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蕾
山東省招遠市農業農村局,山東招遠 265400
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又名羊支原體肺炎,是由多種支原體感染而引發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患病羊只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高熱、纖維素性胸膜肺炎。該病發病較急、死亡率較高,一旦發生會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必須對其診斷及防治工作高度重視。
羊支原體肺炎無明顯的季節流行性特點,可發生于各個季節,但是高發于早春、夏季以及冬季,隨著氣溫的上升該病的發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明顯降低。該病的發生無年齡限制,任何年齡羊只均可感染,尤以2 周齡內羊只發病率為最高。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包括呼吸道傳播以及消化道傳播[1]。其主要傳染源為患病羊以及帶菌羊。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可在圈舍內反復感染并發病,亦可導致繼發感染或者并發感染的出現。氣候陰冷潮濕、氣溫驟變、養殖環境不佳、養殖密度過大、飼料營養不全面、羊只機體瘦弱等均是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誘發因素,亦可加重病情。此外,羊傳染性胸膜炎疾病存在潛伏期,潛伏期最短5 d,最長能夠達到40 d,且該病會在急性發病期間對患病羊造成嚴重影響,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發病期通常在7 ~30 d 左右,死亡率較高,在70%以上,在經過暴發期后病情會緩和,且死亡率開始下降,緩和期較長,通常能夠持續數月。
超急性型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在發病初期病羊體溫突然升高至41 ~42 ℃,精神不振、食欲廢絕、呼吸急促、哀鳴不止,僅幾個小時便可見肺炎癥狀,具體表現為呼吸受阻、頻繁咳嗽、鼻孔不斷流出血鼻液,對其肺部叩診可發現呼吸濁音或者實音,對其聽診可發現肺泡呼吸音極弱,病情嚴重者肺泡呼吸音消失,出現捻發音[2]。發病后12 ~36 h,大量滲出液便充滿羊只肺部并逐漸進入至胸腔內,導致羊只長期臥地、無法正常站立、四肢伸直、極度呼吸困難、機體震顫;其口腔以及食道黏膜充血嚴重,存在明顯紅腫發紺現象。超急性型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病羊總病程大約4 ~5 d,病羊最終因窒息而死亡。
急性型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發病概率最高,在發病初期病羊表現為體溫升高,出現濕咳,4 ~5 d后便轉變為干咳,此時病羊鼻液粘稠呈鐵銹色,鼻孔以及上唇粘連部位附著有焦干狀態棕色痂垢。對其叩診可見實音區,而聽診時可見支氣管呼吸音內夾雜有摩擦音。對羊只胸壁按壓可見其疼痛明顯,在此過程中羊只持續高熱,不斷呻吟,眼瞼腫脹存在膿性眼屎。懷孕母羊患病后會出現流產。若病情嚴重,病羊無法正常站立,其精神萎靡,存在口腔潰爛,乳房以及唇部等多個部位可見紅腫狀丘疹,隨著病情發展病羊體溫逐漸降低直至死亡。急性型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程大約為7 ~15 d。
慢性型羊傳染性胸膜肺炎主要發生于夏季。病羊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其體溫為40 ℃左右,主要癥狀為腹瀉以及咳嗽,其機體衰弱,毛發雜亂無光澤?;加新孕偷牟⊙蚧疾∑陂g若缺乏營養,則很容易引起并發癥狀導致死亡,但是慢性型患病羊的食欲并不會大幅衰退,因此在治療期間還要確保飼料的充足性以及營養的全面性,慢性型患病羊的潛伏期較長,最長能夠達到20 d,且臨床表現不明顯,因此當養殖場內出現確診病例后養殖戶還要排查是否存在慢性型患病羊。
