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仲/文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迎來了新的高潮,人民生活質量與水平不斷提高,在精神與物質等多方面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文化館作為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有極大促進作用的組織,在文化活動的宣傳與組織等方面必須有全面的考慮,因此,本文則對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中的實踐進行分析,并闡述其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作用。
群眾作為經濟社會的主要成分,對于我國的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地位,而群眾的良好素質、優秀文化品質可以有效地促進經濟社會良性的發展。所以,怎樣提高群眾整體的良好素質和文化品質就顯得十分重要,而文化館又是一個可以為群眾實踐、教學、訓練、推廣、輔導和創作服務的主要載體,加強文化館的發展建設,使文化館的作用可以有效完成,群眾的文化生活水準進一步提升,進而推動了經濟社會良好的發展。
群眾的日常文化活動機構與活動內容主要是:(1)對中國一些偏遠地區和經濟較為落后的地方,政府根據需要開展針對性幫扶,通過選派文化骨干及工作人員對該地區的群眾活動開展重點引導,并做好群眾文化活動的基層建設與指導,長期完善好群眾文化活動的服務,以可以促進當地群眾的精神生活,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精神生活水準;(2)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大國,非物質文化極為豐富,保護與發揚文化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它見證了我國文化與民族長久的變化與發展,所以大力傳播與推廣中國民族歷史文化也是群眾文化活動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3)文化館是主要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場所,所以其工作人員對于文化活動的水平以及理解有著極高的要求,以常年考評的形式來促進其工作人員的技藝水平,選擇最優質的工作,以便于有效引導、培養、指導、組織、提升群眾的文化活動,讓管內的資源可以最大化的發揮出其價值;(4)文化作品是文化館中的重要部分,日常應該重視文化作品再創造,與時代精神發展相一致,以便于對群眾發揮良好的社會教化功能;(5)群眾文化生活應該積極向上,內容充實豐富,充分發揮其優勢。
文化館作為我國文明的重要載體,要做到為人民考慮、為社會考慮,這是文化館的主要任務。而作為公眾文化設施,文化館既是國家意志和法律的反映機構,其每次活動的開展與日常的服務工作都代表著國家的行為。因此,對于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的保存整理與宣傳、對公眾活動的指導和參與、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開展公共文化活動等都是當前文化館的重要任務。由此可見,作為我國文化發展的前沿陣地之一,將對文化館的職責加以全面理解和認知才能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工作。
群眾文化誕生于群眾,自然要回歸于群眾。文化館在日常開展活動時,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積極選取最優質的文學藝術作品向群眾呈現,以便于提高普通群眾的文化品味。
合理避免消極落后文明生產環境給群眾文化所造成的影響,使社會主義群眾文明環境蓬勃發展,對社會主義群眾文化生存環境加以合理凈化,推動創建健康和諧的社會主義群眾文明發展環境,這些都離不開人民文化館的有效監督。
雖然我國經濟文化在不斷的發展提高,但相比于部分發達國家,群眾文化水平還有著極高的發展空間。文化館根據各個地區群眾文化水平,積極開展能適應各地區群眾文化水平的群眾文化活動,并為群眾文化的發展走向做出合理把控,使每一位群眾的文化水準都得以相應提升,進而發揮出文化館的公共服務功能。
在中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推動下,群眾文化也逐步進入了多元化,傳統文化也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一些負面的糟粕的文化對青少年的成長極為不利,青少年作為是我國未來發展的棟梁,必須對當前多元化文化進行嚴格審核與區分,避免其因為不良文化產生不可逆的影響。因此,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文化館應該對其進行合理分類認知與審核,引領每一位少年兒童朝著理想方面發展,完成文化館文化引導的重要作用。
在文化館日常開展文化活動中,需要依托于完善的管理機制,以發揮使歷史文化遺存的關鍵作用,以此來指導群眾文化的內容,可以對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起到合理的指導與監管。所以,首先對管理歷史文化遺存人員的服務意識進行了提高,避免在日常工作中出現不耐心、不擔責的情況,特別是要主動提高對輔導教師的相關觀念,并做好與輔導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其次,進一步拓展課后指導內涵,讓整個群體的文化教育課程更加豐富、多姿多彩;最后,社會公益特征仍然是文化館的基本特征,不管是為群眾進行什么種類的文化教育輔導活動,都應該是無償的。
文化館要想在群眾文化中起到帶頭的功能,不僅需要以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要地位來提高社會影響力,還要對自身的團隊建設上面下功夫,以更好地完成文化館的核心目標,筆者根據自身經驗舉出以下幾點提高措施,內容如下:(1)通過提高文化館內每一個人員的文化隊伍協作能力,可以對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良好互動,進而獲得更多的群眾支持讓文化活動得以有效開展;(2)通過嚴格文化館人員招聘制度,提高了文化館工作人員的整體水平,進而促進群眾文化水平質量的拔高;(3)對文化館職工培訓體制實行了有效完善,并不定期地對每一名文化館職工的文化技術水平進行考評,以確定整個文化館的文化實力及其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榜樣影響力。
中國是個鄉村文明和都市差別很大的國度,把鄉村文明和都市文化加以有效融合是十分需要的。各個地方文化館在進行其群眾文化活動過程中,均需將其自身職能作用進行全面發展,對全國各地的人文資源優勢加以充分發揮,從而增進鄉村文化館和縣城文化館之間的互動協作,各取所需,以便于達到各個地方群眾文化的共同發展,最后達到我國群眾文化水平的總體提高。本章還簡要說明了地方文化館在群眾文化中的主要職能和意義,以便于地方文化館在實際開展工作中有重要借鑒意義。
