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藝珂,魯仁財,季云海,佘波,卿艷萍
(1)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PET/CT 中心;2)肛腸科,云南 昆明 650032)
癲癇(Epilepsy)作為小兒較為常見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之一,由于其病因復雜多樣[1],在神經外科一直是研究的熱點。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PET/CT)作為分子影像學崛起之秀,在癲癇診斷、定位及手術指導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2-3]。由于小兒依從性較差,難以應對PET/CT 復雜的檢查前準備及較長的檢查時間,因此,配合技師、麻醉師保證小兒流暢、準確地采集PET/CT 圖像成為護理人員首先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目前小兒影像檢查前鎮(zhèn)靜較為常用的2 種方法為自然睡眠法[4]及藥物鎮(zhèn)靜法[5-6]。自然睡眠法指檢查前1d 盡量消耗小兒精力并保持其清醒直至檢查當天,待小兒自然入睡后進行PET/CT 檢查;藥物鎮(zhèn)靜法即掃描前使用鎮(zhèn)靜藥物使小兒配合完成檢查。本文回顧性分析72 例小兒患者用2 種方法的掃描時的鎮(zhèn)靜程度、PET/CT 圖像匹配及圖像質量,以此判斷2 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并闡述護理人員掌握2 種方法的重要性。
本組病例為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PET/CT 中心自2020 年5 月至2022 年1月,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3~12 周歲)確診癲癇患兒。
入組標準:(1)確診為癲癇[7]的小兒,且處于癲癇發(fā)作間期的病例,以避免發(fā)作期影響檢查;(2)患兒依從性差,必須使用自然睡眠法或藥物鎮(zhèn)靜法其中之一,才能采集用于診斷圖像的病例;(3)根據診斷圖像,診斷醫(yī)師認為有明顯陽性致癇灶的病例。排除標準:(1)患兒無自主意識的病例;(2)資料不全,難以進行統(tǒng)計的病例。符合入組及排除標準病例共計72例,所有患兒均采用《FDG PET/CT:EANM procedure guidelines for tumour imaging:version 2.0》[8]推薦劑量及方法進行PET/CT 掃描及圖像采集,并確認本研究采用的鎮(zhèn)靜藥品不影響癲癇的診斷。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9]的原則,并經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批號:KHLL2022-KY140),所有患兒監(jiān)護人均已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常規(guī)測量血糖并靜脈植入留置針后,對于依從性較差的患兒,一般護理人員交代2 種方法,由監(jiān)護人選擇其一:(1)自然睡眠法:即檢查前1 d 晚飯后與患兒進行較為消耗精力的運動及游戲,一旦患兒有睡意立刻阻止其入睡,直到第2 天掃描前;(2)藥物鎮(zhèn)靜法:根據《An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statement on fasting before procedural sedation in adults and children》[10]進行鎮(zhèn)靜前準備,結合Leonie等[5]研究及本科室處方權,采用水合氯醛。確定患兒無相關過敏史后,水合氯醛灌腸劑(特豐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93425)40 mg/kg 直腸給藥,約30 min 進入鎮(zhèn)靜狀態(tài)。
待所有患兒進行入睡眠、鎮(zhèn)靜狀態(tài)后,佩戴遮光眼罩及耳塞,由靜脈留置針注入5.55 MBq/kg的18F-FDG,患兒由監(jiān)護人緩慢平移至等候房間等待顯像劑分布1 h 后掃描,休息期間盡量避免驚擾患兒。
待患兒在房間休息1 h后,由監(jiān)護人平移至PET/CT 掃描床。根據張婉瑩等[11]研究及建議,掃描前由1 名技師及1 名護師使用兒童鎮(zhèn)靜狀態(tài)量表(pediatric sedation state scale,PSSS)[12]進行鎮(zhèn)靜評分。評分不一致時討論形成統(tǒng)一意見,評分后進行PET/CT 掃描。部分患兒第1 次掃描完全無法滿足診斷需求,需再次進行掃描,直到圖像滿意。
Philips Ingenuity TF PET/CT64排螺旋CT,患兒CT掃描范圍由顱頂至顱底,同機PET 采集CT 同層面1 床位,共采集5 min。CT 迭代法重建層厚5 mm、3 mm 及1 mm 圖像,PET 采用飛行時間(time-of-flight,TOF)重建并由5mm進行CT衰減矯正(Computed tomography-based attenuation correction,CTAC),所有圖像傳至 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 v7.0.4.20175 工作站。
若患兒進行不止一次掃描,均采用第1 次掃描圖像進行下述圖像評估。采用1 mm CT 及CTAC PET 圖像由工作站進行融合,選擇雙側基底節(jié)區(qū)層面并利用工作站自動校正PET 和CT 融合圖像,并由工作站自動計算圖像偏移距離,以此來計算圖像匹配程度(mm 表示)[13]。自動校正后圖像由2 名5 a 核醫(yī)學診斷經驗醫(yī)師對去掉四角信息的PET/CT 融合圖像根據Likert 評分表[14]并利用視覺分析法對圖像總體質量、惡性病灶顯著度及圖像背景噪聲進行評分,評分不一致時討論形成統(tǒng)一意見。
采用IBM SPSS 24.0 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及分析,GraphPad Prism 8 及Origin 2021 Correlation Plot 插件繪制圖表。數據經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α=0.05)的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以頻數及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統(tǒng)計后繪制柱狀圖表示,采用Mann-Whitney 秩和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共納入病例72 例。38 例患兒采用自然睡眠法,34 例采用藥物鎮(zhèn)靜法,2 組患兒僅血糖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276,P=0.026),余指標(年齡、性別、體重、身長、注射劑量)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兒一般資料[()/n(%)]Tab.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n(%)]

