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星達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流通和傳遞的主要平臺。傳統媒體行業依靠互聯網進行積極改革。播音主持行業亟須調整,及時抓住機遇,積極迎戰挑戰。關注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探究新方向,對促進播音主持行業的持續發展和創新意義深遠。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傳播方式不斷在創新。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媒體如網絡媒體、手機媒體,以其互動性、即時性、開放性等特點向各個領域進行滲透,并在移動化進程中加速與社會的融合。
對于廣播電視行業而言,盡管傳統的廣播電視媒介播出平臺依然是播音主持的主要活動基地,但是新型網絡媒體的音視頻傳播平臺,則為播音主持活動開辟了新天地。
一方面,互聯網發展深刻影響到傳統媒體行業的環境和格局,而媒體融合趨勢的進一步深化,使各廣播電臺、電視臺運用互聯網思維整合資源、拓寬渠道、創新技術,憑借內容優勢和媒介影響力實現融合突圍,構建新型媒體平臺;另一方面,廣播被重新定義,以荔枝FM、喜馬拉雅FM等為代表的電臺APP,促使廣播音頻節目向個人化、移動化、云端化、社交化發展。而以愛奇藝、優酷土豆為代表的視頻網站,在自制節目上也開始集體發力,加大投入力度,尋求差異化競爭。新媒體的發展顛覆了傳統的播音主持活動,播音員和主持人除了承擔信息傳播、輿論引導、教育娛樂等職能之外,也被賦予了更多的角色。
從我國當前媒體行業發展情況來看,借助互聯網興起的融媒體仍占據傳播優勢地位。傳統媒體依靠融媒體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創新,具備了新的發展途徑。融媒體為傳統媒體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創新平臺,播音主持行業也借助融媒體優勢進行了改革和創新。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加大了信息傳播競爭力度。傳統的電視廣播新聞具有堅實的受眾基礎,這類傳統節目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在融媒體時代下,如果播音主持能夠積極創新傳播方式,能夠大大提高受眾忠實度。例如,當前大量基于融媒體平臺發展起來的視頻網站,都可以作為播音主持拓展和創新的載體。它們具有更強的娛樂性、普適性、靈活性,可以為播音主持的未來發展提供十分廣闊的空間。
融媒體環境最大的優勢在于信息借助互聯網得以持續性地留存和發展,大量的回放、現場直播等使信息傳遞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主持人及記者可以借助網絡,與受眾進行直接溝通,尤其是遇到重大突發事件時,可以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及時將信息傳遞給受眾,擴大了事件的社會影響力。
除此之外,融媒體環境對播音、主持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播音主持人不僅要會主持,還需要掌握其他技能。新媒體給傳統的播音主持人提供了節目制作的靈感及信息傳播的新手段。
在融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遞及反饋更加快速,而在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中,播音主持人難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受眾的感受。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能夠與受眾積極互動,了解受眾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觀看節目的想法。在主持節目過程中,積極利用網絡手段實現與受眾的直接互動,有助于反饋信息的及時獲取及節目的及時調整,這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節目質量的提高。
這種互動溝通,不僅能夠為受眾傳達真實信息,也能拓展播音主持人的功能。例如,傳統的播音主持人在節目中主要負責引導話題,但在融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人要融入更多情感,進一步提升節目的影響力、感染力,主持人成為受眾與欄目之間的情感紐帶。
隨著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節目類型日趨多元,節目內容更富創意,節目制作凸顯精良。作為節目核心要素的播音主持人開始面臨轉型的挑戰。
在當前的融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人必須積極進行自身綜合素養及能力的提升,不僅要迎合融媒體發展環境的要求,也要迎合廣大受眾的實際需求。當前融媒體發展環境下,受眾需求十分廣泛。
在融媒體時代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媒體使用者以及媒體信息關注者,受眾變多,受眾需求也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受眾會更傾向于利用新興媒體了解信息。如此一來,播音主持行業受到的關注度逐漸減少,關注度的不足直接影響播音主持的工作動力。
在這樣的環境下,播音主持容易出現同質化現象。部分播音主持人通過模仿的方式來刻意迎合受眾,但是這種刻意改變也導致主持風格僵硬、模板化,不僅無法獲取受眾的認可,還有可能降低節目的影響力,讓受眾形成審美疲勞。
其一,缺乏主持特色。
在融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播音主持行業,模式和風格較為固定的播音主持人缺少自己的特點。如果所主持的節目在編排模式上較為傳統,不及新媒體節目豐富多彩,那么必然會導致主持人對受眾的吸引力下降。沒有特色的主持人終會被融媒體時代所拋棄。
其二,主流地位被撼動。
當網絡成為重要的社會媒介,每一位網絡使用者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越來越多的信息受眾轉變成為信息的發布者。他們大量發布信息且評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撼動了播音主持人在傳播領域的主流地位,使播音主持人的話語權被弱化。
新興媒體的增多,讓網絡節目數量和形式越來越豐富。在網絡平臺上,播音主持人的門檻并不高。形形色色的人成為主播,讓播音主持人員數量大大增加。這就要求當代播音主持人提升個人業務能力和應變能力。如今行業競爭加劇,進一步加大了播音主持人的壓力,
