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男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黨報作為一個最具權威性的主流媒體,要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傳播規律和傳播方式,做貼近百姓的新聞。黨報民生新聞想要獲得發展就必須順應發展潮流,積極與新媒體融合,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首先,黨報民生新聞需要樹立親民形象。在民生新聞報道中,既要報道事件的具體經過,也需要深入分析新聞事件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會對群眾造成的影響等,讓民生新聞更具指導性和實效性。其次,民生新聞報道需要轉換角度,從百姓的需求出發,了解他們想要知道的、想要解決的事件和問題,增強和百姓的互動。作為民生新聞編輯,需要深入基層,通過實地走訪、微信互動等多種方式了解群眾日常關心的熱點事件,并在報道中提出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將他們關心的問題與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相結合,從而增加民生新聞的吸引力。最后,黨報民生新聞必須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在多媒體時代,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增多,但并不是所有媒體平臺的新聞內容都是真實的,這會給很多受眾帶來困擾。黨報新聞必須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為新聞受眾傳遞最準確的新聞信息。同時黨報民生新聞還可以開設專門的打假板塊,為百姓答疑解惑,以獲得百姓的認可。
想要不被時代所淘汰,黨報民生新聞必須創新新聞報道的表達方式,以更豐富的形象展示在新聞受眾面前。傳統的民生新聞報道在表達方式上存在兩個比較明顯的問題:其一是報道的題材比較平淡,范圍比較狹小,這直接導致民生新聞的受眾范圍小,很多人對家長里短的民生新聞并不感興趣。其二是新聞報道的語言缺少吸引力,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長篇大論的文字對普通新聞受眾的吸引力越來越小,并且黨報新聞的語言比較嚴肅、深刻,會讓普通受眾覺得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針對這些問題,創新并優化黨報民生新聞的表達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新聞編輯要突出新聞報道的特點,多借鑒轉型成功的新聞平臺或媒體的經驗。
首先,黨報民生新聞需要創新新聞選材,多選擇熱點事件,提高新聞受眾的閱讀興趣。這要求新聞編輯不斷提高自身對新聞內容的敏感性,善于對眾多的新聞素材進行篩選和甄別,提高新聞的吸引力。
其次,新聞報道的語言要避免平鋪直敘,讓整個新聞內容更加靈活地呈現出來,比如在報道過程中提出疑問,引發讀者的思考,對熱點問題開展持續報道等。
最后,黨報新聞編輯在表達新聞內容時,要學會轉換語氣,用平等、親切的方式展現新聞內容,拉近和每一位讀者的距離。在語言上要做到簡潔,對一般的新聞事件可以用概括性語言進行說明,讓讀者在短時間內了解更多的新聞資訊。黨報民生新聞還必須提高新聞傳播的速度,要建立更廣泛的新聞來源渠道,全面提高采集新聞的效率和速度,收集更多更有價值的新聞素材,之后快速完成采編,爭取走到新媒體的前面,展示出黨報民生新聞的活力與優勢。
在眾多的新聞媒體和平臺中,想要獲得更多的受眾,得到受眾的認可與支持,就必須打造一個特色鮮明的新聞品牌。黨報民生新聞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新聞內容套路化,報道方式過于單一,沒有特點,這很容易導致新聞受眾的流失。多媒體的飛速發展,對傳統新聞媒體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甚至很多傳統媒體如報紙、雜志等陷入了發展瓶頸。針對這種情況,黨報民生新聞需要打破傳統套路,發揮黨報媒體自身的特點,打造獨一無二的黨報民生新聞品牌。
黨報民生新聞要融入地方特色,既要從國家的宏觀層面展示出大事、要事,也要結合自身地域的特點,融入特色性的新聞內容。針對熱點事件和有爭議的事件,黨報民生新聞不僅要陳述事件本身,也要深入進行調查,展示自己的觀點,發揮正確、積極的輿論導向作用。比如針對醫療新聞話題,黨報民生新聞需要結合國家的相關政策探討醫院醫療改革的具體執行情況,分析國家政策對當地就醫百姓的具體影響,同時也要將百姓的疑惑羅列出來并一一作出解答,真正做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形成獨特的民生新聞報道風格與評論風格,還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黨報民生新聞的宣傳,擴大品牌效應。
黨報民生新聞需要探索與新媒體結合的途徑,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
黨報新聞需要開辟新的新聞陣地,進駐新浪微博、微信公眾平臺、抖音平臺等新媒體,加大對黨報新聞的宣傳。比如在微博上可以與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人群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新聞需求。在微信公眾號上可以發布深度評論文章,突破報紙的章幅限制,也可以通過留言和讀者實時互動。利用抖音可以將新聞內容用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以迎合當代人的新聞信息獲取習慣,擴大受眾覆蓋面。在進行新聞采寫時,記者編輯要根據不同的新聞傳播渠道來制作新聞,使視頻音頻同時傳播,適應不同的受眾需求。
綜上所述,黨報民生新聞需要順應新媒體發展的趨勢,結合新媒體的優勢報道民生新聞,體現以人為本的新聞理念,不斷優化新聞語言,形成具有吸引力的黨報民生新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