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炳體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區穿山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柳州 545107
雞在我國是傳統飼養家禽,也是我國農民提升收入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然而由于現階段環境污染加劇,病原菌發生異變,使得雞的疫病種類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發展趨勢,其各類疫病呈暴發式發展狀態,導致各地雞養殖戶出現大規模不可逆損失。因此,針對我國新時期雞養殖進行防疫技術與養殖管理研究,讓養殖戶學會科學養殖,由此最大化降低經濟損失至關重要。
雞類疫病種類增多是由于各類疾病菌進入雞機體導致,針對養殖場而言,疫病防控是確保雞健康的關鍵因素。由于此類疫病在發生之后,會通過各類飛禽和空氣實施傳播,雞疫病傳播速度相對較快,其危害不容小覷,由此可知,積極防控雞疫病非常關鍵。對此,我國雞養殖戶必須具備相關雞疫病防控技術,重視消毒環節,盡量將病源消除,由此確保雞養殖工作可以獲得長效、健康發展。然而現階段,我國雞飼養管理環節存在一定不足,對相關工作產生限制影響,導致雞飼養疫病防控工作無法充分發揮出實際作用,對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大重視程度,對涉及部門、飼養人員、疫病防控人員嚴格管理、積極引導,對人員工作上的困難給予充分幫助。
縱觀我國當前雞飼養管理與防疫工作主要存在三點不足,即:工作人員防疫意識薄弱、疫病監測不及時以及防疫工作人員數量不足。此三點不足對于雞飼養管理與防疫工作來講影響重大,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并開展科學治理,由此推動雞飼養管理與防疫工作獲得高效、穩定、健康發展。
現階段,大部分養殖人員缺乏專業養殖防疫培訓經歷,因而,其并不具備強烈防疫意識,將工作重點單一放在提高養殖場經濟效益方面,對于增強畜禽衛生管理思想不甚重視。針對消毒環節落實缺少明確統一的時間規范,消毒工作流程也不夠嚴謹,沒有嚴格按照養殖管理規范進行落實,致使雞的防控檢測環節缺少足夠重視,進而使得養殖環境受到破壞。
對養殖雞定期開展健康檢測可以促使養殖人員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避免更大問題出現,然而現階段多數養殖場地不具備滿足此項要求條件。養殖場缺少專業檢測記錄工作人員,大多數養殖人員并不熟悉雞的運動與休息等情況,因此只針對大概情況進行簡單記錄,此種數據信息不具備分析價值,因而沒有實現對每只雞都及時掌握具體情況要求,主要包括雞飲食情況以及排便情況等。并且,在發生疫病時,大部分養殖場缺乏健全應急方案,缺少專門隔離區,提高感染概率,進而破壞雞整體質量。
由于養殖業防疫環節任務較重,工作量較大,總體工作比較辛苦,因此部分地區比較缺少畜牧防疫工作人員,并且隨著雞養殖產業規模逐漸擴大,此問題越來越顯著。除此之外,防疫工作人員工作壓力較大,致使多數工作人員紛紛選擇離職,使得養殖戶不得不自己進行防疫處理,降低防疫工作效果,在進行防疫期間時常出現各類問題,無法有效發揮疫苗實際作用。
針對雞飼養管理與防疫對策主要可以從疫苗、應急防控、科學飼養、有效消毒、定期滅蟲和保健六個方面進行研究。在疫苗方面要注意控制疫苗接種計量、選擇合適接種疫苗以及把握好疫苗接種時機;在應急防控方面要注意雞只應激反應癥狀等。針對上述六方面工作密切注意對于良好推進雞飼養管理與疫病防控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具體分析如下。
3.1.1 控制疫苗接種劑量
當前雞養殖業中時常出現疫苗接種問題,特別是接種疫苗用量超標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多數養殖人員認為疫苗劑量越多治療效果越顯著,但是在實際接種當中極易導致雞出現應激反應,破壞免疫效果,甚至提升雞患病概率,據有關研究結果顯示,1.2 倍疫苗接種量就是接種的上限[1]。
