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丹
在當前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信息傳播方式更多元化,廣大受眾信息獲取來源多、渠道廣,獲得的信息量較大,信息類型也較為豐富。傳統廣播電臺若要迎來發展的春天,要加強學習,尋找與新媒體融合的切入點,創新形式與內容。作為推動媒體發展的重要力量,電臺編輯的綜合業務能力會對節目水準的提升產生較大影響。電臺編輯要與時俱進,順勢而為,及時實現轉型,探究工作新思路、新模式、新理念、新方法,切實提升采編質量、傳播時效等,進而提升節目的整體水準。
當前,越來越多的電臺編輯已經敏銳意識到工作創新的重要意義。
其一,電臺編輯工作創新是業務發展的需要。隨著受眾審美能力及審美趣味、審美取向的變化,其對電臺節目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使電臺編輯工作能力迎來更大挑戰。作為優秀的從業人員,電臺編輯唯有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制作出更多高水準的電臺節目,才能滿足時代發展需要和受眾需求。
其二,電臺編輯工作創新是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需要。行業發展背景的變化,迫使電臺編輯不得不適時轉型,切實提升個人的工作能力,在轉型過程中,電臺編輯的思維能力、適應能力、協調能力、協作能力等多項能力都會在無形中得以提升,練就出扎實的綜合技能,為日后個人發展、晉升打下堅實基礎。
一是電臺編輯擁有扎實的專業能力。與網絡媒體平臺的編輯相比,電臺編輯無論在撰稿能力、編排能力、合作溝通能力等方面都要略勝一籌。當前,國內大多數電臺編輯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或者新聞專業科班出身,擁有扎實的專業能力,在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總結出一套科學的工作方法,為今后的轉型、創新奠定了基礎。
二是電臺編輯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面對日新月異的媒體環境,電臺編輯只有及時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大多數電臺編輯能夠深刻認識到轉型的重要意義,并及時采取措施推動工作創新,尤其是在轉型過程中面對一些較為棘手的難題,電臺編輯能夠以堅韌的精神,克服困難,為工作優化升級奠定基礎,助力所在媒體的穩步發展。
三是電臺編輯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傳統媒體對信息傳播的門檻要求很高,一檔節目甚至一個細節,都要被層層審核多遍,這就切實提升了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在這樣的媒體里工作,電臺編輯通常具備了較強的把關能力。
為適應自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廣播電臺編輯要與時俱進,調整思維方式,積極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實現節目質量的飛躍與提升。
其一,電臺編輯要樹立創新理念。融媒體時代,是一個媒體形式與風格多元的新時代,抖音、快手、微信公眾號眾多平臺不斷涌現,使得廣大受眾的娛樂空間更加豐富和廣闊,極大地滿足受眾的精神需求,受到了大量受眾的追捧。同時,隨著受眾對電臺節目要求的提高,電臺節目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無法為廣大受眾提供更為豐盛的精神食糧,廣播電臺的主流地位有所動搖。為此,電臺編輯必須牢固樹立起創新理念,堅持工作創新,緊跟形勢的發展變化,用創新思維考慮問題,革新固有的思維定式,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新環境和新要求,創新出讓受眾滿意的電臺節目,實現電臺的持續長足發展,繼續鞏固和提升電臺在受眾心目中的地位。
作為廣播電臺,要發揮出應有的宏觀調控作用,平日里多向電臺編輯宣傳樹立創新理念的重要意義,多向電臺編輯提供行業內創新成功的典型案例,激發出電臺編輯創新的熱情。
其二,電臺編輯工作要堅持受眾導向。受眾的需求變化就是電臺編輯的創新方向,電臺編輯要充分認識到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堅持做群眾的發聲筒,時刻站在受眾的立場去考慮問題,開展工作,避免受眾的審美疲勞和曲高和寡現象的發生。