初春和冬季寒冷天氣時是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高發季節,因此要在高發期做好防控工作,養殖人員應當從飼料、消毒以及保溫各個方面入手進行疫病防控。首先,在寒冷時期做好保溫工作,保證羊舍的封閉性,對羊舍中的漏風處及時修補,且減少放牧頻率,且在做好保溫工作的同時還要注意羊舍的通風,可以在羊舍內鋪設稻草等方式提升舍內溫度,將外界天氣對于羊群的刺激降到最低;其次,通過做好飼料管理能夠提升羊群的機體免疫能力,在寒冷時節可在飼料中添加葡萄糖以及鹽類物質,并在飼喂中注重飼料營養的均衡性,合理搭配使用青貯飼料、顆粒飼料以及禾本飼料等等,此外避免羊群飲用冰水,確保能夠為羊群提供潔凈的溫水。
在養殖過程中盡量自繁自養,非必要不引種,若必須要引種時要提前做好疫病調查工作,嚴禁從疫區進行引種,引種時可以觀察羊群是否存在臨床表現,且詢問飼養員是否接種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氫氧化鋁疫苗,在引種后嚴禁立即混養。首先要將新引進羊安置在隔離區內,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疾病的潛伏期為5 ~40 d,因此要將引進羊在隔離區飼養至少40 d,確保其完全健康后才能夠混養。引種結束后對于使用的車輛、設備以及運輸人員等均要進行徹底消毒。
日常養殖中,及時清除圈舍內糞便、定期打掃衛生并消毒圈舍、用具、飼槽等。動態監視羊群健康,以盡早發現本病并嚴格控制[3]。羊舍內應當設置專門的通風口,定期對羊舍通風,確保羊群能夠呼吸到足夠的新鮮空氣,同時保證室內的濕度以及溫度等等。在消毒過程中為了避免病原體產生抗藥性,應當交替使用兩種及以上的消毒劑,若養殖場內已經出現傳染性胸膜肺炎病例,則應當使用漂白粉以及茍性鈉消毒液對整個養殖區域進行消毒。
為羊群接種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滅活疫苗,6月齡以下羔羊采取皮下或者肌肉注射方式,其接種劑量為3 mL,6 月齡以上羊只采取皮下或者肌肉注射方式,接種劑量為5 mL。通常情況下傳染性胸膜肺炎滅活疫苗的免疫期為1 年左右,因此在每年開春時要進行全群注射。
由于傳染性胸膜肺炎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以及傳染性,因此養殖人員在確診病例后首先要將患病羊安置在專門的隔離區域內。隔離區域與飼養區必須存在一定的安全距離,防止病原體借助空氣進行傳播。做好養殖區的消毒工作后在隔離區內治療患病羊,若治療無效導致患病羊死亡,則要妥善處理病死羊尸體,可以通過焚燒或者深度掩埋的方式進行處理。由于死亡病羊具有大量的病原體,因此其仍然具有傳染性,死亡后不能將其簡單地堆積在養殖場周邊或者丟棄到河流中,更不能進行售賣。
采取中西醫結合方式治療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可獲取良好治療效果。
為病羊混合肌肉注射10%的氟苯尼考注射液0.1 mL/kg、酒石酸泰樂菌素30 mg/kg,每日一次;肌肉注射30%替米考星注射液0.05 ~0.1 mL/kg,每日一次。連續注射3 ~5 d。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磺胺類藥物或者喹諾酮類藥物進行治療,每只患病羊準備10%磺胺嘧啶鈉注射液5 g 左右,而后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者氯化鈉注射液500 mL左右,每天用藥兩次,或者按照2.5 mg/kg 的標準肌肉注射恩諾沙星,每天用藥一次,連續用藥4 d,病情即可好轉。在治療過程中要依據患病羊的病情增加或者減少藥物,通常情況下患病羊在用藥2 d 左右病情即可出現好轉,而患病較為嚴重的羊群則需要用藥4 ~5 d 左右,若在用藥5 d 后病情仍然不見好轉,則要及時更換藥物,并通過中西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此外還要依據病羊的臨床表現進行針對性用藥,如進行止咳、止瀉等,對于呼吸困難的患病羊還要使用10%的樟腦磺酸鈉藥物進行治療。
黃芩9 g、黃連9 g、竹葉6 g、丹皮6 g、知母6 g、桔梗6 g、貝母6 g、梔子6 g、赤芍5 g、甘草5 g、玄參5 g,加清水煎煮后為病羊灌服,或者拌料喂服。
若病羊喘氣粗重、咳嗽加劇、鼻涕黃稠,可采用板藍根9 g、黃芪6 g、桔梗6 g、葶藶子6 g、瓜葦5 g、川貝母5 g、甘草5 g,清水煎煮后為病羊灌服,或者拌料喂服。
綜上所述,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養羊過程中發病率較高同時危害較為嚴重的一種疾病,為切實減少該病可能造成的損失,獸醫工作者以及養殖戶必須明確該病的流行特點,掌握其臨床癥狀預防以及治療措施,以確保羊群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