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軍,譚青松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獸藥飼料監察所,新疆烏魯木齊 830063;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畜牧總站,新疆烏魯木齊 830004
飼料是畜禽的主要食物以及主要營養源,飼料的質量直接關系著畜禽產品品質的優劣,因此保證飼料安全是養殖生產的基礎。飼料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在加工以及運輸過程中,這些營養物質會為微生物提供生存條件,以導致飼料被感染。微生物在飼料中繁殖的過程會吸收養分,破壞飼料原本的營養結構,并且在代謝過程會產生有毒性物質以及致癌性毒素,畜禽食用被污染的飼料后會發生中毒現象,影響健康,進而導致養殖生產的效益降低。
我國是畜牧業大國,隨著科技的發展,畜牧業已經逐漸實現集約化以及規模化生產,飼料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飼料直接影響著畜禽的健康,以及畜禽產品的品質,因此飼料安全不僅關系著畜禽的健康生長以及養殖效益,同時也對人類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飼料中的微生物在生長、繁殖以及代謝的過程中,會分泌淀粉酶、脂肪酶以及蛋白酶等,這些酶大量的存在飼料中,會使飼料中本來的淀粉、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發生分解反應,使飼料中脂肪酸的含量上升,淀粉含量降低,水分增多,蛋白質含量減少,這一系列的變化會使飼料原本的營養結構發生改變,營養價值有所下降。此外,部分微生物還會改變飼料的顏色,增加飼料酸性,導致飼料的適口性變差,影響畜禽的采食量。總之,飼料中微生物的滋生會嚴重降低飼料的品質,甚至是完全失去其原本功能及飼喂價值。
微生物在飼料中代謝的過程會產生毒素,畜禽采食后容易發生中毒反應。霉菌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在其他微生物無法生存的環境中,霉菌仍然可以生長繁殖。因此,霉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致病性微生物,對飼料的影響較大,霉菌在繁殖的過程中能夠產生真菌毒素,這些真菌毒素會使畜禽發生嚴重的中毒反應,主要危害動物的肝臟、腎臟、肺以及大腦等多個器官以及消化系統,此外還會對畜禽的生殖系統造成損傷。例如,黃曲霉毒素以及曲毒素。作為毒性非常強的真菌毒素,黃曲霉毒素會使畜禽發生免疫抑制、肝中毒甚至是癌變反應。赭曲霉毒素會危害畜禽的腎臟,導致畜禽發生腎癌,肝臟損傷以及免疫抑制等病癥。此外,玉米赤霉酮對畜禽的生殖性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容易導致母畜發生不孕或流產的情況。伏馬毒素會使馬發生腦白質軟化癥,也會導致豬發生肺水腫病癥。
飼料微生物是指在飼料中寄生的一系列微生物,主要包括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肉毒梭菌、霉菌等。不同微生物對飼料的污染程度受飼料品質以及種類的影響。并且,微生物對水分的要求不同,因此不同含水量的飼料中,微生物的種類也有所差別。
目前我國對飼料中微生物的檢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細菌總數、大腸菌群、沙門氏菌以及霉菌,現對以上幾個檢測項目進行詳細論述。
3.2.1 細菌總數
細菌總數檢測的是單位飼料中細菌的總數,不區分微生物種類。在檢測細菌總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兩種計數方法來表示。其一,是對樣品進行處理,培養基、pH值、溫度時間以及計數方法都嚴格規定的情況下,將處理后的樣品直接使用平皿培養或者使用微孔濾器過濾后培養在適宜條件下,保證每個活菌細胞有且只生成一個可見菌落時,所觀察到的飼料中的菌落數量;其二,是對樣品進行一定的處理,將其制作成涂片,并經過染色后,使用電鏡觀察細菌細胞的數量,計數范圍包括活菌以及還未消失的死菌。目前我國飼料微生物檢測中主要使用第一種方法。
3.2.2 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可以分為5個亞屬,血清型有2 000多個,目前在我國發現的沙門氏菌血清型大約有200個,部分血清型的沙門氏菌在飼料中會產生毒素,尤其是腸內沙門氏菌以及豬霍亂沙門氏菌。沙門氏菌所產生的毒素對高溫有較強抵抗力,75 ℃下作用1 h仍具有毒性。沙門氏菌根據感染范圍可將其分為宿主適應血清型以及非宿主適應血清型,對于宿主適應血清型的沙門氏菌而言,只會使其宿主患病,非宿主適應血清型的沙門氏菌會危害多種畜禽。畜禽感染沙門氏菌會出現傷寒、副傷寒或急性胃炎的病癥。
