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思慧 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的通知》(國辦發〔2015〕14號),通知提出“健康中國云服務計劃”,計劃通過大數據應用來轉變醫療服務模式、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此基礎上,國家衛健委和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國衛醫發〔2017〕73號),行動計劃強調了要創新醫療服務模式,以“互聯網+”為手段建設智慧醫院。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的網上診療、遠程會診等在服務群眾、保障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智慧醫院是必然趨勢,而財務管理作為“智慧管理”的重要部分,智慧財務亦是財務精細化管理的深化。智慧財務是財務管理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OCR識別等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各項財務工作,并實現智慧化管理的過程。“智慧”主要體現在全過程、全方位、準確、及時地收集、傳輸和分析各項業務和財務數據,并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財務工作效率。
隨著智慧財務的加快建設,它從源頭上解決了原始憑證真實性風險、防范了重復報賬風險、固化了財務流程;通過資金管理平臺建設,有效降低資金管理風險和防范資金運營風險;通過電子檔案整合大量的內外部原始憑證影像文件和會計核算數據,形成原始的全鏈條的電子檔案大數據積累,做到經濟業務全過程留痕;將內部控制風險點嵌入智慧財務系統,減少由于人工判斷產生的風險。同時,它通過財務活動的信息流和業務流的協調統一,打通前、中、后端流程,其中可能帶來的信息安全風險,亦是不容忽視的;而信息化帶來的剛性操作對于不同組織文化下內部控制實施是否帶來挑戰,更是值得研究的。
“智慧”一詞出自《墨子·尚賢中》:“若此之使治國家,則此使不智慧者治國家也,國家之亂,既可得而知已。”由國家治理之道得出智慧之內涵,是聰明才智的“形而上謂之道”。智慧財務亦稱智能財務,它是在信息技術革新突破時期財務管理發展的新階段,基礎是基于業財融合的財務共享,核心是管理會計智慧化,趨勢是業財一體化的智慧財務平臺。
作者查閱國內外相關書籍文獻及新聞報道,尚未找到對智慧財務的權威定義。田茂永(2016)認為,隨著移動互聯網在組織內部以及供應鏈體系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精益財務轉型后的財務體系運行形態和組織形態正在醞釀大量更具智能應用特征的變化,這些變化將會催生新型的財務管理模式——智慧財務,但他并沒有給出“智慧財務”的定義。高婧揚(2021)認為智慧財務是財務管理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通過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各項財務工作,并實現智能化管理的過程。
綜上,智慧財務就是運用“大智移云物”技術,形成以高效便捷的決策支持、精準的趨勢預測與業務指導以及穩健的風險管控能力為目標的新型財務管理模式。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236號),進一步細化智慧醫院建設,隨著智慧醫院建設成為趨勢,智慧財務是環境、政策背景下的必然趨勢,國家對公立醫院智慧建設的要求,搭載智慧醫院建設的絕佳契機,當前信息技術的迭代更新都為智慧財務建設提供可能,將財務與醫療業務深度融合,隨著醫療業務的智慧化管理進程加速,基于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新階段是公立醫院智慧財務出現的必然。
作者查閱國內外相關書籍文獻及新聞報道,整理歸納了公立醫院智慧財務應用的三大場景。
第一場景是面向患者層面的基礎應用場景,包括電子結算、電子發票及清單查詢打印、信息查詢自動化、刷卡信息錄入等,減少手工錄入差錯,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改善就醫環境。
第二場景是面向職工日常業務應用場景,利用RPA(財務機器人),集智能報賬、智能核算、智能報表和智能報稅于一體的應用場景,改變傳統大量、重復、繁雜同時又隱藏風險的手工報賬,會計核算、手工報稅、手工報表等業務模式,以預算控制為核心主線,通過發票核驗、OCR識別技術、算法引擎、BI引擎等信息技術,既提高工作效率,又減少手工差錯,更能為預算管理、績效管理和內部控制提供抓手和工具。
第三場景是面向管理層面的決策應用場景,新醫改背景下,公立醫院在維持公益性的前提下,適應醫療服務多元化趨勢、保持核心服務競爭力、做好精細化管理是大勢所趨。公立醫院面臨著外部的“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內部的科室個人的績效評價,管理層的決策對于醫院短期乃至中長期發展舉足輕重,智慧財務在指標實時跟蹤、定期財務運營分析、個性化財務分析等方面高效、準確、高頻率地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支持,這有賴于智慧財務的數據基礎和突破數據壁壘的信息技術為決策場景應用提供可能。
數據標簽化就是將醫院的業務活動和財務活動產生的海量數據打上標簽,這是智慧財務建設中最基礎,也是最耗費時間精力的,通過建立統一的標簽制度,從公立醫院運營管理需求出發,依從流程節點是否標簽化的原則,將海量數據標簽化。
有了海量的數據標簽,就要有數據標準體系對數據進行標準化治理,公立醫院目前面臨的數據標準有“國家標準”“區域標準”“院級標準”,每個流程產生的數據都需要與三大標準進行比對,通過源頭數據清洗、數據轉換兩種方式進行數據處理,最終將處理后的數據存儲、匹配和調用。
財務的大數據分析、業財深度融合等智慧財務系列成果,是建立在大量數據通過標簽進行篩選,再通過數據標準體系進行數據標準化治理最終產出數據基礎上的,最終產出的數據是智慧財務“大廈”的地基,地基的穩固、清晰與否,完全決定了“大廈”的高度和使用效果。
