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娟
(山西傳媒學院 山西 晉中 030013)
鋼琴演奏能夠充分表達出音樂作品的藝術特色,是傳達旋律美感的重要手段。鋼琴曲中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元素,在演奏過程中,彈奏者要靈活運用多種演奏技法,把握思想情感特點,正確地傳達、表現,從而引起觀眾的精神共鳴。鋼琴是演奏內容與藝術表達的結合體,也是一種美學實踐。本文會深入探析鋼琴演奏藝術的美學思想,并為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從某種視角來說,鋼琴演奏是一種視聽融合的藝術表達形式,曲目演奏中涵蓋著多元化的美學思想形態,傾聽者需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過程,主動發現美?;蛘?,也可以說鋼琴彈奏是一場藝術表演活動,它將音樂曲目中內含的美學思想借助鋼琴來表現傳送,是一種內在轉化的形式美。從根本上來說,鋼琴演奏以音樂帶動情感,引發聽眾內心共鳴,讓聽眾享受音樂美。一個合格的鋼琴演奏者必須深入了解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文化特點,具有一定基礎的美學感悟,在演奏時保留作品原有的文化韻味,促使聽眾的情感變化發生波動起伏。演奏者不能根據自身喜好隨意修改音樂作品,需在不改變其本質特點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融入自身對作品旋律、情感的理解,達到演奏和美學的高度統一,這才能真正地展現鋼琴演奏的美學藝術價值,以及生命力。由于音樂作品的差異性,每一首鋼琴曲都有著獨特的韻味和特征,演奏者需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和技法水平,深度挖掘其中的美學價值,充分掌握鋼琴作品的表現形式,細致刻畫,為聽眾帶來美的感受。
鋼琴演奏是藝術再加工的過程,演奏者需運用特定的技法表現音樂作品的藝術內涵。其中,美學價值在鋼琴演奏藝術中具有關鍵性的意義。說到底,鋼琴演奏就是一種追求美的形式。一首音樂作品在彈奏時,需融合特殊的技巧和音樂美感,兩者互為前提,相輔相成。演奏者要將美作為核心點,利用美學規則將音樂旋律重新排列,彈奏出音樂的色彩美。其次,一名優秀的鋼琴演奏者必須擁有一定的美學素養和音樂追求,以作品為源泉,以鋼琴為媒介,實現完美演奏,表達其中蘊含的美學本質。具體來說,就是音樂美學,以評價鋼琴演奏水準基礎為根本,從專業化層面來探究一首音樂作品的內容、表現形式、二次創作等,它可以通過美學思想來解決演奏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另外,藝術美學、價值美學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對鋼琴演奏具有促進作用,演奏者需深入研究藝術、價值與美學的關聯性,同時需要在藝術和美學的哲學理論基礎上展開摸索實踐,并最大化呈現鋼琴作品中的美學思想內涵??偟膩碚f,正確理解和演繹音樂作品中的美學性質,是鋼琴演奏藝術的重點內容,演奏者需多角度思考音樂作品的表達方式和個性特點,只有滿足這些條件才能為聽眾帶來極致的音樂美。
鋼琴演奏是二次創作的過程,包含多個板塊內容。在正式彈奏前,要領悟創作者的意圖、曲目基調旋律,加入自身的理解,處理好原版和二次創作的關系。其次,要對樂譜不斷分析,滲透個人藝術特色。每一首鋼琴曲都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具有明顯的時代風格,濃縮了社會風貌和精神氣質,演奏者需遵循作品的歷史性,以當下民眾的審美賦予作品新的特點?;蛘撸葑嗳藛T要對音樂作品所處的歷史環境、社會背景做出全面的、多方位的分析,這樣可以輔助演奏者快速進入演奏狀態,從而更好地表達作品的內涵和藝術特征。鋼琴演奏是一個持續變革的過程,演奏者要從發展的角度看待音樂作品,擺脫束縛,為作品增添時代元素。