3.2.3 大腸菌群
大腸菌群主要來自于畜禽的腸道,因此對飼料中的大腸菌群進行檢測可以判斷飼料是否被畜禽的糞便所污染,大腸菌群數量的高低表示飼料被畜禽糞便所污染的嚴重程度。畜禽的糞便中除了含有正常細菌外,還包含部分腸道致病菌,因此如果飼料中存在大腸菌群,說明飼料在保存過程中接觸到了腸道致病菌的污染,進而使畜禽食用飼料后發生中毒,或者是導致疾病在養殖場內的傳播,因此對飼料大腸菌群的檢測十分必要。
3.2.4 霉菌
霉菌是對飼料安全危害最嚴重的一種致病性微生物,對于霉菌的檢測是對飼料安全評價的主要指標。霉菌數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飼料是否會對動物的健康造成威脅。霉菌能夠在環境中存活較長時間,并且可經過空氣進行傳播,在飼料加工、儲存以及運輸的過程中,都有可能接觸到霉菌,而導致飼料被污染。
為了保證飼料安全,要做好飼料微生物檢測工作,在檢測過程中需要掌握以下技術要點,以保證檢測的準確性,并且要及時發現飼料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以確保畜禽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既可測定飼料中所含的常規營養成分,也可檢測飼料中的微量成分,其中包括了有毒物質的檢測,此技術在對飼料的品質鑒定以及真偽辨別上具有一定的價值。該技術的檢測原理是,技術人員對被測物質的紅外圖譜所展示出的特征進行分析,以判斷飼料中所含有的物質結構和組成成分,確定飼料是否安全、健康以及菌落水平。
細菌在生長繁殖的過程中能夠分解培養液中的大分子物質,例如蛋白質以及糖類等,產生氨基酸以及有機酸等小分子物質,進而使培養液中的導電度發生變化,電阻電導測定法是通過對培養液的電阻和導電度進行測量,判斷其變化,以分析出樣品中菌落的數量。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技術是目前在飼料檢測中,用于鑒定以及篩選藥物代謝產物的一個有效且高效的檢測工具,在對飼料安全進行鑒定的過程中,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重視,可以檢測的范圍,包括飼料、污染物、毒素、獸藥殘留物以及違禁藥物的使用痕跡等。該項技術的檢測原理,是通過對飼料樣品進行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分析并記錄其數據,使用檢測儀器分析并記錄檢測數據,同時進行定量以及定性分析,判斷飼料中檢測項目的含量。
ATP檢測技術能夠有效的檢測飼料中微生物的含量,檢測原理是將ATP檢測儀與計算機相連接,使用檢測儀對飼料中微生物含量進行檢測,并將檢測結果傳輸至計算機中,使用計算機分析檢測結果,以確定飼料中微生物的含量。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在當前飼料微生物的檢測中應用較為廣泛,該項技術能夠有效檢測并篩查飼料中的有害微生物、違禁藥品以及添加劑,該項技術操作簡單,方便有效,具有顯著的操作優勢,并且在對飼料微生物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方面也有保證。
基因探針檢測技術能夠通過對飼料內DNA分子或特異堿基序列RNA的檢測,判定飼料中微生物的含量。
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技術能夠對飼料樣品中的微生物RNA或DNA片段進行擴增,同時對擴增產物進行檢測,能夠確定飼料中所含有的致病微生物種類以及含量。
瓊脂平板培養檢測技術是目前我國飼料微生物檢測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該項技術是將微生物接種在瓊脂平板上,然后分析菌落的情況,來確定微生物的種類以及含量。此種方法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并且時間長,需要經過2~3 d才能完成一次檢測,檢測人力和時間成本較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保證畜產品安全是畜牧業發展的根本與核心。飼料中的微生物不僅會影響畜禽的健康,還會導致畜產品品質下降,甚至是危害到食品安全,影響人類健康,因此做好飼料微生物檢測至關重要,目前有多種方法可以對飼料中的微生物進行檢測,通過微生物檢測,能夠及時發現被污染飼料對畜禽的威脅,進而降低養殖場的發病率,提高養殖經濟效益,保證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