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笑
(哈爾濱商業大學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28)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了我國鄉村在未來一段時間的總體發展布局。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過程中,人才振興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人作為生產力的主體其作用不可小覷。隨著我國鄉村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新產業不斷涌現,因此需要更多有能力、有素養的高水平人才來為鄉村的各類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專業支持。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鄉村人才流失嚴重,導致人才數量不足、人才資源匱乏;人才質量不高,專業水平受限;鄉村人才發展環境較差,缺乏對人才的吸引力等問題還很普遍,對鄉村振興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導致鄉村振興的發展效率和進度滯后。鑒于此,本文對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人才的發展情況展開研究并進行分析,對于有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具有現實意義。
據2021 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表明,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40%,近六成的人口在城鎮居住。將此數據與十年前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比可以發現,城鎮人口數不斷增加,而鄉村人口呈遞減趨勢。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城鎮化不斷發展,鄉村人才主體的選擇與鄉村振興的實際需要出現了一定的疏離,農民進城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可避免。在這十年左右的時間里,人口大多由鄉村向城市轉移,鄉村人口流失嚴重。這也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才涌入城市,人們離開較為落后的鄉村選擇去各類設施發展更加完善的城市發展。同時,農村整體收入水平偏低,鄉村人才收入渠道單一,隨著生活成本不斷提高以及鄉村家庭對子女培養的需要,絕大多數農民選擇到城市尋找工作來支撐家庭開銷。這也意味著目前鄉村不僅不能吸引人才流入,而且本土勞動力仍在不斷流失,從而導致鄉村勞動力數量越來越少,鄉村中的各類人才也越來越匱乏,實現人才振興愈加困難,無法滿足鄉村振興的需求,阻礙了鄉村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
鄉村人才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和主力軍,其整體質量目前還相對較低。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表明,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受教育情況如下,約6.4%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沒有接受過教育,近八成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只具備小學和初中文化程度,而具有高中及以上教育經歷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僅占8.3%。除此之外,通過對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年齡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年齡在35—55 歲的農業生產經營人群約占80%,而年齡在35 歲以下的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數量還不足總人數的四分之一。由此可以明顯看出我國鄉村農業人口的年齡結構不合理,主要以中年人群為主,缺乏青年力量。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鄉村青年人群返回鄉村的意愿較低,大多選擇留在城市,導致農業生產經營人員高素質人才較少,大多數文化水平還停留在小學和初中階段,沒有系統科學地接受過農業知識的學習教育,從而基礎知識以及管理能力、經營能力相對較弱,缺乏對新技術的學習和理解能力,無法滿足鄉村振興的發展條件。
整體而言,我國鄉村環境的優劣程度影響人才發展水平,也影響著鄉村對人才的吸引力。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表明,我國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很大的短板。在交通方面,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鄉鎮有火車站、五分之一的鄉鎮有高速路出入口,因此可以看出鄉鎮的交通便利性相對較差,不利于人才和各類物資的流動和輸送。在基本社會服務方面,鄉鎮中仍有很多地區缺乏大型商超等專業市場,具備生鮮、糧油、水產等超市條件的鄉鎮不足一半,這也是由于交通不便限制了物資的引進。在文化設施方面,十分之一的鄉鎮有電影院、劇場,不足五分之一的鄉鎮有獨立體育場、體育館。在網購盛行的今天,鄉鎮中有電子商務配送點的僅有四分之一。以上數據反映出鄉村便民設施差、文化娛樂設施較少等短板,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服務仍不健全,滿足不了人才的基本生活工作需求,人才的發展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圍和便利的生活環境,所以既不能有效吸引人才來到鄉村,又留不住現有的鄉村人才。
鄉鎮的發展活力與人才管理機制的是否優良密切相關,人力資本回報率是決定人力資本向何處流動的關鍵因素。要想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不僅要給予人才基本的生活工作保障,還需要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目前鄉村人才政策落實和管理實施情況的監督評價和反饋機制不完備,鄉村對人才的管理和激勵等手段相對陳舊,沒有重視精神激勵的正向作用,仍將物質激勵放在首位,作為激勵人才的主要方式,現有的人才管理機制與人才的實際發展需求還存在一定距離,其影響程度和實施力度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人才工作較為被動,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長此以往會削弱人才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意愿,從而喪失奮斗的動力,削弱人才發展的長效性。其次,鄉村對引進人才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人才發展工作放在首位,相關職能部門對自身工作職責的認知還不清晰,缺乏人才工作的有力抓手,政策執行力相對較弱,導致鄉村人才發展的推動力不足、各地人才工作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人才振興的內生動力不足,制約了鄉村人才的發展。
