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濤, 任 佳, 梁 勇, 侯青葉, 朱久娟, 戚洪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a.數理學院;b.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c.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北京 100083)
實驗室是高校從事教學與科研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也是創新活動的發源地之一[1]。科研實驗室是人才培養、科學創新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校“雙一流建設”中承擔著重要作用[2-3]。鑒于日益嚴峻的高校實驗室安全形勢,2016年起,教育部調整實驗室安全管理職能,將原來分離的教學、科研實驗室安全調整為統一歸口管理,推行全國高校年度檢查,科研實驗室安全管理由無序狀態逐步規范。2019年,教育部先后印發了多個文件,要求高校高度重視實驗室安全工作,深刻認識抓好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將維護校園安全作為高校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4-5]。2020年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全國教育系統投入了很大的力量進行疫情防控工作,對于實驗室的安全工作絲毫未放松,教育部先后出臺《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1年度高等學校科研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教發廳函〔2021〕9號)等文件,確保常態化疫情防控中高校科研實驗室運行安全,保障廣大師生人身安全和校園穩定[6-7]。在新形勢下,面對高校科研實驗室體量日漸龐大,人員流動逐漸增強,風險隱患日益突出等問題,積極探索高校科研實驗室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8-11]。針對科研實驗室管理現狀和難點,探討構建高校科研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為高校“雙一流”建設提供堅實的保障。
科研實驗室是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之一[12-14]。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科研經費投入的持續增長以及研究生擴招,科研實驗室規模逐漸增大,但是有關管理措施卻沒有跟上,是高校有關管理部門的一塊心病。科研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措施缺失普遍存在,這幾年高校發生的一些重大安全事故,都和科研實驗室有關[15-16]。我校科研實驗室已占實驗室總數的48%,其危險源占比則高達63%,安全隱患呈現出多樣性、階段性、小群體性和難預測性的變化趨勢。
(1)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制度建設滯后。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安全培訓與準入、安全檢查、安全隱患臺賬、危險化學品全流程管理、應急預案等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是最頂層的設計,起到指導和制約的作用,但是科研實驗室人員普遍對于安全管理有關制度認識不夠深入,部分師生安全意識淡薄。
(2)硬件條件保障不夠。部分實驗室用水、用電、用氣安全存在較大隱患。受客觀條件制約或主觀安全意識不強,實驗室用電不規范廣泛存在,如大功率設備存在使用接線板現象,易發生安全事故。一些實驗室對于用氣安全認識不足,氣體鋼瓶未固定、無防震圈、無安全警示標識、無使用狀態卡,無防傾倒裝置等。
(3)設備安全經常被忽視。部分實驗室機械、高溫、高壓、高速等設備安全存在隱患。如高溫、高壓、高速等危險性設備未制定、未張貼詳盡的安全操作規程。同時部分設備使用記錄本不及時記錄;在設備周邊醒目位置沒有張貼相應的安全警示標識、黃色警戒線,沒有設置必要的防護措施。
(4)危化品缺乏閉環管理。部分實驗室危化品存儲、使用、管理安全存在隱患。如過期試劑,無標簽試劑在實驗室內廣泛存在,有些可能是幾十年前積存下來的試劑。少數實驗室易制毒、易制爆類危險化學品在室內隨意擺放。危險化學品的存儲不符合規范,使用沒有臺賬記錄等。
這對于高校科研實驗室的管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亟待加強健全有關安全管理體系,全過程、全要素、全覆蓋式地管理好科研實驗室。
科研實驗室安全督查聯系工作是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督查聯系工作對科研實驗室進行日常安全巡查、督促指導各實驗室對安全隱患進行整改,開展實驗室安全宣傳和咨詢,參與實驗室安全考核評價等工作[17-18]。通過摸索和實踐,建立了科研實驗室督查聯系制度,在全校科研實驗室進行實踐。督查聯系工作主要圍繞規章制度、實驗室環境與管理、各類危險源安全管理、儀器設備安全及安全設施的管理等進行了細致全面檢查,對發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反饋,并提出整改要求。確保實現“督查科研實驗室環保、安全、衛生工作,維護優良的實驗環境。”
科研實驗室的督查聯系工作建立在學生和教師的安全管理工作基礎之上。科研實驗室教師(導師)是安全第一責任人。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是督查聯系工作的核心力量。督查聯系工作小組(實驗室技術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是這項工作的決策和支撐機構。整個督查聯系工作由這4個層級組成,層層遞進,有機整合,從而實現全覆蓋、全員盡責的科研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見圖1)。①科研實驗室必須建立學生日查制度(每天),對照高校實驗室檢查內容,對實驗室內環保、安全和衛生進行有效、健全、長期的日查(自查),形成日查記錄表。②科研實驗室教師(導師)必須建立安全衛生周查制度(每周),對照高校實驗室檢查內容,對學生日查結果進行檢查,形成周查記錄表。同時對實驗室的安全隱患,建立隱患臺賬,做好整改工作。③科研實驗室督查聯系人必須(每半個月)對照高校實驗室檢查內容,對所聯系實驗室日查、周查結果進行檢查,形成督查聯系工作記錄表。④科研實驗室督查聯系工作小組(每個月末)抽查日查、周查制度落實情況。落實、協調解決科研實驗室督查聯系人發現的安全問題,負責通知有關責任教師,并檢查整改結果。
