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平
固安縣農業農村局,河北廊坊 065500
當前,隨著我國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國內方面針對豬肉需求水平越來越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增了中國農村養豬規模。因為在開展豬只養殖過程之中,往往會因為各類外在性因素造成豬只發病,這種情況降低了豬肉品質,對養豬專業戶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特別是豬常見寄生蟲病。最近幾年,我國豬常見寄生蟲病的發生概率表現出了逐年上漲的勢態,做好上述疾病的治療以及預防意義重大,其也為確保中國農村養豬行業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本文全面分析豬常見寄生蟲病的預防與治療方法,現綜述如下。
在開展生豬養殖工作過程之中,經常會發現寄生蟲病。不管是體外寄生蟲還是體內寄生蟲,都會給豬只正常生長造成危害。引起豬只發生寄生蟲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為以下幾點:①豬舍環境簡陋,造成豬只出現寄生蟲病。如果養豬環境過差,養殖場方面沒有配置與之相關的設備,極有可能引發豬舍環境過于陰暗與潮濕,滋生很多病菌影響豬只機體正常發育,且這種情況也會引起寄生蟲大量繁殖;②在開展農村生豬養殖過程中,養殖者缺少必要的防疫意識,可能引起常見寄生蟲病,疾病的防治工作未能徹底落實;③在開展實際豬只養殖工作過程中,檢驗檢疫工作未能及時落實,不合格、不科學的養豬過程會引發豬常見寄生蟲病出現;④由于消毒工作未能到位,引起豬常見寄生蟲病發生。
由此可見,造成豬只出現寄生蟲病的原因有很多,這種情況的出現不但和養殖場管理與豬舍環境有關,同時也與豬養殖戶防疫意識淡漠、消毒不徹底存在相關性。基于此,全面掌握豬常見寄生蟲病可以自根源上做好寄生蟲病的預防和治療工作。
2.1.1 豬蛔蟲病概述
此類寄生蟲病在仔豬中比較常見,其對于2 ~6月齡的豬群有著非常高的危害。因受到此疾病的影響,會嚴重制約仔豬生長,導致仔豬皮毛雜亂無光、行動遲緩。豬蛔蟲病也會對發病豬只的胃腸道黏膜產生破壞作用。
2.1.2 疾病預防
為了能夠有效預防豬蛔蟲病,相關人員要做到以下幾點:飼養者必須重視豬養殖中科學管理,及時清理豬活動區域的糞便和垃圾。另外也要保持豬舍良好通風,有效落實無公害處理原則。強化豬養殖過程中飲水以及飼料管理,有效開展種豬之前驅蟲工作。在此同時,針對1 ~2 周之前產仔的母豬進行驅蟲。
2.1.3 疾病治療
針對于已經發生蛔蟲病的豬只,可以使用劑量為10 ~15 mg/kg 的左旋咪唑以拌料的方式進行治療;使用劑量為0.20 ~0.25 mg/kg 的伊維菌素口服、混飼或肌肉注射,也能取得滿意治療效果。
2.2.1 豬弓形蟲病的概述
弓形蟲為一類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其中間宿主相當廣泛,普遍感染多類溫血動物。此類寄生蟲一般存在于豬的多種有核細胞之內,當豬只發生弓形蟲病之后,會表現出呼吸困難、高熱、神經系統癥狀、死亡、胎兒畸形等等。
2.2.2 疾病預防
要想有效預防弓形蟲病的發生,要從以下方面著手:①工作人員有效維持注射環境衛生,強化飼養管理力度,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②飼養主針對豬群開展定期檢測,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應當藥物預防或者免疫預防;③在豬場內不要養貓;④及時殺滅豬場中的鼠類;⑤針對死于弓形蟲病的生豬尸體,或者母豬流產胎兒排出物必須謹慎處理,例如焚燒、深埋等等;⑥不要使用生肉喂養豬只,不能使用屠宰廢物喂豬。
2.2.3 豬弓形蟲病的治療
磺胺類藥品為治療豬弓形蟲病的首選制劑。使用70 mg/kg 磺胺嘧啶鈉、14 mgkg 甲氧芐氨嘧啶,2 次/d,連續使用3 ~5 d;應用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注射液1 ~2 mL/kg,肌肉注射,每日1 次,連續治療3 ~5 d。此外,也可以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者磺胺甲氧嘧啶和林可霉素、螺旋霉素開展治療。在此同時,工作人員需要對發生豬弓形蟲病的生豬進行對癥治療,同時使用鎮痛解熱藥。注意做好補液工作。
