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超
(廣東萬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韶關 511100)
隨著建筑工程項目的增多,近年來,工程質量問題也逐漸顯現,由于建筑工程項目質量關系到社會發展和公眾人身安全、財產利益,應將工程質量管理作為重點。在進行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時,應將施工材料管理作為重點,認清施工材料對建筑工程質量的影響路徑。現階段,部分工程人員未能認識到對建筑施工材料進行現場質量管控的重要性,且采取的措施手段不夠科學,導致管理成效低下,這一現狀亟待改進。
1)共同性依據,主要指施工質量管理通用的基本法規,其具有普遍指導意義,是施工材料質量管理必須遵守的法規,具體包括《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2)專業技術性依據。具體指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質量控制對象專門制定的法規文件,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性,常見的類型包括規范、規程、標準、規定等;3)項目專用性依據。具體指本工程項目的建設合同、勘察記錄、設計文件以及圖紙會審記錄等,對于施工材料而言,還包括材料采購記錄、現場質檢報告等。
對現場施工材料進行控制,應掌握質量控制的一般方法,具體有質量文件審核法、現場質量檢查法,對現場施工材料質量進行控制時,應聯合使用上述方法,尤其要重視做好現場質量檢查。現場質量檢查包括以下環節:1)開工前的檢查,此時應對施工材料的應用條件是否齊備進行檢查;2)工序交接檢查,即要嚴格執行“三檢”制度,加強“自檢、互檢、專檢”,并推廣監理工程師責任制度,確保經過檢查認可才進入下一道工序;3)重視加強隱蔽工程檢查,尤其要重視對隱蔽工程部位施工材料使用情況的檢查,確保材料效益可充分發揮出來;4)強化停工后復工的檢查,受到部分因素的影響,工程可能會臨時停工,面對復工情形,則要做好施工材料應用條件的檢查,確保施工材料質量、性能等達到復工復產要求。此外,還要注重加強對施工現場材料的成品保護和使用過程中的質量抽檢,具體可采用目測法、實測法以及試驗法等,提升施工材料現場質量檢查成效。
加強對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現場質量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體系作為支撐,因此,在正式開工之前,施工企業應聯合管理人員共同制定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并由專業機構進行審核,確保質量控制體系切實可行。同時要審核質量控制體系各級管理人員的資質,確保有相應的技術資格和執業資格證書,對于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則要有相應的資格證和上崗證。此外,針對各項材料,要明確材料的針對性質量控制策略,并制定施工現場材料質量管理檢察記錄表,按照規范要求,做好施工現場材料質量的逐項檢查。
對施工材料進行現場質量管理的基本前提為做好擬購材料的質量管控,施工單位前期會提交擬采購的大宗材料的生產廠家的企業資格證、生產許可證、質量保證書等,監理工程師應嚴格對上述材料進行審查,按照施工圖紙和施工技術要求審查施工材料規格、性能等,確保與相應要求相符后,才能進行訂貨進場。此外,針對待進場的材料,應嚴格做好質量檢驗,尤其對于混凝土材料、鋼筋材料等,要對其綜合性能和單項性能進行針對性的檢測,確保待進場的材料不存在質量隱患。
對于驗收合格的原材料,監理工程師要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及時同時施工單位以材料規范為前提,做好對原材料的見證取樣、送檢等工作,做好材料復試,對于復試不合格的材料要加倍取樣檢測,對于二次復試仍不合格的,監理工程師要對施工單位作書面通知,要求其對不合格原材料及時清理完畢,監理工程師要全程參與材料清理情況,并做好記錄。對于驗收合格的原材料,進場后要做好分類存放,分類標準包括產地、種類、批次、規格等,對于有特殊存放要求的材料,應控制好存放場地條件,確保溫度、濕度適宜,同時做好防水、防火等保護措施。
2.3.1 水泥質量現場管控
