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妮 王逸聰
縮葉病是一種常見的葉部病害,主要危害桃樹幼嫩葉片,嚴重時還會危害嫩枝、花及果實等。它是一種由真菌侵染引起的季節性病害,發病主要與早春桃樹萌芽展葉時的天氣情況密切相關。低溫、多雨、潮濕的天氣容易發病,這種天氣延續時間越長,越有利于病菌越冬孢子的萌發,侵染時間也就越長。發病嚴重時,會引起植株減產甚至死樹,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因此,早春低溫多雨天氣來臨時,應及時落實預防措施,正確用藥,抓住防治最佳時機。
1 發病機理
桃縮葉病菌為畸形外囊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病菌有性階段產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產生芽孢子,芽孢子有薄壁孢子(繼續芽殖)和厚壁孢子(抗逆性強、休眠越冬)兩種。桃樹縮葉病病菌以厚壁芽孢子在桃樹芽鱗片或樹皮裂縫中越冬。第2年早春,當氣溫回升,達到10~16℃時,桃芽開始萌發,病菌也快速繁殖,越冬孢子萌發長出的芽管,直接穿過樹體表皮或氣孔侵入嫩芽、幼葉,引起發病。
這個時期,如果經常下雨,桃芽容易遭受病菌侵染,低溫潮濕天氣也延長了桃樹萌芽展葉時間,使侵染時間延長,增加防治難度。侵染發病后當年產生的新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到桃芽鱗片上繼續芽殖,然后夏眠。這些孢子一般當年不再發生侵染,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桃樹縮葉病1年只發作1次。病菌孢子在樹上可殘存1年以上,因此上年發病重的桃園,殘留病菌就多,來年發病也重。
2 發病癥狀及時間
2.1 初春嫩葉、梢發病 由于病菌繁殖的最適溫度與桃樹春季開始萌芽的溫度接近,在岐山,一般4月中旬開始發病,嫩葉、梢還沒抽出來就已被侵染,新葉剛抽出時就呈卷曲狀,葉片不平展,顏色發紅,不是新葉該有的嫩綠色。隨著葉片漸漸展開,病菌入侵刺激葉片細胞加速分裂,卷曲和皺縮程度還會增加,導致樹葉像木耳狀凹凸不平、波浪起伏,嚴重時葉片會完全變形,扭曲成一個疙瘩。這種現象種植戶有時候誤以為是病毒病,用藥錯誤,防治效果不佳。變形的病葉肥大,葉片薄厚不一,無韌性、脆,觸碰易斷裂,顏色不一,有淡黃、淡綠到紅褐色等。病害嚴重時,會引起全樹枝葉變形,春梢大量枯死。該病不僅影響當年產量和果實品質,還會削弱樹勢,影響來年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2.2 春末夏初發病盛期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早期感病的枝葉沒有及時得到治療,病情沒有被遏制住,被侵害的病葉表面會出現一層白色粉末狀物質,它是病菌的子囊層。這時病葉的顏色就會變褐,漸漸枯萎、脫落。落葉后的腋芽處會萌發出新的枝葉,長出的新葉一般不會再受侵染。
受縮葉病侵染的嫩枝梢,顏色為灰綠色或者黃色,節間較健壯枝條粗短,略有腫脹,但不是很明顯,病枝上的葉片呈簇生狀、卷縮明顯,病情嚴重時枝條逐漸枯萎死亡。
桃樹花朵受病菌侵染后,花瓣肥大變長,花絲花藥也會變形,不利于授粉。果實(幼果)受害后,果面會出現黃色或紅色斑點,病斑稍有凸起,隨著果實長大病斑漸漸變成褐色,干裂成瘡疤,病斑部位不生長,導致果實畸形,影響其品質和商品性。花朵、幼果受害后極易脫落,在生產實踐中很少看到。
2.3 病害停止期 進入6月份,氣溫漸漸高于21℃,不利于病菌繁殖,停止侵害。
3 綜合防治措施
桃樹縮葉病一般1年只發生1次,所以在防控上要抓住有利時機用藥。一般早春低溫多雨地區發病概率較大,而且發病也重,溫暖干旱地區相對發病要輕;低洼潮濕地塊發病重,實生苗比芽苗發病重,早熟品種比中、晚熟品種發病重,毛桃比其他新優品種發病重,在防治上要有針對性地一園一策來進行。此病一旦感染,不但難治,而且持續時間長,在防控上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3.1 農業防治
