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芳 陳小燕 郭一杰 尚鶴睿
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億人,占18.70%,我國人口老齡化水平不斷升高[1]。中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承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巨大壓力。由于老年人患病率高、住院率高、住院時間長、床位周轉率低,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導致護理服務需求大幅增加[2]。老年護理工作水平直接影響老年人口的健康幸福,而我國醫療保健供給和老年護理服務需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3]。護理專業本科生(以下簡稱“護生”)是培養具備人文社科、醫學、預防保健知識、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護生積極投身我國老年護理行業,有助于推進我國養老護理行業有序健康地發展。當前,國內學者針對護生老年護理從業意愿的研究主要圍繞在任務驅動的參與體驗教學[4]、老年護理職業認知[5]、老人觀[6]等角度,較少從護生對老年人態度是否會影響老年護理從業意愿的角度進行研究。本研究從護生對老年人態度調查入手,探討護生對老年人態度狀況及老年護理從業意愿的影響因素。
2021年1—3月,采用老年人態度量表和老年護理從業意愿問卷對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廣東藥科大學、中山大學新華學院7所高校370名本科護生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條件: 全日制在讀本科護生;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就讀院校主校區所在地為廣州市。其中男43名,女327名;低年級護生(大一、大二)189名,高年級護生(大三、大四、大五)181名;家庭常住地:城市232名,農村138名;獨生子女81名,非獨生子女289名。
(1)一般資料調查:包括性別、學校、年級、家庭常住地等基本人口學資料。
(2)老年人態度量表(KAOP):由Kogan[7]于1961年編制,我國劉云娥等[8]于2014年翻譯并修訂KAOP,調查465名注冊護士得出修訂后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該量表 Cronbach'sα系數為0.778。為適應中國大陸地區的語言文化習慣,本研究采用劉云娥版本。KAOP量表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從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有點不同意、有點同意、同意到非常同意,積極條目分數分別計1~6分,消極條目則相反。總分25~175分, 分值越高, 表示態度越積極。KAOP總分>100分表示對老年人態度呈積極,<100分表示消極。
以發放問卷星鏈接的形式進行數據收集,設置統一的指導語,經知情同意后,采用匿名方式進行線上填寫;發放問卷445份,回收有效問卷370份,問卷有效率為83.15%。
運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構成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生對老年人態度量表得分109.44±16.51分,總體呈正向積極狀態。其中對老年人態度積極的253名,占68.38%;對老年人態度消極117名,占31.62%。193名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占比52.16%;177名不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占比47.84%。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級、與老人同居經歷、照顧老人經歷、被老人照顧經歷、學習過老年護理課程、老年護理志愿者經歷、對護理專業的態度、對老年護理發展前景、對老年人態度是影響護生老年護理從業意愿的因素(P<0.05)。見表1。

表1 影響護生老年護理從業意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續表
以從事老年護理工作意愿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模型中,變量賦值表見表2。結果顯示,對老年人態度積極、有過老年護理志愿者經歷、對老年護理專業持喜歡態度、認為老年護理工作發展前景好的護生,越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P<0.05)。見表3。

