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桂萍
(揚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在對西方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進行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政治經濟學角度出發,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旨在通過對商品關系的分析把握,闡明商品的二因素、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以及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基本規律等內容。
商品作為一種勞動產品,能夠通過交換的方式滿足不同人的需求,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或者屬性。使用價值主要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指商品能夠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有用性。“不論財富的社會的形式如何,使用價值總是構成財富的物質的內容。”而價值主要反映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系,是指人的腦力和體力的消耗,是商品中凝結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作為商品來講,必須同時具備使用價值和價值兩種屬性,否則就不能稱其為商品;而作為商品的生產來講,使用價值和價值并不可兼得,他們只有放棄商品的使用價值才能得到價值。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之間是相互排斥、相互統一的關系。
在生產商品的過程中,勞動可以區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它們是同一勞動的兩種規定。對于任何一種勞動而言,它們既可以是特殊的具體勞動,也可以被視為一般的抽象勞動,這就是勞動的二重性。具體勞動是生產一定使用價值的具體形式的勞動,抽象勞動則是指人的體力和腦力的消耗,兩者也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一方面,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統一性,在同一勞動過程中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方面;另一方面,它們又分別代表勞動的兩種不同屬性,具體勞動是勞動的自然屬性,代表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抽象勞動則是勞動的社會屬性,代表商品生產者的社會關系。
縱觀人類發展歷史,工業革命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成功邁入了“蒸汽時代”;19世紀后半期開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了“電氣時代”,使得電力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而在20世紀后半期出現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即我們走進“信息時代”,更是使得各國各地間的交流聯系日益便利、密集,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密不可分的共同體。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出現,是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借助信息化技術為人們呈現的一個智能化、數字化的時代。在這種變革之下,人類的生產方式和勞動形態也在不斷發生演變。從最初的簡單勞動、借助機器進行的體力增強勞動、自動化勞動逐步演變為今天的智能化“數字勞動”。
“數字勞動”是適應時代發展演變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勞動形態和方式,在智能化和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基礎上,產生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即數字生產方式,而在這種方式下孕育產生,并且最終能夠形成一定生產后果的活動,我們就可以稱其為“數字勞動”。在這種勞動形態之下,除去普通的雇傭勞動者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免費的勞動力,在無意識中為資本家創造大量剩余價值。同時,“數字勞動”也打破了傳統勞動方式的時空限制,使得勞動者在勞動時間和場所上更加機動靈活。但這些變化的背后也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勞動時長、資本剝削加劇等。
在數字化、智能化等為主要特點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數字勞動”的出現使得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再一次成為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判定一個產品是否屬于商品,主要取決于它是否具備使用價值和價值這兩種屬性。“數字勞動”的產品包含實物產品和虛擬產品兩種,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方式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因而是具備使用價值的。依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中關于生產力的三個組成要素即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就可以判定“數字勞動”的產品是否具有價值。其一,在“數字勞動”過程中,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計算機、智能手機等數碼產品都可以衍生成為生產工具,與傳統生產工具相比,其便攜性、即時性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擺脫時間、空間等限制條件,有效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其二,對于“數字勞動”者所使用的勞動工具來講,除去使用數字技術生產加工的實物產品外,還包含了文字、音頻影像、大數據信息等虛擬產品,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加工處理,也能夠達到滿足人們需求的目的。其三,“數字勞動”與傳統勞動相比,符合要求的勞動者人群會更加廣泛,雇傭者或者平臺使用者只要掌握一定技術都可以不受生理條件、時間、空間或者其他限制而參與到勞動過程中。因此,通過“數字勞動”生產的產品,不論是實物還是虛擬產品,都是具有使用價值的,都滿足于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中商品的二因素,“數字勞動”產品仍然屬于商品范疇。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勞動”的興起使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迎來了又一個“黃金時代”。但在“數字勞動”中,資本家對勞動的剝削由于互聯網的介入也更加具有隱蔽性,它可以借助勞動而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數字資本主義時代,工人借助數字技術或數字平臺進行勞動,生產出各種類型的實體或虛擬產品。與傳統勞動形態相比,他們的勞動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其最終目的仍是為了謀求生計,通過勞動來維持自身或者家庭的生存需要。在生產過程中,資本家仍然無償占有他們的勞動成果,而且剝削程度愈演愈烈。互聯網各類平臺的出現、“數字勞動”工具的便捷性等都使得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可能被無意識地延長,勞動者在下班時間也可以在資本家的支配下被迫完成各項工作,工作與休閑之間的界限逐漸被模糊淡化,資本的剝削也變得越來越隱形化。