表1 患兒一般資料[()/n(%)]Tab.1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n(%)]
*P<0.05。
采用自然睡眠法個分組個體:0分n=1,1分n=3,2分n=19,3分n=5,4分n=6,5分n=4。采用藥物鎮(zhèn)靜法個分組個體:0分n=0,1分n=7,2分n=22,3分n=1,4分n=2,5分n=2。2 組鎮(zhèn)靜方法PSSS 評分分布有統(tǒng)計學差異(Z=-2.155,P=0.031),見圖1。

圖1 2 種鎮(zhèn)靜方法 PSSS 評分分布情況Fig.1 PSSS score distribution of two sedation methods
自然睡眠法圖像偏移距離為(3.001±2.490)mm,藥物鎮(zhèn)靜法圖像偏移距離為(1.294±1.492)mm,2 組圖像偏移距離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t=3.569,P=0.001),見圖2、圖3。

圖2 2 種鎮(zhèn)靜方法圖像偏移距離Fig.2 Image offset distance of two sedation methods

圖3 PET 及 CT 圖像匹配程度Fig.3 Matching degree of PET and CT images
A:患者在 CT 掃描結束后頭部有輕度位移,融合圖像提示匹配程度較差,圖像偏移距離較大;B:同一患兒經過工作站自動匹配后 PET/CT 融合圖像,圖像匹配良好。
影像總體評價Likert 評分自然睡眠法個分組個體:1分n=6,2分n=17,3分n=12,4分n=3,5分n=0。采用藥物鎮(zhèn)靜法個分組個體:1分n=0,2分n=6,3分n=15,4分n=10,5分n=3。2 組鎮(zhèn)靜方法影像總體評價Likert 評分差異有有統(tǒng)計學意義(Z=-4.202,P=0.000),見圖4、圖5。

圖5 影像總體評價 Likert 評分Fig.5 Overall image evaluation Likert score
病變顯著度Likert 評分自然睡眠法個分組個體:1分n=10,2分n=8,3分n=6,4分n=6,5分n=8。采用藥物鎮(zhèn)靜法個分組個體:1分n=8,2分n=4,3分n=8,4分n=6,5分n=8。2 組鎮(zhèn)靜方法病變顯著度Likert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Z=-0.600,P=0.549),見圖4、圖6。

圖6 病變顯著度 Likert 評分Fig.6 Lesion significance of Likert score
圖像背景噪聲Likert 評分自然睡眠法個分組個體:1分n=0,2分n=3,3分n=19,4分n=8,5分n=8。采用藥物鎮(zhèn)靜法個分組個體:1分n=0,2分n=6,3分n=6,4分n=12,5分n=10。2 組鎮(zhèn)靜方法PSSS 評分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1.059,P=0.290),見圖4。

