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松
(北京服裝學院 北京 100029)
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類型片,主旋律電影在2010 年迎來了發展的轉折點,2009 年《建國大業》一炮而紅,接著《戰狼》(2015)、《湄公河行動》(2016)等影片相繼誕生,主旋律電影開始以全新的面貌一鳴驚人。2017 年,“新時代”概念提出,新時代主旋律電影也由此誕生,《戰狼2》(2017)、《紅海行動》(2018)、《我和我的祖國》(2019)、《中國機長》(2019)、《八佰》(2020)、《我和我的家鄉》(2020)、《中國醫生》(2021)等精品頻出,獲得了史無前例的票房成績,以迅雷之勢席卷了中國電影市場,為多年來持續低迷的主旋律電影市場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新時代主旋律電影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傳統文化為底蘊,借鑒西方的先進文化,致力于滿足人民的基本需要,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重要媒介。
主旋律電影不僅是中國電影的一種特殊類型,也是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主旋律電影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重要載體,肩負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國精神的重大使命。
主旋律電影將英雄主義、愛國主義、中國傳統道德、時代創新等思想內涵融入電影創作之中,并且以弘揚主流價值觀和傳遞人性真善美為主要使命,是對我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生動詮釋和解讀。
文學藝術作品是先進思想的發生器,也是表現先進文化和客觀反映現實世界的主要工具。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創作出能凝聚人心、提升中華文化、詮釋中國意識形態和時代精神的優秀影視作品,是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核心內涵。也就是說優秀影視作品,能夠展現最美的心靈,歌頌奮斗的人生,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能夠繼承和創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新時代電影始終堅定文化自信,積極傳播社會核心價值觀,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展現時代精神和中國形象。與此同時,由于主要的社會意識形態是民族文化,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主題是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革命歷史,以一系列宏大敘事、感人肺腑的故事為出發點,展現新時代的大國形象,使人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情感得到表達與釋放。與此同時,依靠現代科技和新媒體的有效傳播,新時代主旋律電影以其獨特的魅力感染和滲透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對社會主流意識的宣傳、中國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弘揚起著潤物細無聲的精神感化作用。
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在敘事角度、敘述語言等方面實現了創新。
在敘事主題上,新時代主旋律電影關注某一歷史事件,力求還原歷史事件,反映時代的真實背景。如《紅海行動》《中國機長》等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打破歷史題材的束縛,展現主旋律片的市場潛力,體現了這一特點,喚起了大眾的家國情懷;《紅海行動》中的“中國人不能傷害”和“中國公民不能少”的“行動”讓觀眾感受到強大的國家給人民帶來的安全感,有助于增強民眾歸屬感;《中國醫生》以光影捕捉“中國醫生”2020 年參與抗擊疫情的過程,展示中國醫務工作者面對疫情的勇氣和逆行的品質。新時代主旋律電影把中國崛起的大國形象展現在人們眼前,讓國家意識和觀眾心中的家國情結產生共鳴,觀眾自然地接受了主流價值觀。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主旋律電影往往都以現實生活中涌現的英雄模范為原型來進行創作。例如,《周恩來》《孔繁森》《袁隆平》等影片,向觀眾展示了中國的英雄楷模。然而,觀眾對影片中表現出來的愛國精神和主流價值觀始終存在著距離感,在眾多英雄的豐功偉績面前,很難找到提升愛國情感的動力,導致愛國成為電影口號,并沒有轉化為觀眾具體的行動。
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力圖在藝術與商業之間求得平衡,竭力引起觀眾與歷史之間的情感共鳴,使廣大觀眾真切地領悟生活“真善美”的永恒本質。例如,《我和我的祖國》將個人生活置于大背景下,重視電影中個體生命感悟和體驗;《我和我的家鄉》把鏡頭轉向普通人物,聚焦普通市民、打工農民、商界老板、異國游子、農村干部、家庭主婦等多個群體的精神面貌,將處于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以平民視角喚起情感共鳴,用平民的視角重塑時代記憶。“人們不必做任何浮華的事情,只要他在平凡的崗位上認真地干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能成就非凡的偉業”。
