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廣鑫
敦化市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吉林敦化 133700
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期建設的重點,而動物疫病防控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畜禽產品需求的逐步提高,如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疏漏,會對畜牧業自身發展產生影響,還可能對人民的生活水平與健康狀態構成不利影響。動物疫病防控本身就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需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還需保持認真嚴肅的工作態度。相比過去,新時期的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已經取得明顯進展,為國民經濟的提升添磚加瓦。但在多種因素共同影響下,我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仍舊存在不少問題,制約畜牧業發展。因此,需在明確新時期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影響因素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做到有的放矢,促進畜牧業發展。
從現有的資料中可發現,動物疫病發展會體現出一定特點。首先,多元化和多種類,體現出疊加發展態勢。通常養殖畜禽都是跨區域運輸,產業鏈呈現出深度發展,無論是規模化養殖戶還是散戶都被疫情侵襲。主要原因就是疫病源頭復雜,飼料儲運不科學,缺乏日常科學的管理。同時養殖場環境被破壞,不具備病情防控知識,這無形中就加大動物疫病風險和病種的復雜性和多樣化,且一種疫病通常伴隨或誘發其他疫病,致使動物疫病出現“多元化”與“疊加態”態勢[1];其次,疫病后藥物濫用。動物疫病主要由病毒性疾病、非生物性疾病、寄生蟲病機細菌性疾病引發。在養殖戶缺乏防控意識的情況下,對養殖場環境缺乏深度了解,使得養殖戶在病情尚未明確確診,病因不明時盲目使用藥物。濫用藥物并不能控制損失增加,還可能引發系列不可逆后果;最后,疫病暴發面積廣。新時期的畜牧業呈現出集約化的發展態勢,區域間的物種交互非常頻繁,這就為病種傳播和擴散帶來了隱患。
疫病防控體系是有效防疫的前提。新時期的防疫技術快速發展,如防疫制度體系并不能與之相匹配就會產生制約的效果[2]。養殖場的構建是安全、衛生、系統養殖的前提。但目前養殖場并未建立相應的安全屏障,不能很好適應新時期動物疫情發展的需要。因此,提高防疫效果應從整體出發,站在宏觀的角度實施。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及防疫政策來看,養殖模式、飼養方法、生物屏障等各個防疫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需加強全方位的疫病防控。
疫苗是我國相關部門專門防治動物疫病制作供應的,是具有非常高科技含量和安全性的生物類制品。防疫疫苗屬于特殊產品,是影響我國動物疫病防治的最主要因素。即便我國有專門的機構研發疫苗,但就目前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看,疫苗安全度還有較大的改善可能性。如牛羊口蹄疫疫苗,常常會容易引發注射后流產現象。對養殖戶來說,多次出現此類情況,就容易對防疫工作產生抵觸心理,降低防疫密度。質量優、安全度高的疫苗能夠從根本上減少損失,而疫苗包裝問題也相對較為突出。當前,我國已經研發成功并投入使用的疫苗中,普遍存在劑量過大的情況。劑量大就很容易引起人為降低防疫質量的情況產生。尤其是對散養農戶而言,其在內所占比重較大,但尚未形成較大規模,且數量少。真正的防疫工作,相關的疫苗注射必不可少,同時還需同步進行登記與打耳釘等系統性工作。但農忙階段,致使防疫工作開展時,注射針劑不能達標。而疫苗是有有效期的,開啟后需在規定時間完成。同時疫苗包裝各式各樣,拆開包裝后就很難復原,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完成有效注射就可能引起疫苗浪費,出現人為的降低防疫工作質量。且畜牧業的特殊性造成人員流動過大,在疫苗運輸、保存、免疫及稀釋中由非專業和未經培訓的人員完成,操作難以做到規范化,也就不能保證疫苗質量,對疫苗前后的注意事項不夠重視。
