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寬
山東省新泰市果都鎮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新泰 271209
近年來,雞養殖的規模化進程日趨加快,對相關疾病的免疫防治成為雞養殖中的重點工作,然而免疫失敗問題也時有發生,唯有及時探尋免疫失敗的原因,尋求最佳強化對策,方能提升整體免疫成效。
疫苗接種是防控雞疫病的最佳途徑,疫苗品質的好壞則是決定免疫成效的核心要素,如果缺乏優質的疫苗,所謂的免疫便是空談,而縱觀當前的疫苗市場現狀,在售疫苗類型繁雜、來源廣泛,在品質上顯露出不同程度的差異。養殖戶在選購時很難做好品質辨別,也有不少養殖戶為節省免疫開支,選擇購置那些藥價低廉的疫苗,這些疫苗品質很難得到保證、免疫原性也未知高低,在給雞接種后即便也可以產生抗體,但抗體數量很少,無法達成預期內的免疫目的。諸如有些廠家出產的滅活苗,細菌含量遠遠不夠、油水分離問題明顯,雞在接種之后很容易存在狀態萎靡,進食量大減,產蛋量降低,接種部位肌肉改變等諸多問題,疫苗無法吸收,副反應突出,皆可能導致免疫的最終失敗[1]。
基層養殖人員對于接種的認識存在諸多偏誤,一是片面地認為疫苗接種必須“宜早”,不基于疫病發生實際,早早急于接種,等后期疫病真正進入高發期時,雞體內的抗體水平已經有所下降,抗病性大大減弱;二是接種量過多、過于頻繁,片面地認為接種頻次越多、劑量越大,免疫效果越好,殊不知過量接種容易中和雞體中的有效抗體,導致不必要的免疫空檔,不利于正常免疫機制的構建,甚至還可能引發免疫麻痹以及一系列毒性反應[2]。比如說,若是在同一時段或者相隔較近的時段內,對雞群以同樣的途徑亦或多種途徑注射兩種或多于兩種疫苗,無疑會大大影響雞體對疫苗的免疫應答,這一狀況可以稱之為疫苗干擾,因而,在商討免疫方案時要明確不同疫苗的接種時段。
日常養殖中的不重視同樣是導致免疫失敗一大主因:首先,養殖人員對于各類疫病的認識很是淡薄,致使在實際養殖中出現多種地方性的雞疫病類型。如新城疫、雞白痢便是雞養殖中常見的類型,如若不謹慎處理還容易引發更大范圍的疫情;其次,在雞舍環境維護、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意識很是不足,導致圈舍環境比較臟亂,也有些養殖戶嫌麻煩,長時間不做消毒處理,也不積極進行免疫,在這種環境中飼養的雞群抗病性差,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擾。消殺清理工作的不到位,導致雞圈及其周邊充斥著數不盡的病源微生物,它們在免疫時段很容易入侵至雞體內,繼而擾亂正常的免疫接種,最終引發免疫失敗問題,另外,若是給雞飼喂已經發生霉變的食物,也容易產生免疫抑制。
在正式接種前需對疫苗做好稀釋,在做此項操作時務必要使用專門的稀釋液,不能隨便亂操作,同時稀釋過程中還需注意液體溫度的控制,不然很容易降低疫苗本身的效價,加大免疫失敗的概率。比如說凍干疫苗最好在-15 ℃的環境中存儲,稀釋液則需要在2 ~8 ℃的環境中存儲,觀察發現,部分養殖人員事先不進行處理便直接將疫苗稀釋,如此肯定會降低疫苗效價,正確操作是把稀釋液進行低溫放置之后再使用;再如也有些養殖人員不用稀釋液而是直接取水龍頭的流水來稀釋,操作過程中也未添加適宜的保護劑,自來水通常皆是以氯或氯胺進行消毒過的,其中大概率包含一些重金屬離子,將其作為稀釋液必然會降低免疫成效。
其一,在選購疫苗時,要選購那些信譽良好的正規大廠家生產的疫苗,這些疫苗在原材料購置以及加工、運輸、存儲各環節都更為嚴謹規范,疫苗出現問題的概率更小,可以規避諸多不必要的質量問題;其二,逐一依循相關的存儲要求和注意事項推進疫苗的存儲事宜,正式接種之前要悉心做好檢查,確定疫苗是否破損、是否密閉、是否在有效使用期限之內,檢查無誤之后方可以按流程開展后續的接種事宜;其三,立足于當地雞病的流行趨勢,雞的具體種類、日齡,疫苗的類型、特征等多方面要素,商討出最適宜、最貼切的免疫流程,在正式推進免疫操作之前需對接種雞群的健康水平加以充分排查,并以此作為免疫依據。如果檢查到雞群正患有傳染病,需即刻中斷免疫,如果只是個別雞患病,則需將其加以隔離,其它健康雞照常免疫,對于疑似疫情區域,則要先做好周密的消殺,并對尚未發病的雞進行緊急性免疫[3]。