表2 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賦值表

表3 影響護生老年護理從業意愿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對老年人態度調查得分為109.44±16.51分,總體呈正向積極狀態。這與孫曉寧等[9]研究一致,與吳煒煒等[5]的研究結果不符,分析原因可能是吳煒煒等的研究對象局限在本科新生。針對老年護理從業意愿的調查,52.16%的護生表示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顯示廣州市護生老年護理從業意愿處于中等水平,與萬婕[10]報道的52.9%、周曉麗[11]報道的59.9%以及李菊等[12]報道的49.0%研究結果相近。
本研究發現,對護理專業持喜歡態度、認為老年護理發展前景好、照顧過老人、被老人照顧過的護生,對老年人態度得分更高,老年護理從業意愿更強;對老年人態度積極的護生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概率是消極的3.087倍。說明護生對老年人態度越積極,越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這與楊玉潔等[13]、趙美巖等[14]的研究結論一致。當護生被老人照顧過,與老年人建立起情感基礎,有助于其以自信、包容的心態與老年人相處;同時,曾有照顧老人經歷的護生,更能體會到老人的真實護理需求;二者有助于消除對老年人衰弱、糊涂、壓抑、悲傷消極等的刻板印象,形成對老年人正面積極的態度傾向,從而更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建議從改善護生對老年人態度的角度入手,提高護生老年護理從業意愿。國外主要有采用職業價值觀[15]、同理心訓練[16]、老年人模擬體驗等方式改善護生對老年人態度,如將職業價值觀教育、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同理心技能訓練、老年患者模擬體驗添加到課程學習中,增加老化焦慮感,以改善護生對老年人歧視的態度,體會老年人真實的護理需求。
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低年級、沒有學習過老年護理課程的護生,更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分析原因可能有老年護理課程學習一般設置在高年級,而當護生學習了解老年護理后,發現老年護理工作多為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存在老年護理工作者是普通護工的偏見;也可能與護生老年護理課程學習不全面,理論未能與實踐相結合,對老年護理職業認知不清晰、職業認同感低[17]有關,從而不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趙岫峰等[18]研究發現,目前我國老年護理教育往往存在開設學時較少、內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實踐課課時與理論課不配套甚至沒有的問題。在高校護理課程設置上,老年護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方法應引起重視,如韓國學者Son HK[19]通過實驗設計研究得出,應用模擬問題學習(S-PBL)的老年護理課程有利于激發起護生的同理心。日本老年護理學在護理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教材中突出具體的案例學習, 體現整體護理、人文關懷等理念[20]。美國重視老年護理師資培養,2018年起,為具備核心能力的老年護理教師提供老年護理卓越教育家的認證項目[21]。國內高校可借鑒國外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經驗,完善護生人才培養方案,開展豐富的老年護理實踐教學活動,增加護生與老年人的接觸機會,適應現階段中國老齡化社會對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多層次的需求。對護生而言,要結合社會需求,轉變擇業觀念,提高自我在老齡化社會中老年護理服務的主體意識,注重知行合一,為滿足當今社會老年護理工作需求貢獻力量。
本研究顯示,認為老年護理工作發展前景好的護生,老年護理從業愿意是認為不好的3.373倍,說明職業前景是影響護生老年護理從業意愿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老年護理專業化人才培養體系與老年護理行業發展體系尚未完善,職業前景較西方發達國家稍顯不明朗。日本的老年護理人才培養是按學歷水平由低到高進行的,依次是介護福祉士、社會福祉士及老年專科護士(CNS)[15]。美國已經形成了從護理文憑教育到護理學副學士、學士、碩士、博士的多層次老年護理人才培養體系,老年護理的學科專業設置較完善,學歷上升通道順暢[22]。德國老年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有職業定位明確,注重理論知識、實踐技能、人文情懷的結合,加強校企合作的特色,從而培養了一批專業素質過硬、服務老年事業的高質量護理人才[23]。2019年5月,老年照護職業技能證書作為我國教育部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之一,為解決養老服務人才緊缺的問題打開了新的局面[24]。可借鑒國外經驗,加快1+X(老年照護)體系融入護理人才培養路徑,健全積極應對老齡化的相關政策,建立老年護理服務就業激勵制度,拓寬老年護理人員職業發展路徑,改善目前老年護理行業的職業發展前景,提高護生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意愿。
廣州市護生對老年人態度總體呈正向,老年護理從業意愿處于中等水平。護生老年護理從業意愿與對老年人態度呈正相關;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護生對老年人態度積極、有過老年護理志愿者經歷、對老年護理專業持喜歡態度、認為老年護理工作發展前景好的護生,越愿意從事老年護理工作。建議通過改善護生對老年人態度、完善護生人才培養方案,增加護生與老年人的接觸機會,拓寬老年護理人員職業發展路徑等舉措,改善目前老年護理行業的職業發展前景,提高護生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意愿。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有效樣本量可進一步拓展,對老年護理教育相關課程學習與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需做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以增強老年護理教育人才培養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