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捷
(中共漳州市委黨校 哲學法學教研室,福建 漳州 363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指出:“黨的百年奮斗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反映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的時代品格,內容博大精深,意義重大深遠,需要深入學習領會。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曾經創造出燦爛輝煌的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近現代以來中國的落后,本質上是與世界現代化步伐的落后,閉關自守、盲目自大,被拋置于世界發展潮流之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凝結著幾代中國人的理論探索、經驗總結乃至生命的代價,是人民實踐的必然結果和歷史演進的必然邏輯。
為什么中國錯失了與世界同步、與時俱進的現代化機遇?鴉片戰爭前的世界圖景是日新月異的西歐與安常守舊的中國。認識上的清醒才能導致行動上的自覺。中國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置身于世界潮流之外,皆源于封建統治者閉關鎖國、盲目自大。有學者認為,中國曾先后三次錯失現代化機遇。第一次是15世紀初的鄭和七下西洋,據《明史·鄭和傳》記載,下西洋目的不是拓展海外貿易而是“宣威海外”“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第二次是1792年英國使節馬戛爾尼率使團來到中國要求與清政府通商,因馬戛爾尼拒絕向天子行三跪九叩之禮,乾隆御批“此與天朝體制不符,斷不可行”。第三次是19世紀初“陶澍改革”,試圖引進商品經濟的運行機制,因觸犯封建貴族利益而遭到阻撓,道光皇帝不得不恢復舊制。“這三次機會無一成為中國社會改造自我的動力。”“康乾盛世”是封建末世的回光返照,“天朝上國”的迷夢總有一天要被打破。“英國用大炮強迫中國輸入名叫鴉片的麻醉劑。滿族王朝的聲威遇到英國的槍炮就掃地以盡,天朝帝國萬世長存的迷信破了產,野蠻的、閉關自守的、與文明世界隔絕的狀態被打破”。
為什么“落后挨打”成為近現代中國悲慘的歷史境遇?1840年鴉片戰爭,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國門。“落后就要挨打”是現代化帶給中國最早的民族記憶,先進中國人尋找救亡圖存道路的直接原因也是“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對近現代中國而言,現代化是一場血與火的遭遇戰,受盡西方列強百般凌辱和殘酷掠奪。“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絕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為資本主義的中國……相反,它們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追問“落后就要挨打”背后的原因,從根本上講西方現代化是一種資本主義現代化、資本占主導的文明形態,遵循資本的運行邏輯,外化為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統治制度和意識形態。“落后就要挨打”實質上是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國家“資本邏輯”衍生的強權政治的后果。不被“挨打”是中華民族近乎本能的應激反應,樸素的正義的愿望激勵著先進中國人把目光投向西方,開始“放眼看世界”,尋求富國強兵的現代化方案。
為什么求索國家現代化、挽救民族危亡的方案都失敗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始終沒有放棄對壓迫和欺凌的抗爭,從沒放棄對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追求。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戰爭等接連而起,出臺各種的救國方案,但都以失敗告終。失敗原因歸納有三:其一,從認識論上看,中國人對作為現代化本質的現代性認識是一個由片面到全面、由現象到本質、由具體到普遍的逐步深化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二,從時空維度看,中國現代化面對的是典型的“錯位時空”——中國作為現代化后發國家與先發西方國家在時間上串列、在空間上并列的特點。這要求中國的現代化,一方面要在同一時間內去彌補工廠手工業、機器大工業以來的現代化全部物質成果、文化成果和制度成果,完成現代化國家的公民建設、社會建設和國家建設;另一方面要在同一空間內去與現時代的現代化國家同場競爭、同臺競技,克服后發現代化國家在存量上、積累上的劣勢,發揮在增量上、創新上的優勢。其三,從政治角度看,中國人民百年奮斗“未能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是因為缺乏“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和沒有“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近現代中國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說明,以馬克思主義指導和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
1.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探索時期,首要任務是找到一條適合中國革命發展的正確道路,同時在現代化建設理論上提出了寶貴的觀點。從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出發,對革命的對象和性質作出正確分析是必要前提。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上,毛澤東自覺抵制主觀主義、教條主義,提倡調查研究,主張“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指出,“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而斗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的近代化而斗爭。”這是中國共產黨人著眼于國家建設,對現代化提出的一些初步設想。中國共產黨在這一革命時期的偉大勝利,歷史性地解決了“挨打”問題,推翻了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獨立自主地探索現代化建設道路。立足于中國的基本國情,獨立自主地探索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道路是這一時期的重要特點。1956年底,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指出,“‘每一個’國家都‘具有自己特別的具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形式和方法’,這個提法好。”關于如何學習蘇聯及東歐其它社會主義國家經驗時,毛澤東特別強調,“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他們的短處、缺點,當然不要學。”從1949年建國到1956年“一化三改”基本完成,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3.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十一屆三中全會,黨在指導思想上進行了撥亂反正,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多次強調要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我們搞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我們建設的社會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走自己的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鄧小平明確把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定性為“社會主主義”與資本主義作根本區別。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本質。“我們腦子里的四化是社會主義的四化……不講社會主義。這就忘記了事物的本質,也就離開了中國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及其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歷史性地解決了“挨餓”問題,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勝利完成小康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新時代現代化的目標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時代現代化步驟是分“兩步走”,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新時代現代化的要求是物的全面豐富、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新時代現代化的格局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謀和平、為世界謀大同。這個現代化既富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也包含著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迄今為止,如果把所有進入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作為衡量現代化標準的話,符合這一指標的人口不足10億,僅占世界總人口的13%。1954年周恩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吹響了國家追趕現代化目標的號角。1987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黨的十三大確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從“十四大”到“十九大”,盡管具體目標指標不斷修正調整,但百年藍圖卻矢志不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遠景目標,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現代化國家。
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首先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別的什么現代化,社會主義要“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做大蛋糕的同時更要分好蛋糕,習近平總書記告誡道,“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導向的中國式現代化從根本上克服了資本主義現代化所固有的弊端:階級對立、貧富懸殊、南北鴻溝。共同富裕為人全面而自由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條件,中國式現代化第一次使人從資本的奴役中解放出來。
新中國剛成立毛澤東同志就指出,“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沒有高度繁榮的社會主義文化,就沒有高度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強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克服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先天性弊病。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兩個文明”協調發展,使人民的物質財富充裕和精神生活充實,使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達和精神文化產品豐富。兩個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就是要實現“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的現代化。
“生態興、文明興”,中國式現代化是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建設生態文明關系民生福祉、民族未來。恩格斯曾警告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爆炸聲猶在耳,日本福島核泄漏就像昨日重現,貪婪的資本正在不停地吞噬著被稱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原始森林。
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摒棄西方現代化國家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反對以鄰為壑、損人利己,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中國主張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享合作成果,實現互利共贏。習近平總書記說,“各國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氣一樣,就像萬物生長需要陽光一樣。”主張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發展成果,只有各國共同發展了,世界才能處理好發展。攜手共建廣泛共同利益的、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道路決定方向,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社會主義新中國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需要幾百年走完的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語境就是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總之,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為現狀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