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剛
(河北省地礦局國土資源勘查中心,石家莊 050081)
員工援助計劃(EAP)是企業為了幫助員工應對各種心理問題,促進自我成長,提升心理功能,進而提高工作效率設置的一個長期的、系統的支持項目,屬于職工福利。當員工在工作或生活中出現認知、情緒、行為上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這個項目通過工作,可以幫助疏解員工的心理壓力,針對員工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供咨詢服務。一方面,EAP 項目體現了企業對員工的人文關懷,能夠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提高士氣,減少離職率,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提高企業內外部形象;另一方面,EAP 項目通過降低缺勤率及管理人員的負擔,消除了員工因心理問題產生的低績效情況,為企業的穩定與發展節約了成本,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支撐。
在職場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自己一時無法排解的煩惱,或者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作效率,甚至會引發質量問題或安全事故。因此,許多企業提出了“以人為本”的口號,這也讓EAP服務順勢而生。EAP 起源于美國,雖然進入中國不久,卻成為市場上較為活躍的企業心理咨詢項目。例如,新浪、騰訊科技、大唐電力等國內知名企業都設置了EAP 目標。
在企業里,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抱怨。有來自中層管理者的不滿:“我管的那幾個人上班時間刷手機,工作沒做完就申請加班,還要求給加班費!”;也有來自員工的抱怨:“本來兩個人的工作非讓我一個人做,領導故意為難我,搞得我整個人都不好了!”;還有企業管理者的聲音:“這些人薪水拿的不少,能力卻總不見提升,隊伍不好帶啊!”;等等
雖說“牢騷太盛防腸斷”,但也應“風物長宜放眼量”。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的特點,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每個人因為生活背景、成長經歷、人格特點各不相同,遇到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心理功能強大的人畢竟是少數,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煩心事、揪心事,以及自己難以承受的壓力,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疏解,不滿、抱怨是常見的情緒,有一些因為負性情緒郁結而造成嚴重后果,如傷人、自傷事件,造成員工情緒低落,產生職業倦怠感,甚至喪失工作動力。輕則影響企業的整體工作效率和員工隊伍穩定,重則影響企業的對外形象和企業聲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2021)第六條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中,工會在突出維護職能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改革大業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如果沒有工會發揮作用,國有企業改革是不可能順利實現的。由此看來,工會不僅高舉維護員工合法權益的大旗,客觀上還保持了企業的穩定發展,在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績效方面發揮著特殊的作用。
如何關注員工的心理變化,合理地排解員工的心理問題,把“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這個問題是企業管理者需要面對的問題,也值得工會工作者深思。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員工所關注的主要問題通常包括:在個人生活方面,有人際關系、家庭關系、健康問題、情感困擾、經濟問題、法律問題、焦慮、酗酒、藥物成癮及其他相關問題;在工作方面,有工作要求、工作壓力、工作中的公平感、人際關系、家庭與工作的平衡及其他相關問題。
工會通常被稱作“員工的貼心人”。當員工遇到心理上的問題時,工會應及時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對各種因素進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是來自員工自身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員工失去工作興趣,產生職業倦怠,進行“精神罷工”