3.1.2 選擇適合疫苗接種
現階段,雞養殖人員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非常容易受到不良分子與違法商販哄騙,無法正確辨別疫苗真假,工作監管部門需要密切注意此項問題,幫助養殖人員良好開展以下幾點疫苗選擇環節:第一,仔細辨別生產批號與獸藥產品追溯碼,符合標準的疫苗生產批號必定是具有國家認證的,反之假冒偽劣疫苗產品不具備任何生產批號,無法保證質量要求。對此,在挑選疫苗工作中,養殖人員必須認準生產批號,然而部分生產批文也能夠被不良分子偽造,養殖人員可以借助獸藥產品追溯碼實施驗證,符合規定的獸藥標簽上均具備獸藥產品追溯碼,利用相關軟件進行掃描即可辨別真假[2];第二,就是觀察產品口碑,隨著現代雞養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推動了疫苗行業迅速發展壯大,目前我國有很多正規疫苗生產機構,養殖人員可以在其中挑選口碑較好的疫苗生產機構。
3.1.3 把握好疫苗接種時機
精確把握疫苗接種時機可以有力加強接種效果,但部分養殖人員認為疫苗接種不會受到時間限制,在任何時間接種都可以,此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由于雞疫病種類較多,而疫苗選擇方面也存在不同之處,因此疫苗接種時機也存在差異性。除此之外,疫病種類復雜多樣也導致接種方式各有不同,一些可以通過肌肉注射方式,一些可以通過口服方式,需要根據實際病因進行選擇。雞在運輸環節中有很大概率會發生應激反應,同時呈現出亞健康狀態,此狀態下進行疫苗注射很難確保效果符合預期。
由于受外部環境因素影響,雞有很大概率會出現應激反應。對此,養殖人員需要對雞的生長情況加以細致觀察,一般有應激反應癥狀出現時,必須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處理。若是出現過敏反應,可通過腎上腺素注射來有效緩解應激反應,但一部分雞會在注射腎上腺素之后出現免疫抑制問題[3]。在發現雞出現食欲不振以及精神萎靡等情況時,養殖人員不需要太過擔心,上述癥狀屬于常規現象,若是癥狀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就需要立即進行相對藥物救治。
要重點關注養殖場衛生消殺環節,確保養殖場地衛生通風情況,切實阻斷傳染源,降低疾病發生規律。另外,需要配合基層畜牧獸醫機構落實好應急處理方案制定工作,需要對危機突發事件進行有效預防。
各類消毒劑可以良好發揮滅病菌與寄生蟲的作用,因此,養殖人員需要挑選合適的消毒藥物,確保消毒劑量,針對出入養殖場地的車輛與人員實施嚴格消毒處理,并且飼養過程中各項使用設備也需要實施細致消毒處理[4]。對雞排出糞便通過消毒與無害化處理方式,可以有效阻斷傳播路徑。
在雞養殖過程中出現蒼蠅與蚊蟲等也是多種疫病出現的主要傳染來源,養殖人員需要定期對其進行驅蟲與滅鼠工作,避免其它動物進入雞養殖區域,以此有效避免疾病出現頻率以及傳播概率[5]。
利用藥物保健手段可以降低疾病發生頻率,能夠通過在雞飼料與飲用水中加入抗生素類藥物,或者在飼料中加入一定劑量的抗應激類藥物等方式,加強雞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防止疫病出現。
綜上所述,雞飼養管理進行期間出現疫病概率較高,雖然針對常見疫病診斷與應對方法已經普及,且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是若想確保雞飼養管理有效落實,疫病防治科學,就必須加強對雞日常疫病防控工作重視程度,可以從控制疫苗接種劑量、選擇適合疫苗接種和把握好疫苗接種時機三點著手開展疫苗管理。只有根據相關防控標準定時接種疫苗,有效發揮防疫工作作用,我國雞飼養行業才會健康、穩定發展。另外,可以從應急防控工作、科學飼養、嚴格落實消毒舉措、定期滅蟲以及保健工作等環節入手,加強雞飼養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