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玲 黃文通 楊潔 徐祉君 王宗耀
鄭州市中醫院肺病科,鄭州 45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屬于呼吸系統慢性氣道炎癥疾病,而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COPD致死人數高居我國疾病死亡第3 位,同時在世界疾病經濟負擔排名第5 位[1-3]。當前西醫主要以β2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AECOPD,但因耐藥性、不良反應等導致臨床療效有限,因此提高AECOPD 臨床療效、降低病死率成為醫學重點研究方向[4-5]。近年來,中醫標本兼治的特色理念在AECOPD 治療方面愈發凸顯優越性,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貼等中醫特色療法也受到臨床推崇[6]。本研究擬以芩葶清肺湯、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貼聯合治療痰熱淤肺證AECOPD患者,探究其療效。
選取于鄭州市中醫院就診(2018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的136 例痰熱淤肺證AECOPD 患者為研究對象,簡單隨機分為對照組(68 例)、聯合組(68 例)。對照組女30 例,男38 例;年齡43~75(55.07±6.03)歲;病程2~27(11.96±3.98)年。聯合組女 31 例,男 37 例;年齡45~76(56.25±5.62)歲;病程3~31(12.07±4.02)年。2 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均P>0.05)。
2.1、納入標準 ①符合痰熱淤肺證診斷標準[7-8]:咳喘氣涌,身熱有汗,舌紅口干,苔黃膩,痰多而黃、咳吐不爽,溲赤便干,脈弦數或滑;②急性發作5 d內就診患者;③患者知情并簽署承諾書。
2.2、排除標準 ①伴有心、肺、肝、腎等嚴重功能障礙者;②惡性腫瘤患者;③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⑤精神狀態異常、嚴重神經功能缺損者;⑥治療依從性差者。
入組后,2組均給予鎮咳平喘、解痙等對癥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貼治療,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患者仰臥位,常規消毒后,取2 ml 黃芪注射液(無錫濟煜山禾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2021030)以注射器(5 ml)垂直刺入皮膚約35 mm,1 次/d(左右交替)。穴位敷貼:取黃芪9 g,炙麻黃6 g,杏仁6 g,川貝母6 g,桑白皮3 g,細辛3 g,研磨成粉,佐以姜汁成糊狀,置于脫敏膠布(40 mm×40 mm)上敷于穴位,4 h 后取下,1次/d;貼敷穴位取2種方案,一種為腎俞、肺俞、大椎、定喘,一種為膏肓俞、膻中、腎俞、天突,2 種方案交替實施。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芩葶清肺湯聯合治療,組方:黃芪20 g,葶藶子20 g,桑白皮30 g,竹茹20 g,蘆根30 g,紫蘇子15 g,射干15 g,川穹15 g,丹參20 g,瓜蔞20 g,枳殼15 g,甘草3 g;以800 ml 水文火慢熬,煎至400 ml,于早晚各取200 ml服用。2組均連續治療14 d。
于治療前、治療14 d 后觀察2 組口干舌紅、咳嗽、喘息、痰鳴音、苔黃、咯痰、胸悶等癥狀,以4 級分制評分,分別為無(0分)、輕(1分)、中(2分)、重(3分)。
5.1、肺功能 治療前、治療14 d 后檢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氣肺活量(FEV1)、深吸氣量(IC),儀器采用德國Alfred J?ger公司Master Screen肺功能儀。
5.2、紅細胞免疫功能 治療前、治療14 d 后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肝素抗凝,離心(轉速2 000 r/min,離心半徑5 cm,時間5 min)3 次,按照郭峰法測定紅細胞免疫調節因子的C3b 受體花環抑制率(RFIR)、紅細胞免疫復合物花環(RBC-ICR)、紅細胞C3b 受體花環(RBC-C3bR)、紅細胞免疫調節因子的C3b受體花環促進率(RFER)[9]。
5.3、血清脂質運載蛋白-1(LCN-1)、LCN-2水平 治療前、治療14 d 后于患者空腹狀態下取外周靜脈血,靜置(4 ℃、2 h)后離心(轉速4 500 r/min,離心半徑16 cm,時間10 min)處理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LCN-1、LCN-2水平,試劑盒購自美國R&D System公司。