應選擇業主指定的合格生產廠家進行水泥生產,施工單位不能擅自采購水泥。對于進場的水泥材料,現場監理工程師應對其出廠合格證、質檢報告進行核查,具體應核查的事項為出廠日期、品種、包裝或散裝倉號、等級等,同時要檢查其合格證編號,質檢后應確保檢驗部門印章清晰,同時部門負責人、檢驗人員等均在報告上簽字。現場質檢時,應重點關注氧化鎂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細度、凝結時間、安定性以及材料強度等指標,對于與國家規定不符的要及時進行復試。對于出廠日期超過三個月的水泥材料,在現場施工前應對其進行再次質量檢驗,其中對于快硬硅酸泥材料而言,其出廠日期若超過一個月,則要在使用前進行質檢。當檢測出材料安定性不合格時,應對水泥材料進行報廢處理。此外,工程監理師應在充分了解工程特點和地質環境、周圍條件的基礎上,嚴格核查施工單位選用的水泥等級是否與工程要求相符。同時應參照《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其中強調鋼筋混凝土結構在選用水泥時,應避免選用含氟化物的水泥,要據此嚴格執行。進場的袋裝水泥要確保包裝完好,同時在包裝袋上注明執行標準、水泥品種、強度等級、許可證標志(QS編號)等關鍵信息。在印刷包裝袋時,應按照其中水泥品種差異將其印刷成不同顏色,以硅酸水泥和普通硅酸水泥為例,其常印刷為紅色。
2.3.2 鋼筋質量現場管控
鋼筋進場為按批進場,常規條件下每批鋼筋重量≤60t,對每批進場的鋼筋執行嚴格的檢測標準,對其合格證、機械性能和化學成分檢測報告進行嚴格審核。同時詳細檢測鋼筋材料外觀、標識牌等,確保鋼筋平直、無損傷且表面無裂紋、油污、疤痕等。鋼筋表面可能存在凸塊,檢測外觀時,應按照低于螺紋高度的要求做好凸塊控制。若檢測材料為冷彎鋼筋,則要重點檢測其表面是否有裂紋和縮頸現象。當出現外觀檢測結果不合格時,對于此批次鋼筋要及時清理出場,并將此情況反饋至主管部門,減少其他建設項目的類似損失。完成外觀檢測后,要基于性能檢測要求做好見證取樣,并將取樣交送至權威機構加強檢測,主要應加強對鋼筋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伸長率以及冷彎性等指標的檢測。對于在加工過程中出現過脆斷的材料,或發現機械性能不良的材料,則要對其加倍取樣檢測。
2.3.3 混凝土質量現場管控
混凝土材料是由多種原材料組合而成的,主要包括水泥、砂石、摻和料、水和外加劑等,在科學選擇原材料和配比的基礎上,可保證進場的混凝土材料質量得到提升。因此,在進場前,要加強對混凝土原材料配比的把控,抓好計量控制。可依托配料控制系統減少配比誤差,應按照≤1%的要求控制誤差。利用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完成混凝土原材料配比計量,將混凝土配合比輸入計算機系統中,使用電子秤精確計量混凝土所需的各種原料量。對于進場的混凝土原材料,則要把控好以下要點:要嚴格把控好材料質量檢查環節、混凝土攪拌環節和坍落度以及強度檢測環節,對于原材料質檢不合格的杜絕進場,切實執行進場檢驗制度,對預拌混凝土氯離子的檢測合格證明進行查驗,對氯離子含量進行檢驗,按照規定取樣送檢,確保試件具有代表性與真實性。當材料進場后,應將混凝土強度等級、攪拌機配置參數等作為基準,同時考慮混凝土攪拌效果、運輸距離以及坍落度等,合理的對現場混凝土攪拌時間進行控制。在泵送與澆筑中嚴禁隨意加水。混凝土材料應盡量做到隨拌隨用,加強對混凝土材料質量的全過程質量監管,做好對混凝土材料的存放管理,避免出現離析等現象,降低出現結構裂縫的概率。監理單位應強化監理工作,見證混凝土拌合物的檢驗過程,對試塊取樣送檢進行簽認,全程監督混凝土的配置攪拌與施工。組織施工單位嚴格遵循《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204)相關要求落實混凝土結構實體檢驗。
2.3.4 新材料質量現場管控
隨著建筑工程行業的發展,各種新材料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且當智能建筑、綠色建筑逐漸成為建造趨勢時,各種新材料成為建造工程的主要材料。新材料具有輕質高強、功能多樣、性能優越的特征,在選用新材料時,要嚴格審核其各種技術資料和產品標準、質檢合格證書。在使用前應經專家論證,并做好鑒定。以新型玻璃幕墻材料為例,其在現階段的商業建筑以及高檔住宅小區建筑、寫字樓建筑中均有應用,其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筑材料,在現場質量管理時,因重點對現場存放、現場吊裝等環節加強材料保護,同時要做好材料質量檢測,主要檢測玻璃幕墻材料的抗裂性、防火性等,確保符合工程建造要求。
按照施工組織設計總平面圖要求對材料堆放情況加以控制,分類堆放標準為材料品種、規格、日期、批次等,每一區域都要做好標識,設置標牌,并科學設置隔斷,避免材料混雜。對于待檢測的材料,則要在現場堆放時設置醒目的待檢標識牌,將待檢材料與合格材料區分開。對于檢測后發現不合格的材料,也要設置不合格標識牌,并對出廠日期進場標識,確保在限期前清理完畢。工程監理人員要定期對現場材料堆放情況進行巡查,對發現有材料堆放雜亂的,要立即以監理通知單的形式責令整改,整改完畢后要重新取樣檢測,確保材料質量達標。