為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電臺編輯要自覺肩負更多的責任和擔當,系統化了解編輯工作,堅持不懈,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升服務水平,將采訪編輯、策劃運營等工作做到滴水不漏。廣播電臺編輯還要放眼國外,避免故步自封,有效借鑒國外精彩節目形式和先進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緊密結合我國當前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情況,改進思維模式,推陳出新,促進我國廣播電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在與本土文化緊密相結合的同時,有效創新,精準定位,使節目成為傳媒時代的新焦點和新亮點。電臺編輯可以從電視節目制作中汲取經驗。比如,山東電視綜藝頻道推出的金牌達人選秀欄目《我是大明星》,受到觀眾的青睞,創收視率的新高,得到了受眾充分認可。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我是大明星》欄目之所以能夠成功,一是借鑒了國外的選秀節目,二是將國外的選秀節目與群眾的現實生活相結合,讓這檔節目看起來冒熱氣、接地氣,有看頭、有盼頭。這就得益于編輯工作思路的創新,用中西合璧、雅俗共賞的方式,獲得了廣大群眾青睞。由此可見節目編輯工作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一檔電臺節目的誕生,需要經過前期準備、中期加工、處理和后期完善等過程,環環相扣,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紕漏。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唯有做好前期的創新工作,才能為提升節目的整體質量奠定基礎。為此,電臺編輯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其一,電臺編輯要創新信息融合渠道。當前,電臺獲取新聞信息主要基于街頭采訪、問卷調查等,聽眾意見與建議是通過短信、電話、郵件等方式傳遞給電臺,這樣難以實現直接交流,不利于審核信息的真實性及擴充信息量等。鑒于這一情況,電臺編輯要充分利用起微信、微博等軟件,對信息來源渠道進行創新與優化。當前,新媒體平臺的誕生,為電臺編輯工作帶來許多便利,為全面拓寬信息獲取路徑、豐富新聞信息內容奠定了平臺基礎。例如,電臺編輯計劃做一檔“網紅景點趣談”系列節目,倘若依靠原先的信息融合渠道,那么電臺編輯很難在短時間內搜集到較多的網紅景點資料,而新媒體平臺蘊含大量的信息資料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電臺編輯這一難題。電臺編輯從抖音、微博、微信公眾號、小紅書等平臺搜集相關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篩選、加工、處理,最終,電臺編輯編輯出一檔妙趣橫生、接地氣、有溫情的網紅景點趣談節目,很多受眾通過這一節目,了解了網紅景點的特點,不僅對網紅景點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也提高了節目的收聽率,一舉兩得。
其二,電臺編輯要有敏銳的信息捕捉能力。電臺編輯拓寬信息融合渠道的重要一點,便是要善于捕捉日常新聞信息,進而豐富信息量。尤其是要加大對時下熱點信息的關注,這就需要電臺編輯關注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而對信息價值作出正確的判斷。例如,當前,鄉村振興取得了豐碩成果,也涌現了很多先進人物,電臺編輯意識到這一點后,就及時搜集相關信息資料,編輯出具有強烈時代氣息的電臺節目,引起受眾共鳴。
好的工作方法能夠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電臺編輯唯有創新工作方法,才能提升節目質量和效率。為此,電臺編輯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其一,電臺編輯要從幕后走到臺前,關注受眾的評論。倘若電臺編輯永遠居于幕后,那么就無法精準了解受眾的需求及新聞記者采訪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唯有做到“走出去、走向前”,才能做到精準施策,有的放矢。電臺編輯要善于整合聽眾意見,對節目內容進行優化,尤其要選取深入淺出的方式,向廣大聽眾傳遞更多通俗易懂、平民化、接地氣的內容,還要注重對語言的合理利用,善用、巧用網絡語言、地方方言、趣味語言等,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同時,電臺編輯要加強與新聞記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當新聞記者在采訪時,電臺編輯要及時將自己的編輯思路傳達給記者,以便記者帶著明確目標去采訪、收集資料。