1)選擇優良抗病品種。桃樹品種的優劣,對縮葉病的發生有影響。最近幾年,桃果走俏,群眾發展積極性很高,特別是對鮮食型黃桃尤為青睞。新建幼園時應優先選擇抗病性強的優良品種,如黃毛蟠、黃油蟠、中油17、黃金蜜4號等,這些品種近幾年在岐山栽培表現都很好,很少感病。
2)加強果園管理。土、肥、水管理:桃樹是喜光、淺根性樹種,喜濕怕澇,施肥要少而勤。在生產中多施有機肥,積極推廣果園生草,提高土壤有機物含量,結合施入微生物菌肥,補充微量元素肥,以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孔隙度等理化性狀,增加透氣性,以利于根系吸收營養。夏季的高磷中鉀肥和早秋的高鉀中磷肥要按時施入,防止脫肥,保持樹體健壯生長,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保持果園水分充足,灌水要見干見濕,防止積水傷根傷樹。
樹體管理:主要以降低樹冠和整個果園的郁閉程度、濕度為主,來減少病菌繁殖和侵染。要合理選擇樹形,積極推廣適合當地發展的桃主干樹形,采用合適的栽植株行距,科學規范進行四季修剪,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和小氣候環境。在生長量特別大的夏季,管理一定要跟上,防止果園郁閉,減少病菌潛伏基數。合理負載,反對掠奪式生產,保持樹勢健壯。冬季全園樹體涂白,殺死藏匿在樹皮縫隙中的越冬病菌孢子,降低越冬病菌基數,提高防治效果。
3.2 化學藥劑防治
1)清園涂白。防治桃縮葉病,清園是關鍵。清園藥的使用是最重要的,特別是早春花露紅前防治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冬季修剪后,將枯枝、落葉、刮除的粗老翹皮全部清理集中帶出園子燒毀或深埋,全園噴灑1次3~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清園效果很好。其他殺菌劑也行,但根據多年生產經驗,石硫合劑清園最好。清園后進行樹干涂白,樹體主干和大主枝能涂都涂上。涂白劑用石硫合劑+生石灰+水配制而成。早春花露紅前再噴1次2~3波美度石硫合劑,這樣消滅越冬病菌效果最好,可以達到全年防效80%~90%,是縮葉病防治的一個關鍵時期。
2)發病期防治。春季桃樹開始萌芽時,如果上年園中有縮葉病發生,則園內有1個芽萌發時即可噴殺菌劑。開始先用預防、內吸性殺菌劑如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噴霧保護;隨著葉片慢慢展開,根據病情發展的快慢,再針對性防治。病情發展慢、輕,結合果園管理,將病葉全部摘除,帶出園子集中銷毀,再噴保護性殺菌劑甲托、多菌靈等,濃度按說明書最低濃度配制;4月份遇雨、陰冷潮濕天氣持續,病情發展很快,用治療兼保護性殺菌劑,如苯醚甲環唑、春雷霉素、甲基硫菌靈等噴霧防治,濃度按說明書最大濃度配制。每一次噴防過程中,水劑量一定要夠,霧化效果要好,噴到樹上要呈淋洗狀才能夠達到理想防治效果。從發病開始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殺菌劑一定要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影響防治效果。每次噴藥時,都加上以磷酸二氫鉀為主的葉面肥,促進樹體葉片吸收,保持健壯樹勢,為來年豐產穩產打好基礎。
魏紅妮,陜西省岐山縣果樹蠶桑工作站,郵編722400;王逸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收稿日期:202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