就動物疫病防疫而言,大部分養殖人員缺乏長遠的眼光及專業判斷,加強動物飼養和繁育,重視動物生長各項指標,卻忽視防疫工作。事實上,動物疫病工作的順利開展,經費及設備是不可缺少的條件。但從現場很難發現養殖戶與散戶有匹配的防疫設備,無專業的防疫技術。在防疫資金不足的前提下,動物疫病防疫工作就會受到嚴重阻礙,對動物養殖產生不良影響。
新時期的動物防疫工作就需要專業的防疫人員完成。專業的防疫人員才能夠精準研判、科學防控、研發疫苗等各類防疫工作。基于條件差等相關因素,能夠堅守在動物疫病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非常少,不能與畜牧業的發展保持同頻率。且基層防疫人員缺乏學習積極性,新知識更新非常慢,嚴重阻礙動物疫病防疫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
宏觀思維的建立,無論是動物檢疫防疫部門還是養殖戶,均是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點。在宏觀思維的前提下注意周邊區域動物疫病發展情況,時刻關注疫情動態。針對同類品種牲畜的疫情應總結規律,及時發現動物養殖中可能引發疫情的相關因素。結合防疫政策與動物飼養方法,制定科學的防控體系,以便能夠精準做好動物疫情防控,提高疫病防控水平。
提高疫苗質量安全和穩定性才能夠讓養殖戶接受防疫工作。在養殖戶對疫苗效率有足夠信任度的前提下,才會提高防疫認知度,強化對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信任,才可提高動物防疫工作各項宣傳工作效率,有效推動養殖戶積極配合防疫人員的各項工作,以此提升動物防疫密度和質量,消除防疫工作中的安全隱患。為更好的提高防疫工作質量,相關部門應依照不同地區的疫苗使用量對疫苗包裝規格進行適當改進。可依據散戶的特點,如口蹄疫苗可改為20 mL的小包裝,禽流感疫苗根據需要可調整為50~100 mL。在此舉完善下,不僅可以有效縮減疫苗的浪費,還能夠避免人為因素引起的防疫質量降低。增強對疫苗的監管力度,有效確保疫苗質量、安全及穩定。嚴厲打擊非法疫苗,加強對疫苗市場的整頓。有關部門可聯合多部門加強宣傳引導,讓養殖戶充分認識到疫苗對防控疫病的重要作用與必要性。改良疫苗包裝,配上簡單易懂的文字和圖片對養殖戶與防疫人員進行有效指導,能夠有效避免疫苗的不當使用。強化對防疫工作人員的培訓與考核,唯有技能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崗,為疫苗有效使用提供保障。
動物疫病防治工作保持著可持續性的完善,確保該項工作能夠與時代發展保持同步調。新時期的疫病種類增加,檢疫難度也在持續性增大。為做好動物疫病防治工作,資金投入力度的提升主要從多方面入手,如疫苗研發、防控策略、疫病形勢分析與判斷等。對于規模化的養殖場要求準備專項資金,切實做到專款專用,合理利用現有資金,為動物疫情防控工作提供資金支持。
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是推動新時期動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采取多措并舉的方式,為工作人員進行科學精準的專業培訓,以此提高行業素質。通過專業化的培訓,讓工作人員了解和掌握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政策和理論知識,熟練各項防疫和檢疫工作緩解,務實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基礎。
通過對區域內動物疫病發展進行研究,重視流行病學調查,明確疫病發展特點與根源,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阻斷傳播途徑,從源頭上消除病原。防患于未然是動物疫病防疫工作的重點,徹底杜絕動物疫病的流行是最有效的措施。經免疫、檢疫、消毒、隔離及防控措施等,有計劃的展開疫病凈化工作,同時加強凈化技術培訓與指導,改進技術路線。此時應重視對動物疫病凈化檔案的設立,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督執法,全面提高幼崽健康水平,以此降低動物疫病發生率。
新時期,為滿足健康畜禽產品需要,為經濟質量快速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撐,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需從各方面入手,做好防治工作的每個環節,保證動物疫病防控體系貼合現狀,能夠解決當前實際問題,盡可能避免轄區內出現大疫情,推動畜牧養殖業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