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彩風
永登縣動物衛生監督所,甘肅蘭州 730300
羊口瘡病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羊群疾病,膿瘡病病毒在進入到羊的體內之后,將會快速繁衍,并在羊群當中快速地傳播,導致羊群的大面積感染,進而影響當地農戶的經濟利益。因此,必須要剖析疾病的引發原因,加強疫病防治研究,確保養羊業健康發展。
羊口瘡病多在春季夏季發作,在以綿羊、山羊為主體的羊群中大肆傳播。在感染羊群的過程中,其表現出易感染幼年羊、感染之后較難治理、治理之后容易反復等特點,對養殖戶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羊口瘡病的臨床癥狀相對明顯,在感染羊的口部、鼻部、唇部等位置出現大面積的潰瘍、膿包,羊的體溫上升,最高可至40 ℃以上。通常情況下,成年羊的口瘡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趨于痊愈,但是也有少數癥狀加重,威脅羊的生命安全。實際上羊口瘡病是一種具有極強傳染性的疾病,一旦出現且不及時加以治療,很容易導致羊群出現大面積的感染。但由于許多養殖戶對羊口瘡病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對羊口瘡病出現的臨床現象也沒有充分的了解,因此無法在病癥初期,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進行相應疾病傳染的進一步抑制,這就很可能會導致口瘡病癥傳染力度變得更強,最終影響到養殖戶的經濟收益,對養殖戶的日常養殖工作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
初步診斷主要是通過觀察羊的口唇部,觀察膿包、潰瘍的發展情況來進行的,經過反復比對之后可以進行確診。
在外部診斷完成后,獸醫可以通過血清檢驗的方式來對病羊的具體病癥情況進行較為詳細的檢測與判斷,在血清學診斷過程開始之前,獸醫需要先進行病羊體內血清的采集,在采集工作完成后,通過 ELISA 試驗來確定病羊體內是否有口瘡病毒。這是一種較為精準的測試方法,能夠極其準確地測定出病羊是否患有口瘡病癥。
除了血清學診斷之外,獸醫還可以通過對病羊身上的病變組織進行組培樣本的進一步觀察與分析。具體來說是在病羊身上進行病變組織的獲取,然后通過特殊的培養方式來進行病變組織的培養,最終將培養出的成品放置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將觀察的病毒形態與口瘡病毒的形態進行比對,如果這二者的形態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相似性,那么就可確診。病羊之所以會出現發病情況,是由于受到了口瘡病毒的感染。
在一些資金比較充足的養殖地區,養殖戶有條件對感染羊的身體細胞進行分析。在實驗室中對感染羊的病變細胞進行觀察,確定病毒的感染、發展狀況,從而對羊的患病狀況進行判斷。通常情況下,羊口瘡病毒在電鏡下觀察會呈現為磚塊型、橢圓形等形狀,在溫度較低的條件下尤其適于生長,在常溫條件下病毒也可以進行長期的保存,最長感染時間可以達到十五年以上。
由于羊口瘡類疾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因此除了在日常的養殖過程中,要謹防出現口瘡病毒傳染現象之外,還需要在引種的過程中,進行引入養殖場內養殖羊群的身體檢查。確保即將引種進來的羊群本身不存在口瘡病毒,否則引種進來的羊群很可能會對養殖場內的羊群造成不良影響,最終導致大面積傳染現象的出現。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羊口瘡病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因此只是對剛引種進入養殖群的羊進行檢疫工作,并非能夠完全達到確定其未曾患有口瘡病的效果。故而在進行引種過程中養殖人員和獸醫非但要對剛引入的羊群進行檢疫,還需要進行隔離飼養。倘若在隔離飼養的過程中,引種進來的羊群沒有發生任何疾病,那么就意味著引種的羊群可以與養殖場內的羊群進行混養。如若在進行隔離飼養的過程中,引種進來的羊群發生了口瘡疾病,那么就要及時對出現該類疾病的病羊進行隔離治療,并對與之密切接觸的引種羊群進行繼續的隔離觀察,直到確保其不再有其它觸發羊口瘡的病癥出現。為了能夠在引種環節進行合理把關,養殖戶最好不要去正在暴發羊口瘡病毒的疫區進行羊群的引種,否則很容易將羊口瘡病毒帶到養殖場內。
