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蕾
(中車齊車集團有限公司,齊齊哈爾 161000)
監督是企業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提高國有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保證作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監督體制納入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進行頂層設計,做出重要部署,為新時代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1.構建“大監督”體系是國有企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必然要求
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戰略舉措和戰略部署。黨的十九大強調,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增強監督合力。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這就要求國有企業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充分認識健全完善監督體系的重大意義,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企,加快構建全面覆蓋、責任明確、協同配合、制約有力的現代企業監督體系,確保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實硬。
2.構建“大監督”體系是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在新發展階段,國有企業應全面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有效利用自身規模優勢、行業優勢、市場優勢等發揮穩定經濟的中流砥柱作用。國有企業要想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健全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努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必須清醒認識到,一些國有企業監督體系建設任務依然艱巨,一旦風險防控不到位,管理漏洞或敞口增多,抗風險能力下降,必然導致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減弱、發展質量下降。為此,只有不斷健全國有資產監管機制,加強監督體系建設,才能實現風險防范與經營管理緊密結合、相互促進,不斷提升國有企業治理能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一是監督工作缺乏統一領導。各監督主體職責權限并列,形成多頭監督、多頭負責的局面,如紀委機關、巡察、干部等隸屬黨群部門,主要對黨委負責;審計、法務、風控等隸屬行政部門,日常對董事會負責。二是各監督部門職責界面不夠清晰。企業取消行政監察機構設置,原行政監察職能劃歸有關業務部門,企業經營管理專職監督職能分散。三是部分黨政紀處分不匹配。由于缺乏統一溝通協調,導致黨紀處分、政紀處分和組織處理、經濟考核等缺乏統一協調,容易出現不匹配、執行不到位的問題。
一是各監督主體工作存在縱向交叉重復,缺乏統籌協調。如紀委負責黨的紀律監督,監事會負責高管履職監督,審計負責經營和財務監督,黨委干部部負責干部監督,審計、法務負責合規性監督,這些監督內容存在交叉,力量分散。二是各監督主體工作橫向交流不暢。黨委全面監督、紀委專責監督、黨的工作部門職能監督、黨的基層組織日常監督、黨員民主監督等黨內監督體系缺乏細化措施,協調保障機制尚未真正建立。三是上級監督遠、同級監督軟、下級監督難的現象仍然存在。通過監督發現深層次問題的能力不強,對“一把手”等關鍵少數的監督招數不多、措施不夠,對“三重一大”決策和物資采購、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部門和崗位的監督仍有薄弱環節。
一是監督的權威性不夠。企業監督力量多由內部產生,獨立性較差,權威性不夠,易受熟人社會等因素干擾,監督工作有時還存在好人主義現象。二是監督主體監督意識不強。有的職能部門履行“一崗雙責”不到位,重工作安排部署,輕日常監督檢查,該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該早發現的問題沒有及時發現,發現問題后規避責任,大事化小。三是有的領域存在監督空白。有的國有企業對異地企業監督力度偏弱,管理較為松散,存在監督空白地帶。
主要思路為聚焦當前監督體系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著力理順各監督主體的工作關系,著力促進各監督主體之間的貫通融合,著力提高各監督主體的履職能力,進一步激發各項監督工作的協同效應,形成監督合力,增強監督效果,實現監督工作系統性、整體性、科學性、實效性的有機統一,形成“多位”各負其責、“一體”協調運行、“整體”合力增強的監督工作體系。主要原則: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實現上下聯動。統籌協調各種監督力量,統一部署,統一協調,協同開展工作,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提升監督效率和效果。二是強化黨內監督主導,資源共享聯動。發揮黨內監督在多位一體“大監督”體系中的主導作用,以嚴格的黨內監督帶動各項監督同向發力,各監督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優勢互補、協同高效,共享資源、凝聚合力,在監督規則、監督方式和監督范圍內,積極主動履行監督職責。三是突出問題導向,提升監督效能。強化對重點領域、重點單位、重點部門和重點崗位的監督,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特別是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加強整改和責任追究,通過舉一反三,加強管理,堵塞漏洞,強化閉環管理,實現標本兼治。
國有企業黨委起到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作用,從工作實踐來看,只有加強黨委統一領導,落實黨委監督主體責任,認真部署檢查,才能取得較好的監督效果。國有企業各級黨委應自覺擔負起全面領導監督工作的政治責任,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突出抓好黨內監督,發揮黨內監督在“大監督”體系中的主導作用。壓實各監督主體的工作責任,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紀委作為黨內監督專責機關和“大監督”體系的牽頭組織者,要深入推進監督體系中黨委主體責任、紀委監督責任、職能部門專業監督責任、各業務系統“一崗雙責”各負其責一體落實。
一是分置監督權。按照“誰主管、誰監督”的原則,明確各專職監督部門和業務監督部門的監督職責,在實現監督全覆蓋的同時,確保各部門監督職責清晰,不缺位、不越位。二是歸口調查權。按照“誰監督、誰調查”的原則,對發現的問題,由有關部門牽頭組織調查,確保問題有人管、工作有人抓、責任有人擔。三是集中審核權。著眼紀、法、規銜接,保持精準執紀和政策一致性,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對重大或復雜疑難問題調查過程、調查結果和處理建議進行審核,形成問題處理意見。四是分類決策權。集中審核形成的問題處理意見,分別由黨委會、總經理辦公會審議決定。五是專責執行權。黨紀處分的執行由紀委負責,政紀處分、經濟處罰等由干部人事部門負責。