員工在工作中的狀態一般分為蜜月期、適應期、限期厭倦期、后期挫折期、淡漠期五個時期。“職業倦怠癥”又稱“職業枯竭癥”,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等人確定了職業倦怠的三個核心成分: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個人成就感降低。總抱怨整天沒干什么卻總覺得很累、對工作缺乏激情就是情緒衰竭;整天埋怨工作和環境不好,對工作采取敷衍態度,以請假、遲到為借口逃避工作就是玩世不恭;自我體驗為低價值感、成就體驗顯著下降就是個人成就感降低。
《2021 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現狀調查報告》顯示,中國職場人士總體工作倦怠情況堪憂。工會可以從員工的工作態度、工作失誤次數、抱怨次數、情緒波動、拖拉消極等方面進行診斷,然后將培養職業興趣、增強員工自信、鼓勵員工實現自身價值,以及增強員工職業責任感等幾方面作為切入點,改善員工的職業倦怠心理。
2.企業中“問題員工”逐漸增多,異常事件頻發
企業中的“問題員工”的主要類型有心理失衡型、習慣使然型、有恃無恐型、工作失寵型、家庭變故型、壓力過大型、以牙還牙型等,這些員工分布在團隊的各個層面,雖然數量不多,但對于團隊管理 者來說,也是足夠讓人“鬧心”的了。工會應關注員工的心理變化,如近一段時間哪些員工的工作不順利,哪些員工的“老毛病”又犯了,哪些員工在工作中肚量較小等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例如,對于家庭出現變故的員工,作為工會,一定要能夠“體恤民情”、明察秋毫,及時發現員工這細微的變化,從而急他們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真正做員工的“知心人”“貼心人”,盡工會所能地幫助他們。對于工會解決不了的問題,如因經濟等因素而自己無能為力的,可以及時向企業或上級匯報,商量出一個好的對策,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從而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對企業的忠誠度。
3.對于心理功能較弱的員工,可開展心理教育
在工作和生活中,員工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一些可以自行解決,一些問題靠自己的力量“拿不起、放不下、想不通”,這時應及時地對其進行引導。可以開展主要側重于心理學方面的幫助和支持,包括通過心理調查了解員工的心理狀況和部分員工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咨詢解決員工心理困擾,通過員工心理培訓提升員工的心理素質并改善工作效率,通過中高層管理者培訓提升管理水平,在員工出現過激行為時進行危機干預等。通過這些措施,提升員工的心理功能,促進員工心靈成長。
其次是來自企業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企業面臨突發危機時,需要EAP 介入
例如,些企業因為疫情原因發生經營困難,員工收入減少甚至面臨被裁風險,可以通過網絡對員工開展專業的心理輔導工作,為疫情中的員工疏導恐懼和悲傷的負面情緒,講授心理調節和自我保護的技巧,幫助員工放松身心,像及時雨一樣,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陪伴疫區員工渡過最艱難的時刻。
2.企業做出重大決策時,需要EAP 介入
當國家政策調整導致的企業產業結構需要調整或企業面臨重大變革時,員工因前景不明對未來充滿不安情緒,工作熱情降低、工作效率下降。改制企業的員工在抑郁、焦慮等方面出現問題的概率明顯大于普通人群。其具體表現為擔憂、自卑、失落、困惑、逐利等心理特點。針對這些情況,可以設立心理咨詢熱線,開展團體心理游戲,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心理咨詢專業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幫助員工解決心理問題,幫助員工打開心靈之窗。
3.企業需要減薪裁員時,需要EAP 介入
無論是減薪還是裁員,對于員工而言,都與其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都是極其敏感的,對員工的士氣和積極性也是嚴重的打擊。減薪裁員后產生的副作用,需要企業進行員工心理幫助計劃。當今社會的競爭壓力巨大,職場主流人群中的“70 后”“80 后”“90 后”存在巨大的價值觀差異,每個人承受壓力的能力也存在巨大差異。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面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企業也面臨著嚴峻考驗,一些企業員工家庭成員也會受到疫情影響。工會需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對員工可能產生的負面情緒提早發現、提早干預。
EAP 是一種專業性的工具,是由專業人士來進行咨詢和服務的。然而,在專業人員嚴重不足、EAP 尚未完全在國內推廣、企業對其認識還不到位的情況下,工會可以從已實施EAP 的企業中得到啟示,在維權工作中嘗試通過多種渠道對員工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和引導。
1.設立相應的職能崗位
