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文
(菏澤市城市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山東 菏澤 274000)
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三農”問題的解決也將側重點逐步從傳統的脫貧攻堅轉變為鄉村振興戰略,整個轉變過程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外,還要為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提供全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對鄉村振興這一目標落實過程中農村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明確了戰略發展方向。但現階段在通過農村金融服務來實現鄉村振興這一發展戰略目標的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亟待解決,如個別農村地區缺乏對金融相關的認知,致使金融機構難以在農村履行其社會職責,再如農村整體的市場化發展體系比較滯后,風險承擔機制不夠健全。進一步推進農村金融這一領域的改革和升級,緩解農村地區融資困境,全面改善農村金融機構的社會職責履行較難的狀況,須跳脫傳統的農村金融融資架構,基于頂層設計制定科學合理的融資方案,因地制宜在農村地區設立金融服務,以此推動我國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目標的有效落實。
按照我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具體要求,我國在戰略目標落實上的建設思路主要在幾個方向。一是是實現鄉村地區的產業興旺,將產業興旺作為口徑,逐步走向綠色和質量興農的發展之路,即通過全面培育鄉村產業,鞏固鄉村產業的根基,強化基礎。二是實現鄉村地區的生態宜居,將生態宜居作為關鍵,進一步實現鄉村地區綠色發展,改善鄉村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實現對鄉村生態環境的有效治理,實現鄉村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三是鄉村文明建設,將鄉村文明作為保障,通過有效傳承鄉村地區優質傳統文化,全面提升鄉村綜合文化水平,保持淳樸的民風。四是保障鄉村地區的有效治理,將有效治理作為基礎,構建我國鄉村地區的現代化社會發展格局,實現對鄉村地區的創新型治理。通過提升鄉村地區的治理水平,完善鄉村治理體系,以確保鄉村地區穩定和諧。五是實現鄉村地區的生活富裕,將生活富裕作為基礎,進一步提升鄉村地區的居民福利,保障鄉村地區農民擁有穩定的收入,并保持收入的持續性增長。
由此可見,鄉村振興這一發展戰略規劃的落實,能夠繪出我國農村飛速發展和巨變的宏偉藍圖,更是我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保障。貫徹落實鄉村振興這一發展戰略規劃,推動“五位一體”,就需要對農村的金融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改善和創新。要將鄉村振興過程中所需要的大量金融服務需求作為我國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全方位推動鄉村振興,尤其是實現鄉村地區的普惠金融,這對進一步落實這一戰略發展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國現階段的實際發展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主要也體現在城市和鄉村地區金融服務的不均衡,金融領域對我國“三農”問題的支持力度不夠,這也是導致我國鄉村振興戰略難以推進的重要阻礙因素。
雖然早在2013年我國的金融服務就已經全面覆蓋鄉村地區,但從本質上來說,城市和鄉村地區在金融服務水平上依然存在較大的差異。總的來說,體現在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不夠完善、服務欠缺、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等方面。而對于鄉村振興落實過程中的投資需求資金缺口,不論是通過我國相關財政部門的資金融入,還是通過社會企業投入資金,從本質上來說都是杯水車薪,只有通過金融領域的資金彌補才能夠快速且有效地補全這一缺口。
與此同時,須關注鄉鎮地區和城市地區是否可以享受相同的多元化的金融服務。農村地區在金融服務上的重點問題仍停留在融資問題上,農村小微企業缺乏融資途徑、融資較為困難等問題暫時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同時,在現階段農村金融服務對鄉村振興這一戰略規劃的落實方面,其服務還停留在傳統的融資方式上。也就是說,即便是鄉村振興,其主要的推進主體為農民,但農民的具體金融需求相較于過往已經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在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發展規劃之下,農村的金融需求主體主要為一些新型的經營主體模式,也就是新型的農民結構,其需求開始逐步走向綜合化和多元化的發展之路。因此,基于鄉村振興不同維度的戰略規劃目標,對滿足金融需求的落實也需要與其相匹配,要向農村的金融服務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
在全新的發展階段,豐富多樣的農村金融需求會促使農村金融服務走向越來越多元化的發展之路。在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時,除了要綜合考量金融服務的供給側改革和創新外,還要綜合考量需求側的全面創新升級。同時,還要加強對金融服務需求多元化和發展邏輯的關注和重視,進一步強化金融機制的改革和創新,實現城市和鄉村之間金融服務的協調,以此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綜合水平和服務能力。
一方面,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深度統一,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金融服務,進一步加大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目標規劃落實的金融扶持力度;另一方面,應始終秉承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責任履行的發展原則,從金融機構履行職責這一角度著手,不斷創新發展,讓金融機構能夠在我國現階段的發展背景下,在鄉村振興這一目標上承擔全新的使命和責任,不斷建立健全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為我國鄉村振興這一戰略發展規劃的落實提供金融服務上的全新動力,以此加速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有效解決城鄉發展不均衡以及農村發展力度不足的問題[1]。
農村金融機構對鄉村振興戰略支持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多元化產品不足。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農村的資金需求主體也出現了改變,出現了各類鄉鎮企業和新興農戶,因此需要金融機構進一步拓展市場,改革和創新農村的有關業務,滿足農村地區在資金上的全新需求。
