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神農架林區的西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10°03′05″~110°33′50″,北緯31°21′20″~31°36′20″,地處長江、漢水之間,全區土地總面積105.28萬畝。主要保護對象為北亞熱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及特有、珍稀物種,如栱桐、金絲猴等。
2016年7月17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0屆會議上,湖北神農架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榮膺“世界自然遺產地”稱號。至此,湖北省第1項、中國第11項世界自然遺產落戶神農架。湖北神農架也成為我國首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三大保護制度共同錄入的名錄遺產地。
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大巴山系,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保護區內林海茫茫,河谷深切,溝壑縱橫,層巒疊嶂,山勢雄偉,山峰多在海拔1500 m以上,海拔3000 m以上的山峰有6座。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 m,是華中地區最高點,被稱為“華中屋脊”。保護區地貌類型復雜,主要有山地地貌、流水地貌、喀斯特(巖溶)地貌和第四紀冰蝕地貌。
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神農架亞屬于熱帶季風區,氣溫偏涼而且多雨,海拔每上升100 m,季節相差3~4 d。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濕熱的東南季風和干冷的大陸高壓的交替影響,以及高山森林對熱量、降水的調節,形成夏無酷熱、冬無嚴寒的宜人氣候。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4個水系。
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高等植物約254科、1008屬、3084種。苔蘚植物約有55科、136屬、245種,約占我國科數的51.88%,屬數的28.33%、種數的11.67%,蕨類植物約有34科、75屬、297種,約占我國科數的65.38%、屬數的36.76%、種數的11.42%。種子植物科屬中,裸子植物有6科、18屬、30 種,占我國科數的60.00%,屬數52.94%,種數12.61%,被子植物有159 科,779屬,2512種,占我國科數的54.64%,屬數的26.50%,種數的10.34%。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34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占湖北省的54.8%,42種神農架地區特有植物,1800多種藥用植物,如草本中藥材獨活、當歸、黨參、天麻、黃連、川芎、冬花、玄參;木本藥材杜仲、厚樸、銀杏、黃柏、辛夷花等。
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脊椎動物493種,占湖北省脊椎動物總種數46.8%。其中,哺乳綱22科75種,鳥類43科308種,爬行綱7科40種,兩棲綱6科23種,魚綱47種,分別占湖北省同類總數62.0%、71.5%、69.0%、50.0%、23.4%。按照我國動物地理區劃,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東洋界、華中區、西部山地高原亞區。通過對75種和200種繁殖鳥類的分析,東洋界占優勢,南方和北方物種混雜,表現了過渡性特征。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9種,占湖北省的71.8%,其中,一級保護動物5種:金絲猴、華南虎、金錢豹、白鸛、金雕;二級保護動物74種:金貓、林麝、黃喉貂、禿鷲、大靈貓、紅腹錦雞、大鯢等。
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于我國西部高山區向東部丘陵平原區過渡和亞熱帶氣候向暖溫帶氣候過渡的交叉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使其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保存著完整的生態系統,成為我國東、南、西、北動植物區系的薈萃地,素有“物種基因庫”、“瀕危動植物避難所”之美譽,是研究物種多樣性、典型性以及植被自然演替規律的理想場所,極具科研和保護價值。
摘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