其二,電臺編輯要提升編排能力,把控新聞報道節奏。與各類媒體平臺發展相比,廣播電臺時效性較差,尤其是在短平快的生活節奏里,受眾失去了收聽長篇大論的耐心,唯有做到編排形式推陳出新,才能在第一時間激發受眾收聽的興趣。因此,電臺編輯要對節目時間進行有效控制,在有限時間內將較多新聞信息傳遞給聽眾。同時,電臺編輯要創新編排形式,節目開頭就要安排具有強烈沖擊力的音樂、可聽性較強的主持詞等,以吸引受眾,全面提升節目的關注度。例如,在做警察節主題的節目時,電臺編輯不要像以往那樣在節目開頭播放《幾度風雨幾度春秋》,沿用老套路,而是要立足實際生活,播放一些人民警察日常執勤的工作片段錄音。這些對話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和生活性,拉近了節目與受眾的距離,激發了受眾的收聽興趣。
創新是推動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都是在不斷創新中實現的。新時期,廣播電臺編輯要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其一,加強編輯與受眾的溝通與互動。傳統的廣播電臺節目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廣大受眾精神層面的更高需求,傳統媒體要實現更好的發展,就必須結合不同受眾對節目內容的需求,編輯出真正讓受眾喜聞樂見的節目。電臺編輯平日里不僅要做好業務工作,還要抽出時間關注受眾的留言、評論,對一些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電臺編輯要及時給受眾回復,讓受眾滿意、放心。
例如,電臺某一時段一直播放“快書”曲目,久而久之引起了受眾的審美疲倦,越來越多的受眾呼吁電臺在這一時段播放一些情感類、調解類的節目。電臺編輯仔細權衡利弊,最終采納了受眾的建議,對節目進行了調整。調整方向為周一、周三、周五、周天播放一檔婚姻調解類節目,周二、周四、周六播放原有的“快書”節目,這樣做不僅滿足了受眾的審美需要,也弘揚了“快書”這一傳統文化。
其二,電臺編輯工作要加大與其他媒體平臺的溝通與交流。一是要依靠媒體整合優勢,加強與新媒體的合作,最大程度發揮新媒體的優勢。二是要對標行業先進,加以借鑒、參考,結合自身資源,不斷提升自身節目制作水平。例如,在做一檔益智類電臺節目時,電臺編輯毫無經驗可言,不知從哪兒著手。于是,電臺編輯就向行業內的××電臺看齊,學習了該電臺益智類節目的優點,結合自身的優勢,最終打造出一檔“偵探破案”類益智節目,提供蛛絲馬跡,讓受眾順藤摸瓜,最終偵破案件,找到答案。該節目一經播出,就得到很多受眾尤其是兒童受眾的喜愛,收聽率也日漸攀升。
對電臺編輯而言,無論如何創新都要確保信息的準確、真實,確保信息的正確導向,否則創新將失去意義。這就需要電臺編輯始終做到恪守職業道德準則,堅守道德底線,自覺捍衛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自覺維護廣大群眾的利益。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其一,電臺編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在忙于業務的同時,電臺編輯還要積極學習道德典范,自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例如,在工作過程中,電臺編輯要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立足本職,任勞任怨,努力為受眾提供優質的節目。編輯并非是一項簡單輕松的工作,需要傾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鉆研業務,尤其是在做一些急、難、大等課題時,電臺編輯更是要加班加點,犧牲個人的休息時間。面對這一情況,電臺編輯要發揚老黃牛精神,默默奉獻,吃苦耐勞,努力提升自身的職業幸福感,將打造出優質節目當作自己奮斗的動力。
其二,電臺編輯要確保信息的真實、正面。作為輿論引導者,電臺編輯有義務為受眾提供真實的信息,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在工作過程中,電臺編輯會借鑒網絡上的信息,但網絡上的信息繁雜,難免摻雜一些負面的、虛假的內容,電臺編輯要提高對這些信息的甄別能力,加大對模糊信息的審核力度,確保所傳播的信息真實、準確。同時,電臺編輯要抵制不良誘惑,做到“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以筆為武器,肅清傳播環境,傳播正能量,讓廣大受眾從中受益。例如,在為××房地產商做宣傳時,該房地產商希望電臺編輯夸大宣傳自己的項目,以謀取經濟效益。但電臺編輯嚴詞拒絕了房地產商給出的“好處”,一五一十地對該房地產項目進行宣傳,不夸大,不詆毀,維護了媒體人的尊嚴,也樹立起媒體的權威形象。久而久之,該電臺在受眾那里樹立起極佳的口碑。
在新媒體時代,電臺編輯要充分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和義務,從創新思維方式、做好節目前期的創新工作、創新工作方法和技能、提升溝通能力、恪守職業道德準則五大方面入手來推動工作的創新開展,進而促進廣播電臺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