論述群眾文化音樂推廣過程中的多種缺陷,并且根據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包括豐富推廣活動形式、加強文化基地建設、提高工作人員素質等,在此基礎上,對新時期下群眾文化音樂的推廣措施進行詳細闡述。
群眾文化音樂具有通俗性、時代性和廣泛性等多種特點。通俗性是指這種歌曲無論是從音調上還是歌詞上都能夠被群眾所理解,沒有較復雜的內容。被群眾所喜愛的文化音樂大多都具有通俗性的特點,那些難度較大、專業性較強的音樂,對于欣賞者的文化素養要求較高,不能夠被人民群眾普遍接受。時代性是指在群眾文化音樂的創作和傳播上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發展中變化的,無論是唱法、曲調還是歌詞方面,都與之前時代的有所不同,群眾文化音樂能夠被大眾所接受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其中融入了時代思想,能夠展示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特定的時代氛圍,可以很好地激起人民群眾的共鳴。廣泛性是指群眾文化歌曲能夠被普遍的人民群眾所接受,這也是它被稱之為群眾文化歌曲的原因之一,它的演唱者沒有年齡、性別、文化素養等一系列的條件所約束,演唱主體是群眾。
現階段在群眾文化的推廣形式方面比較單一,活動形式也比較少,不能很好地激起人們的興趣和認同感,這導致音樂在推廣中遇到阻礙,不利于群眾文化音樂的推廣和傳播。其中,更具體地表現在推廣方式和推廣活動兩個方面,一方面,群眾文化音樂的推廣方式大多過于傳統,也沒有對推廣活動進行創新,導致現在的群眾文化音樂的表現形式拘泥于廣場舞,沒有更多的推廣手段,使得群眾參與性較低。這就無法表現出時代特性,很難與時代的發展接軌,不能更好地發揮出群眾文化中音樂的作用。另一方面,推廣活動不足,現在大多數的音樂推廣手段就是明星的音樂會,這與群眾文化音樂的要求有較大的出入。在一些鄉村,國家撥款資助央視舉辦一些《歡樂中國行》類似的節目,但是普遍的地域不夠廣泛,并且形式單一。這導致在大多數鄉鎮上,除了廣場舞這一種群眾文化音樂的推廣活動之外,再沒有其他活動,不利于群眾文化音樂的傳播和發展。
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傳播設備也越來越多,人民群眾的生活中也有了多種文化音樂傳播的媒介。但是這些都局限于群眾自身的音樂設備的使用,而沒有配套的公共設備與公共設施將其很好的聯系起來,并且很多的城鎮建設中沒有重視對活動中心的建造,有些地方有活動中心,但是其中沒有大型的音樂設備,而且活動空間不足,不能夠帶給人們良好的活動體驗。有些城市的人們由于沒有廣闊的活動空間進行一些的音樂活動,例如:廣場舞、太極拳等,這就使得人們不得不占用其他的公共空間來展開娛樂活動,導致在活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的安全隱患問題,并且會由此引發一些糾紛,不利于社會穩定和群體文化音樂的傳播。
群眾文化音樂的創作靈感大多來源于群眾的日常生活,從群眾日常生活中激發靈感,從而進行良好的創作,但是在如今的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中存在著兩方面的問題,這導致其創作不能夠很好的推進。一方面,雖然群眾文化音樂來源于群眾的日常生活,但是群眾的專業性不高,不能以生活為題材創造出貼合生活的音樂作品,并且即使能夠根據生活創作出合適的歌詞,但是也不能譜寫樂曲,更不能夠對音樂進行再加工;另一方面,群眾的文化音樂創作要求貼合群眾生活,但是有專業音樂素養的創作者,很少能夠真正地走進人民大眾的生活之中,他們創作出的音樂有很強的專業性,又不能夠被人民群眾所理解,因此就不能展開推廣,導致了藝術與群眾生活相脫節的情況出現,不利于群眾文化音樂的創作和推廣。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導致一些農民由鄉下搬到了城鎮生活,這使得他們的活動內容有限,導致他們的幸福感較低。因此,為了使更多的群眾能更好地參與到群眾文化音樂的活動中來,就必須豐富推廣活動形式,以此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促進音樂的推廣和發展。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來豐富群眾音樂的推廣活動。第一,政府部門應該重視群眾音樂活動,采用多種手段宣傳群眾文化音樂,提高群眾對于文化音樂的認識。第二,可以將音樂引入校園,讓學生們感受到音樂的獨特魅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能力,音樂可以作為一種娛樂手段,舒緩學生們在嚴肅而緊湊的學習壓力,并且由于群眾文化音樂的受眾群體是大眾,所以學生們在學校聽過這些音樂之后,回到家里也會給父母推薦,這就形成了連鎖反應,有益于群眾文化音樂的廣泛傳播。第三,可以通過音樂、舞蹈和樂器融合的方式來豐富音樂傳播的形式。例如,可以運用類似于廣場舞的形式將音樂與舞蹈緊密的聯系起來,或是像蒙古族的音樂常常以馬頭琴作為伴奏,將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且在運用這種形式時也要注意當地的風俗和文化特色,在音樂推廣的過程中可以加入本地話和本地特色,并在進行音樂創作中加入一些歌頌家鄉、熱愛家鄉的歌詞,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將音樂與其他創作元素結合在一起,而且更容易引起家鄉群眾的共鳴,更有利于群眾音樂文化的進一步推廣。第四,在現階段,群眾文化音樂參與的主體主要是老年人,他們的思想較為老舊,不能很好地跟上時代的步伐,所以相關部門應該鼓勵一些年輕人參與到這個群體中來,可以通過舉辦音樂節、拓寬音樂種類等形式,讓年輕人產生對群眾音樂文化的興趣,并且帶動老年群體更好地推動群眾音樂的發展。在年輕人傳統的印象中,群眾文化音樂是比較“俗氣”的,這就需要年輕人和文藝工作者共同努力,創作出更加適合人民大眾的音樂,有效推動我國音樂事業的發展。