治療14 d后評估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如下。①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中醫證候積分減分率<30%;②有效:臨床癥狀有好轉,30%≤中醫證候積分減分率<70%;③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70%≤中醫證候積分減分率<95%;④臨床控制: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中醫證候積分減分率≥95%??傆行?(臨床控制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①臨床療效;②比較2 組治療前、治療14 d 后中醫證候積分;③比較2 組治療前、治療 14 d 后肺功能(FVC、FEV1、IC);④比較2 組治療前、治療14 d 后紅細胞免疫功能(RBC-ICR、RFIR、RBC-C3bR、RFER);⑤比較2 組治療前、治療14 d后血清LCN-1、LCN-2水平。
以SPSS 22.0對結果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表示、行獨立樣本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總有效率組間比較,聯合組94.12%高于對照組82.35%(P<0.05),見表1。

表1 2組痰熱淤肺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14 d后中醫證候積分對比,聯合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2組痰熱淤肺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治療前后2組痰熱淤肺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注:對照組采用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黃芪注射液)、穴位敷貼治療,聯合組采用芩葶清肺湯聯合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貼治療
治療后6.24±1.87 8.03±2.16 5.167<0.001組別聯合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68 68治療前16.42±3.25 15.84±3.37 1.022 0.309
治療14 d 后IC、FVC、FEV1對比,聯合組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2組痰熱淤肺證AECOPD患者肺功能比較(L,)

表3 治療前后2組痰熱淤肺證AECOPD患者肺功能比較(L,)
注:對照組采用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黃芪注射液)、穴位敷貼治療,聯合組采用芩葶清肺湯聯合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貼治療;AECOPD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FVC為用力肺活量,FEV1為第1秒用力呼氣肺活量,IC為深吸氣量
FVC FEV1 IC治療后2.28±0.32 1.87±0.29 7.829<0.001組別聯合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68 68治療前2.07±0.31 2.12±0.36 0.868 0.387治療后2.62±0.27 2.43±0.22 4.499<0.001治療前1.02±0.24 0.98±0.21 1.034 0.303治療后1.57±0.18 1.35±0.16 7.533<0.001治療前1.64±0.25 1.59±0.26 1.143 0.255
治療14 d 后聯合組RBC-ICR、RFIR 低于對照組,RBC-C3bR、RFER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2組痰熱淤肺證AECOPD患者紅細胞免疫功能比較(%,)

表4 治療前后2組痰熱淤肺證AECOPD患者紅細胞免疫功能比較(%,)
注:對照組采用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黃芪注射液)、穴位敷貼治療,聯合組采用芩葶清肺湯聯合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貼治療;AECOPD 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RFIR 為紅細胞免疫調節因子的C3b 受體花環抑制率,RBC-ICR 為紅細胞免疫復合物花環,RBC-C3bR為紅細胞C3b受體花環,RFER為紅細胞免疫調節因子的C3b受體花環促進率
治療后118.26±12.47 96.34±11.05 10.849<0.001組別聯合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68 68 RBC-ICR治療前9.37±2.19 9.22±2.37 0.383 0.702治療后5.46±1.73 7.08±2.13 4.868<0.001 RBC-C3bR治療前10.28±2.74 11.07±3.11 1.572 0.118治療后17.68±3.25 15.06±3.07 4.833<0.001 RFIR治療前38.47±6.19 39.26±5.73 0.772 0.441治療后27.33±4.03 31.45±5.24 5.140<0.001 RFER治療前68.16±9.74 70.25±10.31 1.215 0.226