科研實驗室安全督查聯系工作內容圍繞教育部《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自查表(2021版)》開展,其要點為環境(Environment)、安全(Safety)和衛生(Healthy),這與國內外高校推行的EHS管理體系基本一致[1,19-20]。
科研實驗室督查聯系工作內容(日查、周查、月查)分為3個方面:
(1)環保檢查要點。首先做好實驗室環保工作,達標標準為符合國家環保要求。實驗室按照《GB18597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T 31190實驗室廢棄化學品收集技術規范》的規定進行實驗室危險廢物收集,并按要求粘貼填寫廢物標簽,做好記錄。實驗垃圾按照標識分類,并置于黃色警戒線內,按規定設置危險廢物警示標志。危險廢物應及時處理,存放時間最長不宜超過30 d。學校安排了環保管家,各實驗室提前預約,環保管家每周固定時間上門清理回收。
(2)安全檢查要點。做好實驗室安全工作,達標條件符合《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檢查項目表(2021年)》要求。有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訓記錄。出入實驗室有登記、日查表有記錄。用電用水基礎安全、做好個人防護、危險性實驗(如高溫、高壓、高速運轉等)時必須有兩人在場。化學安全,包括:實驗室化學試劑存放、實驗操作安全、管控類化學品管理、實驗氣體管理、化學廢棄物處置管理、試劑標簽等。特種設備與常規冷熱設備,如壓力容器、冰箱、烘箱等符合規范要求等。這里面危化品的閉環管理是檢查的重點,從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到實驗室負責人、實驗人員都要求高度重視。
(3)衛生檢查要點。做好實驗室衛生工作,達標條件為整潔衛生有序。實驗室物品擺放有序,衛生狀況良好,實驗完畢物品歸位,無廢棄物品、不放無關物品;不在實驗室睡覺過夜,不存放和燒煮食物、飲食,不準吸煙、不使用可燃性蚊香。同時有衛生值日制度。
實驗室安全管理的上策是“預防為主,排除隱患”[1],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在實驗室管理中,開展實驗室安全隱患風險評估應該放在首位。
(1)安全風險評估的目的。開展實驗室安全隱患風險評估,旨在預防為主,降低潛在風險,夯實實驗室安全基礎。每間科研實驗室均須根據實際情況,認真評估實驗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2)安全風險評估的內容。安全風險評估內容分為制度、消防安全、環境安全、水電安全、防盜安全、冰箱安全、機械設備安全、高溫高壓設備安全、氣瓶安全、化學品安全、廢棄物安全和輻射安全等12類,實驗室安全隱患風險評估等級分為高、中、低、無4檔,若存在隱患需要簡要描述(見表1)。

表1 實驗室安全隱患風險評估表
(3)實驗內容的安全風險評估。高校科研實驗室的實驗內容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不確定性,因此實驗內容的安全風險評估十分重要。要求實驗室負責人必須認真評估所開展實驗項目的風險。主要從實驗內容、危險或隱患、應急措施等三方面進行分析。要求實驗室負責人針對本實驗室實驗活動的危險或隱患,預先制定有關應急措施(應急預案)。實驗室安全隱患風險評估表的周期一般為1年,若實驗室實驗活動有較大變動,危險或隱患有較大變化,需要及時修改提交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備案。
在實驗室的安全管理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21]。學校已經設計、開發、建立了“一個平臺5個模塊”的實驗室綜合管理信息化系統,融入了實驗室安全日常檢查、專項巡查、隱患排查以及實驗室安全風險評估與應急預案等內容,實現了實驗室安全的全流程、全要素的閉環管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22]。
科研實驗室督查聯系制度和實驗室安全風險評估在實驗室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上進一步落實:①各實驗室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要在平臺上及時完成實驗室安全自查工作,更新危化品臺賬、隱患風險評估和整改情況,制定應急預案;②學校和院系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可以在平臺上實時查看全校的實驗室隱患臺賬、危化品全周期管理臺賬、風險點分布情況等;③在平臺上建立有不同層級的通報措施,科研實驗室督查聯系制度和實驗室安全風險評估落實不到位的個人或實驗室將在學校OA系統中通報,并要求限期整改。
下一步的工作中,將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設收集的大量數據,分析、整合有關指標,建立健全學校實驗室安全的綜合分級分類管理工作,使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走向精細化、高效化道路。
管理好科研實驗室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方面要發揮實驗室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好自查自糾和實驗室安全隱患風險評估工作;另一方面實驗室管理人員要耐心細致,熱情而又嚴謹地做好督查、巡查等工作。建立科研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后面的工作中,“聯系”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比如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安全宣傳、安全培訓、安全講座等都是聯系人可以一對一地來開展工作。2021年迎來了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偉大時刻,同時開啟了第二個“100年”的偉大征程,必須做好高校科研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為“兩個100年”的偉大目標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