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偉
(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廣東 江門 529000)
泵站是水利工程中的氣壓動力和液壓動力裝置站點,其運行具備一定的壓力和流量。泵站的主體是由電機、水泵、油箱等組成,還包括其他附屬設備,可以按照泵站的具體需要進行增減。而在傳統泵站的構建中,基于老舊的設備和落后的技術,泵站的運行效果不佳,因此,進行合理的升級改造,提升泵站的運行作用是勢在必行的舉措。本文分析了泵站改造的必要性、農村泵站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智能化技術的改造策略。
大多數農村泵站的主要功能是農業灌溉、排澇以及提供居民飲水,可以通過泵站強大的輸水功能,為灌溉以及村民生活提供安全、足量的水源,特別是在枯水期農田需要供水的情況下,泵站的工作效率會對農作物的產量造成直接的影響。在傳統的農村泵站中,多數是老舊的設備,性能減退嚴重,而且都是靠人工管理,費用高、效率低,嚴重影響農田灌溉的效率,因此對這些泵站進行智能化的技術改造具有重要的意義。農村泵站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農村泵站結構示意圖
泵站是水利工程的重要設施,可以發揮調節水能的作用,提升水利工程的運行效益。但在傳統的泵站建設中,設計不夠嚴謹,技術水平低下,設備功能不全面,在運行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制約了水利工程的實際效益。對泵站進行智能化的升級改造,可以顯著優化泵站的功能,讓水利工程的價值大幅度提升。
目前,我國在經濟發展中要求節能減排,要發揮綠色生產效益。而傳統的泵站在工作效率、能源應用方面缺陷十分嚴重,在同等能源消耗的基礎上工作效率難以提升,所以,加強泵站的升級和改造是環保工作節能減排目標實現的根本需求[1]。
農村泵站的主要作用就是灌溉和居民飲水,但很多農村泵站都在復雜的自然環境中建設,不但距離村屯較遠,還道路崎嶇,同時泵站管理人員多數是老年人,在操作中效率低下。以上這些因素都導致泵站運行中的諸多問題發生,難以滿足新時期農村對水利工程的需求。
因為農村的泵站工程資金不足,加之相關的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在設備更換的過程中技術含量極低,嚴重影響了農村泵站運行的工作效率,泵站的水利工程價值難以發揮。同時在檢查設備的時候,管理人員通常采用一般性的維護,缺乏故障隱患的針對性,造成泵站設備經常發生故障。
“重建設,輕管理”現象一直是農村泵站管理中的問題,管理人員因為年齡大和素質的因素,只是按照自己的管理經驗進行設備維修,同時因為不斷地更換設備需要考慮資金投入問題,在泵站設備選擇上難以保證質量,不僅影響了泵站工程的運行效率,管理人員的作用也難以發揮。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沒有參考依據,更不具備執行力,讓農村泵站的運行效果大打折扣[2]。
3.1.1 泵站動力機的選型
泵站動力機通常分為兩種類型,即交流同步和交流異步電動機。同步電機可以確保工作的穩定性,也可以對電網無功功率進行補償,但缺點很明顯,不僅需要很多輔助設備而且控制環節也極其復雜,導致成本高、故障率也高,通常在大型泵站上應用。與同步電動機比較,異步電動機具備顯著的優勢,主要表現在結構和控制系統簡單、無需過多輔助設備、操作簡便且可靠性高、費用小等優勢,雖然異步電機也存在啟動需要大電流、偏低的功率因數,對啟動方式和電源容量要求較高的缺點,但其優勢明顯,正成為同步電動機的替代品廣泛應用在泵站的動力系統。所以,本研究選擇10kV的交流異步電機為泵站的動力機型。
3.1.2 選擇電動機的起動方式
通常電動機包括降壓啟動和直接啟動兩種方式。以不超過電源容量的30%作為電動機啟動的功率,降壓啟動一般會利用兩種模式,即Y/△變換軟起動和直接啟動。軟啟動器利用三相正反并聯晶閘管作為調壓器,通過對晶閘管上的觸發脈沖角位置的合理改變,逐漸增加晶閘管的輸出電壓,推動電動機的平滑啟動在平穩加速中實現,被迫降低啟動電流后,電機的轉數為額定狀態時,發揮旁路接觸器的作用,已經完成任務的晶閘管會被軟啟動器取代,電機的運轉在額定電壓下進行,轉數緩慢下降到零,可以完全杜絕自由停車帶來的轉矩沖擊。常規狀態下,都會選擇軟啟動模式作為電動機降壓啟動模式。
3.1.3 選擇電動機調速方式
