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龍
(中國藝術研究院 北京 100029)
“聲、臺、形、表”是表演構成的基礎要素。其中“臺”指“臺詞”,是藝術形象塑造的重要基礎。演員表演需要表達,表達就需要技巧。觀眾通過演員的表達追溯人物的情感脈絡,因此表達的準確性顯得尤為關鍵。在表達中,潛臺詞是弦外之音,是較為特殊的部分,通過潛臺詞的使用能夠突出人物角色塑造的生動性、形象化特點,能讓觀眾更好地感知人物的情感、品味人物所傳遞的思想,使戲劇表演活動的藝術價值得到顯著提升。
戲劇的潛臺詞就是表演者在戲劇表演中沒有直接說出來,但是觀眾能通過觀看表演,在思考的基礎上領悟出來的語言,具體指在不明說的情況下戲劇所反映出的言外之意,也有戲劇語言中暗指的思想。潛臺詞在戲劇表演中的應用,能產生輔助角色形象塑造的效果,能促進人物情感更加準確地傳達,從而提高戲劇表演環節角色形象塑造的整體水平。
語言是一種藝術性的、境界化的表達形式,特別是從戲劇表演角度看,在有限的舞臺表演時間中,故事情節較為緊湊,因此表演者在對故事內容進行表現的過程中,語言一般較為簡練,借助簡練的語言呈現豐富的內容,實現對故事情感的有效傳達,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在簡練的戲劇語言中,通過表演呈現潛臺詞方面的內容,能讓觀眾在觀看、思考中融入角色所呈現的內心世界,從而在潛臺詞的作用下,觀眾和角色之間形成有效的心理互動,發揮潛臺詞在角色形象塑造方面的作用,使角色形象更加豐滿、立體,潛臺詞的應用也能更好地反映出戲劇的主題思想和精神意蘊,為表演的開展提供相應的支持。
對于戲劇特定情節故事的展現而言,探索潛臺詞的有效應用,能將潛臺詞與故事情節緊密融合在一起,輔助特定情境下故事情感的傳達和藝術思想的升華,提高故事情節的藝術表現力,讓觀眾更能直觀地、共情地感受到戲劇表演產生的震撼效果。
一方面,在戲劇表演環節,發揮舞臺節奏感和潛臺詞豐富表現力的重要作用,能借助潛臺詞促進人物角色的合理塑造,增強舞臺的藝術效果,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同時,戲劇表演中,人物性格的塑造與故事情節的發展存在緊密聯系,演員對潛臺詞進行挖掘和應用,能使觀眾產生眼前一亮的效果,心領神會地對故事情節中的情緒變化形成深入的理解,也能對表演中未呈現的內容產生直接體驗,從而將故事情節的變化和人物性格的成長直觀形象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使觀眾在觀演的過程中能實現對故事情感、精神思想的準確定位,彰顯戲劇舞臺表演藝術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另一方面,潛臺詞能促進特定情境故事內容的直觀表現,可以更加精準地呈現故事的藝術沖突和情感變化。戲劇表演中特定情境的塑造與潛臺詞的應用融合在一起,能借助潛臺詞表現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作為一種外化的語言,實現對特定情境的深層次揭示,使觀眾在欣賞特定情境表演的過程中,從劇情整體角度體會人物環境、人物精神狀態、人物關系、人物心理狀態等,引導觀眾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結合潛臺詞的應用,在語調變化、氣息控制中揣摩人物情感,從而使潛臺詞達到理想化的效果,將特定故事所反映的情節充分地展現在觀眾的面前,使觀眾產生恍然大悟的感受,從而提高觀眾對戲劇表演的共情度。
在戲劇表演中,通過潛臺詞的二次創作和應用,能實現對人物性格的有效塑造,能使人物性格特征更加鮮明和飽滿。具體來說,演員在戲劇表演中對人物角色的塑造體現在,借助個性鮮明的潛臺詞,向觀眾表達角色的復雜情感和思想狀態,并且在對潛臺詞進行深入挖掘和應用的基礎上,增強語言表達的生動性和深刻性,將語言所無法反映出的內心情感以潛在故事情節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因此,在戲劇表演中對于潛臺詞的應用應該重點分析潛臺詞在完善故事情節、塑造人物角色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巧妙分析應用潛臺詞對人物性格塑造的影響和人物人格完善的影響,從而引導演員在戲劇表演中有效領會潛臺詞和展示潛臺詞,形成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特殊藝術效果,實現對人物角色的升華,實現對演員表演環節創作思維的拓展,使演員在戲劇表演環節思維空間更加廣闊,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戲劇表演中,潛臺詞的應用能展現出行動性的特點,不僅可以將角色豐富的思想變化呈現在觀眾的面前,還能揭示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對角色性格特征進行塑造。