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文,張 俊,王 芮,張 楠,黎席艷,楊春銀,周 旭,王天貴,郎 磊,張衛衛
(云南省昆明市中醫醫院呈貢院區,云南 昆明 650504)
多發性肋骨骨折作為臨床常見的胸部創傷類型之一,以胸部鈍性損傷較為多見,常伴有肺挫傷、氣胸、血胸等,嚴重影響患者呼吸功能[1]。手術治療是多發性肋骨骨折的首選治療方法,但傳統手術方法多依據CT三維重建或X線判定肋骨斷端位置,易導致手術切口及剝離組織面較大等現象,增加術后傷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風險[2]。近年來,臨床胸外科醫生不斷改良肋骨骨折手術方式,以便精準定位肋骨斷端,縮短手術耗時、減小切口及剝離面[3]。本研究主要觀察“結繩計數法”精準定位小切口在肋骨骨折內固定術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昆明市中醫醫院收治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6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1~58歲,平均(45.42±5.13)歲;肋骨骨折數3~7根,平均(4.74±0.48)根;骨折部位:左側14例,右側12例,雙側4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0~57歲,平均(45.37±5.10)歲;肋骨骨折數3~7根,平均(4.78±0.51)根;骨折部位:左側14例,右側11例,雙側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19〕倫審字(48)號)。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多發性肋骨骨折診斷標準制定[4]。有明確外傷史;胸廓擠壓征陽性,局部腫痛,受傷部位壓痛明顯,咳嗽、深呼吸及活動時疼痛加劇,受傷部位壓痛明顯,或觸及骨擦感,胸廓擠壓征陽性;X線攝片檢查明確骨折部位、類型;骨折發生于多根或多處肋骨,除腫痛、胸廓擠壓征陽性外,??沙霈F反常呼吸、呼吸困難等,嚴重者可并發氣胸、血胸。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18~60歲;接受肋骨骨折內固定術治療;生命體征平穩;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造血系統或心血管疾病者;合并重度血胸、氣胸、血氣胸者;術前合并心臟大血管損傷者;肝、腎功能不全者;治療依從性較差者。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肋骨骨折內固定術治療。行胸部肋骨、胸骨三維重建,針對性地選取切口:若多根肋骨骨折端縱行于后肋,選取經豎脊肌外側緣入路;若骨折端位于肩胛骨下方,選取經聽診三角或經背闊肌前緣牽開背闊肌入路;若骨折端位于側胸壁,選取經第6或7肋間外側切口;若骨折位于胸大肌下方,選取經腋下切口入路或經胸大肌外側緣牽開入路;肋骨斷裂部位采用接骨板環抱器固定,證實位置良好后,對接骨板環抱斷端緊致與否進行檢查,針對環抱欠佳或骨折復位不理想者,取出接骨板環抱器并重新放置,止血后,留置引流管,逐層縫合。
2.2 觀察組 給予“結繩計數法”精準定位小切口肋骨骨折內固定術治療。將帶有“結”的金屬繩沿肋骨走行放置,并用膠帶固定,于床旁X線透視下,根據肋骨斷端靠近的“繩”“結”進行精準定位并標記?;颊呷〗扰P位,雙腔氣管插管全麻,依據術前定位標記,完成小切口設計。針對多根多處較為集中肋骨骨折,兼顧各個肋骨骨折取一小切口,另取小切口于其他部位骨折處,將皮膚、皮下組織、肌肉逐層切開,暴露骨折端。首先對胸內損傷進行處理,將肋骨骨折兩端游離暴露,清除骨折端軟組織。復位各肋骨骨折端,選取適宜的肋骨接骨板環抱器,骨折內固定操作同對照組。
3.1 觀察指標 ①圍手術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術及住院時間。②疼痛程度。分別于手術前及手術后72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疼痛程度,VAS評分為0~10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劇烈。③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切口愈合不良、肺不張及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圍手術期指標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及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圍手術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圍手術期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術中出血量(m L)手術時間(min)切口長度(mm)住院時間(d)觀察組 30 58.62±14.06 53.71±13.42▲ 7.51±1.40▲ 9.67±2.31▲對照組 30 60.49±15.71 86.52±22.56 11.93±2.35 13.86±2.75
(2)VAS評分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后,兩組患者VAS評分均低于手術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手術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手術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手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手術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前評分 手術后評分觀察組 30 6.82±0.54 4.06±1.12△▲對照組 30 6.79±0.58 5.21±0.83△
(3)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多發性肋骨骨折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多發性肋骨骨折易造成胸壁不穩及連枷胸,影響患者呼吸循環功能,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肋骨骨折內固定手術為治療多發性肋骨骨折的重要術式,能恢復胸廓完整性及穩定性,促進肺組織擴張,緩解患者反常呼吸,改善肺通氣,促進骨折愈合[5]。肋骨骨折內固定手術實施相對簡單,但手術能否順利進行與手術切口間具有密切聯系[6-7]。目前,肋骨骨折內固定手術中多采用常規經驗手術切口,或采用體表觸診法在床邊檢查標記,但對于骨折端移位不明顯或肌肉發達的患者而言,則無法準確判斷位置;還可采用胸腔鏡輔助定位,針對胸膜破損者能夠精確定位,但并非所有患者均需要進胸探查,且針對胸壁形成血腫者暴露欠佳,限制了胸腔鏡輔助下肋骨骨折端定位的應用。此外,可依據B超、X線、CT三維重建等常規定位方法選取切口位置,但均無法對肋骨骨折斷端實現精準定位,暴露欠佳時需延長或通過游離牽拉肌肉與肋骨表面以增加手術視野,臨床應用局限性較大[8-9]。因此,尋求一種精準定位肋骨骨折斷端的定位方法,已成為外科、胸外科研究重點[10-11]。
經臨床醫師實踐、總結、創新,“結繩計數法”被逐漸應用于肋骨骨折內固定術中?!敖Y繩計數法”是將帶有“結”的金屬繩用于肋骨骨折的定位中,能夠依據肋骨斷端所靠近的“繩”“結”進行精準定位并及時準確標記,為手術順利實施提供條件,具有易于操作、成本低廉、創傷較小等優勢。本研究觀察“結繩計數法”精準定位小切口在肋骨骨折內固定術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及住院時間、切口長度均短于對照組(P<0.05);手術后,兩組VAS評分均低于手術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中出血量、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P>0.05),表明與常規肋骨骨折內固定術相比,“結繩計數法”精準定位小切口肋骨骨折內固定術具有手術切口小、手術耗時短且術后并發癥少等優勢,能夠減輕患者痛苦,促進疾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結繩計數法”中采用帶有“結”的金屬繩便可對肋骨骨折斷端進行確定,隨后標記并留手術備用,簡單、實用,可作為一個方便、精準、廉價的肋骨骨折斷端定位方法。
綜上所述,“結繩計數法”精準定位小切口用于肋骨骨折內固定術中具有可行性,能夠縮小手術切口、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患者痛苦小,值得臨床推廣。雖然本研究中得出“結繩計數法”精準定位小切口用于肋骨骨折內固定術中是安全可行的,但本研究存在納入樣本量少等不足,可能會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今后將開展多中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以期為臨床治療多發性肋骨骨折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