治療14 d 后聯合組血清LCN-1、LCN-2 水平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5。
表5 治療前后2組痰熱淤肺證AECOPD患者血清LCN-2、LCN-1水平比較(μg/L,)

表5 治療前后2組痰熱淤肺證AECOPD患者血清LCN-2、LCN-1水平比較(μg/L,)
注:對照組采用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黃芪注射液)、穴位敷貼治療,聯合組采用芩葶清肺湯聯合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貼治療;AECOPD 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LCN 為脂質運載蛋白
治療后68.47±11.16 83.65±12.34 7.524<0.001組別聯合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68 68 LCN-2治療前157.69±18.42 161.83±19.44 1.275 0.205治療后72.85±13.04 96.71±14.36 10.144<0.001 LCN-1治療前142.65±15.44 140.68±16.17 0.727 0.469
2組治療期間均未有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AECOPD 患者發病急促,多數伴有氣道嚴重阻塞,導致呼吸系統惡化,嚴重影響肺功能,危及生命安全[10-11]。在中醫學中,COPD 屬“肺脹”“喘癥”等范疇,主要病機為久病虛損,外邪侵襲,痰濕濁飲,血滯郁結,以致肺氣不宣,主要治則為清熱利肺、鎮咳平喘[12-14]。
湯劑為中醫臨床傳統劑型,組方靈活,隨癥加減以適應辨證施治需求,本研究以芩葶清肺湯治療AECOPD,其中黃芪性苦、寒,主歸肺、大腸經,兼入膽、胃、脾經,具清熱燥濕、涼血止血、瀉火解毒之功效,善清上焦濕熱,除肺之火;葶藶子性苦、辛,歸肺、膀胱經,可泄肺氣之壅閉而通調水道、消除痰飲,具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之功效,藥力較強;桑白皮性甘、寒,主歸肺經,既可瀉肺中熱邪,又可行肺中痰水,善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竹茹性甘,微寒,歸肺、胃、膽經,既可清熱化痰而止咳、除煩,為治痰熱咳嗽及膽火挾痰之良藥,又可清胃而止嘔,為治胃熱嘔吐之要藥;蘆根性甘寒質輕,入肺、胃經,不滋膩戀邪,味甘易服,兼具清利、透散,藥力平和,可清肺胃之熱而生津、除煩、止嘔,透肌表熱邪而透解疹毒,也可清熱利濕而利尿;紫蘇子可降氣化痰、止咳平喘,瓜蔞可清肺化痰潤燥、利氣寬胸,射干可清熱解毒、祛痰利咽,川穹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丹參可活血祛瘀、清心涼血,枳殼可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甘草可益氣補中、祛痰止咳、緩和藥性而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鎮咳平喘、清熱解毒、消除痰飲、利肺益氣之效。足三里為補虛要穴,以穴位注射黃芪注射液可補益脾胃、清火解毒[15]。穴位敷貼可活血通絡、溫陽化飲、祛痰消脹[16]。本研究數據顯示聯合組中醫證候積分、臨床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FVC、FEV1、IC 高于對照組,表明芩葶清肺湯、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貼聯合治療AECOPD,可協同增強藥效,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增強肺功能,臨床療效更高。
紅細胞具有清除免疫復合物、攜氧等功能,調節機體免疫反應,是血液循環中最重要的天然免疫細胞[17]。RBC-ICR、RFIR、RBC-C3bR、RFER 是臨床評價紅細胞免疫功能的相關指標[18]。LCN-1、LCN-2 在肺部疾病、炎性反應、感染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可加重內皮細胞損傷,增強氣道炎性反應[19-20]。本研究發現治療14 d 后聯合組RBC-ICR、RFIR 低于對照組,RBC-C3bR、RFER 高于對照組,血清LCN-1、LCN-2 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本研究治療方案可顯著增強紅細胞免疫功能,降低機體炎性反應。此外,2 組治療期間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表明聯合治療具有一定安全性。
綜上所述,芩葶清肺湯、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穴位敷貼聯合治療AECOPD 可顯著減輕患者臨床癥狀,增強肺功能,調節紅細胞免疫功能及炎性反應,臨床療效良好,具有一定安全性。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