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春燕
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朝陽 122400
奶牛感染疥廯病主要就是因為疥螨和癢螨寄生在奶牛機體表面的皮膚而引起的,實際臨床生產中病牛主要以慢性皮膚炎癥為患病癥狀,具有比較強的傳染性,疾病的影響范圍會不斷擴大,嚴重威脅牛群的健康。所以在實際生產中應該了解奶牛感染疥癬病的癥狀,并且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確保實際的生產效益。
疥螨:疥螨寄生在皮膚角質層下,不斷在皮內挖掘隧道,并在隧道內發育和繁殖。疥螨成蟲蟲體小,長0.2~0.5 mm肉眼不易看到。體呈圓形,淺黃色,體表生有大量小刺。前端口器呈蹄鐵形,蟲體腹面具有4對粗短的足,后兩對足不突出體后緣之外,每對足有角質化的枝條。無吸盤足的末端則生有長剛毛。
癢螨:癢螨寄生在皮膚表面,蟲體呈長圓形,較大。口器長,呈圓錐形。4對足細長,尤以前兩對足更為發達。雌蟲第3對足上有兩根剛毛。雄蟲第4對足短且無吸盤和剛毛,尾端有2個尾突,在尾突前方腹面上有2個性吸盤。
螨和癢螨都是在奶牛體表進行繁殖和生長,自蟲卵至成蟲的每個生長階段都會在奶牛的體表進行。奶牛疥癬病在實際生產中會通過患病牛與健康牛接觸進行傳播,健康牛也會通過接觸病牛使用過的器具而發生傳播,并且會產生非常強的感染性。
寄生蟲病傳播主要就是受到傳染源、傳播途徑以及易感動物三個部分的影響,如果控制住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消除寄生蟲病的危害,可以預防疾病的發展以及擴散傳播。
奶牛疥癬病的傳染源主要就是攜帶寄生蟲的患病奶牛,寄生蟲會在患病奶牛的機體內進行生長和繁殖,并且會在存在于機體的血液和糞便以及排泄物中,能夠把發育到某個階段的寄生蟲排出體外而置于外界環境當中,然后會通過傳播途徑而造成其它奶牛感染。臨床生產中奶牛感染疥癬病的途徑包括從口部進入、皮膚感染以及接觸感染三種方式。其中經口部進入主要就是由于奶牛吞食感染寄生蟲卵的飼料、水以及土壤等,其中具有侵襲性的幼蟲就會將牛作為宿主,生產中發生的大多數寄生蟲病都是因口進入體內而造成的。還有些寄生蟲會從奶牛的表皮而開展侵入性的啃噬進入其體內,造成相應的感染發生。此外如果健康牛與患病牛通過體表進行接觸,或者是接觸被感染的生產器具,同樣都能夠造成寄生蟲的侵入以及感染。
疾病感染的初期可見疥螨危害的部位比較柔軟而且多集中在毛發較短的部位,牛的面部、頸部以及尾根等都屬于比較容易受到感染的部位,接下來侵害的部位會不斷的加以延伸并且擴散。癢螨最初主要集中在被毛周密且溫度恒定的位置進行繁殖,在奶牛的背、臀以及肩甲等部位不斷的進行延伸與擴散。疾病感染的初期,蟲體身上會存在小刺和剛毛,并且會有毒素進行分泌,造成病奶牛出現瘙癢感,從而出現在墻壁和欄柱等位置進行摩擦的行為,如果遇到陰雨天氣,這種摩擦的情況會更加的嚴重,奶牛瘙癢的表現也更加的明顯。因為患病奶牛不斷的摩擦和啃咬行為,會造成這些部位出現水泡并且會有破損等變化,然后會結痂再脫落,造成感染的炎癥范圍不斷的進行擴大,而且因為機體瘙癢會造成奶牛不能夠正常的進行采食,也缺乏充足的休息,所以生產中可見奶牛的機體逐漸消瘦,嚴重的會出現死亡的嚴重后果。
根據奶牛實際的發病季節以及臨床表現出的患病癥狀可以進行初步的診斷,但是如果確診仍需要進一步開展實驗室的檢查。具體檢驗方法主要就是在奶牛的患病部位與健康部位的交界處,使用外科凸刃小刀置于酒精燈上進行消毒處理之后,用其刮取皮屑,刮至有輕度出血變化為止。然后將皮屑置于載玻片上,采取濃度為50%的甘油水溶液進行滴加,然后覆蓋上一張蓋玻片,再置于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如果發現蟲體即可進行確診。因為疥螨通常都是寄生在奶牛皮膚內的隧道中,所以在進行病料的采取時必須深刮處理,直到輕度出血為止。
對于臨床生產中有患病表現的奶牛及時進行隔離治療。實際臨床生產中寄生蟲疾病的危害主要就是由傳染源、傳播途徑以及易感動物三個部分所構成,如果能夠控制住其中的任何一個部分,都能夠消除寄生蟲疾病對于奶牛的危害,并且能夠有效預防寄生蟲病的發展以及大范圍的傳播。奶牛寄生蟲病的防治應該始終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通過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而將疾病在源頭加以消除。針對各地區實際流行寄生蟲疾病的具體情況加以仔細的調查,并且根據實際生產情況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預防計劃,并且在每年都應該采取必要的驅蟲處理。