1.智能報銷系統與預算管理深度融合
依托信息技術,將醫院傳統線下紙質報銷模式升級為報銷全流程線上操作,運用OCR識別技術生成電子檔案,并匯總分類數據結合嵌入內部控制活動,將報銷與預算管理有機融合,實時跟蹤預算執行情況,將無預算、超預算、無合同等風險情況提前識別并發出預警提示,在節省醫護人員寶貴時間的同時,充分融合業務信息與財務信息,為全面預算管理再添助力。
2.資產投入使用效益的深度挖掘
依托智慧財務數據集成平臺的強大優勢,將醫院龐大的資產群與HIS、LIS、PACS等系統產生的各類工作量數據完美融合,紓解原有信息孤島問題導致的資產效益分析難、不深入的問題,將醫療設備使用消耗的資源與使用效率和產生的收益分類匹配,深度挖掘資產投入使用效益。
3.會計核算的智能化
智慧財務的一大優勢在于會計核算的智能化,將會計人員從龐雜、基礎而重復的做賬工作中釋放出來,打造成管理會計人才。將會計數據與業務數據互通,在自動生成會計憑證的同時,結合業務指標全方位解讀財務數據,讓財務數據不再僅僅是結果的展示,更兼具過程的推演,做到業務與財務的深度融合。
公立醫院傳統內部控制活動是滯后于財務流程的,不能動態監測風險并采取措施,且醫院業務活動復雜多變,傳統財務內部控制活動難以精準定位和防范風險。智慧財務的流程化功能將紓解傳統內部控制活動的困境,流程化的一大好處是去手工化,解決人工操作帶來風險同時,嵌入內部控制風險點,如智慧報賬系統嵌入重復報銷識別、項目預算額度超標預警等控制活動,通過OCR識別完成自動校驗發票真偽、邏輯校驗,做到事前風險預警等。智慧財務建設改變了傳統內部控制制度的實現,將內部控制管理精細化,進一步推動了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這亦是智慧財務建設的一大要點。
智慧財務讓決策支持“前瞻化”,為業務提供前瞻性、相關性的決策支持信息;財務服務“云端化”,為業務提供實時、無間斷的服務;財務風控“前置化”,實現動態監控和預警,防范運營風險;財務流程“智能化”,能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財務管理“平臺化”,整合財務資源,提升財務管理價值。智慧財務“五化”核心價值為內部控制的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及溝通和內部監督帶來了重要影響。
智慧財務能實現醫院多套業務系統的一體化,實現業務和管理的數據庫,如此龐大豐富的數據資源,若加以利用,內部控制則能更好發揮防范管控風險的作用。在風險評估方面,“大數據應用”能涵蓋業務流程的主要特征,能讓更多的風險識別出來;能找到更多的關聯風險或不同風險的關聯性,提高風險評估的準確度。在控制活動方面,將內部控制活動內嵌智慧財務系統,減少人工判斷和操作工作量,提升內部控制活動實施效率,同時運用大數據深度分析,可以更快更準抓住薄弱點,不斷優化完善控制措施。在內部監督方面,“大數據應用”能整合業務和管理數據,將難以量化的評價指標適度量化,運用數據深度挖掘,得到更為全面、客觀的內部控制評價,提升內部控制評價有效性。
智慧財務是通過集成平臺及智能化手段,實現醫院多套業務系統對接,實現多源數據互通與共享,智慧財務建設使醫院內部控制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內部控制風險評估是建立在原有內部控制環境下的。隨著內部控制環境的變化,很大部分的手工流程及業務節點產生的內部控制風險轉變為了信息系統風險,這就需要醫院及時轉變控制理念和方法,針對內部控制環境的變化,提出新的控制措施。
將傳統業務活動中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延伸到信息系統授權審批中,嚴禁系統設置超級用戶;信息系統的開發與設計需要將風險控制作為必要內嵌模塊,確保內部控制活動的有效實施;多端口的開放、數據存儲與調用、用戶使用權限等因素使信息安全風險是信息系統的關鍵風險點。
在智慧財務時代背景下,醫院需要培養、鍛煉和打造一大批復合型新財務人員,傳統財務人員精于貫徹會計制度、運用管理會計工具,雖然能夠熟練使用信息系統,但基本不了解信息技術。隨著“智慧醫院”持續推進,既能熟練掌握財務專業知識,亦能深入了解信息技術關鍵知識,兼具數據統計分析等必備技能的復合型新財務人員是智慧財務時代背景下的必然趨勢,更是加強醫院內部控制所必需的。
智慧財務應用將原有手工操作線上流程化,原有流程再造并提升效率,針對原有流程采用的風險評估、控制方法及崗位設置不再適合,信息系統的建設永遠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內部控制的核心在人而不在信息系統,醫院要培養智慧時代新一代的內控專業人員,依托現有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應用的發展,不斷優化內部控制體系,控制風險既要針對現有的系統去設計方案,也要把新的內控方法體現在新系統的設計階段。
針對信息安全風險點的全流程、多維度的分析總結,醫院應當建立數據訪問控制流程、崗位分離、雙重驗證及多重授權等形式限制數據調用控制措施,建立數據保護機制,對服務器維護采用日志備案及派工單流程控制管理員操作及權限等。
隨著信息技術的迭代更新,醫院現代管理依托信息技術邁進了智慧醫院建設進程,智慧財務作為智慧醫院核心環節,其布局從環境、評估手段、風險點等對內部控制產生了深遠影響,智慧財務“五化”核心價值影響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頂層設計,而“大數據應用”則是智慧財務時代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實施的重要抓手,最后,智慧財務時代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關鍵風險點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信息系統風險。本文研究認為應該將內控人員素質提升與培養、內部控制體系凸顯系統風險、制定信息系統風險的控制措施作為智慧財務下內部控制的主要著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