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是由幾種不同生物學行為以及不同病理類型的癌腫組成,主要包括乳頭狀腺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髓樣癌4種類型。其發病年齡、生長速度、轉移途徑、預后均明顯不同,如乳頭狀腺癌患者術后10年生存率將近90%,而未分化患者一般僅生存幾月。甲狀腺癌大約占所有癌癥的1%,在地方性結節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甲狀腺癌尤其是低分化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也很高。甲狀腺癌以女性發病較多,男女之比為1∶2.58,以年齡計,從兒童到老年人均可發生,但與一般癌癥好發于老年人的特點不同,甲狀腺癌較多發生于青壯年,其平均發病年齡為40歲左右。
近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明顯升高,已成為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大多數甲狀腺癌可通過早期手術和131I治療獲得良好的預后,但對于碘抵抗性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未分化癌等難治性甲狀腺癌的治療手段,長期整體生存率仍較低。因此,對于難治性甲狀腺癌患者如何進行后續治療已成為臨床關注的難點和熱點。隨著醫學科學技術、分子生物技術的進步以及醫學工作者對甲狀腺癌發生和發展機制認識的加深,分子靶向藥物逐漸成為治療難治性甲狀腺癌的重要手段。近幾年,針對甲狀腺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RET基因、BRAF基因等靶點的藥物相繼問世,并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相比于傳統的化療藥物,針對難治性甲狀腺癌的分子靶向藥物具有高選擇性、毒性譜窄、毒性反應程度輕等優點。本期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趙柳燕等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統評價了分子靶向藥物治療難治性甲狀腺癌的療效和安全性,證實分子靶向藥物治療難治性甲狀腺癌的療效可觀,并且有成為術前新輔助治療的可能性。有研究發現,免疫治療作為繼手術、放化療及靶向治療后的新興療法,目前已在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展現出巨大潛力,有望為難治性甲狀腺癌的治療提供一種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