每年的春季應該針對犢牛群開展必要的驅蟲處理,被感染奶牛應該進行隔離飼養并且配合積極的驅蟲治療,首選的驅蟲藥物應該是高效、廣譜、低毒并且無副作用的藥劑。飼養地區如果存在某種寄生蟲病的流行,就應該通過定期的藥浴進行有效的預防處理。從場外引入的奶牛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確定未感染任何疾病之后再進行合群飼養。定期針對生產中的飼喂器具進行相應的消毒,有效避免器具造成寄生蟲卵的傳播。生產中對螨病治療效果比較好的主要就是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通過口服或者是皮下注射的方式給藥,一般用量0.2 mg/kg。如果患病牛的數量比較多而且正處于氣候溫暖的季節,可以選擇溴氫菊酯給病牛進行噴淋,通常用量500 mg/kg;也可以采用雙甲脒500 mg通過涂擦的方式用藥。此外也可以通過藥浴的方式進行驅蟲,藥物主要就是選擇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0.05%雙甲脒溶液。奶牛群進行驅蟲處理之后應該將排出的蟲體和糞便收集之后進行無害化的方式處理,有效避免病原的不斷散播。
避免奶牛發生感染,應該制定有計劃和目的性的驅蟲方式,以有效確保高效的驅蟲。每年的夏秋季節需要將防蚊蠅的工作落實到位,強化對于體表寄生蟲感染情況的檢查,并且將環境中的蟲卵殺滅,有效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
根據奶牛飼養地區的實際情況,結合地區的農田水利建設,而開辟新的渠道,通過施發農藥化肥等方式將中間宿主進一步消滅。
日常生產中應加強飼養管理措施。對于即將引進的奶牛,應保證在其產地進行相關的申報檢疫,通過檢疫確認合格再配合必要的驅蟲處理之后才能夠進行正常的調運措施,奶牛引入到場之后應該保證堅持開展適當時間的隔離觀察,再確認健康沒有疾病感染之后就可以開始正常的混群飼養方式。對于奶牛飼養舍內日常排泄的糞便以及墊料等其他污物進行及時的清掃處理措施,并且要將其運送到指定的地點通過堆積發酵的方式進行處理。飼養舍的墻壁、床面和欄柱、飼養生產用具以及周圍環境都可以通過噴灑0.5%敵百蟲水溶液的方式,或者是配制消毒液開展必要的消毒處理,通常應該保持每個季度消毒一次。奶牛飼養舍要始終保持干燥,并且保證良好的透光性,避免牛群擁擠,經常洗刷牛體并接受日光照射,以有效減少疾病感染。對于飼養舍內的患病奶??刹捎梅试硭蛘呤敲悍釉砣芤横槍疾∵M行徹底的洗刷,再采取0.5%~1%的敵百蟲溶液涂擦或者噴灑患部,每個星期開展一次,連續進行2~3次即可見效。臨床中采取5 mL/kg的溴氰菊酯溶液對患牛進行噴淋,具體用量以皮毛濕透為準,每5天進行一次,通常2~3次見效。牛群每天在放牧以及收牧時,應仔細檢查其鼻部等部位情況,如發現存在可疑的奶牛應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方式,在最短時間內控制住病情的發展,從而有效避免疥癬病的傳播及更大范圍的擴散。
疥癬病在奶牛群中屬于具有高度接觸性的外寄生蟲疾病,臨床中如果沒有充分的重視必然會造成難以控制的情況。實踐工作中應該加強對于疥癬病危害性的認識,深入了解該病的隱性感染以及流行病學情況,這樣就不容易出現忽視治療的不良現象,對于本病比較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是消滅奶牛機體上以及外界飼養環境中存在的螨,針對患病牛加以重點治療,及時進行隔離,從而有效避免疾病更大范圍的蔓延。實際生產中全群都應該定期噴灑殺螨的藥物。在開展滅蟲的時候要重視環境的滅蟲措施,因為螨類在離開奶牛機體之后還能夠在環境中生存長達一個月,而且一般只能殺滅奶牛機體上的成蟲卻不能夠殺滅蟲卵或者是幼蟲,所以必須針對生產環境再進行一次滅蟲處理,以更加徹底的根除疥螨。平時要加強飼養管理措施,生產用具定期進行消毒處理,新購入的奶牛必須進行必要的隔離飼養以及檢疫措施,然后再進行混群飼養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