對鄉村人才進行科學統一的培育,不僅有利于推動現有鄉村人才的可持續發展,更有利于打好鄉村振興的基礎,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效助力。現如今,鄉村人才還存在素質相對較低、專業性不夠強和主動接受培育意識薄弱等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是相關部門對鄉村人才的培育不精準、不全面,還沒有形成完備科學的系統培育體系。在貫徹鄉村人才培育政策時政府相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沒有形成合力,培育缺乏針對性和普及性。在培養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各類人才的專業不同性,培養目標和人群不夠明確和清晰。并且現有的培養方式陳舊,培養內容不適應鄉村人才發展需求,培育效率相對低下。大多數培育只停留在理論的教學,專業性實用性不強,沒有落實到實踐,也缺少配套的考核、評估和鞏固系統。大多數培訓只是草草了事,沒有對鄉村人才素質的提高起到實質作用,且相關部門在進行培訓時忽略對農業發展理念及鄉村振興戰略的灌輸,導致民眾不理解培訓的動機及意義,從而被動配合消極對待,培訓意愿低,沒有形成良好的人才培育氛圍,不利于鄉村人才培育工作的開展。
對大部分人才來說,城市中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更加具有吸引力,而鄉村的生活環境較為落后,所以削弱了人才的回鄉意愿,也制約了鄉村經濟文化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文化水平日益提升,人們對生活條件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不僅包括基礎的住房、醫療、教育等要求,還包括精神、文化、休閑娛樂等需求。但目前大多數鄉村的交通條件和生活水平還相對較差,人們平日出行不便,也制約了車輛流動和所需物資的輸送;文化服務設施也不夠完備,不能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要求及平日生產生活需要;并且很多農村地區缺乏規模較大的商超和專業市場,人們購物渠道較為單一,也沒有電子商務的相應配送點,人們購買生活物資難度相對較大,不能適應當今人們的購物方式。由此可見,當前鄉村各類資源的供給和保障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和期許還存在距離,從而會影響人才的返鄉意愿,阻礙人才的發展。
鄉村人才是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對人才進行不同程度的激勵是振興鄉村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強人才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因素。在對人才進行激勵時,除了運用傳統的激勵手段,還要注重精神上的激勵,遵守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的原則,促進人才不斷自我提升,增強人才的工作認同感,調動人才積極性,使人才能夠安心扎根農村,為農村建設做出貢獻。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完善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增強對基層鄉村人才的培養和調動的重視程度,從而增強鄉村基層崗位對人才的吸引力。還應該完善鄉村人才評價考核體系,相關部門在用人時不能僅僅將人才的學歷、職稱和過往工作經歷等因素作為單一考核指標,還要把人才平日的創新能力和綜合思維水平等因素考慮在內,注重人才平時的工作狀態和效率。工作不是紙上談兵,人才不僅要將理論知識掌握牢固,更要將所學知識落實到工作實際上,這樣才能真正證明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鄉村人才使用效率。
對鄉村人才進行科學的培育有利于構建鄉村振興的長效發展機制,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目前在對鄉村人才進行培育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培育意識淡薄、培育手段落后等問題,政府為此應該組織有關人員了解鄉村振興相關政策,進一步明確培養教育的意義和鄉村振興對我國總體發展的戰略意義,在整個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同時,要建立系統性、前瞻性的培育機制,全面調研當前各鄉村農業發展需要的人力資源,對農業科技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法律服務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各類人才進行個性化、差異化培育,按需培養人才、滿足人才的多樣化需求,有針對性地全面提高農民素質,堅持因材施教原則,構建合理的人才發展機制,形成與當地發展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提升培育效率,避免造成資源浪費。除此之外,人才的培育可以形成城鄉互動與合作機制,通過鼓勵引導城市人才向農村流轉,一方面促進城市人才對鄉村發展情況的進一步了解,另一方面鄉村人才也可以向城市人才汲取專業知識,以便于城鄉人才更直觀地學習和交流,形成城市人才和鄉村人才之間的良性互動。
營造一個良好的鄉村環境不僅有利于美麗鄉村的建設,更能增強人才對建設鄉村的意愿,形成一個利于人才發展的氛圍。首先,鄉村應不斷改善交通、教育、衛生、網絡等基礎設施方面條件,讓人才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更加便利,保障人才基本的生活發展環境。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越來越豐富,休閑娛樂活動及綜合文化活動也成了人們平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鄉村中的文化娛樂設施在當下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娛樂不僅僅是人們放松的方式,更是展現鄉村文化的渠道之一,也反映了當前鄉村的發展水平。因此,鄉村在接下來的規劃建設中應該將綜合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上日程,整合利用村級公共空間資源,進一步提高鄉村生活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及文化活動場所利用率。建設大型商超、體育場館、影劇院等設施,從而達到農村群眾生活文化配套服務設施全覆蓋,充實人們的物質精神環境,有效調節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供需平衡,也有利于提高鄉村對人才的吸引力,鼓勵人才返鄉、扎根農村,推動鄉村振興。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優秀人才對于鄉村振興發展的作用不容忽視,尤其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鄉村人才的發展腳步也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適應鄉村的變化趨勢,這樣才能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后盾,因此,人才振興刻不容緩。健全人才管理機制是人才良性發展的重要抓手,拓寬人才培育方式是保證人才質量的核心一環,良好的人才生活發展環境是人才發展的保障,也是吸引人才回村的動力之一,這三個因素相輔相成,共同為人才振興提供助力,讓人才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為推動鄉村振興、社會全面穩步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