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澤彤 史章 李建 牛雨佳 張相文
1 土、肥、水管理
1.1 強化土壤管理
1)建園后的前3年果樹幼齡期,結合每年秋施基肥對果園進行深翻改良,熟化土壤,逐年從淺到深、從內向外深翻,深翻時將優質有機肥與表土混合施人溝內,再回填底層生土,3年內全園深翻1遍。
2)推廣果園生草制,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數量。
3)將落葉、修剪下來的枝蔓等粉碎還田,通過自然分解增加土壤有機質。
4)盡量減少土壤耕翻次數,或采取免耕法,通過生草覆蓋增加有機質,營造地面涼爽的小氣候,培養蚯蚓生存環境,增加土壤蚯蚓數量,延長蚯蚓在土壤中的工作時間,疏松培肥土壤。
1.2 科學配方施肥
1)萌芽肥。此期為抽枝、展葉、花蕾生長發育關鍵期,以營養生長為主,是全年生長期內氮元素最大效率期,盛果期氮磷鉀養分應按25-10-10配比。依據氮元素在土壤中的有效作用時間,翠香施肥時間應確定在4月5日左右。
依據樹齡、樹勢確定合理的施肥量:幼齡期施肥以少吃多餐為宜,每次每株0.25 kg左右;初果期0.5~0.75 kg,盛果期0.75~1 kg。
確定合理施肥位置與深度:1~3年幼齡期施肥位置距離主干50~70 cm,深度20 cm;初果期距離主干100~120 cm,深度20 cm;盛果期距離主干120~150 cm,深度20 cm。
2)膨大肥。此時施肥對幼果第1次膨大及結果母枝生長非常重要。膨大肥氮磷鉀養分比例應按18-10-20配比,施肥時間在5月15日左右。
施肥量:初果期每株0.5~0.75 kg,盛果期每株0.75~1 kg。
施肥位置與深度:1~3年幼齡期施肥位置距離主干50~70 cm,深度20 cm;初果期距離主干100~120 cm,深度20 cm;盛果期距離主干120~150 cm,深度20 cm。
也可通過水肥一體化施入水溶肥。每畝盛果期園施氮磷鉀20-20-20的配方水溶肥10 kg加上腐殖酸有機液體肥料5 kg,通過滴灌帶或施肥槍,間隔15天左右,2~3次,距離主干100~120 cm,施肥槍深度25 cm左右。
3)優果肥。此時施肥對果實第2次膨大、果實干物質合成、結果母枝木質化及芽體發育分化非常重要。
建議全部施用高鉀型水溶肥,施肥時間在6月30日左右、7月15日左右和7月30日。
按果實干物質合成、花芽生理分化、枝條木質化等因素確定氮磷鉀含量12-6-40的配方水溶肥料,每畝每次追施10 kg,加上腐殖酸有機液體肥料5 kg。
依據當年畝產量,確定施肥次數與施肥量,分2~3次施人。每畝盛果期果園間隔15天左右通過灌水或施肥槍施入。施肥距離主干100~120 cm,深度25 cm左右。
4)秋施基肥。最佳施肥時間是9月20日至10月10日。此期枝梢逐漸停止生長,地溫下降至20℃左右,根系也進入生長高峰期(占全年根系生長量的60%),土壤溫度適宜,墑情較好,光照充足,根系生長最快,養分吸收能力最強,傷根愈合速度快,還能萌發出大量的吸收根。
秋施基肥應堅持將有機肥料的長效性、化學肥料的速效性、中微量元素肥料的特效性、微生物肥料的增效性等優勢特點結合在一起。
有機肥:幼齡期每畝1 000 kg,初果期2 000 kg左右,盛果期3 000 kg左右。
化肥:盛果期秋施氮磷鉀化學肥料占全年總施肥量的30%左右,每畝50~75 kg,幼齡期、初果期依據果樹生長情況適當減量施肥。
中微量元素肥:每畝盛果期果園25 kg左右,幼齡期、初果期依據果樹生長情況適當減量施肥。
微生物肥:秋施微生物肥料占全年總施量60%~80%。盛果期每畝追施優質微生物肥料250 kg左右,幼齡期、初果期依據果樹生長情況適當減量施肥。
幼齡期施肥位置距離主干70~100 cm;初果期距離主干100~120 cm;盛果期距離主干120~150 cm。在果樹兩側大行開挖深度30 cm、寬度30 cm的施肥溝。“施肥溝要挖深”,回填部分土壤,“肥料要施淺”,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將所有肥料混勻撒人溝內,“肥料與土拌勻”,回填。施肥入后視土壤墑情決定是否灌水。
