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穎,楊 雄
湖南桃江縣牛田鎮人民政府,湖南桃江 413414
生豬穩定生產,控制好常見病是關鍵,對于常見病,需要技術管理人員做好用藥工作,避免進入用藥誤區,提高藥物治療效果。
在生豬養殖期間,用藥誤區產生的原因可謂是多種多樣,其具體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養殖人員對于各種藥物的藥效了解不夠深入。近些年來我國生豬養殖事業不斷發展和進步,從事生豬養殖的人群數量不斷增多,其中許多養殖戶都是農民出身,在開展生豬養殖工作之前沒有經過系統化的培訓,對于養殖方面的知識了解和認識不夠全面,在生豬出現病害之后,其應用藥物治療時不得其法,對于藥物劑量的把控不夠準確,而且對于各類藥物的作用價值了解不夠深入,在用藥時存在沒有對癥治療,藥物劑量過多或者是過少等等;二是用藥不及時或者是用藥提前現象突出。為了更好的發揮各種常見藥的作用,減少各類疾病對生豬產生的危害與不良影響,在生豬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現有豬病,必須要及時給其用藥,這樣才能有效的發揮藥物的作用,提供生豬的免疫力,降低豬病的影響。然而實際上,許多養殖戶由于對藥物的作用了解不夠準確,缺乏養殖經驗,往往是生豬出現明顯不良癥狀時,才開始給生豬用藥,在此過程中存在有用藥不夠準確及時的問題,生豬的疾病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三是,還有一些養殖戶則存在有用藥提前的問題,以驅蟲類藥物為例,為了防止生豬體內出現寄生蟲病,有的養殖戶長期在生豬飼料中添加各種除蟲劑,除蟲劑雖然可以有效的消滅生豬體內的寄生蟲,但是其卻可能會對生豬的胃腸道產生不可逆轉的破壞,不利于生豬的健康生長;最后,在給生豬用藥時還存在有不遵醫囑的問題,在生豬養殖期間出現病害,針對部分比較棘手的病害,必須要有專業獸醫進行處理,在處理過程中,獸醫會告知養殖人員各種藥物的使用劑量以及方法,養殖人員只需要遵照獸醫的囑托,科學合理用藥即可,但實際上許多養殖戶由于自身對于藥物作用了解認識不足,在養殖期間存在有諸多藥物濫用的現象,比如說隨意增減藥物劑量,在生豬尚未痊愈時,就隨意停止使用藥物,這些都極大的降低了藥物的效用。
生豬養殖過程中,如果藥物使用不夠科學合理,藥物誤用現象頻發,將會對生豬的健康生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這種危害表現在多個方面:一是不利于生豬的健康生長。生豬發病之后之所以給其用藥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生豬更加健康的成長發育,但是如果頻繁藥物誤用,則可能會對生豬的臟器產生較大的破壞,不利于生豬的健康發育,還可能會引發其他嚴重的疾病,這些對于生豬的健康生長實際上是極為不利的,養殖戶所投入的養殖成本增加,經濟收益卻并不是十分的理想,這樣還可能打擊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不利于我國生豬養殖業的長遠發展;二是影響生豬的品質。養殖戶所養殖的生豬最終都將會投入到市場上,藥物誤用會對生豬的生殖系統以及其他器官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影響生豬的生長速度,與此同時,生豬體內可能還有大量的藥物殘留,許多生豬雖然不至于因為藥物濫用死亡,但實際上藥物濫用卻可能會導致生豬的品質下降,而這些品質低的生豬流入到市場,進入到人們的餐桌之后,則可能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增加了人體生病的可能性;三是影響生豬防疫效果,降低養殖水平。生豬養殖期間科學合理的應用各類常見藥物,可以有效的提高生豬免疫力,減少各類疾病的發生概率,保證生豬健康的生長,但是頻繁藥物濫用之后,藥物不僅無法提升生豬的免疫力,與此同時還會對生豬的器官產生破壞,因此影響生豬的健康發育,養殖水平也將會因此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干擾。