文化基地的建設對于群眾文化音樂的推廣工作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建設固定的文化基地,群眾才能夠有地方舉辦音樂活動,才能更好的豐富群眾的活動內容,提高人們的幸福感。在開展文化音樂的活動中,可以以人民群眾為活動的主體,運用多種形式和構建多樣化的平臺,來促進群眾能夠廣泛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可以通過以下手段來加強文化基地的建設。第一,政府出資修建當地的活動中心,例如,廣場的建設,活動團體的組建等,為年紀較大的大爺大媽們提供跳廣場舞的平臺,并且可以鼓勵年輕群體也參與到群體活動中來。政府也可以通過建立一些文化基地,例如大劇院等服務陣地,讓百姓在空閑時間能夠有較多的文化活動,也能夠促進群眾音樂的文藝創作。第二,當地相關部門可以在一些傳統節日,組織一些文藝匯演,運用這種方式對當地的文化音樂藝術進行弘揚和宣傳,可以根據當地的風俗來進行活動,例如:東北三省可以在春節、元宵節展開扭秧歌、唱二人轉等活動,在江南地區可以在端午節舉辦賽龍舟的活動,并且在活動中可以唱一些當地的傳統民歌,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群眾對于音樂的興趣,以多種方式來促進當地群眾文化音樂的繁榮發展。第三,政府部門可以呼吁相關的文藝工作者參與到群眾的活動中來,讓他們可以走進群眾的生活之中,真正的可以貼近生活來進行二次創作引起群眾的共鳴,形成蝴蝶效應,讓更多的群眾百姓可以積極參與到群眾音樂的推廣活動中來。并且也要讓相關文藝工作者深入校園,注重培養有音樂天賦的人才,激發起孩子們對于音樂的喜愛,使他們在未來能夠全面發展。第四,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當前社會中具有多種傳媒資源,例如:音樂社團、網上平臺和諸多的專業高校人才,可以運用這些資源來舉辦一些群眾文化音樂活動,像是“鄉村大劇院”“鄉村好聲音”等節目,鼓勵群眾廣泛地參與到這些活動中來,提高群眾的興趣。并且政府也可以鼓勵群眾進行歌曲創作,讓專業人員進行修改和評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升群眾的音樂鑒賞能力,對于群眾文化音樂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可以從多方面來提高參與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素質。第一,有關部門應該重視起群眾文化工作,聘請有專業知識的人才來做管理人員,確保各項活動能夠順利的展開。并且要對相關的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對他們的知識體系進行及時更新,讓他們的思想能夠及時跟上時代的變化,通過這種手段能夠更好地展開群眾文化音樂的推廣活動。第二,相關部門要重視起對于人才的選拔工作,一方面,在選拔人才時應該注意應聘人才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只有二者兼顧才能在群眾文化音樂的推廣方面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在選拔人才時,應該要求應聘者具有很好的帶動能力,并且從事過管理工作,這樣的人員才能在群眾文化音樂的推廣工作中,有效的帶動群眾的積極性,提高推廣活動的質量。第三,在進行音樂的宣傳時,應該有固定的群眾組織展開宣傳和推廣工作。通過這種固定的組織能夠保持宣傳工作的科學完整,并且能夠讓群眾文化音樂體系的建設更加合理,使組織內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規章制度進行調整,在保證群眾音樂文化建設能夠有效地推進的同時,也能夠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這類的群眾組織也應該具有專業的知識,在鼓勵群眾進行音樂創作的過程中能夠加以指導和修正,并且在進行音樂表演時,能夠起到榜樣帶頭作用。第四,在進行群眾文化音樂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地域性的文化建設,確保在推廣團隊里面能夠有了解當地音樂特色的人員,使得在文化音樂的推廣中,能始終保持有特色的組織力量進行文化建設,激發人民群眾對音樂的熱愛。
人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群眾文化的建設,群眾文化的建設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群眾音樂文化的推廣。所以相關政府部門和人民群眾應該重視其對于群眾音樂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并且積極采取相關的措施,對傳統的群眾音樂進行改革和推廣,要保證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實現音樂整體的發展,切實地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引用
[1] 楊曉峰.群眾文化音樂的推廣與發展研究[J].食品工業,2021,42(05):506.
[2] 邱岳英.群眾文化音樂推廣及發展[J].藝術大觀,2020(33):11-12.
[3] 熊洪濤.群眾文化音樂推廣及發展的思考[J].參花(上),2020(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