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熙
遼寧省朝陽縣畜牧技術推廣站,遼寧朝陽 122000
我國東北地區是全國范圍內比較重要的豬只飼養區,尤其是黑龍江省每年的秋末冬初都會有比較大的早晚溫差,此時通常都會將門窗進行封閉,在一定程度上會封堵到空氣流通的情況,所以豬只發生喘氣病的概率就會明顯的增加,豬只患病情況也會很嚴重。豬只飼養者如果沒有掌握充足的專業技術就會對于治療束手無策,生產中會造成病豬呈現比較緩慢的生長速度,實際對于飼料的利用率偏低,同時會延長相應的育肥飼養期,以間接的方式給飼養場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失。所以在實際生產中應該了解養豬的管理方式,并且掌握有效的防治氣喘病的措施,控制并且降低豬只遭受的損失,保證飼養場的實際經濟收益,推動養豬業生產穩步發展。
豬氣喘病或者是豬喘氣病在實際生產中也稱為豬支原體肺炎或者是豬霉形體肺炎[1],屬于豬群感染的具有慢性、接觸性以及消耗性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該病的病原體呈革蘭氏陰性,沒有細胞壁結構,進行姬姆氏或者是瑞特氏染色會呈現出多形性,同時可見有球狀、環狀、桿狀以及點狀和兩極狀;將其置于無細胞的人工培養基上能夠正常生長,但是對于實際的生長條件有比較嚴格的要求;該病原體對于外界沒有比較強的抵抗力,病肺懸液置于室溫(15 ~25 ℃)條件下36 h 就能夠喪失致病力;如果將病料保存在1 ~4 ℃的條件下則能夠存活4 ~7 d,如果是處于-15 ℃的條件下可以存活長達45 d,而-25 ℃的條件下則可以生存長達2 ~3年之久。臨床生產中常用的消毒藥物都能夠將其殺死。通過藥物敏感試驗可知:該病菌對于青霉素和磺胺類藥物不具有敏感性,對于土霉素和卡那霉素及泰樂菌素等具有敏感性,實踐工作中發現病原體主要就是存在于豬的呼吸道、肺和肺門淋巴結中。
氣喘病只有豬群會感染發病,生產中會呈現出世界范圍的流行性,豬群中能夠以地方性進行流行,可見患豬主要表現出持續性的干咳狀態,豬只的生長發育狀態比較遲緩,并且表現出呼吸困難;豬只的發病在年齡、品種以及性別、季節性及用途方面的差異性不大,豬群中主要是以哺乳仔豬和幼豬群體的發病率與死亡率都比較高。其次就是懷孕后期及哺乳期母豬的發病率稍高,而飼養場內的育肥豬則發病的比較少,生產中可見母豬以及成年豬感染都是呈現慢性和隱性的狀態。該病流行的季節性并不明顯,但是主要在北方的秋冬交替時間段或者是初春的時間發病情況比較多見,臨床中主要以慢性情況多見,乳豬感染氣喘病大多都是因為接觸到感染本病的母豬而造成。病豬即使康復之后也會有比較長的帶菌時間,有的病豬帶菌長達大概1 年的時間。生產中的病豬和帶菌豬都屬于氣喘病的傳染源,病原體主要就是存在于病豬及帶菌豬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當中,會伴隨病豬的咳嗽、氣喘和噴嚏分泌物而排泄到體外,形成飛沫之后會通過呼吸道造成健康豬的感染發病。豬只飼養場新發生氣喘病通常都是呈現暴發性的流行,大多都會表現為急性經過,病豬的癥狀重且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如果是氣喘病的老疫區發病豬只大多都是以慢性或者是隱性經過,患病的癥狀不會很明顯,而且具有的病死率較低。該病多集中在寒冷、多雨、潮濕或氣候驟變的環境條件下。如果日常投喂給豬只的飼料質量差,飼養舍豬群比較擁擠、環境潮濕、沒有良好的通風都是誘發氣喘病的主要原因,豬群一旦出現氣喘病,如果不能夠及時的采取有效措施,就會造成該病很難徹底的清除,時刻威脅豬群的健康生長狀態。
氣喘病的潛伏期一般在10 ~16 d,個別短的在3 ~5 d,長的能夠達到1 個月。
慢性型病豬感染最初會表現出短聲的接連咳嗽狀態,如果受到冷空氣的刺激或者是經過驅趕進行劇烈的運動,以及在采食前后都很容易聽到病豬有間歇性的咳嗽和喘氣聲音,病豬在咳嗽的時候會呈現站立不動、弓背的姿勢,伴隨表現伸頸以及頭垂直向下的狀態,直至將分泌物咳出再咽下為止。同時病豬還會流出少量的清鼻涕,但是食欲方面的變化并不明顯,病重狀態的豬只會流出灰白色或者膿性的鼻液。氣喘病的中期可見病豬有氣喘的癥狀表現出來,呈現腹式呼吸,咳嗽次數少且沉重。在疾病的后期可發現病豬的氣喘情況加重,嚴重的會呈現張口喘的狀態,觀察其可視黏膜呈現發紺狀態,病豬的精神狀態比較差,采食欲望降低,豬只機體消瘦且被毛呈現粗亂狀態,不愿意走動。病程可以持續數月,病豬的正常生長受到阻礙。