通過兩類方式調節水泵變速:一是不改變電動機轉速的情況下,傳動裝置的調整可以利用水泵與動力機之間的傳動裝置完成,即傳動裝置輸出轉數改變水泵的工作轉速。二是利用改變動力機的自身轉速調節水泵的轉速。
該技術的應用要點是,水泵的工作啟動要按照河道水位的變化情況決定,通過智能式水位實時監測系統實時掌握水位情況,同時將水位的高度變電壓信號,以此管控電機的啟動和停止,實現泵站的智能化管理。電動機的控制可以通過智能和手動兩種模式。手動方式作為應急的工作模式,一般會在智能控制出現故障時應用。智能式水位實時監測系統主要包括上位機和下位機兩個部分。水位的高度是由下位機監測,構成電信信號與上位機的通信載體,而上位機則是負責采集、傳輸、處理信號。
3.3.1 將水壓傳感器安裝在水泵出口
水泵開機120s后,水泵的出口壓力測試是由安裝在水泵出口的水壓傳感器實現,以水泵開機120s為參考,如果出口壓力不超過設定值,那么就可以判斷是泵發生故障,要及時停機;在水泵的整個運行中,如果出口壓力穩定在開機最大壓力的30%,就可以判斷水源和水位在逐漸下降,有可能產生干抽現象進而損壞水泵,要及時進行停機,同時向手機用戶推送故障消息,提醒相關人員及時到現場檢查故障。
3.3.2 檢測處理電壓與相序錯誤
無論是開泵時還是水泵運行過程中,網電電壓過低都會損壞水泵的電機,因此設計特別的保護程序,原理為:水泵沒有啟動之前,如果檢測到的網電電壓低于額定電壓的10%,那么就要等到電壓正常后再啟動,同時向相關用戶推送消息;在水泵的工作過程中,如果檢測網電電壓沒有超過額定電壓的10%,就要馬上停機,同時向相關用戶推送消息,確保因為低電壓損壞水泵的事故不會發生。
下位機軟件程序是由串口中斷服務程序和主程序組成。主程序的操作涵蓋VDD2的上電延時、水位數據采樣及處理、PCF8563時鐘信號讀取及貯存、I’CII8563定時計數啟動、掉電狀態進入程序、掉電狀態中斷等模塊所構成[3]。
將人臉識別系統設置在泵站門口,員工進入泵房必須通過人臉識別,讓泵站的安全性大幅度提升。泵站內的電子屏幕上將不同角度的監控畫面實時地顯現出來,甚至水箱頂部的情況也顯示得一清二楚。所有的畫面都實時連接遠程監控終端,利用無死角的實時監控和自動化控制完成泵站的無人值守。而在本次泵站工程改造中,利用雙格不銹鋼水箱以及多臺可以交替使用的大流量水泵,引進高度智能化的變頻控制系統,實現智能化的恒壓供水。如果泵房內設備發生故障,會自動向監控平臺進行實時報警。同時,泵站內的備用設施也具備自動開啟功能,確保整個泵站在穩定狀態下供水。本次泵站智能化技術的改造,顯著提升了泵站的運行效率和管理效率,實現泵站的功能升級。
泵站水泵操作水位標準通常按照水泵的排水流量、河道警戒流量以及水位進行確定,倘若是三臺機組參與,就要對最低兩臺機組水位條件以及全部水泵條件進行確定,以此為基礎,確定監測系統提供的電壓信號的大小,該電壓信號即為操作三臺機組啟閉的信號,在改造電機控制線路的過程中,控制電路能夠通過PLC促進監控信號組成,也可以通過控制電路合理改造不同電機開關操作控制裝置,即為并接和開啟線路中信號控制下的常開的繼電器觸電,并且與手動控制回路進行聯鎖,實現兩種控制模式的互相補充,以保證智能控制系統失靈時應用手動裝置[4]。
3.7.1 應用大數據判斷供水管道破裂
在泵站供水系統中,供水管道從幾百米到幾公里不等,如果發生因為泥石流、施工等因素造成的管道破裂,異常狀態產生后能夠馬上將消息推送給用戶程序,針對水泵開啟后水池水位的升高程度,通過服務端程序進行詳細記錄,例如,水泵開始工作后30分鐘水池水位升高30cm,倘若現狀的水池水位比較歷史水位超過50%,就要向手機用戶及時推送消息,提醒相關人員到現場勘查[5]。
3.7.2 惡劣天氣的氣象大數據應用
本改造方案中的人工智能蓄水機器人智能云服務程序,有效對接了氣象網實時天氣預警大數據,針對所有的設備通電,都可以進行所處經緯度的自動檢測,向服務器上傳數據,并通過氣象網向用戶的手機推送信息,同時預警信息的推送需要提前2小時進行;提醒用戶制定科學合理的相關應對惡劣氣候的工作方案。
綜上所述,在農村的泵站工程改造過程中,必須從現有的基礎設施做起,從解決城鄉居民需要為出發點,根據量力而行、高效節能、因地制宜、安全運行、全面規劃、注重實效、突出重點、分期實施的原則,進行農村泵站的智能化技術改造工作。對年久失修的農村泵站進行科學合理的技術改造,針對那些性能差、能耗高的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并且合理拆除合并小的泵站,有效提高農村泵站的智能化水平。本文通過上述對泵站的智能化改造,實現了全天候的自動化管理的目標,真正做到了無人值班或者少人值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