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桃是靜寧縣根據林果業發展形勢倡導大力發展的經濟林樹種,是近年來調整種植業結構的首選樹種。由于耐粗放管理,在土地面積大的靜寧縣西北部發展核桃受到群眾高度認可,栽培面積逐年擴大,目前種植面積達2.3萬畝。由于種種原因,在核桃種植面積擴大的同時,種植效益沒有同步提升,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1 靜寧核桃生產存在的突出問題
靜寧種植核桃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
1.1 環境不適 靜寧十年九旱,降水稀少,空氣干燥,無霜期短,有效積溫少,早霜來得早,晚霜去得遲,而核桃為喜溫樹種,生長過程中喜濕潤的環境條件。適宜種植地區要求年平均氣溫8~16℃,有效積溫2 600℃以上,年降水量在600 mm以上或有水澆條件,最低氣溫-25℃,無霜期在160天以上。在滿足以上條件的地方種植核桃,樹體生長健壯,結果能力強,生產效益好。靜寧縣地處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1 600~2 245 m,地域獨特,南北狹長,氣候差異較大,東西向橫亙于中部的雷大梁山系,西側華家嶺余脈構成了靜寧氣候的分界線。雷大梁以南海拔低,氣候溫潤,無霜期長,海拔1 600~1 800 m,無霜期160天左右,年降水量460~480 mm,有效積溫2 580℃左右,是靜寧著名的瓜果之鄉。雷大梁以北,華家嶺余脈以南的中部地區海拔較高,氣候較雷大梁以南干燥,溫度低,物候期遲,海拔1 752~2 000 m,無霜期150天左右,年降水量450 mm左右,有效積溫2 300℃左右。華家嶺余脈及以北海拔高,氣候寒冷,降水稀少,海拔2 000~2 245 rri,無霜期少于150天,年降水量430 mm左右,是靜寧的寒旱地區。由以上數據對比看,靜寧適宜種植核桃的區域較小,絕大部分地方能種植核桃,但并非理想栽培地,特別是降水量不足、年積溫少、無霜期短,給核桃種植造成極大的困難,使核桃的發展受到限制。
1.2 核桃本身特性 核桃抗寒性普遍較差,幼樹冬春季易發生抽條現象,易發生凍害;多數實生苗繁殖的核桃成花較難,進入結果期晚;普通品種坐果率低下,產量較低;有的品種易感病;有的品種取仁難度大,種仁脂肪含量低,澀味重,風味不佳,出仁率低,易出現空殼、秕仁現象。
凡有以上現象的核桃經濟價值不高,很難取得理想的種植效果。
1.3 種植技術欠缺 栽培核桃,園藝管理一定要跟上。管理不到位,品種的優良性狀難以發揮,種植效益很難提高。在種植面積過大、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很難保證管理措施落實到位,生產管理粗放,樹體多放任生長,肥水沒有保障,病蟲防控不力,極大地限制了生產效益的提升。
2 靜寧適栽核桃品種的篩選
核桃品種眾多,不同品種性狀各異,品質優劣相差很大,抗性各不一樣,結果期、結果能力相差懸殊,耐粗放管理程度也各不相同。因而選擇抗逆性強、結果期早、結果能力強、品質優良、耐粗放管理的品種是提升核桃種植效益、促進核桃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
從2011年開始,我們開始進行靜寧縣適栽核桃品種篩選和推廣應用試驗,引進國內外表現優良的核桃品種香玲、魯光、遼核1號、西扶1號、陜核1號、薄殼香6個,調查群眾引入品種溫185,在全縣從南向北選擇仁大西張、雷大曹溝、雙峴短岔、甘溝大柳、紅寺吊岔、司橋張彭、古城上李、四河麻岔、靈芝高義等不同區域布設試驗觀察點,對核桃凍害發生情況、結果期、結果性狀、產量、品質等進行觀察對比。經過多年觀察,初步篩選出靜寧不同區域的適栽品種。
2.1 不同核桃品種在靜寧不同區域的抗寒性表現
1)香玲在靜寧不同區域的抗寒性,結果見表1。
