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語言翻譯與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策略研究》
作者:盛輝
出版社: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81-5707-0
出版時間:2019 年12 月
定價:66 元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專業翻譯人才的需求也隨之上升。然而,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傳統的英語翻譯教學傾向于學生掌握語法和詞匯,在這樣英語翻譯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滿足市場需求。歸根到底,是因為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缺失,導致翻譯結果往往有詞不達意之感。因此,加快學科跨文化人才培養成為當前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改革的應有之義。由盛輝編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語言翻譯與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策略研究》一書,從語言翻譯的本質出發,探討了跨文化交際人才培養的策略和路徑,具有極高的理論指導價值。
全書共分為九個章節。第一章概括性地介紹英漢在語言和文化方面的差異。第二章闡述發展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具體體現,并強調翻譯教學和跨文化交際的緊密聯系。第三、四章闡釋文化學習的概念和本質及大學英語教學應如何更好地進行文化導入和中文化意識培養。第五章和第六章論述英語教學的理論、方法和發展方向。第七章分析英語翻譯教學中幾對關系的處理,例如邏輯和翻譯、知識和能力、測試與教學等。第八章介紹跨文化人才培養視角下的幾種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第九章則剖析英語翻譯教學中重構本土文化身份重構的必要性和原則。
結合本書,翻譯是一種將兩種文化和語言相互轉化的交際活動,因此翻譯過更重要的是兩種文化間的交流。由此可見,高校英語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翻譯基本理論和技巧的同時也要注重相關文化知識的傳遞,讓學生掌握不同語言情境下的翻譯要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筆者結合國防科技大學教學成果立項培育項目“復語復合型軍事外交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研究成果認為,英語翻譯教學工作需結合培養跨文化人才的需要,改變當前翻譯課程設置對文化知識忽視的現狀,對英語翻譯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具體而言,以跨文化人才培養為目的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可作出以下三方面的改進。
第一,建立以培育跨文化人才為核心的翻譯教學框架。跨文化翻譯人才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英語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長期學習的習慣。一方面,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增強對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用平等尊重的眼光去看待他國文化,通過激發學生對文化知識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和興趣偏好,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翻譯教學內容和跨文化知識的適配性,做到翻譯知識和文化學習并重。通過構建集文化學習、語言學習和跨文化交際為一體的系統翻譯教學框架,保證英語翻譯教學的實用性。
第二,強化翻譯技巧和理論的學習。在基于跨文化人才培養的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一方面要抓住英語和漢語的深刻內涵,注意對等性翻譯。例如,“Be falling we learn to go safely”不能直接翻譯為“只有通過失敗,我們才能成功”,而應結合漢語習慣和文化習俗,翻譯為“吃一塹、長一智”。另一方面,教師應向學生分析英漢句子的構成差異,在翻譯時要對句子結構進行調整重組,使翻譯結果符合英漢雙方語言理解習慣。例如,英語句子大多開門見山,在表達習慣上多將事件結果置于句子開頭,而漢語表達則更為含蓄內斂,因此更傾向于將事件背景置于句子開頭,再說明事件的結果。教師在講解段落翻譯的技巧時,應著重強調段落翻譯句子之間的銜接性和邏輯性。跨文化背景下的翻譯工作對文章的順暢度要求更高,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翻譯理論的傳授,引導學生從更加宏觀的角度進行翻譯。
第三,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文化知識面。高校教師在英語翻譯的教學內容上不能局限于課本內容,要注意全方位延伸。一方面,教師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整合相關文化學習資料,例如和歐美文化相關的文學史、國家歷史、風土人情的紀錄片等,可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了解并展開討論,還可在課后將學習資料上傳到學習群,方便學生自學和答疑。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帶領學生進行翻譯練習時可多選取和文化相關的翻譯材料,例如文學和歷史材料等,讓學生在學習翻譯技巧的同時潛移默化地了解英語文化,提高學生跨文化翻譯能力。此外,教師還可列出推薦英文讀物,鼓勵學生課后閱讀,增長相關英語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