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戲劇演員重視潛臺詞的挖掘和應用,能在表演過程中將潛臺詞與故事背景、環境內容、矛盾沖突等融合在一起,從而為觀眾呈現更為豐滿的人物角色、人物情感變化以及矛盾沖突等問題。可見,在戲劇表演活動中,潛臺詞的行動性相對較為重要,能借助潛臺詞的應用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戲劇表演中,對潛臺詞進行有效挖掘和應用,能實現對人物角色的成功塑造,有助于提高戲劇表演的藝術性和思想傳達的效果,增強戲劇表演的整體質量。
語言技巧的使用能為人物角色的有效塑造提供重要的輔助作用,話劇演員在表演過程中將自己對人物角色的理解以及對人物的情感融入語言中,能增強戲劇表演的吸引力,使觀眾可以更好地代入戲劇表演環節,從而感知戲劇中的潛臺詞,凸顯戲劇表演的綜合藝術效果。因此,演員在表演環節需要結合戲劇故事的情節揣摩人物角色、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還要注意使用自己的語言去詮釋人物角色、解讀人物角色,從而讓觀眾能結合表演感知潛臺詞,形成對戲劇人物性格特點的新認識和新理解。
如在戲劇《雷雨》表演中,關于魯侍萍角色的表演有這樣一段情境活動:魯侍萍的二兒子在與周萍對峙的過程中被毒打,魯侍萍脫口而出“你是萍”。在此處臺詞中,就蘊含一定的潛臺詞,反映出魯侍萍與兒子離別多年后相遇,想要與兒子相認,所要表達的是“你是萍兒”的言外之意,但是在話說出后,她就意識到曾經答應過周樸園不再認兒子,因此理智壓抑了魯侍萍的情感,將“萍”改為諧音“憑”,并怒斥周萍“憑什么打我的兒子?”在臺詞中通過“憑”的巧妙應用,讓觀眾在觀看戲劇故事的過程中,聯系故事情節,很容易就能理解魯侍萍的想法及言外之意,也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魯侍萍情感的變化,對她在說話過程中內心的痛苦形成深刻的認識。演員在對此段故事情節進行表演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戲劇故事以及自己的理解,將魯侍萍的情感變化以及潛臺詞內容演繹出來,將自己融入魯侍萍的情感世界中,然后借助語言的轉折、語氣的變化、肢體語言的應用、目光的傳遞等,將潛臺詞與舞臺表演融合在一起,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產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特殊情感,增強戲劇表演的藝術性和故事情節的沖突性。
戲劇表演不是某個演員自己的任務,而是所有演員的集體表演。在戲劇表演中對潛臺詞進行挖掘和應用,演員需要融入整個舞臺表演中,在其他演員、場景、情節、情境的配合下,展現潛臺詞的內容,增強舞臺表演的綜合藝術效果。在實際參與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演員要注意聽從導演的安排,在服從導演安排的基礎上,要結合故事情節對所演繹的人物進行分析,形成對人物的個性化看法,然后結合所表演人物的人生經歷、故事情節以及舞臺所要表現的內容,對自己的表演進行改進和完善,在保持整個舞臺表演進度的基礎上,使人物角色的塑造更加豐滿。在演員實際結合潛臺詞對人物角色進行塑造的過程中,要從舞臺效果的角度對人物角色的塑造進行分析,可以適當地通過即興發揮賦予角色生命力,在潛臺詞作用下,使角色形象更加立體。但是要注意自我發揮的度,要避免過于夸張的“撒狗血式”表演,從而影響整體人物塑造的準確性。也要保證自由發揮的部分不會影響舞臺的整體表演進度及效果,要使舞臺表演融入整個戲劇故事中,成為戲劇的一部分,通過戲劇整體表演展現潛臺詞,將觀眾帶入特定的情境中,提高故事情感傳達的綜合效果。
綜上所述,在戲劇表演中,戲劇形象的塑造成功與否,受到表演者對劇本的整體理解以及對角色的深入理解程度,只有表演者在戲劇表演過程中對角色所處時代背景、人生經歷形成深刻的認識和全面的了解,在戲劇表演活動中有意識地對潛臺詞進行挖掘和應用,才能有效地發揮潛臺詞的重要作用,促進人物形象成功塑造,真正演繹出能深入人心的角色和作品,使呈現的效果得到觀眾的認可和贊揚,從而帶動戲劇表演藝術在新時代背景下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