任何藝術活動都需具備想象力、創造力,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要通過對審美表象(音樂作品)進行加工改造,形成全新的藝術形象并進行演奏。從某種角度來說,演奏者的二次創作激活了作品的生命力,也讓作者進入了內心情感交流的審美境界。所以,在鋼琴演奏中,要合理運用法則和規律,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在與作品形成情感共鳴后,要調節樂曲的音符位置,重組結構,促進演奏者審美情感的全面升華。總的來說,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需嚴格遵循協調性、統一性原則,把握表演藝術的美學內涵,促使情感要素在鋼琴演奏中體現,展現藝術美感。
鋼琴演奏牽涉多方面的內容,它是一個系統化、高層次的藝術創作過程,綜合各種基礎理論和表達技法。在彈奏鋼琴時需遵循一定的美學原則,結合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歷史風格,融合多種彈奏技法,形成一套一體化的藝術表現體系。美學藝術具有較強的創造性特征,從音樂層面來說,每一次的彈奏都重新增添曲目色彩,演奏者需正視,將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融入表演中,賦予鋼琴曲二次生命。由于每一首作品都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在這一條件下,聽者很難完全欣賞其中蘊藏的音樂美學。所以,演奏者需進行轉化,從另一途徑將創作者的情感展露,幫助聽眾更貼切地感受音樂世界。此外,專業技術也是鋼琴彈奏的基礎,演奏者要掌握完備的彈奏技法,保持協調能力,流暢地表現作品的情感變化。
例如,在彈奏肖邦的《敘事曲》段落時,為了達到最理想的音樂效果,演奏者必須提前去搜索和了解肖邦的創作經歷和彈奏特點,以及《敘事曲》的結構劃分、思想內涵等,將鋼琴曲目的美學色彩完美演繹。如果只是按照曲譜機械化地彈奏,音樂作品的感染力會直線下降。所以,演奏者在前期排練中,要加入個性化元素,不斷揣摩和鉆研作品的情感表達方式。在(OP.23)節段時,演奏人員可以延長每個強拍上的低音八度,保留踏板的間隙,快節奏地移到下一個和弦,保持平穩的節奏感,使觀眾獲得流暢的音樂體驗并品味其中的美感。鋼琴演奏藝術是技術與藝術的融合體,在日常演奏時要將審美因素融入訓練中,增強自身音樂表現和塑造能力;同時,手耳腦共同參與,以熟練高超的彈奏技法來詮釋作品,傳達獨特的形式美。
鋼琴演奏需要通過多樣化的彈奏技巧來表達音樂作品情感,塑造形象。其中,鋼琴作品演奏中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元素,是情感與音樂內容的統一體,要想全面展現音樂作品色彩,演奏者要從藝術美學的角度來思考曲目內容,指導鋼琴演奏,充分展現美學的根本內涵和特點,詮釋音樂作品的思想,表達創作者的情感,為聽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彈奏技術與音樂情感相互聯系促進,演奏者需準確把握,以技術促音樂,以音樂帶技術。另外,音樂美具有不同的標準,每個人的審美意識、觀念也不一樣,所以,要系統化學習表現美,提高音樂美學涵養,豐富情感體驗,深刻感悟音樂作品思想,提高表演水平。作為典雅的藝術表現形式,鋼琴演奏要注重聽覺和精神層面的享受,正確認識美學本質和原則,逐步提高鋼琴演奏的美感。
例如,在肖邦的《船歌》中,為了有效表現出樂曲的孤獨與悲愁感,在(OP.60)段,可以直接上琶音和弦,右手升D 與左手升F 八度,兩者同時彈,然后推向最高音點。在起伏式的節奏下,能夠體會到旋律、和聲的優雅,感受情意綿綿的情感對話。在舒曼《幻想曲》(OP.17)中,一般情況下琶音彈在和弦之前,并及時放掉。在結尾跳躍部分,演奏者可以在每個十六分音符上踩下去,找到和聲點,間接性插入。在《黃河》鋼琴協奏曲第四樂章彈奏中,要運用雙手八度和弦的手法,協調身體與大臂動作,大頻率采用重量彈奏,以手臂和指尖帶動,彈出明亮、渾厚的音色和氣勢,將樂曲情感點引到高潮,形成一種激烈的音樂美感。由于一首鋼琴曲存在多個節點,在日常練習中要掌握好呼吸與節奏的一致性,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逐步用三指、四指、五指來練習,用準力量,讓鋼琴彈奏變得生動,具有靈性。音樂是情感的外化,演奏者除了要具備彈奏技巧,還需加強自身對音樂的領悟,從直接感受到間接感受,從低級到高級,帶著目標去實踐,從而彈奏出靈動的鋼琴曲。