紀委機關強化政治監督、日常監督、作風監督、權力監督、紀律監督,協助黨委組織協調監督工作,推動構建“大監督”體系。具體落實監督工作聯席會制度,制訂監督工作計劃并推動實施,統籌監督資源,協調監督工作中的重大事項。董事會辦公室協助董事、監事依法履行監督職責,督促董事會、監事會決議的落實,以及監督檢查董事長專題會議工作部署的落實情況。黨委干部部加強對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情況的監督,監督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和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加強對管理權限范圍內干部的日常監督,對違紀黨員干部依規進行組織處理,加強選人用人工作的監督,落實選人用人工作責任制。黨委巡察工作辦公室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中央、國資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檢查全面從嚴治黨戰略部署具體落實情況,監督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落實情況,檢查落實巡視巡察、執紀審查、專項審計等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合規管理部協助董事會審計與風險管理委員會開展監督,對落實上級重大工作部署及企業改革經營發展重點工作、經營管理活動及其內部控制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對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并組織開展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其他部門在業務管理過程中,同步開展業務監督工作,協助開展違規違紀問題調查。
構建“大監督”體系要系統建立健全例會統籌、信息共享、聯合監督、項目管理、調查處置等五項機制,重點制定《監督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監督工作責任清單》《監督工作計劃管理辦法》等制度辦法,實現監督責任、監督計劃、監督行動、監督信息、監督結果的有效協同。
一是建立例會統籌機制。建立企業黨委對各監督職能部門統一領導的協調機構,成立監督工作聯席會議,統籌各類監督工作安排,協調推進各項監督工作,整合監督資源,研究監督工作重要事項,組織跨部門監督工作協調。監督工作聯席會議成員由紀委書記、副書記及紀委機關、董事會辦公室、黨委干部部、黨委巡察辦、合規部等重要監督部門負責人組成。紀委辦公室是監督工作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機構,負責議案征集、會議召集、會議紀要和監督事項督促協調等。各成員單位負責按照聯席會議協調的事項和“大監督”工作計劃安排,組織開展監督檢查、問題整改和總結評價等工作。明確聯席會議主要任務,分析評估企業監督工作總體情況,重點針對上級及企業黨委決策部署落實、重大風險防控、領導干部廉潔從業等方面的監督情況,向黨委提出專項報告和建議;組織制訂年度監督工作計劃,統籌開展監督、檢查、調查等工作。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廣泛聽取與會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對重要監督事項進行審議并做出安排部署。落實聯席會議部署。聯席會議研究確定的各項工作,各成員單位要按照業務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抓好落實。
二是建立項目管理機制。每年年初,紀委辦公室分別向企業領導班子、專職監督部門和業務監督部門征集監督工作項目,結合日常監督發現的問題,形成年度《監督工作計劃清單》。對需要多部門參與聯合監督的項目,編制《“大監督”工作計劃》,提交聯席會議研究,黨委會審議通過后,下發正式文件組織實施。對于臨時增加或減少的“大監督”項目,經有關部門提出,監督工作聯席會議研究,報公司黨政主要領導批準后執行。《“大監督”工作計劃》確定的重點監督工作,按照項目進行管理,成立項目團隊,指定項目負責人,制定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經紀委辦公室審核,紀委書記批準后組織實施。聯席會議按照監督工作整合資源、高效協同的工作要求,協調各項目團隊按計劃具體組織實施,督導檢查“大監督”項目工作計劃落實,研究解決監督中的突出問題。“大監督”項目完成后,各項目團隊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總結,形成專項監督報告,報聯席會備案。同時,對專項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負責督導整改落實。
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每年年初,紀委辦公室結合《“大監督”工作計劃》及各部門《監督工作計劃清單》建立監督信息共享臺賬。每季度,各相關部門對照臺賬內容,填報所承擔項目監督工作開展情況,以及發生投資經營、質量、安全、疫情、環境、設備等重大事件調查處置信息,內外部審計、巡視巡察反饋問題等。紀委辦公室匯總整理后,通過郵件形式發至相關部門,在一定范圍內進行通報,實現監督信息共享。監督聯席會議召開前,紀委辦公室對重要監督信息進行整理,提交監督聯席會議進行信息共享和分析研判,強化信息協同。
四是建立聯合監督機制。聯席會議統籌年度監督檢查工作,加強各監督主體的交流對接,確保年度重點監督工作有序推進,避免監督空白和重復監督,提高監督效率,減輕基層負擔。“大監督”項目團隊牽頭部門強化與配合部門的日常監督協同,建立跨部門聯合監督檢查機制,實現人才、專業、數據共享和精準有效監督。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根據聯席會議要求,針對監督中的突出問題,依據職責分工會同相關部門從業務監督、專項監督、黨委巡察、審計監督等多個維度同步推動問題有效解決。規范監督事項臺賬,對問題整改實行閉環管理。對存在問題較多、整改落實不力的有關領導及時進行約談。建立“大監督”體系運行情況考核評價機制,對監督作用發揮不好、監督責任不落實或落實不到位,造成重大風險或嚴重后果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責任追究。還要注重把優秀人才選拔到監督崗位,作為豐富干部履歷、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渠道。特別是在“大監督”實踐中培養鍛煉監督人才,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監督人才庫,加強各監督部門間的人才有序流動,暢通監督專門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五是建立調查處置機制。強化調查協同,對于需要調查處理的問題,按照“誰監督、誰調查”的原則,對監督發現的一般問題,由業務主管部門牽頭組織調查;對監督發現的重大、復雜、疑難問題,由業務主管部門提交聯席會議研究,聯席會議協調多部門聯合調查,形成專項問題調查報告并提出處理建議。聯席會議對調查過程、調查結果和處理建議進行集中審核,形成問題處理意見,由主管部門按照程序提交黨委會、總經理辦公會審議決定。黨紀處分、政紀處分、經濟處罰分別由紀委和干部人事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執行,保持精準執紀和政策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