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部分豬場獸醫在治療豬病時,喜歡用解熱藥,比較常見的如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等等,而且在應用這些藥物時劑量一般都比較大,且在生豬患病之后,并非只是一次性的使用相關藥物,而是多次反復使用,甚至是為了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在生豬的不良癥狀已經明顯好轉,體溫恢復正常時,依然會繼續使用一段時間相關藥物,這對于生豬的健康生長實際上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針對這種藥物運用誤區,必須要及時的采取措施進行緩解。首先,對于生豬來說,發熱是豬只感染微生物之后產生的炎癥,是豬自身的一種防御性保護反應,針對這種癥狀,使用解熱藥物雖然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但是其卻難以從根本上達到治療的目的,病原體無法真正的被消滅掉。在生豬出現發熱癥狀之后,盲目的使用解熱藥,可能不僅無法有效的從根源上緩解生豬的病情,反而還會加重生豬疾病嚴重程度,對治療工作的實施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此外,長時間、大劑量的使用解熱藥,還可能會導致生豬的白細胞減少、抵抗力下降。所以說,在對發熱生豬使用解熱藥時,首先需要做好各項基礎診斷治療工作,明確導致生豬出現發熱癥狀的原因,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予以治療,如果必須要應用發熱藥物,也應當控制好藥物的使用劑量,必須要按照規定的要求標準,使用這些藥物,在生豬病情好轉、發熱癥狀消失之后,要立即停止使用解熱藥[1]。
生豬養殖期間偶爾會有生豬出現尿閉或者是少尿的癥狀,為了節約養殖成本,針對這種現象,有的養殖場沒有及時安排專業獸醫進行診治,而是根據以往的養殖經驗,使用各類利尿藥物緩解生豬的不良癥狀。但實際上這一類藥物的應用可能對于生豬病情的緩解沒有任何作用。一般來說,導致生豬出現尿閉或者是少尿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腎源性和非腎源性。臨床上生豬尿閉多是非腎源性引發的,其往往是因為生豬的尿道炎癥或者是結石所導致的,因此在治療時也應當重點選擇可以緩解這方面癥狀的藥物,比如說可以應用泌尿道消炎藥或者是通過手術的方式將相關部位的結石取出,消除疾病對生豬健康生長的影響。
腹瀉也是生豬養殖期間的常見疾病之一,大部分腹瀉都是因為生豬消化不良所引發的,針對這一類腹瀉在治療時,首先應當給予生豬服用有助于其消化的藥物,比較常見的如大黃蘇打粉、多酶片、酵母片等等。但是在實際的生豬養殖過程中,許多養殖者在生豬出現腹瀉癥狀時,多是選擇抗生素治療。抗生素雖然對于生豬相關癥狀的緩解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其也并非是萬能的。
生豬出現腹瀉與病毒、細菌、寄生蟲以及消化不良等癥狀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應用藥物治療腹瀉癥狀時,必須要做好前期的檢查與分析工作,了解導致生豬出現腹瀉的原因,然后結合病因,對癥使用藥物進行治療,抗生素雖然也可以使用,但是用量不宜過多,否則生豬容易因此產生耐藥性,這對于生豬的健康生長以及發育實際上是極為不利的[2]。
青霉素具有多方面的優點,比如說抗菌譜廣、抗菌能力強、副作用比較小等等,這也使得部分養殖者對于該藥物的應用產生了一些錯誤的認知,如有的養殖戶認為該藥物包治百病,因此在生豬出現不良癥狀時,首當其沖就是應用青霉素,但是這種做法實際上既不利于生豬病情的恢復,與此同時,其還造成了較大的資源浪費,導致生豬疾病治療的最佳時間被延誤。針對這種情況,在用藥時首先應當做好生豬疾病研究工作,保證所使用到的各類藥物,對于患豬病情有著較好的緩解作用,明確青霉素的使用劑量,要認識到藥物劑量使用過多或者是過于頻繁,將會導致生豬的耐藥性增加,其對于相關疾病的防治實際上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在生豬患病時,如果必須要使用青霉素類藥物,也需要提前落實好各種藥敏試驗,科學的選擇合適劑量的青霉素類藥物,對生豬疾病進行有效的治療和預防[3]。
止痛藥在生豬養殖期間的應用頻率也比較高,其主要應用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生豬的疼痛癥狀,但實際上導致生豬疼痛的原因多種多樣,在應用止痛藥物之前,首先需要明確導致生豬出現疼痛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對癥治療,疼痛藥物不能濫用、誤用,否則可能不僅難以有效的對疾病進行治療和預防,反而還將會加重生豬的病情,進而導致養殖經濟效益損失[4]。
總之,生豬養殖期間,由于養殖環境、技術、飼料以及生豬自身抗病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生豬不可避免的會患上各種各樣的疾病,針對這些疾病在治療和預防的過程中,使用相關藥物時,藥物的應用必須要慎重,如果藥物濫用、誤用,不僅難以有效的發揮藥物治療的積極作用,反而有可能加重生豬的病情,這對于治療工作的實施實際上是極為不利的,由此可見做好藥物利用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