鋼琴音樂在整個音樂發展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音樂本質和美學價值是研究的重點板塊。從宏觀視角來看,只有從美學的視角來思考和分析鋼琴音樂表演藝術,才能真正挖掘內涵,提高鋼琴彈奏藝術的美學價值。鋼琴作為一種特殊的音樂表達形式,在曲目彈奏中,演奏者需透徹理解作品內容和情感,找到與創作者的共通點,將技巧和藝術表現融合,豐富音樂表現力,強化演奏特色。
例如,彈奏出優美的鋼琴曲目,不僅要掌握一套完整的技能技巧,還需分析動作要領,做到松弛有度,保持下鍵間隔,以免彈奏生硬,內容空洞。為了彈奏出具有美感的音色,要加強日常訓練,分解動作,靈活運用24 大小調的音階、和弦、八度等,以及轉調、移調、斷奏、連奏等,控制好力度、節奏,確保鋼琴曲的連貫和清晰。其次,為了在鋼琴演奏中增強音樂形象的感受力,鋼琴彈奏者要多閱讀一些文學作品和理論著作,欣賞國內外經典的鋼琴作品,如《夢中的婚禮》《給愛德琳的詩》《致愛麗絲》《藍色多瑙河》《水邊的阿狄麗娜》等,并逐一進行理論分析。審美修養的提高對鋼琴彈奏水平具有推動作用,為了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平時要多學習一些音樂文獻,了解不同時期的鋼琴曲風格,樹立音色概念。同時,要對不同音樂作品進行探究,著重分析音調、節奏、速度、力度等,應用觸鍵技巧,實施對音色的準確控制,如肖邦《革命》開篇,左右手和弦,快速融合彈奏,產生醇美的音色來表達內心細膩的情感?;蛘?,可以采用復調彈奏,以音色層次感為基點,手耳腦同時控制,進行緩慢的多聲部結構彈奏,達到至善至美的演奏效果,傳達出創作者的情感意圖。
鋼琴演奏是以情動人,演奏者需準確無誤地表現音樂作品的風格和內涵,客觀判斷曲目段落結構、音符旋律的變化,尋找最佳的結合點,多揣摩不同的音樂會演奏模式,探究其中的美學價值。但是,就目前來看,在很多鋼琴演奏藝術中都存在美學價值不足的情況,這也揭示了創作主體和演奏者的區別。并且,在傳統音樂表演藝術思想和美學觀念影響下,彈奏者表現形式和內容創新度比較低,這會阻礙音樂作品情感的表達。鋼琴演奏屬于表演藝術體系,需要聽覺、視覺、觸覺協同,從而感受到音樂作品中的喜怒哀樂。因此,在鋼琴演奏過程中,要正確看待技術與音樂的互動關系,提高認識和演繹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美學效應。
例如,在學習彈奏《野蜂飛舞》樂曲時,應當從標題和曲譜旋律來了解認識創作者的情感信息,并想象出一幅圖畫:一群蜜蜂隨風飛舞,有時集中(漸強的蜂鳴音色),有時分散(漸弱的蜂鳴音色),有時兇猛(和聲織體加重),有時跳躍(運用手腕轉圈運動帶領手指做“橄欖形”力度變化)。在這一套技法引領下,鋼琴曲的音色會更加自然,富有表現力。演奏技巧是美學表達的媒介,有力度、速度、和聲、觸鍵方法等,在彈奏時要反復調整,完善和提高演奏水準。其次,要加強對音樂形象美感的心理調控,在演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其富有形象感的“主題”,要抓住“命運”斗爭的藝術形象特點,以及跌宕起伏的節段變動。為了促使鋼琴音樂作品充分展現,演奏者要系統化學習鋼琴藝術理論知識,提高對作品的分析能力,從而掌控鋼琴曲的演奏過程。感性認識是產生共鳴的重要條件,演奏者要熟悉不同音樂作品特點,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運用相應的演奏技術,讓音樂作品的藝術美感得到最全面的展現。
鋼琴演奏是一個藝術創造和加工的過程,融合了多種表達技法。從某種角度來說,鋼琴是曲譜內容表現的基本途徑,也是情感傳達的媒介之一。如何準確表達鋼琴演奏的美學內涵是一個重要問題,彈奏者需深層次地分析,結合自身技術和藝術修養,多方汲取,進行有感情、有生命力地表述,展現鋼琴曲的優美旋律;與此同時,演奏者需逐步培育深刻的藝術洞察力,提高音樂知識水平,最大化地呈現鋼琴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