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探索新時代下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創新實踐得大致方向,希望以此為例,引起更多人得討論研究,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5.1.1 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音樂和采錄
非遺保護中最主要的一個工作是通過把非遺項目向群眾介紹、表演,使盡可能多的人去認識、去關注非遺文化,進而去弘揚、保存非遺文明。但在非遺項目展示方面,基層歷史文化遺址往往缺乏必要的技術手段與方法。例如:傳統的用錄音筆、攝像機錄音傳承人的口頭講述、唱段。由于所在區域的外部環境大都比較復雜,在拍攝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種噪聲的影響,因此拍攝后的素材往往質量參差不齊、損失較大,而且部分內容也很難識別清晰,直接造成了提交的材料由于音頻質量等因素導致影響了申報成果。這時,錄音工作室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在經過抗噪和吸音處理的錄音棚,由錄音師們通過對所要記錄的音樂素材形式上的特點,選取合適的拾聲裝置,通過對有關傳統人的介紹、演示后,完成了比較系統的錄制采集,形成良好地傳播、介紹非遺的服務項目。這是以文化館非遺服務項目資源的方法,對有關傳統人的具有特點、標志性的音頻文件完成了簡單的編輯整理,并陸續發行了分別針對非遺服務項目和有關傳統人的音像資源光碟以及U盤,在各類群眾聚會宣傳活動、參觀社會活動和宣傳非遺活動時,以免費贈送的方法實現良好的傳播目的,同時也更合理地保存和傳播了不少國家物質文化遺產資源。
5.1.2 提供高質量保存優秀文藝精品
錄音技術可以使文化藝術精品通過高質量的錄音進行保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隨之日益增長,更加豐富,由于群眾的各種精神文化生活文藝活動繽紛多彩,不斷產生更多的文藝精品,所以這時采用進棚式錄制方式,把其中最優質的精神文藝作品通過專門的、高質量的錄制手段以各種高保真的格式錄入并存檔,最大程度地還原了藝術作品本身的效果。同時,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數字資源進行網絡觀看、網上教育等惠民文化服務,豐富的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美術活動在文化活動中十分常見,作為造型與視覺上的藝術活動,有著寬闊的拓展空間,極大的豐富了活動的創作形式,活動參與的門檻低也讓其更適合群眾的參與,不管是專業的人員還是業余的愛好者,都有著極高的參與感。如今,伴隨著我國的發展,美術形式的文化活動從簡單單一的繪畫創作到如今內容豐富、題材新穎,多元化的特性更加明顯。書畫、雕刻、攝影、建筑等形式多樣,小到日常生活,大到祖國大好河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也是深受大家喜愛的重要原因。如今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我國文化資源中的重要瑰寶,文化館也要重視起來,以美術活動為基點,創造出新型的美術活動,讓門檻低、形式多成為宣傳傳統文化的優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例如,在書畫、剪紙、陶藝、刺繡等融入美術活動中,讓群眾以手工的方式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不僅增添了美術活動的新形式,也保護與發揚了傳統文化。
在如今物聯網時代中,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展開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在開展新型的美術活動中,也要積極考慮融入互聯網的形式,這與傳統的形式相比無疑是具有跨越性的。例如在活動組織階段,利用網絡交流平臺進行溝通交流,解決了傳統交流的不便性,更減輕了文化館工作人員的負擔,降低人力資源的成本。同時在舉辦美術講座、座談會等形式的活動時,舉行線上直播的形式,不但讓群眾參與美術活動更加方便,也讓工作人員在講課中更能集中于內容方面,減少了活動開展時不必要的阻礙與干擾。在活動宣傳時期,也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如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讓活動開展更為順利。
如今我國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時也要積極利用各方面手段,積極跟隨我國事業發展大趨勢,創新文化新模式,以此來完成人民不斷提高的文化需求與精神需求,美術文化活動也是如此,以不斷創新的形式,創造出符合時代精神的優秀群眾文化美術活動作品,豐富群眾的文化與精神生活。
選擇恰當的歌曲,既可以激發基層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又可以強化合唱質量,為優化變革基層群眾合唱活動奠定基礎。具體來說就是:首先,要深入到基層群眾中間,與其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基層群眾的歌唱基礎和專業水平,為其選擇適合群眾音域的歌曲,促進合唱的有序開展;其次,要開展主題明確的合唱活動,如歌頌黨、歌頌革命烈士等,激發群眾的熱情;最后,掌握基層群眾合唱團成員的年齡組成等特征,盡量選擇群眾都喜愛的歌曲,例如,可以為青年人選擇《走進新時代》《希望的田野》等鏗鏘有力的歌曲,為年齡較大的成員選擇節奏舒緩,相對簡單的歌曲。需要格外引起重視的是,在選擇歌曲時,務必要廣泛征求基層群眾的意見。總而言之,在充分了解歌唱者的自身特征和合唱技巧的情況下選擇歌曲,可以增強合唱的整體效果。■
引用
[1] 徐學富.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及實踐探索[J].文化產業,2021(34):70-72.
[2] 趙燕燕.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如何發揮作用[J].參花(上),2020(12):137-138.
[3] 覃子珊.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如何發揮基層文化館的作用[J].中國文藝家,2017(12):277.
[4] 張強.文化館與公共文化服務論[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5] 王文青.基層文化館建設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新思路[J].文化月刊,2021(11):118-119.
[6] 黃育奇.群眾文化活動中發揮基層文化館的作用探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8(0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