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艷 |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教工幼教集團金城幼兒園
幼兒進入幼兒園是從家庭邁入社會的第一步,為幫助幼兒盡快融入大家庭、初步找到歸屬感,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至關重要?!?-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幼兒要尊重為大家提供服務的人,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并能認真負責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務。幼兒獨立自主的生活自理能力又稱為自我服務能力,是指幼兒在一定的年齡階段內獨立地照顧管理自己生活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幼兒自己起床、輿洗、進餐等,是個體應該具備的基本生活技能。
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對促進幼兒整體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教師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應積極創設有助于提升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環境。一系列實踐研究表明,教師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存在“做好了所有的事”“無法科學指導幼兒獨立做事”的現象。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教工幼教集團金城幼兒園通過專題教研活動,結合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探尋提升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策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廣大家長密切關注幼兒知識技能的發展,樂此不疲地培養幼兒的各種興趣。幼兒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養卻往往被家長忽略。當代家庭,一個幼兒通常享受多位成人的照顧,加之隔代教育存在溺愛的情況,部分家長過分包攬幼兒本該自主動手、獨立完成的事務。這導致一些幼兒缺乏自我服務意識,養成了過度依賴家長的習慣。要想提升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長的支持、配合及科學的育兒觀便是幼兒園開展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幼兒接受教育的主陣地是幼兒園,為了幫助家長和教師直觀地掌握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發展現狀,我們展開了相關調查,并對數據進行了詳細分析。
第一,發放調查問卷,分析各年齡段具體行為表現。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調查問卷結果顯示,40%左右的幼兒需要成人幫忙整理衣物,50%以上的幼兒需要成人幫忙大小便。從入睡情況來看,48%的幼兒需要成人特別照顧,且依賴性較強。從整理個人物品表現來看,78%的幼兒需要成人要求或提醒。
中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在家上廁所后偶爾能獨立解決擦屁股、穿脫褲子問題的幼兒占30%以上;能根據氣候變化,偶爾獨立增減衣服的幼兒占60%左右;起床后偶爾獨立疊被子的幼兒占60%以上;每次獨立吃飯的幼兒占68%;獨立喝水、穿脫鞋襪的幼兒均占60%以上。23%的家長對幼兒現階段的自我服務能力的態度是“無所謂”,說明中班幼兒已經初步具備了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但是受家長意識的影響,發展不均衡。
大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問卷調查顯示,在家能夠獨立完成穿著并分清衣服前后、獨立洗臉刷牙、獨立收拾玩具的幼兒均占60%以上;餐后偶爾能夠獨立整理桌面的幼兒占50%以上;能根據氣候變化增減衣服的幼兒占30%。這組數據說明大班幼兒具備了自我服務的意識,但堅持性有待加強。
第二,厘清幼兒自我服務的成因。通過觀察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常規狀態,我們發現,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薄弱的關鍵原因是環境的支持力度不夠。比如生活活動,幼兒不會自主飲水,總是需要教師不停地提醒;自主游戲活動,學習材料的整理、歸類,成了教師的收尾工作……如何解決類似問題呢?通過教師小組討論,我們決定從空間環境的改善和材料支持入手,包括晨談板的設計、過渡環節的組織、區域布局的規劃、材料投放等。
開展專題培訓,提供理性支持。一是開展集中培訓,組織專題教研。專題教研會根據教師意識層面的問題展開討論:你認為哪些事情是幼兒可以獨立完成的?哪些事情需要教師協助完成?我們根據教師的討論內容,對照幼兒日常行為表現進行梳理,羅列出支持清單。二是充分利用空間,明確標識標簽。幼兒游戲結束后的整理環節往往是拖沓且混亂的?!罢怼毙袨榭此坪唵?,幼兒要堅持做到并不容易。教師應為幼兒提供一個便捷整理的空間,比如合理規劃區域柜和桌子、墻體之間的距離,為物品貼上分類標簽等。教師應對照問題一一突破,讓環境“說話”。
創設多元活動。一是利用區域自主游戲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教師應以幼兒為主體創設角色區,以幼兒集體討論或投票的結果確定班級開展的游戲。幼兒通過自主選擇游戲內容、角色、同伴、材料,自主解決活動中的糾紛,增強了自信心,加速了自我意識的發展,還提高了自主探索、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大班“我要上小學”主題活動中,產生了角色區——照相館。幼兒通過集體討論確定了游戲內容,他們自主收集材料、分配角色,自主預約攝影師。在室內拍攝證件照時,幼兒可以任意選擇紅白藍底,自由選擇拍攝風格。室外攝影師的職責是捕捉區域活動中其他幼兒認真游戲的身影。幼兒園每周開展一次相片精選活動,將精品照片沖洗出來展示一段時間,再放到幼兒成長檔案中。隨著游戲的深入發展,操作區又誕生了相框制作的任務。
二是利用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我園生活活動占一日生活的57.5%。教師可以利用生活環節的教育契機提升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為幫助幼兒學會獨立自主,就要給他們提供自我發揮的空間。比如,晨間入園“五步走”包括問好、放書包、換室內鞋、洗手、簽到。在相應的環境指引下,幼兒可以獨立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完成:盥洗環節,幼兒根據七步洗手圖,能認真細致地完成洗手過程;穿長袖衣服的季節,他們會自主卷起袖口;教師制作飲水“加油站”或打卡記錄,能有效提醒幼兒自主飲水、按需取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是利用生活技能相關比賽活動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教師應秉持讓幼兒“做環境的主人、游戲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學習的主人、運動的主人”的教育理念。我們每學期會組織各年齡段幼兒開展洗手、穿襪子、疊被子、整理書包等生活技能比賽,使幼兒在趣味比賽中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家園合作。幼兒園應合理利用家長資源,從而達到教育的一致性。教師可以通過班級家長會,宣傳幼兒自我服務的重要性,提高家長對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重視;在微信群發起打卡活動,每周發布服務的內容,由家長督促幼兒完成;利用主題晨會,激發幼兒自我服務的興趣。
培養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過程,其實是為了讓幼兒建構健全的、能促進自身發展的自我服務體系。相信只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相關教育活動,就一定能實現推動幼兒健康成長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