圖4 2 種鎮(zhèn)靜方法圖像 Likert 評分Fig.4 Image Likert score of two sedation methods
護理人員在18F-FDG PET/CT 檢查前對于患者的教育和準備十分關鍵,準備充分與否會直接影響著圖像的質量[15]。患者不注意保暖會導致頸部棕色脂肪攝取[16],影響頸部病灶的觀察;運動會導致相應肌肉生理性攝取[17];血糖過高會導致病灶攝取減低[18]等。小兒作為患者中較為特殊的人群,對于PET/CT 的檢查準備要求遠多成人[19]。因此,良好的、有效的小兒檢查前教育及準備是核醫(yī)學科及PET/CT 中心日常工作的基石,也是相關醫(yī)技科室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本研究重點探討了PET/CT 檢查前2 種鎮(zhèn)靜方法對患兒配合程度及圖像質量的影響,結果提示了2 種方法配合程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采用自然睡眠法的小兒PSSS 評分多分布于3~5分,而藥物鎮(zhèn)靜法多在2 分(圖1),在患兒配合程度方面,藥物鎮(zhèn)靜法優(yōu)于自然睡眠法。自然睡眠法由于準備時間較長,需要長時間與患兒互動,部分監(jiān)護人依從性較差,難以滿足患兒檢查前準備,導致很多患兒夜間休息充足,次日檢查無法進入鎮(zhèn)靜狀態(tài),這也是多數采用自然睡眠法患兒檢查配合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監(jiān)護人選擇自然睡眠法是,護理人員需提示監(jiān)護人能否認真執(zhí)行準備,以免檢查當日因患兒鎮(zhèn)靜不佳,浪費人力物力。
藥物鎮(zhèn)靜法雖然患兒配合程度高,但使用鎮(zhèn)靜藥物不當會影響患兒神經發(fā)育[20],甚至導致死亡[21]。本實驗采用藥物鎮(zhèn)靜法相對于自然睡眠法PSSS 評分為1 分的患兒個體數較多(圖1),也提示部分患兒因為個體差異原因導致鎮(zhèn)靜程度過深。Helen等[22]研究證實了因口腔疾病的患兒接受了鎮(zhèn)靜及麻醉后,超過50%死亡病例在2~5 歲之間。因此,在監(jiān)護人選擇藥物鎮(zhèn)靜法時,護理人員必須向監(jiān)護人交代鎮(zhèn)靜相關風險,尤其是年齡處于該區(qū)間的患兒,告知在選擇該方法的利弊,盡量避免采用誘導性的方式建議或提問,由監(jiān)護人自行選擇。
鎮(zhèn)靜方法選擇的核心在于是否能得到癲癇患兒的診斷級別的PET/CT 圖像。2 種方法在圖像匹配程度及影像總體評價Likert 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0)(圖2、圖4),且采用藥物鎮(zhèn)靜法的影像總體評價Likert 評分高(P<0.05,r>0),圖像偏移距離小(P<0.05,r<0),見圖6。患兒采用自然睡眠法往往容易受驚擾,在采集CT 圖像之后采集PET 圖像之前,掃描床位移稍大,睡眠較淺的患兒會有輕度頭部移動,導致圖像錯配(圖3A),需要工作站自動匹配后才能進行診斷(圖3B)。部分患兒會在采集PET 圖像時移動頭部,導致PET 圖像神經核團及灰白質邊界模糊(圖5A),后處理往往難以補救,需要二次掃描(圖5B),加大了患兒受照射的劑量。因此,護理人員向監(jiān)護人告知2 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外,需要告知其對圖像的影響,并有可能增加患兒輻射劑量。
本實驗藥物鎮(zhèn)靜法采用的鎮(zhèn)靜藥品為水合氯醛灌腸劑,給藥方式也會影響鎮(zhèn)靜效果,經口腔、粘膜和肌注等途徑更方便,侵入性更小,尤其適用于靜脈給藥困難或需要配合檢查的兒童[23],護理人員盡量采用鎮(zhèn)靜藥物推薦的給藥方式以便于患兒配合檢查。Fong等[24]報道小兒鎮(zhèn)靜采用口服水合氯醛鎮(zhèn)靜效果更好,且優(yōu)于口服異丙嗪。水合氯醛容易引起呼吸抑制,該類狀況在靜脈給藥時極易發(fā)生[25],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注意盡量通過直腸及口服給藥,給藥前提前開放靜脈通道以應對突發(fā)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本實驗研究自然睡眠法病例數多于藥物鎮(zhèn)靜法(表1),筆者注意到多數監(jiān)護人在理解2 種方法后大多選擇自然睡眠法,即使該方法圖像質量可能稍劣于藥物鎮(zhèn)靜法。盡管Krauss等[23]指出小兒檢查前不配合是合理使用鎮(zhèn)靜類藥物的適應癥,Vincent等[26]認為有效的止痛和最低限度的鎮(zhèn)靜有助于促進睡眠、改善患者、監(jiān)護人與醫(yī)務人員和的溝通,但鎮(zhèn)靜的意外風險仍是監(jiān)護人選擇自然睡眠法最主要的原因,本研究采用的鎮(zhèn)靜藥物水合氯醛是影像學檢查前推薦藥物之一,一項前瞻性實驗[27]證實了在指南推薦的劑量范圍內,水合氯醛足夠安全,因此筆者綜合考慮認為檢查前合理鎮(zhèn)靜利大于弊,并不違背醫(yī)學倫理有利原則。盡管Pereira等[28]認為采用戊巴比妥在影像學檢查前鎮(zhèn)靜方面優(yōu)于水合氯醛,但結合處方權及安全性等方面考慮,水合氯醛仍然作為本科室首選檢查前鎮(zhèn)靜藥物,護理人員在選擇鎮(zhèn)靜藥物需考慮到科室及醫(yī)院相關政策。該藥物禁忌癥為重度肝/腎功能不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有心臟病、有呼吸功能障礙、有卟啉病、有直腸炎、有結腸炎或正在接受抗凝血藥治療的患兒等,護理人員在面對不同鎮(zhèn)靜劑麻醉藥物需結合藥物及患兒自身情況以便于選擇合適鎮(zhèn)靜藥物,在多數鎮(zhèn)靜藥物無法選擇時,自然睡眠法無疑是最優(yōu)先需要考慮的選擇。
綜上所述,PET/CT 作為小兒癲癇重要的檢查之一,護理人員在該項檢查中扮演的角色尤為關鍵,2 種鎮(zhèn)靜方法各有利弊,護理人員只有掌握2 種方法的特點,才能在該項檢查前配合患兒監(jiān)護人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避免出現(xiàn)鎮(zhèn)靜藥物不良反應或患兒配合欠佳影響檢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