此外,在數字資本主義時代,資本家也實現了對用戶個人的深層次剝削。對于個人來講,在數字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學習娛樂很多都會借助于數字這個媒介才能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步驟比如搜索、觀看、習慣偏好等都可以構成一個龐大的數據網,通過對這些大數據信息的分析整理甚至出售,資本家就可以從中謀取巨大利潤。同時,利用這些信息,資本家也會對各平臺的信息進行篩選展示,用戶只能看到資本家想展示的信息,并且這種控制往往不露痕跡。
通過對“數字勞動”的分析可以發現,數字技術的發展雖然為社會生產力發展、經濟騰飛創造了巨大空間,但我們也要看到它背后所帶來的剝削加重等問題。在數字時代,我們必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過程中,創造性地應用其解決實際問題,科學引領數字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時代和實踐的產物,在發展過程中,它經受住了各種考驗,自身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也得以進一步彰顯,但任何理論都應當是與時俱進的。
1.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變革,勞動的形態不斷發生演變,對于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認知也應當因時、因勢而變。其實,不論在數字經濟時代還是以后更高層次的發展中,對于“勞動”的解讀關鍵點都在于它是否符合商品的二因素和勞動二重性原理。我們要在把握理論本質的基礎上,結合實際需求,合理地擴充理論內容,使其能夠在契合實踐發展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從而科學引領時代發展和人類進步。
2.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在產生、發展的過程中都曾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質疑和誤解,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們仍必須有勇氣敢于對否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聲音進行批判。任何一種科學理論都不會是封閉僵化、一成不變的教條,我們只有立足時代背景,在讀懂弄清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才能對那些錯誤觀點和學說給予猛烈抨擊。
目前,我國經濟已不再單純追求高速度,轉而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數字經濟是促使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引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但也要明晰,在這個過程中,仍存在種種難題亟待解決。實體經濟中很多傳統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多側重于企業規模、硬件設施等方面,忽略了創新技術等的應用;而高新技術產業往往更加注重技術研發、信息網絡等方面,與數字經濟的融合會更加融洽,從而在無形中造成不同產業間與數字經濟的融合差距。面對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難題,我們要“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積極推進數字化發展。在這個過程中,要發揮好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尊重差異、科學規劃,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助力高新產業不斷實現新的超越,逐步實現傳統產業與數字經濟間的協同發展。
當前,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人類的生產生活空間不斷拓寬,整個世界依托互聯網技術而聯結成了一個龐大的“地球村”。在數字時代,一方面,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為例,借助大數據,可以對人員出行信息、健康狀況進行精準流調,可以借助數字平臺實現線上辦公、線上教學等,滿足人們工作學習、購物娛樂等多樣化需求。另一方面,在伴隨數字技術衍生的“數字勞動”中,資本家對雇傭工人、對每一個用戶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剝削,平臺上的各類數據信息都可以成為他們獲利的方式和渠道。
要想擺脫這種“數字勞動”的異化現狀,一方面,政府部門可以主導逐步建立供用戶免費使用、信息共享的數字平臺,在平臺管理上,要做好用戶信息的保密工作,防止信息外泄;要尊重“數字勞動”者,使他們能夠完全自愿地參與到勞動過程中,防止資本剝削愈演愈烈。相關部門也可以與高新技術企業強強聯合,共同開發公益類數字共享平臺,既維護好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也能夠實現資源信息的有效運用。另一方面,數字化信息共享平臺的搭建和運行也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要提升互聯網技術水平,就必須要有一支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技術團隊,能夠滿足數字化發展所需要的各類技術研發和操控。
在數字時代,“數字勞動”作為一種新興的勞動模式,具有與傳統勞動模式不同的特征,因而也必須調整相應的頂層設計。
1.完善法律法規。數字平臺作為一個開放的信息空間,任何用戶都可以自由地發表言論,而不規范的管理也會使得用戶的個人信息被泄露盜用,一些偏激、反動言論的發表傳播、知識產權侵權等現象,也會損害社會公共秩序。針對此類現象,相關部門必須要加強對數字平臺的監管,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實現平臺運營者、用戶個人等主體的行為都有法可依,對于相關違法行為做到嚴厲懲治。
2.提高“數字勞動”者的綜合素質。第一,要向勞動者普及相關法律法規,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在現實生活或者網絡空間中,要能夠明辨是非,杜絕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同時在自身權益遭受損害時,也可以合理使用法律武器或者其他方式加以維護;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想宣傳滲透到勞動者生產生活過程中去,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影響,進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自覺抵制各類不良誘惑。第二,要著力培養高素質、創新型綜合人才。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會更加強調自身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數字勞動”者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才能適應勞動模式的不斷發展變革,社會才能保持數字經濟的良好發展態勢,最終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數字勞動”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實踐產物,仍舊符合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種種闡述。在對“數字勞動”的分析把握上,必須立足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科學指導,在結合社會現實需求的基礎上,提出改進“數字勞動”弊端的科學實踐途徑,以尋求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