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楊
學界有一個詞叫“學習科學”,從孩子學習狀態的表象開始,深挖內部隱藏的學習系統問題。
關于努力學習,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以勸學為主題的詩句,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但這些詩句和教導,只回答了要不要學習的問題,沒有解決怎么學習的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青少年的學業壓力與日俱增,很多成年人也飽受學習能力不強、學習方法不科學的困擾。圍繞學習科學,2020 年下半年,我策劃了一本關于當前家長和老師該如何解決孩子學習問題的書——《學習治療手記》,作者是清華大學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宋少衛,亦是學習治療概念的提出者。
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感性的學習態度,其背后還有深刻的科學系統,學界有一個詞叫“學習科學”。這個詞在20 世紀80 年代由西方學者提出,在20 世紀90 年代走向成熟,21 世紀日益興盛。學習科學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從孩子學習狀態的表象開始,深挖內部隱藏的學習系統問題。
策劃出版原創科普圖書,是清華大學出版社原點閱讀科普圖書品牌的特色。為了更好地向讀者科普“學習科學”,我們也跟作者一起按照學習系統的基本原理做了很多科學的工作。
當前,市面上關于青少年學習方法的親子家教類圖書特別多,有不少超級暢銷書。這一現狀對我們選題策劃、創作方法和內容呈現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我們策劃科普圖書的經驗來看,一本好的科普圖書應該充分發揮作者專長,用選題策劃來幫助作者打磨契合圖書主題和讀者需求的科普創作理念。
宋老師的專長是眼光獨到,深諳學習科學原理。他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研究生師從中國人民大學俞國良教授。擁有理工科和心理學的雙重教育經歷,與很多更“感性”的類似主題的圖書作者相比,宋老師的核心技能“硬核”很多。
然而,除了作者“硬核”的內容儲備,編輯更要量身打造“軟糯”的呈現形式。宋老師不是第一次寫書,但是第一次以“科普”的名義寫書。宋老師最開始交給我的樣章是體例非常統一的幾個案例合集:一名中小學生學習遇到了困難,家長帶著孩子來找他咨詢,在他的幫助下孩子的學習問題得到了“治療”,孩子成績開始提升……
這種千篇一律的故事,讀者讀一個就夠了,完全沒必要讀一整本書。這種寫作風格不是我們想要的。跟宋老師溝通后,我們明確了三個問題:這本書的讀者是誰?我們想讓這些讀者通過讀這本書學到什么?我們想傳遞給讀者的信息,最好的呈現形式是什么?
經過討論,我們一致認為,這本書的主要讀者群體是廣大中小學生的老師和家長,其他如中小學生本人、有學習方法困難的社會人士是我們的間接讀者。我們想讓讀者通過讀《學習治療手記》,掌握一種基于青少年學習心理的科學學習方法,澄清老師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教育的誤區,真正有效地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最終讓孩子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終身高效學習的習慣,輔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長。但積極學習系統只是作者研發的一個學習治療體系,并不具備“藥到病除”的魔法力量,所以讀者要細細閱讀積極學習系統的介紹,研讀學習治療的相關案例——積極學習系統的使用說明書。
很顯然,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最有效的呈現形式是講故事,也就是講案例。但在講案例之前,要首先明確介紹本書的核心——積極學習系統。然后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歸類分析、求同存異,按照分析的結果劃分章節,進行案例歸類。《學習治療手記》是針對所有青少年學生學習問題的書,目標是讓老師和家長了解、掌握和使用積極學習系統。
本書的讀者群體很大,為了切中更多老師和家長的需求,就不能過度聚焦年齡和年級,而要抓住目標群體的最大共性和突出問題。在具體案例的講解過程中要有區分度和側重點,刪掉同質化的案例,明確學習系統在不同案例中的差異化使用方案。最后補充了一個特殊的大案例,就是作者在北京某中學實際帶班項目“放牛班”的逆襲奇跡。另外,在給各個案例取標題的時候,抓住案例中要解決的孩子的核心學習問題,同時注重趣味性,比如“二次元”女孩攻克數學難題。
經過這樣修改,這本書最終的呈現形式就出來了:開篇介紹積極學習系統,然后是36 個分門別類有代表性的青少年學習案例,在每一個案例的最后還增加了“手記點睛”板塊,作為案例的畫龍點睛之筆。
在給圖書選定書名時,我們通常會選用一些容易被檢索到的熱詞,盡量避免使用讀者第一次見到的詞——比如“學習治療”。“治療”這個詞很普遍,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醫療方面。“學習治療”對很多讀者而言就是一個陌生的詞語,拆成兩個詞時容易理解成這是一本如何學習醫療方面的治療方法的書。而我們的書名是“學習治療手記”,如何消除讀者的多重理解,降低讀者的認知難度,是我們在進行封面設計時要認真考慮的。
在進行封面設計時,設計師提供了很多種方案,包括心理學風格、迷宮、登山等方案。我們最終選擇了登山的思路。色調風格選擇了明快的黃色背景,并以青色的山為主體。一來,“書山有路勤為徑”,學習本就如登山,一步一重天;二來,我們把從正文里提煉的青少年學習問題的關鍵詞精選分散放在了“山”上,并擺放在特定位置,使讀者沿著登山小路循序漸進地看到作者在書里提出的積極學習系統的關鍵詞。為了提升畫面的動感,設計師還專門放了三個不同登山狀態的小人:起步登高時的輕松愉悅、在山腰時的步履漸漸沉重、即將登頂時的手腳并用……
宋老師是“學習治療”概念的提出者,這一概念得到了業內專家的認可。所以在取書名時,我們要突出這一有意義的特色。但這個詞太硬,用圖書的其他元素進行科學降階,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科普圖書的裝幀設計與科學內容的珠聯璧合,也可以像科學知識一樣環環相扣,有機統一。
2021 年7 月24 日,義務教育“雙減”文件正式出爐。這份文件在資本市場掀起風浪的同時,也觸動了很多學齡前、中小學生家長的心。“雙減”政策的實施,對老師、家長和學生自己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標指向了如何給孩子的系統學習能力做“加法”。
首都兒科研究所自2022 年5 月13 日開設了“學習困難門診”。被媒體報道之后,2022 年的暑假,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學習困難門診幾乎一號難求。
一本學習科學的科普書,要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更要軟化緊張的親子關系,助力孩子的茁壯成長。從廣義上來講,學習困難是由智力問題、視聽感知覺異常、神經功能損害及情緒行為問題、教育不利因素等造成學習不良的綜合征。其實,這個綜合征就是孩子學習系統出了問題的“疾病”。從心理上疏導家長和孩子,固然很重要。但拒絕販賣焦慮,通過向大家科普學習科學的理念,科學、高效地解決學習系統問題,才是一本以“學習科學”為主題的科普書的使命。
活到老,學到老。移動互聯時代的人們,不光是青少年學生,可以消磨時間的選項太多,如非被硬性強迫,極少能保持主動學習的態度,更鮮有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妨就先從調整自己的學習系統開始,提高學習效率,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做自己學習之外更想做的事。
作為科普圖書編輯,與其延續同類型圖書策劃出版的一些定式,我們更要深挖作者的科普創作潛力,打磨最適合作者的科普創作形式,讓一本紙質圖書的所有元素都服務于實現科普創作形式和科普內容的融合。期待更多的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機制,這才是提高學習效率、實現終身學習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