在實際接種時,需立足于當地雞病的流行趨勢、雞場雞群的類型、雞場養殖條件、疫苗的具體類型等相關要素,擬定出最具針對性、有效性的免疫接種規劃,確保免疫接種的循序開展。另外,疫苗的具體使用還需立足于雞的生長階段而定,為不同生長階段的雞提供最適宜的免疫接種,堅決避免免疫混亂、疫苗亂打等不良免疫行為,對于那些高毒性疫苗必須謹慎使用,必須使用時要事先做好免疫監測,從接種處著手強化免疫工作的嚴謹性和精確性。在免疫時間的明確上需基于疫病的傳染趨勢、雞體的真實抗體水平、雞體對抗原的敏感情況綜合考量,經研究證實,雞體對于抗原的敏感情況本身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一般而言,在每日的清晨雞體中的腎上腺皮質激素相對更少,這一時段最適合開展注射事宜[4]。
養殖人員防疫觀念的強化通常需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相關畜牧部門應凸顯自身引領優勢,采取一系列宣傳、科普措施使得更多基層養殖人員意識到疫病免疫的關鍵性,比如說可以選派專業獸醫定期下鄉給養殖戶免疫指導,組織防疫專題講座等等,在潛移默化中對養殖人員進行免疫教育;另一方面,養殖人員本身也需主動強化自身免疫觀念,踴躍參與各種免疫指導活動,平時多多瀏覽免疫新聞,閱讀相關書籍,致力于自身免疫知識的完善和免疫觀念的提升。最后,注重日常消殺,一是要把好養殖場入口關,在車輛進出養殖場時便要做好消毒,陌生車輛盡量不要進入。二是要把好雞舍入口關,設置好消毒設備,并于雞舍門口均勻撒好用于消毒的粉劑。雞舍內部的消毒也不能忽略,最好選用綠色、低危害的藥劑來消毒,盡量減少消毒藥劑給雞帶來的不當危害,每一處角落、每一個飼喂器具皆要充分消殺,并做好清潔[5]。
最后,還要著重強化接種前的飼養監管,以期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的應激行為及病癥,同時注意精心選取免疫促進劑,在接種前后的一天時間內盡可能地避免雞的應激行為。遇上無法規避的雞群應激時,可以在雞的飲水中添加適量抗應激類藥劑,諸如電解質、維生素C 皆是較好的選擇,也可以將其添加于雞飼料當中,通常可以發揮較好的抗應激效果,讓雞在接種之后盡量少受一些應激問題的侵擾。同時重視日常飼喂,飼料是雞養殖中必備的生產原料,在飼料選購上要依循嚴格性、規范性思想,在飼料配比上要注重均衡性、綜合性,為雞群供應營養全面、質量安全的飼料,還需基于雞發育階段的區別就飼料供應和飼喂規劃加以合理調度。此外,在日常飼料中添加適量有助于消化的中藥,也能大大降低病發概率,飲用水的品質是決定雞生長及肉質好壞的一大要素,在給雞群投喂飲水之前要按流程進行過濾,將其中的細菌、蟲卵等消滅掉,以達到養殖的具體要求,也可以在飲水中添加適量食鹽,達到殺菌、抑菌目的[6]。
綜上所述,在雞養殖中,存在各種危害大、蔓延快、發病急的雞疫病,免疫工作的好壞是影響雞養殖成效的重要因素,立足于雞免疫失敗的原因,做好相關的防控事宜是當務之急。對于各類雞病的日常防疫需從引種、免疫、養殖維護三個方面著手,將病癥預防貫徹到日常養殖的點點滴滴,方能及時避免各類雞病的嚴重性暴發,也進一步強化免疫的最終成效。養雞場相關人員必須做好整體性考量,嚴格細致地推進免疫接種事宜,把好免疫過程中的每一處細節、每一個關口,方能達到高效全面的免疫目的,提高雞免疫效率,讓雞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