此外,對于現場臨時存放的施工用料,必須報有關部門審核,經批準后及時辦理臨時占用場地手續,并做好分類碼放,避免影響施工現場秩序。部分施工用料為現場露天存放,對于此類材料,應嚴格按照施工平面圖中的位置情況做好分類碼放,確保整齊有序,同時按照高于10cm的要求設置好底墊,并將方木墊設在地面上,合理設置排水設施,避免出現潮濕、水浸等問題。
實現制定好材料進場計劃,按照計劃進場,應提前一天書面通知監理,做好全過程監理工作。取樣過程要求見證員全程參與,待進場材料插上待檢標牌,標牌上注明品種、規格以及數量等,確保所有進場材料均有書面通知,并確保已經經監理認可,否則應移出施工現場。施工人員要嚴格按照預報制度要求對待進場的材料進行報備,確保無遺漏,為監理工程加強材料質量監理提供完善參考。
施工現場材料種類較為多樣化,應并做好材料登記臺賬管理,施工單位準備的登記臺賬應設置好細化目錄,應包括材料品種、材料規格、數量以及進場日期等,同時要涵蓋材料質量文件、編號、見證人和取樣人、測試報告等信息。工程監理人員要對施工人員的材料登記臺賬定期進行檢查,并記入監理日記中。工程監理人員也可結合工程實際情況自行建立材料登記臺賬,并將相關臺賬資料錄入電腦,便于后期管理。
在發放材料時,應做到限額領料,要遵循“先進先出,推陳儲新”這一基本原則,同時對于領取的材料,如混凝土、鋼筋、模板等材料要再一次進行質檢,確保可正常投用。在限額領料制度的限制下,施工單位會更加注重材料質量,確保領取的材料可全部投入施工。施工人員在正式施工前要開簽限額領料單,按照欄目要求詳細填寫,對于易于破損的材料,則要在發放時做好詳細的驗收,避免出現質量問題影響后續施工的順利進行。
在現場施工材料質量控制過程中,材料抽樣質檢為最主要的質量控制環節,對不同的施工材料應針對性的進行抽樣和檢測控制。對于鋼筋材料,應將同牌號、同爐罐號、同規格等條件下的鋼筋材料作為一個檢驗批,并對其進行外觀和力學性能檢測,對于發現有檢驗不合格的材料應從同一批中另取雙倍數量的試樣重做各項試驗,若仍有檢測不合格問題,則直接判定此批次材料不合格。對于水泥材料,在確定同一檢驗批時,應按照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等級、同一品種且連續進場為標準進行控制,同時控制袋裝水泥、散裝水泥分別不超過200t、500t。檢驗時則要嚴格核查其出廠試驗報告,做好強度、安定性等的復檢。隨著各種新材料的出現,建筑工程項目中待檢測的項目越來越多,且檢測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在檢測過程中應存在著部分影響檢測結果精度的問題,其中環境因素為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基于此,應針對性的加強現場環境控制,主要應對溫度和濕度這兩項指標進行嚴格把控。在控制溫度時,測試人員要結合工程材料檢測溫度要求和材料維護標準進行把控,同時要做好對混凝土、水泥等材料的全過程養護溫度,適宜溫度范圍為19~23℃之間。對于現場濕度,則要設置濕度檢測系統,同時結合防水防潮要求,嚴格把控濕度范圍。
在現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視角下,工程人員可借助專業的軟件實現對現場施工材料質量的高效管理,現階段,出現了基于紅圈PaaS平臺構建的紅圈工程行業CRM項目管理系統,管理人員可加深對其的研究和應用,實現移動辦公和信息化辦公。此外,工程人員還可借助BIM技術對現場施工材料的堆放以及運輸路線等進行模擬,優化各項細節,確保工程材料一直處于良好的施工場地環境中。依托專業軟件,實行“互聯網+”監管模式,建構建筑材料監管信息平臺,建筑工程項目各個主體均可隨時隨地掌握施工材料的現場使用情況和各種參數數據,且可貫穿施工全周期,并及時監測異常信息,提高監管效能,提升建筑工程現場施工材料質量管理數字化水平,以數字化為建筑工程現場施工材料的管理賦能助力。
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前提在于加強施工材料管理,同時將施工現場材料質量管理作為核心環節,由于建筑工程項目中材料種類繁多,應制定完善的管理體系。要針對不同材料類型強化對材料質量問題的防治,主要包括混凝土材料、鋼筋材料以及模板材料等,要結合現階段常見的材料質量問題,制定防治預案,并細化材料質量把控細節,進一步提高材料質量管理精細化水平,通過優化施工現場材料質量管理,為建筑項目綜合效益的發揮以及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