急性型病豬在生產中一般都是呈現突然的發病,精神狀態比較差,呼吸的次數會出現劇增的情況,可見病豬呈現張口喘氣,口鼻吐沫,并且會發出喘鳴聲,呈現出犬坐的姿勢,病豬的咳嗽次數少而且低沉,有時會出現陣發性的痙攣咳嗽表現。如果出現繼發感染的情況則病豬會出現體溫升高超過40 ℃的問題,臨床中的病情比較復雜。
隱性型的病豬在臨床中通常不會表現出明顯的患病癥狀,有時會出現輕咳的表現,正常的生長發育狀態沒有出現異常,但是通過X 射線檢查或者是剖檢處理則可見有肺炎病灶存在[2]。
剖檢可見病理變化的主要部位集中在胸腔內的淋巴結以及肺臟上,其中可見肺臟是主要的病變器官。肺臟出現氣腫和水腫的變化,肺臟出現病灶的部位與正常的肺臟組織間具有清楚的分界,兩側呈現對稱狀,而病變區的尖葉、心葉、中間葉及隔葉前下部則主要呈現出融合性的肺炎變化,感染氣喘病的初期可見病變呈現淡紅灰或者是灰紅色的半透明狀,觀察其切面呈現出細密似肌肉的狀態,生產中俗稱為肺的肉變;但是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病變部位的顏色則呈現出淡紫色、深紅色、白色、灰黃色,堅韌性也不斷的增加,可見其外觀似胰腺并且具有異樣的堅實感,臨床中俗稱為“胰變”或者是“蝦肉樣”,觀察其切面組織呈現致密狀,可以從小支氣管中擠出呈現灰白色的混濁且黏稠狀液體。還可見支氣管淋巴結以及縱膈淋巴結呈現腫大狀態,切面呈現出黃白色,而且淋巴組織會出現彌漫性的增生變化。出現繼發感染的情況能夠出現心包炎、胸膜炎,觀察肺和胸膜呈現粘連狀態,并且會有纖維素性和壞死性的病變存在。
豬只飼養場應該建立相應的安全體系,并且在實際生產中采取必要的綜合性預防措施,有效提高豬群的抵抗力,同時可以保持豬群的健康狀態。沒有發生氣喘病的地區應該始終堅持自繁自養的飼養原則,嚴格的杜絕從外場引入發病的豬只。如果必須要進行引種的時候應該嚴格把控相應的隔離檢疫措施,保證引進豬只至少隔離觀察超過1 個月,在確認健康狀態之后才能夠采取混群飼養的方式。實際生產中應該加強豬群的營養供應,確保豬群處于不同的生長階段都可以攝取合理的營養,避免采食出現霉敗變質的飼料。實際生產中還應該結合季節的變化情況控制好飼養環境,并且保證豬群飼養的合理密度,始終執行嚴格的全進全出生產制度,在每批豬出欄之后都應該針對飼養舍開展徹底的消毒處理,并且采取多種化學消毒劑進行定期的交替消毒處理。仔豬通常在5 ~7 日齡的時候可以采用氣喘苗進行免疫接種操作,并且在其15 ~20 日齡的時候開展一次加強免疫。
采取藥物預防氣喘病的效果比較理想。根據多年的實踐生產經驗可知:預防豬只氣喘病比較有效的藥物包括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林可霉素、土霉素、泰樂菌素等。提高豬群機體的免疫力可以采用黃芪多糖和免疫肽等。采用阿莫西林100 g、黃芪多糖300 g、激免維它500 g,每個月給豬群連續投喂7 ~10 d,間隔10 d 再繼續投喂7 ~10 d,母豬產前、產后的各1 個星期采取拌料喂飼的方式,具有比較理想的預防氣喘病的效果。仔豬在出生后3、7、21 d 可以分別采用長效土霉素進行注射,一般按照0.2 mL/kg 的比例用藥[3]。
藥物治療一般是在病豬的每噸飼料中添加泰樂菌素150 g、強力霉素300 g、阿莫西林300 g,連續給其投喂2 個星期;也可以在豬的每噸飼料中添加林可霉素200 g、氟苯尼考400 g,連續給其投喂3 個星期,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或者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給病豬用藥,藥物一般選擇林可霉素,按照50 mg/kg 的比例給藥,或者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采用氟苯尼考按照30 mg/kg 的比例給藥,通常5 d是一個療程,連續使用2 個療程即可。還可以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給病豬用藥,通常采取泰樂菌素按照10 mg/kg 的比例給藥,3 d 為一個療程,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治療2 ~3 個療程,效果比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