由于該病毒的傳播速度較快,感染能力較強,為了防止疾病進一步在羊群中擴散,減少養殖戶損失,必須及時地對感染羊進行隔離觀察,將感染羊與健康羊進行分隔,同時對養殖區域進行徹底地消毒,確保養殖環境的潔凈。尤其是對于已經感染病毒的羊來說,良好的養殖環境對其健康的恢復具有重要作用。病羊的養殖環境應當干燥通風、溫度適宜,為了進一步促進病羊的身體恢復,應當選取相對柔軟的飼料,增加干凈的飲水供應,從而為病羊的身體恢復創造最佳條件。對健康的羊群也要定期進行身體護理,在飲水中添加藥品,以增強健康羊群的身體抵抗力,從而提升羊群對羊口瘡病的抵抗能力。
為了防止病毒在羊群中的進一步擴散,在發現羊群中存在感染癥狀,對羊群進行隔離之后,還要加強用藥,以幫助病羊恢復健康。針對出現過病羊的群體,應當采取抗生素注射的方法,連續注射3 ~5 d,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大規模擴散。針對已經感染了病毒的群體,首先可以配置足量0.1%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定期對病羊的潰瘍、膿瘡部位進行清洗,清洗頻率應以2 次/d 為宜。在清洗結束后,進行適量的碘甘油溶液的涂抹,涂抹頻率以2 ~3 次/d 為宜。如果羊群的感染狀況比較嚴重,部分病羊的癥狀趨于惡化,這時應當對病羊群體額外增加聚肌胞溶液的注射,并添加桐油,在此基礎上再增加青霉素的注射量。注射頻率為3 次/d左右,至少確保3 d 以上的連續注射時間。在完成基本的注射任務之后,根據病羊的恢復狀況來進行下一個療程計劃的制定,不宜過度治療。
相比較其他尚未進行疫苗研發的高傳染性疾病而言,羊口瘡病癥有針對性疫苗可以進行運用,這類疫苗一旦進行注射,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羊群進行羊口瘡病毒的感染。但需要注意的是許多養殖人員并未對疫苗接種這一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并不會在羊口瘡病高發時期進行相應疫苗的接種,有些養殖人員或許是由于疫苗接種需要花費過多資金,因此不愿意劃撥這類資金幫助羊群進行羊口瘡病毒的防治。但實際上進行疫苗的使用和接種是很有必要的,一旦羊群出現了羊口瘡類病癥,那么不但會影響到羊群的健康生長,還會影響到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為了能夠使得羊群平安健康的生長,養殖人員需要對羊口瘡病癥疫苗的接種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在羊口瘡病癥高發階段,及時快速的引導羊群進行羊傳染性膿皰皮炎活疫苗的接種,才能夠有效的防止羊群進行羊口瘡病癥的感染,這對養殖戶經濟效益的提升可帶來較為明顯的保障。
對已經出現疫病的羊群進行治療的同時,也要加強疫病的預防。為了讓羊群安全地度過疫病的春夏高發期,防止病毒在羊群內部大規模的傳播,維持羊群的身體健康,養殖戶必須要加強對羊口瘡病的預防。在飼料選取上,應當選擇干凈衛生、營養豐富的飼料,不應貪便宜而選擇劣質飼料,影響羊群的身體健康。同時,要定期對羊口瘡病的相關知識理論進行學習,掌握羊口瘡病的臨床表現知識,了解羊口瘡病的預防方法。當地政府應大力支持羊養殖業的發展,為當地養殖戶開辦知識培訓課程,培養養殖戶羊群疫病預防、羊群管理的能力,在羊品種的選取上,應當選取對羊口瘡病適應力強的羊種,同時做好日常的護理預防工作。在引入羊種的過程中要嚴格落實引入程序,確保羊種引入安全、無隱患,防止將病毒帶入羊群。在養殖之前,要對羊種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在確定好羊種自身不攜帶羊口瘡疫病之后,再進行入圈飼養。在羊群的日常管理過程中,要加強衛生管理,定期打掃羊圈,噴灑藥物,殺菌消毒,對羊群的飲食進行嚴格的監管,確保食物與飲水的潔凈,這都有益于提升羊群對疫病的抵抗能力。
實際上羊口瘡病癥在羊群內是否會出現大面積的暴發,除了與羊群進行該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有密切關聯之外,還與養殖人員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有十分密切的關聯。如果養殖人員對羊口瘡病毒的危害性有充分的認知,就會在羊口瘡病高發季節,及時對羊群接種疫苗,這能夠有效幫助羊群進行羊口瘡病癥的規避。如果養殖人員具有較為合格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就會在羊口瘡病毒感染初期進行病羊的隔離治療,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羊口瘡病毒的暴發力度,因此進行養殖人員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強化顯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