二是農業逐步走向機械化和規模化的發展之路,須購置大量的現代化農業設備和農作物種子,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因此,農民對金融產品也會出現數量和期限上的新需求,需要當地的金融機構為他們提供更為豐富多元的金融產品,滿足不同經營主體不同的金融服務需求。但現階段在農村地區的金融產品多元化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
三是制度建設比較落后?,F階段,農村金融機制整體來說還是比較滯后,包括抵押擔保機制、征信體系建設等。大部分農村地區沒有建立針對農戶的信息數據庫,沒有建立規范化的信用機構,在開展對農戶的金融服務時,也沒有掌握農戶的真實數據信息。同時,個別農戶的信用意識淡薄,常常出現惡意拖欠貸款的行為。
四是抵押物比較匱乏,抵押物的范圍狹窄?,F階段,農村金融服務的抵押物主要還是土地、房屋等,沒有將很多現代化的大型農業設備和其他具備價值的物資作為抵押物。
五是信息不對稱。很多農村金融機構對當地的信息了解程度不足,尤其是對貸款的商戶企業,及其發展背景、農業背景都不夠了解,因此在提供金融服務時,整個審批流程較為復雜和謹慎,同時對貸款的具體時間、規模等方面有較大限制,導致農戶貸款被限制,無法迎合鄉村振興戰略這一發展目標,也沒有滿足農村地區的常規金融需求[2]。
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規劃的宏觀背景,須基于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農民主體這三方共同改善,實現進一步的改革創新。
首先是政府部門須基于土地制度、金融監管體系、優惠政策等相關方面進行創新升級,監督土地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地,對農村宅基地和相關的承包地賦予完善的用益物權,從根源上有效解決農村地區宅基地和承包地的法律問題。同時,進一步落實在土地流轉中心的基建設施進場,并建立對應的評估中心,為農村地區的地塊抵押提供服務保障。
其次要落實差異化的金融監管機制,有效降低農業領域信用上的容忍度,構建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的具體機制,實現普惠金融和監管評價機制之間的深度融合,加快農民貸款的申請速度,并進一步降低民間資本建立村鎮銀行的具體門檻,建立健全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體系。尤其是要加強對信用體系的建設,積極鼓勵社會中的評估企業、融資企業和保險企業加入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規劃中,為農村地區的加速發展構建更為完善的外部發展環境,提升金融機構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金融扶持水平。
最后要始終堅持低存款準備金率政策,進一步優化我國在財政和稅收上對農民這一主體的優惠補貼,并建立對應的鄉村振興擔保扶持專項基金。運用稅收優惠政策,采用適當的獎勵、補貼、降低利息等相關手段,提升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水平,保障其實現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深化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建設和改革,初步落實與其相關的優惠機制,積極鼓勵當地的金融機構將發展資金用在農民這一主體上,有效規避農村資金在非農業領域的不良使用傾向。
金融機構須全面創新和改革金融產品,依照新型農民主體在農業上的發展需求,將農業發展產業鏈作為核心要素,全方位強化創新型貸款模式,全面探索綠色金融和農村領域PPP,為農村地區新型農業、綠色農業以及新農村建設的相關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積極推動農村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和改革,全方位實現互聯網融合農村金融,通過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實現農村金融服務的有效落實。
同時,強化業務之間的協同處理,與各類保險和擔保公司開展深度交流和合作,為農村地區的經營主體和信貸客戶提供更完善的一站式精準金融服務。全面改革和創新管理模式,依照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全新特征,出臺相關的信貸認定機制,適當擴大抵押物的范圍,將各種創新型和現代化的大型農業設備和相關的基礎設施劃分到信貸擔保范圍內,并不斷改革和升級信貸流程,始終秉承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則,建立與農業相關的信貸業務綠色通道,簡化信貸審批流程,提升審批的工作效率和審批質量,選派一些高素養的金融工作人員到鄉鎮金融機構實行輪崗交換,保障其在農村基層金融機構的服務年限,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金融服務人才梯隊的建設水平,為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提供強有力的保障[3]。
不管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還是一些傳統的農業種植農戶,都是農村金融機構的服務主體,農民自身的金融綜合素養和金融意識將直接影響農村金融機構的改革和創新。
作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過程中的主體,農民應該強化自身的金融意識,進一步提升在金融服務上的知識獲取水平。相關部門應該展現當地的金融服務體系的價值,通過這些金融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的金融素養,讓金融知識能夠在鄉村地區得到全面普及,爭取實現農民足不出戶就能夠獲取金融教育、金融培訓等服務。當地的商業銀行也要進一步拓寬金融培訓服務的落實范圍,可以組織企業內部員工到鄉村地區開展與金融相關的知識培訓,拓展產品的講解深度,與金融機構、農民開展對應的溝通和協作,全方位拓寬農民在金融知識方面的獲取渠道。此外,農民應該自主強化對金融知識的學習,通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進行適當的網上培訓和教育,進一步提升自身在金融領域的綜合素養。
為了實現共同富裕和鄉村振興這一發展戰略目標,應該建立健全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水平,提高放貸效率,有效填補鄉村振興過程中在資金方面的缺口,保障供需平衡。對鄉村振興戰略落實過程中農村金融服務的內在要求、著力點、存在的問題和突破口進行相應的分析和探索,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措施。農村金融服務能力的全面提升須基于政府、金融組織以及農民這三個主體合力改革和創新相關制度,政府等相關部門須進一步強化和金融組織的溝通和協作,推動其服務產品適應鄉村振興的需要,并強化農民主體的金融意識,才能真正有效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