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玫
(費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山東 臨沂 273400)
我國在2019年4月1日頒布了關于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文件,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計算口徑進行了調整,要求各省需以本省城鎮私營單位和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加權計算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并在此基礎上確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的上下限,合理降低部分參保人員與企業社保繳費基數。此政策落實的目的是根據企業社保繳費參數減少參保企業成本壓力、增強企業競爭力,以此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進程。該項改革策略的制定是基于我國企業社保負擔較重的基本事實,我國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報告數據表明,企業為職工繳納的社保總費率是職工工資總額的40%左右,負擔水平極高。除此之外,社保繳費基數核定不規范也是造成企業社保繳費負擔重的一個重要因素。
現階段,基于私營經濟的良好運行,我國國務院頒布了健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文件,文件中明確提出在社會保障體系內納入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以及靈活性就業人員,非公有制企業就業人員的社保繳費基數可選用當地非私有單位采取的繳費基數。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與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而這種基數核定方式則忽視了這種差別,結果導致私營單位社保繳費基數壓力進一步加劇。同時,設保繳納基數下限也與私營單位的平均工資一致,實際上大多超出了各地工資下限的最低水平。較高的社保繳納基數,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生產的積極性,使得生產效率與水平難以提高。從現有的研究來看,雖然關于企業社保繳費率引起的經濟后果的研究較多,其中涉及企業參保、負擔轉移、社會就業以及生產績效,可是實質上,從社保繳費基數方面對企業社保負擔引起的經濟后果的研究資料少之又少。為此,本文對社保繳費基數核定方式進行了綜合性考察,并論述了社保繳費基數負擔對于企業生產要素投入及產出水平造成的影響。研究表明,社保繳費基數負擔降低,會增加企業的勞動需求,隨之企業的資金投入也會相應增加,有助于提升企業產出水平。該項改革工作的實施既可以解決當前穩增長需求下企業產量持續性下降的問題,還可以釋放制造業勞動力需求,改革效應極高。本研究的現實作用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從社保繳費基數角度探究了社保負擔對于企業行為產生的一系列影響,該負擔長時間被忽視對于企業社保工作建設極為不利,研究在改善社保征繳制度、增強市場競爭實力和保持社保基金收入穩定性等多方面會有很好的效果;第二,為創建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指標提供了良好的標準,此種類型的指標維度可變化,便于進一步探究社保負擔對企業行為造成的經濟影響;第三,判斷社保繳費基數改革的政策效果,為減稅降費和提升經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從現有的文獻研究來看,對企業社保繳費的探究較為豐富,主要集中在企業社保參與、社保負擔轉移及就業這三個方面。
1.企業社保參與及影響因素的探究。當社保負擔壓力過重,企業的具體參保率也會隨之下降。相關人員認為企業逃避社保繳納的方式有多種,如未在部門中注冊部分員工的信息,因而不需要為這部分員工繳納社保;還有就是根據低保員工的具體工資減少繳費基數,在非常高的社保法定繳費率中,企業參保概率也隨之降低。隨著社會保險征收體系的改革推進,結合企業社保參與影響的現狀得知,社會保險征收機構從原本的社保保險部門轉變成稅務部門,將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參保率。