2.3.1 豬囊尾蚴病的概述
有研究表明:豬囊尾蚴疾病針對于生豬影響并不高,但是這種寄生蟲會傳染給人類。人一旦感染豬囊尾蚴,會嚴重威脅健康。當豬只感染,此類寄生蟲疾病后,豬囊尾蚴會大量吸收生豬機體營養成分,同時也會導致豬只的小腸發炎。一般而言,當豬只發生此類疾病之后,并不會表現出相當明顯的癥狀。針對重度感染的豬只來講,其會表現出水腫、消化不良、貧血等不良癥狀。對病死生豬進行解剖檢驗可以觀察出其肌肉組織濕潤蒼白,對病豬的肺臟、眼部和腦部進行檢查可發現寄生蟲。
2.3.2 關于豬囊尾蚴病的預防以及治療
針對此疾病,為了能夠有效提升疾病治療效果,一般可以從下述幾個方面入手:飼養者定期對豬群開展檢蟲和驅蟲,另外也要確保豬舍干凈衛生,令豬只在健康環境下生長。從豬囊尾蚴病的防治方面來看,倘若在豬群中發現病豬,要選擇濃度為7.5%~10%的吡喹酮滅菌注射液對其開展肌肉注射治療,1 次/d,連續治療3 d,單次注射的藥物劑量要控制在55 ~60 mg/kg 左右。另外也可以選擇丙硫苯咪唑對豬只開展治療,方式為經口服用,具體劑量依照30 mg/kg 和飼料混合喂服。具體用藥時間為每相隔2 d 喂飼1 次,用藥3 次。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發揮出治療效果。
2.4.1 豬毛首線蟲疾病的相關概述
仔豬為罹患豬毛首線蟲疾病的重要群體,這種寄生蟲往往寄生在豬大腸中。發病生豬體態消瘦、食欲降低、發育異常、貧血、頑固性腹瀉。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對其開展有效治療,極有可能導致仔豬死亡。
2.4.2 疾病預防
豬毛首線蟲疾病在豬場之中相當常見,要想預防此病,養殖場的工作人員要積極打掃豬舍,確保舍內干凈整潔,定期對場內豬只實施藥物驅蟲。
2.4.3 疾病治療方案
獸醫臨床中用于治療豬毛首線蟲疾病的常見藥物包含甲苯咪唑、丙硫咪唑、酚嘧啶。在此類藥中,又以酚嘧啶所取得的驅蟲效果最好。有文獻證實:其驅蟲率能夠達到70.0%~92.3%,藥物劑量為2 ~3 mg/kg,具體用藥方式為經口服或者拌料喂服病豬。
2.5.1 豬疥螨病的相關概述
此疾病的發生主要因為疥螨集中在豬只皮膚表面而引發,其為豬場中比較常見的傳統慢性寄生蟲皮膚疾病。仔豬為發生豬疥螨病的主要群體,其具體的發生位置主要在豬只的皮膚細薄之處、眼圈、頰部、頭部、耳朵等等。在疾病嚴重時,會蔓延到豬只的背部、后肢內側以及體側。豬疥螨病有著非常強的接觸傳染性。當豬只發生此類疾病之后,患部位置瘙癢劇烈。其會在粗糙物體以及墻角之處不斷摩擦,繼而表現出皮膚表面滲出液量增加、被毛脫落的情況,最終形成石灰樣痂皮。病豬的皮膚呈皸裂樣、褶皺樣,角質層增厚。隨著豬疥螨病相關病程不斷加長,發病豬只會表現出消瘦、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生長停滯或者生長緩慢的不良情況。
2.5.2 疾病預防
要想預防豬疥螨病,一定要保持好飼養環境衛生,有效強化飼養管理力度。工作人員要全面維持豬舍干燥性、清潔性、透光性、通風性,定期開展消毒工作。具體頻次為每半個月進行1 次。另外,工作人員倘若在豬養殖過程中發現疥螨病的生豬,要及時對其進行隔離與治療,以防止疾病蔓延。針對全場生豬開展藥物預防。
2.5.3 豬疥螨病的相關治療
多拉菌素注射液以及伊維菌素注射液能有效治療豬疥螨病,具體劑量及方式為:伊維菌素單次0.3 mg/kg,皮下注射;多拉菌素注射液單次0.3 mg/kg,肌肉注射。
總的來講,相關工作人員有必要全面掌握家豬常見寄生蟲病的危害以及種類。在此同時,從豬寄生蟲病防治方面來看,地方相關部門有必要針對豬養殖戶開展知識培訓和宣講,通過這種方式,令豬養殖戶了解更多豬常見寄生蟲病知識,定期消毒以及清潔豬舍,維持豬舍環境整潔、干凈,定期開展豬只機體驅蟲。使用有效飼養方式,全面保證豬只順利生長。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減少豬只常見寄生蟲疾病發生概率,確保豬養殖場經濟收益,全面推進中國農村養豬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