伴隨著影視技術的發展,影視語言的基本要素不斷豐富,這為主旋律電影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創作者在視覺效果上增加了多個動作、懸疑元素,在視覺奇觀化和藝術多樣化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戰狼2》中坦克漂移、汽車追逐等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鏡頭呈現,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獲得感官的滿足;《紅海行動》中一系列武器爆炸音效配合極快的鼓點節奏,渲染了蛟龍突擊隊遭伏擊的慘烈;《中國機長》中驚心動魄的求生畫面,故事節奏的驟變,生死邊緣的選擇,都是災難電影的敘事特色。
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突破傳統單一符號,透過視效、配樂,建構多元的音樂美學,創造出獨具特色的主旋律電影音樂風格,使主旋律電影進入更為成熟的發展階段。
2017 年以來,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在數字化技術的升級與電影產業迭代的推動下風靡中國,這宣告了主旋律電影在新時代的邁進與拓展。
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在遵循藝術審美的基礎上自覺地融入了商品化元素,在宣揚主流核心價值觀的同時,也帶有商業色彩,滿足了當下觀眾的審美情趣。
商業化是中國電影崛起的核心動力,應當成為新時代主旋律電影走向市場的推手,但過度商業化不僅阻礙主旋律電影意識形態的傳播,也會使主旋律電影的藝術性大打折扣。電影是以實現銷售為目的的商品,作為文學藝術作品的電影要“文以載道”。將來,新時代電影的題材必須與藝術、商業相適應。所以,新時代的主旋律電影要防止過度商業化和娛樂化。同時,新時代主旋律電影既有高雅藝術的審美需求,又有大眾文化特色和日常生活美學特征。因此,未來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發展不能放棄社會責任與藝術責任,要以動人的美學表現來滿足觀眾的藝術需要,通過激發受眾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和思考,實現主旋律電影的意義。
電影業中,類型是一種重要的敘事方式,是電影業與觀眾互動的動態審美過程。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率先借鑒工業化生產的類型話語來表現國家民族命運的歷史時刻和英雄人物,以觀賞性、娛樂性的影像語言,揭示中華民族的內在力量和精神象征,探索出一種奇觀性、時代性的新主流敘事語法,使新時代主旋律電影逐步走向繁榮。
題材與類型融會貫通是中國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發展的內在動力。今后新時代主旋律電影要在表現軍事片、災難片、獻禮片等主題的同時,進一步拓展邊界,積極與其他成熟類型和敘事策略相融合,大膽“走出去”,才能擁有更廣闊的創作空間。例如,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可以創造出“紅色主題+類型元素+明星陣容+資金支持=高票房”的商業化制作模式,把創意的形態轉變為產業的業態,將大眾文化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實現中國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創新發展。
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多以有原型的真實事件為基礎,結合觀眾和市場的喜好,采用了許多全新的敘事策略,既有傳統紀實敘事,又有虛構與戲說敘事,還有多種敘事模式的融合。盡管這些電影大都受到好評,但還是暴露出不少問題,必須引起行業警惕。因此,今后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必須以嚴謹的創作態度,緊扣主旋律價值觀這條主線,充分順應網絡審美思維和大眾文化,做到真實與虛擬張弛有度。具體來說,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在運用虛構和戲說敘事時,可以在歷史題材背景下大膽虛構驚險戲劇情節,遵循合乎常理的敘事規律,根據現實生活的邏輯和情感建構,對人物的弧光和劇本走向進行細致打磨,以真實世界存在的場景為參考,進行合理想象,反映真實世界中的情感,以優秀的影片質量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
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弘揚了中國民族文化和中國精神,完美地展示了中國價值觀和國家意識形態。
未來,新時代主旋律電影更應倡導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共生共榮,追溯歷史,展望未來,發掘中華傳統之美,立足本土深厚的文化資源,探索美學上的創新,以東方美學包裹中國精神,通過主旋律電影轉化為符合時代審美的文化印記,讓國際觀眾感受到主旋律美學。為此,新時代主旋律電影要重視思想的隱性表達,將不同類型的元素摻合在一起,挖掘觀眾真實的情感需求,以一種更為親民的方式進入大眾視野,引發共鳴,與觀眾達到情感共通、文化共融,完成政治意識形態的傳播與表達。同時,新時代主旋律電影也要勇于承擔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借鑒吸收好萊塢電影成功經驗,打造富有中國特色和國際視野的新時代主旋律電影,增強中華文化軟實力,發掘中華文化寶藏價值,推進中國文化強國戰略。
就當今時代背景來看,新時代主旋律電影的發展與傳播還任重而道遠,其中,實現藝術與商業的兼容性也是必然的。新時代主旋律電影要做到題材與類型融會貫、真實與虛擬張弛有度、國家形象與意識形態與時俱進,唯有如此,才能“講好中國故事”,彰顯中國擔當,傳播中國精神。
注釋:
①韓丹鳳.新時期主旋律電影的精神內涵與藝術表達[J].電影文學,2019,(10):29-31.
②蔡青.試論新世紀以來國產主旋律電影口碑與票房的雙贏之路[J].電影文學,2021,(01):31-34.
③秦瓊.主旋律電影的變與不變——近十年來的主旋律電影敘事研究[J].長江文藝評論,2019,(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