1.3 水分管理 獼猴桃需水量大,在整個生長期科學合理灌水非常重要。
1)春季灌水。一是萌芽期灌水,保證萌芽整齊,枝葉生長茂盛,花器發育良好。二是花前7~10天灌水,確保土壤水分充足,滿足開花期對水分的需求;開花期不建議灌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花朵開放及授粉受精。三是花后幼果期結合追施膨大肥灌水,促進果實細胞分裂和膨大。
2)夏季灌水。一是果實迅速膨大期視土壤墑情決定灌水次數,有草果園15天左右灌1次水,清耕果園7天左右灌1次水,確保土壤含水量保持在80%左右;二是果實緩慢生長期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根據土壤墑情和天氣狀況適當灌水。
3)秋季灌水。果實成熟期適量灌水能夠增加果實個頭,同時促進營養積累、轉化,但采收前15天應禁止灌水,以防影響果實品質。
4)冬季灌水。休眠期需水量較少,但越冬前灌水有利于根系營養物質合成、轉化及果樹安全越冬。一般北方地區封凍前灌1次水。
2 病蟲害防治
翠香主要病害有細菌性潰瘍病、真菌性褐斑病、暫時查無原因的“黑頭病”、造成采前落果的“果梗干縮壞死病”。蟲害有蛀果害蟲東方小薪甲、椿象。危害葉片的有二斑葉蟬、大青葉蟬、金龜子、紅蜘蛛。生理性病害有強光造成的日灼病、溫度過高造成的氣熱病等。
1)農業防治。針對翠香果實“黑頭病”和“果柄干縮壞死病”造成的“采前落果”等難點問題,科學應用農業防治措施。
一是確定合理的栽植密度,全營養施肥,關鍵生長節點“落花后”“著色期”等多次補鈣。
二是培育強壯的樹勢,通過合理留枝、留葉、留果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和果樹營養平衡供應。
三是通過果園生草等措施,高溫季節降低果園溫度,增施有機肥、改良并培肥土壤,不斷提高果樹的抗病能力,盡量讓果樹不感病或少感病。
四是做好低溫凍害防御,保護樹體免遭傷害。①早霜凍多發生于秋末冬初,9月份、10月份乃至落葉前可多次噴施高鈣、高鉀葉面肥,提高果樹細胞液濃度,增強抗低溫凍害能力;突然降溫前后噴施防凍劑或1%食鹽水。②冬季極端低溫凍害多發生1月下旬至2月上旬,預防措施:建園選址盡量避免地勢低洼田塊,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果樹秋末貪青徒長,針對性采用主干涂白、根頸培土、主干纏草、品種高位嫁接等措施。③晚霜凍也叫“倒春寒”,多發生在3月底4月初,“輻射霜凍”特點是“霜打低洼”,“平流霜凍”特點是“霜打一條線”,“輻射霜凍”和“平流霜凍”同時發生叫“混合霜凍”。在“倒春寒”易發季節,注意氣候變化;“倒春寒”來臨前對果園灌水、熏煙、噴防凍劑或1%蔗糖水;“倒春寒”發生后及時噴施“碧護”等植物內源激素,間隔3~5天,連噴2~3次,激發植物體內活性物質,促進受傷細胞組織修復,恢復果樹正常生長。
2)綜合防治。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
應用生物防治措施,如施放捕食螨等控制紅蜘蛛危害;應用物理防治措施,如安裝殺蟲燈、放置糖醋液、懸掛粘蟲板等防治二斑葉蟬、大青葉蟬、金龜子。
化學防治要選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植物源、礦物源、生物源農藥,有效防治細菌性潰瘍病,對褐斑病、黑頭病、果柄干縮壞死病等,可在發病前的6月中下旬,以及病害發生期7月份、8月上中旬等關鍵時期選用三唑類廣譜性殺菌劑氟硅唑、丙環唑、戊唑醇等交替用藥防治。
病害防治與補鈣同時進行,對防治褐斑病、黑頭病、果柄干縮壞死病等效果良好。
馬澤彤,史章,張相文,陜西獼猴桃產業綜合服務中心,郵編722300(眉縣);李建,陜西省眉縣果業服務中心;牛雨佳,眉縣果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收稿日期:202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