2.社保負擔轉移。理論上,若工人勞動供給彈性較小,或者是議價能力低,此時企業往往會將社保負擔轉移至勞動者,該項經濟機制從研究中得到了有效論證。相關人員在對企業勞動補償險對員工工資產生的影響研究中,得出了職工工資會隨著勞動保險繳納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的結論。通過考察國外情況看出,國外企業一般把一半以上的社保繳費負擔轉移給員工,具體根據勞動者的技能需求來確定企業設備繳費專業能力的高低。其中,針對低技術型的員工,企業通常是按照當期繳納10%的比例降低員工的工資,從而實現社保負擔轉移。
3.社保負擔造成的就業效應。在企業社保負擔引起的經濟后果的研究中,就指出頻繁的企業社保繳費審查制度,會促進社保遵從度提升,繼而提升勞動力就業的規范性。同時,在研究企業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對員工的影響中,也了解到對企業養老保險繳費比例與就業量之間成反比,隨著企業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的增加,就業量呈下降趨勢。結合上市企業社會保險繳費擠出效應可以看出,企業社保繳費上漲1%,雇傭量會下降6.9%,該項水平離不開人均GDP增長率的支持。
個人社保的繳納是由單位代扣代繳,這實際上也屬于一種工薪稅,所以在研究過程中,也需要充分參考工薪稅文件。在現有研究中,針對工薪稅變化對企業行為影響的研究并不多,而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薪稅就業效應和負擔轉移效應這兩個方面。
1.工薪稅對就業的影響。研究表明,隨著工薪稅的降低,該環節研究屬于工薪稅的要點,雖然工薪稅降低提高了薪酬水平,可是對就業方面并無任何的影響。有的人員覺得,薪酬全額稅前抵扣,可使企業勞動力成本降低,并降至邊際勞動生產率下,從而使得勞動力需求增長。隨著薪稅的提升,正規部門的工作水平及低技能工人的就業水平會隨之減少,但對高技能工人就業無顯著影響,但會讓大量的高技能工人替代低技能工人。
2.工薪稅的負擔轉移效應。該方面是在近些年研究環節中興起,是探究的要點所在。有關人員發現了工薪稅的轉移效益不會影響到企業雇傭行為以及市場行為,即便對雇主的工薪稅改革多年以后,由于本身有著工資剛性,因此雇主并沒有把稅收轉移到員工身上,對青年工人薪酬減稅政策分析可得知,隨著工薪稅稅率的降低,企業商業活動及年輕人的就業率提升,且不會對市場工資水平產生直接影響。企業社保負擔的研究將企業法定社保繳納率當成一項要點,因為我國企業社保繳費率在一般情況下都遵循相同的標準,在該項研究中,主要面臨關鍵變量變異缺失的困境,使得識別難度增加。因此,本研究中構建的社保繳費技術負擔指標,加入了城市時間維度變化,由此彌補社保繳費率指標的缺陷。另一方面,有關于工薪稅的探究表現為采取特殊制度安排或者是某項政策變化,考慮到就業效應以及收入效應,缺乏經濟產出探究,研究結果也有待完善。研究重點考察了社?;鶖地摀鷮τ谄髽I要素投入以及產出水平造成的影響,也了解到社保征收強度以及企業社保規避行為在估計結果中的作用,清楚地體現出了社保負擔的經濟效應,這是對于目前探究要點的一個完善方法。
研究包含的數據涉及多方面,包括企業數據庫、手工收集的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數據、城市最低標準工資等。其中,企業投入與產出指標主要源于統計局收集的工業企業數據庫,而在這一數據庫主要反饋的是國有企業及規模以上非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數據,為了提升指標的有效性,將新型數據庫樣本當成一項基本探究目標,對企業在中途改變了企業代碼,參照標準方式完善數據,從各項企業指標缺乏、大小值不標準以及數據準確性降低等多方面入手,對數據庫中的變量進行處理。首先,剔除了固定資產、從業人數、工業總產值這些基本財務指標,而且還需要剔除不符合資產以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企業樣本,做好財務指標的平減處理作業。人力資源以及社會保障部門為文章提供了精準的社保繳費基數和上下限數據,除了以上闡述的主要數據之外,還采取了抽樣調查數據,組成企業所在行業的初始雇傭量和工具變量,選取了宏觀經濟變量當成模型的控制變量。研究合理匹配了處理以后的各方面數據以及變量情況。研究中的關鍵性變量是衡量判斷企業社保繳費基數的關鍵指標,在社保繳費比例給定的情況下,參保單位為員工繳納的社保、社保繳費基數與繳費乘積一致??紤]到社保繳費基數下限提高,會增加企業平均工資低于社保繳費下限的可能性,繼而使得低工資水平企業社保負擔進一步加劇。