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我國法律規定了懲罰性賠償條款,對于打擊生產經營違法侵權行為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從目前消費維權司法實踐來看,懲罰性賠償條款的適用仍存在不少爭議,甚至有許多職業打假人批量購買商品后批量起訴,試圖利用懲罰性賠償機制為自身牟利。記者近日梳理了山東煙臺法院今年以來審理的幾起因購買不合格商品而主張懲罰性賠償的民事、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以期通過以案釋法,引導全社會增強誠信意識,共同創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
文萃報·周五版2022年44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