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播音主持人轉型的熱情和積極性。
掌握融媒體的特點,將其與傳統的廣播電視傳媒結合在一起,尋找新的創新點,有利于播音主持人適應社會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融媒體時代下,新興的傳播媒體越來越多,不僅種類多,且更新速度快。每一種新媒體都有著不同的特點,作為融媒體的使用者,播音主持人應全面了解融媒體的特點,并站在受眾角度,了解融媒體帶來的使用感受。對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傳播方式存在的問題進行積極整改,從受眾角度出發去思考,從播音主持專業人員角度出發去尋找對策,對傳播方式進行拓展,從而提高播音主持的影響力。
例如,微信公眾號是新媒體的一種類型。傳統的電視節目或廣播節目可以建立屬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利用微信公眾號,引起受眾對自身節目的關注,促進受眾主動轉發,參與對節目內容的評論,這有助于拓展傳統廣播電視節目信息的傳播路徑和受眾群體覆蓋面。播音主持人可以定期上傳音頻、視頻,分享廣播電視節目的新動態,引導受眾一起討論。總之,播音主持人要重視新媒體的作用,利用新媒體技術與越來越多的受眾積極交流,分析總結融媒體的傳播方式、傳播途徑、傳播規律。
在當前的社會發展環境下,融媒體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播音主持工作是在融媒體基礎上進行優化改革的,需要傳承傳統媒體本身的優勢,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革新的過程中,堅守職業道德,有效增強播音主持工作的權威性和嚴謹性,形成獨具特色的播音主持風格。
而想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首先,播音主持人員必須具備極強的政治素養,強化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在節目創新的過程中,秉承堅定的政治立場不動搖,同時積極肩負起傳播社會正能量的責任。
其次,融媒體環境的發展,雖然為播音主持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間,但是互聯網流通的信息真假難辨,部分輿論、信息甚至成為擾亂播音主持工作的因素。播音主持人在撰寫主持腳本、播報信息的過程中,必須做好信息真假的辨別,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及認知能力,使傳播的內容和信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正能量。
最后,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播音主持人必須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遵守行業行為規范。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并保證語言的規范性,打造良好的職業形象。
媒體環境的變化對傳統的播音主持人個人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融媒體時代下,每一位播音主持都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個人綜合素養是否能夠跟上時代的要求,找到個人的專業知識盲區,積極參與到職業技能的學習活動中,讓自己成為新時代下具有復合才能的播音主持人。每一位播音主持人都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了解播音主持領域的專業知識,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社會熱點話題聯系在一起。思考得多,思考得透,自然會對事物有比較客觀全面的了解。“知”一般是一個量的概念,知道得越多,涉獵得越廣,對“思”的提升越有幫助。
融媒體時代下的播音主持人,還要積極優化更新主持用語。學習更多新鮮的網絡語言,讓自己的語言庫豐富起來。如果播音主持人不了解新鮮的語言,便難以實現與受眾的有效互動。了解網絡語言,充實個人語言素材,是提升其播音主持能力的重要方式。
新時代新聞宣傳的內容、方向和使命已經明確,在播音實踐中,通過對新時代新聞宣傳內容和要求的學習理解,促使播音主持人在播音創作過程中,能夠更深入地把握具體節目內容和具體稿件,從而使播音創作更具新時代的個性和風格,使播音創作的新特征更加鮮明。
播音主持人要全面了解自己,正確定位自己。從自身的優勢出發,找到自己擅長的主持風格和節目類型。不同的播音主持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也有不同的聲音特點。他們的知識素養水平和形象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主持風格。播音主持人要處理好個人的風格與節目風格之間的關系,在融媒體時代下,選擇適合自己的節目類型,調整個人狀態,打造出與節目契合的個人風格。例如,旅游節目主持人要有豐富的地理知識、旅游推介技能。衣著打扮以休閑為主,聲音柔和,給人以親切感。
作為播音主持人員,在為受眾傳遞信息的同時,不能過于強調自己是信息的主導者和傳遞者,而是要將自己放在與受眾同等的位置,與受眾進行互動和溝通。這樣能夠逐漸拉近節目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在獲取受眾好感和信任的同時,順利實現信息傳遞以及輿論引導等目的。這種方式也有助于打造播音主持人的良好形象。為百姓說話、為百姓服務,這是合格的播音主持人應扛起的責任。
播音創作的第一步就是“還原”,其強調的是感受現實生活本身,這樣的感受具有二度性。正因如此,播音主持人要邁開雙腿走進生活,走進群眾,不斷增強腳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撲下身子、沉到一線,把現場情況問題摸清楚,掌握基層一線的第一手材料,為播音創作當中的還原與轉化打好基礎。還原與轉化中的感情運動是創作主體與創作客體情感統一的過程。在轉化過來的系統中,把運動著的思想感情,通過有聲語言和副語言體現出來,傳達給聽眾、觀眾。
綜上所述,在全新的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應更多地關注受眾的多元化需求,積極面對新環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提升業務水準,拓展業務范圍,更好地實現自我提升,突出播音主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