5年的觀察結果表明,香玲核桃在靜寧栽培,從南到北凍害發生程度逐漸增加,新栽幼樹受凍死亡率及枝條抽干現象越來越嚴重。樹齡越小,凍害越嚴重,靜寧南部鄉鎮(仁大、雷大、雙峴等)凍害發生輕,適宜在該地區發展。靜寧中部及西北部栽植凍害發生嚴重,新植幼樹死亡率高,冬春季枝條易發生抽干現象,管理成本高,不太適宜發展。
2)不同核桃品種在靜寧中部的抗寒性。甘溝大柳村是靜寧中部很有代表性的核桃栽培區,從2012年開始,我們在該村分別栽植了魯光、西核1號、陜核1號、遼核1號、薄殼香等品種,進行了為期5年的抗寒性觀察,結果見表2。
通過連續5年觀察,遼核1號、西扶1號、薄殼香在當地抗寒性較強,越冬死亡率低,抽條現象發生輕,可作為主栽品種發展。陜核1號及魯光抗寒性較差,栽培表現不理想,盡量少栽或不栽。大柳村在靜寧中部,海拔較南部高,氣溫較南部低,遼核1號、西扶1號、薄殼香在大柳村表現良好,由此推斷在南部也適宜栽種。
3)溫185在靈芝鄉高義村的抗寒表現。靈芝鄉高義村農民馬武學2015年自發從新疆引入溫185核桃集中建園30畝,栽后全部成活,栽培過程中沒有發現抽條現象。靈芝鄉位于靜寧北部,在靜寧地區海拔最高,氣溫最低,溫185在靈芝表現抗寒性好,在靜寧西北部可作為主栽品種發展。
2.2 不同核桃品種結果性狀 根據多年栽培觀察,結果見表3。
多年觀察發現,靜寧栽培的核桃品種中,進入結果期早的有溫185、薄殼香、西扶1號、陜核1號,一般在栽后第2年即可掛果,香玲和魯光、遼核1號在栽后第3年開始掛果,坐果率最高的為溫185,香玲和陜核1號次之,薄殼香和遼核1號坐果率也不錯。
2.3 不同核桃品種1~5年結果情況 見表4。
根據連續5年觀察記載,在靜寧栽培的7個核桃品種中,溫185和香玲、西扶1號、薄殼香前期產量高,種植這幾個品種,前期可獲得高較收益。
2.4 不同核桃品種果實品質表現 見表5。
多年觀察發現,所觀察的7個品種都表現取仁容易,種仁飽滿,味香而不澀,含脂量高,品質好,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優勢。
3 品種篩選結論及觀察結果應用
根據多年觀察,結合核桃樹體生長特性和靜寧縣地形、氣候特點,在靜寧種植核桃,品種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3.1 進行區域化種植,合理選擇種植品種,促使核桃生產效益最大化 任何核桃品種都有其適宜生長的范圍,在適宜范圍內種植,其性狀表現優良,管理成本低。靜寧海拔高,核桃幼樹不耐寒,選擇品種對應優先考慮抗寒性。不抗凍的品種,栽后死亡率高,抽條現象發生嚴重,早果、豐產、優質等無從談起。根據靜寧的立地條件,以雷大梁山脈、華家嶺余脈為分界線,可將全縣劃分為雷大梁以南核桃栽培適宜區、雷大梁以北華家嶺余脈以南核桃能種植區及華家嶺余脈以北核桃邊緣種植區3個區域。在適宜種植區,香玲、魯光、西扶1號、陜核1號、遼核1號、薄殼香、溫185均可種植,在能種植區可選擇抗寒性強的薄殼香、遼核1號、溫185,邊緣區則應以溫185為主。避免抗寒性差的品種越界種植,出現死樹死枝現象,影響產業發展。
3.2 對已栽植的核桃園,如發現品種表現不佳,及時高接換頭 核桃在靜寧是新生經濟林,規模化種植周期短,種植經驗不足,在前期發展過程中,品種配置上不是很合理。有的區域用實生苗建園,有的區域品種雜亂,嚴重影響種植效益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品種優化已迫在眉睫,可根據觀察結果進行高接換頭,實現產業升級換代。
3.3 堅持一元主導、多元發展的品種選擇原則,為商品化生產打好基礎 根據靜寧蘋果、梨、杏產業發展經驗,經濟林產業開發中,種植品種不宜過多過濫,要有相對集中的優勢主導品種,便于集中銷售,促進產品商品化。如靜寧紅富士蘋果、早酥梨、張公園杏由于種植規模大,貨源充足,果品成熟時產地客商云集,果品銷得快,銷售價格高。核桃生產中應借鑒以上產業開發經驗,在全縣突出溫185品種的主導優勢,在中南部適生區可適當發展薄殼香、遼核1號、香玲等品種,為產業化種植、商品化經營打好基礎。
王田利,甘肅省靜寧縣林業和草原局,郵編743400。
收稿日期:202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