企業可以建立類似EAP(發達國家通行的企業員工心理援助計劃)的相關制度。工會可增設心理咨詢室,負責對員工進行心理測量;增設員工關系小組,負責制定心理干預方案,管理員工心理問題排查及心理干預方案的實施,并向全體員工提供面對面咨詢和電話咨詢的機會。同時,還要協同人事部門開展管理培訓、團隊建設、工作輪換、職業生涯規劃等活動,改善工作的軟環境。在企業內部構建支持性工作環境,消除引發員工心理問題的因素。為了降低員工的工作倦怠,應開展安防知識培訓和應急演練,增強員工的安防意識,減少工傷事故的發生。
2.加強企業和員工的信息溝通,及時向員工公布企業動態
如何降低員工的離職率,一直以來都是令企業頭疼的問題。留住人才,除了薪酬,還有企業文化,以及企業和員工的信息溝通。除職代會之外,可通過組織新員工入職座談會、企業文化宣講會、公司高層與員工見面會、團隊拓展活動、設置董事長郵箱等,通過這些活動,暢通企業和員工的溝通渠道,消除溝通壁壘。可以將其納入工會工作計劃,充分發揮工會的橋梁紐帶作用。
3.防控易誘發員工心理問題的因素
邀請專家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和心理咨詢活動。在心理測評的基礎上,利用內部網絡或專業系統有針對性地開設線上健康教育講座,讓員工從多角度、多渠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身的心理特點、人格特征,掌握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和技巧,從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工傷事故、員工或家屬突發重大疾病是導致員工心神不安、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為此,可以組織員工進行定期體檢、調整工作時間(避免疲勞操作)、進行安防培訓等,以提高員工的整體意識,盡量減少工傷、大病等情況的發生。
4.開展心理常識的普及和培訓
可邀請專業人員面向全體員工開展壓力管理、情緒管理、挫折應對等相關培訓,增強員工對心理問題的認知,幫助員工熟悉和掌握提高心理功能的基本方法。企業管理者也應掌握相關心理管理技術,能在員工出現由心理沖突引發的情緒、行為時,快速找到應對方法,從而為企業的穩定發展消除隱患。邀請注冊心理咨詢師開展專業有效的心理咨詢,設立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員工心理健康檔案,幫助員工緩解心理壓力。
5.成立興趣小組,定期開展活動
業余愛好可以減少一個人的焦慮,降低工作壓力過大帶來的負面影響。針對員工普遍反映的“工作太累、壓力過大”的現象,工會可根據員工不同的興趣愛好,成立“棋友會”“球友會”“歌友會”等,并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比賽,豐富員工的業余生活。
6.對工會工作人員進行心理學專業培訓
我國在2018 年取消了國家級的心理咨詢師考試制度,企業可通過網絡學習、聽取專家講座等途徑,有效提高工會工作者在心理學方面的素養。在員工心理遇到問題的時候,懂得如何更好地幫助員工。
通過工會深入細致的工作,員工能夠及時解決工作及生活中的問題,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也能夠促進建立工作中和諧的人際關系,在工作中保持更積極的精神狀態,更有效地完成工作,獲得自我成長,使職業生涯得到更好的發展等。
呵護員工的心理健康不是短期行為,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EAP 不是企業的一個短期行為,它需要工會工作者傾情付出,通過細致入微的工作去掌握不同年齡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家庭環境員工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積極疏導。隨著員工隊伍的年輕化,工作壓力、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員工成長經歷、抗挫能力不同,員工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已遠高于10 年前的數據,這要求工會在堅持務實原則的基礎上,在做此類服務項目時突出創新性,做到與時俱進。把工作重點放在關系與心理行為協調、危機事件的應對與管理、壓力與情緒管理、組織變革時的心理輔導、員工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指導等。通過這些工作,提升員工的幸福感,提高其工作績效,增強企業凝聚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不僅針對有心理問題員工,而且針對健康的成長型員工,這也是我們的理想與方向。
保障員工的身心健康,讓每個員工都能生活得更快樂和更幸福,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充分體現。作為聯系企業與員工的橋梁和紐帶,工會在對員工進行心理干預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給新時期工會工作者帶來了新的課題和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