同時,明文規定了各地名義工資下限,因此在本文中,結合各地社保繳費基數下限與最低工資標準之間的差,對企業社保基數負擔進行標準化處理。若二者之間的差值較大,則表明企業需要面臨較高的社保負擔。但也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即企業未按照最低工資的規定或者是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則該項政策對社保繳費基數負擔的經濟效果有著直接性的影響。從該角度進行探究,研究中創建的以上指標估計出來的政策效果和政策評估文獻內的處理效應相同,后期也將重點探討企業社保規避行為對于基準回歸數據的影響。
企業社保繳納基數下限遠遠高出區域平均最低工資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企業本身承載著正向的社保繳納壓力。雖然產出和要素投入處于極高水平,可是企業之間有著十分明顯的差距,部分企業生產經驗缺失。結合研究中計算的城市企業社保繳費基數下限以及社保負擔壓力可以看出,社保繳費基數下限和基數負擔壓力整體上相關聯,但是兩者同樣也有著倒掛現象。舉例說明,有的城市的社保繳費基數下限處于極高的數值,不過基數負擔壓力卻較低;但也有部分城市社保繳費基數下限低,使得基數負擔壓力較高。從區域情況來看,相對來說,東部、中部地區的社保負擔沒那么大,而西部地區的社?;鶖地摀^為嚴峻。
選取企業控制變量組的過程,涉及諸多方面。第一,企業規模。應用總資產對數進行有效衡量,將清楚地體現企業市場份額。第二,流動負債比。這一指標主要反映的是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通常通過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凈額及總資產的比值來衡量。第三,營業利潤率。指的是企業經營所得的營業利潤占銷貨凈額的百分比或占投入資本額的百分比,綜合反映企業的營業效率及盈利能力。第四,企業年齡。從企業開工年份算起,主要反映的是企業的生產經驗。第五,行業競爭程度。這一變量主要通過銷售值來衡量,集中反饋所屬行業領域的競爭情況。理論上講,正向的外部需求可刺激勞動市場需求增加,從而促進企業產出和崗位需求提升,但會提升工資,加重社?;鶖地摀?/p>
本文以企業社保繳費基數核定方案改革為基準,分析探討社保繳費基數對企業生產要素投入、生產水平的具體影響,研究在收集各地社?;鶖迪孪藓妥畹凸べY數據的基礎上,構建了用于衡量企業社保繳費基數負擔的指標體系,從而明確社保基數負擔對企業生產要素投入、生產水平造成的影響。研究表明,社保繳費基數降低,會增加企業生產要素的投入。各項檢驗情況表明了結論的可靠性。另有研究表明,在企業社保參保率較高的情況下,社保繳費基數的降低對提升企業生產要素投入及生產水平的效應顯著,這一結論可為企業社保征收制度的完善提供很好的依據。有效降低企業社?;鶖地摀?,可促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及高融資約束企業的生產要素及產出水平的控制提升,為民營經濟和企業良好運行奠定堅實的基礎。并且,降低社保繳費基數下限負擔也可以釋放制造業勞動需求,加快企業運行進程。
社保繳費基數改革關系著我國社保征繳制度的完善,并且對經濟水平提升有重要作用?,F階段在我國社保基金方面,有著較大的收支平衡和征繳管理的壓力,有效降低社保繳費基數負擔,可充分調動企業與職工參保的積極性,對彌補基金社?;鹑毕萦蟹e極作用。在該現狀下,研究總結的政策啟示表現為多方面。其一,我國財政會議明確提出了需要進一步緩解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費負擔,推動社會經濟良好運行,研究表明,在有效控制社保繳費率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社保繳費基數核定機制,能有效緩解企業生產壓力,保證穩定就業。其二,降低企業保險繳費基數,會直接影響社?;鸱€定性,考慮到稅務部門在約束企業社保繳費行為方面具有較強的約束力,因此可充分發揮稅務專業征收的作用,不斷提高社?;鸸芾硭?,并在進一步增強社保征收強度的基礎上,更好地助力政府進行社保制度改革。目前法定社保繳費率已經統一降至16%,如此一來可促進企業社保遵從度及職工福利待遇提升,但是并不能完全彌補因繳費率下降而引起的社?;鹗杖氲慕档?。不過,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的降低,會刺激企業勞動需求增加,從而促進社保稅基提升,這有利于保證社保基金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