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茂永,樊 榕,楊 雄,陳現濤,劉全義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民航安全工程學院,四川 德陽 618307)
近年來,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民航運輸業和民航科技快速發展。民航運輸業不僅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也是貫徹落實國家安全戰略的支柱產業,中國已經從民航大國邁入到民航強國行列。民航運輸是國家綜合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民用運輸機場是民航運輸的基礎設施,根據中國民航局發布的《2020 年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0 年底,中國境內民用運輸機場數量(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達到241 個,實現旅客吞吐量8.57 億人次。《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指出,2035 年民航運輸機場數量達到約400 個,這意味著民用運輸機場將會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民航運輸機場數量、航班數量的增加和起降飛機的大型化,對民航安全運行提供了更高的要求,相應地,對機場應急救援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安全是民航運輸業的生命,也是民航運輸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前提。由于民航災難事故的成因復雜性和后果嚴重性,應通過健全應急救援預案體系來提高民航應急救援技術,確保民航持續安全運行。機場應急救援能力是國際民航組織衡量國際機場安全運行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中國民航高速發展背景下亟待提升的應急處置能力。近年來,中國民航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隨著民航運輸業的快速發展,需要更加重視應急救援預案體系建設,提高應急救援技術能力,減少民航突發事件的發生或降低事故發生后的損失。
有資料表明,民航運輸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安全的[1]。雖然民航運輸發生突發事件的概率很小,但是還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與其他類型的突發事件相比較,民航突發事件具有觸發因素多、預防難度大、演變速度快和后果危害大的特點。首先,民航運輸系統由機場、航空公司和空中交通管理等子系統構成,受到飛行員操縱不當、空管調度差錯、天氣惡劣、機械故障等因素的影響,各因素相互之間存在關聯,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容易形成連鎖反應,可能會引發突發事件。其次,民航突發事件觸發因素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一些觸發因素可以采用在線監測預警的方式進行預防和控制,仍有很多難以預測或監控的觸發因素,并且人、機械和環境都始終處于演變過程中,導致民航突發事件是難以預防的。再者,一旦民航突發事件發生后,由于飛機滑跑或飛行速度快,且載有大量航空燃料,可能很快會演變為火災、爆炸等災難事故,甚至導致機毀人員的嚴重后果,使人們對乘坐飛機產生長期的恐懼感。
民航災難事故表明,大多數事故發生在飛機起飛后的3 min 內或著陸的前8 min 內,稱之為“危險的11 分鐘”[2]。這2 個階段都發生在機場及其鄰近區域,在機場實施有效的應急救援是合理和重要的,這也是提高民航應急救援技術的關鍵。根據民航突發事件的特點,民航災難事故的應急管理包含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4 個階段內容,編制應急預案是準備階段的工作。編制應急預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它的作用主要體現為幾個方面:①明確各個應急救援部門的職責和救援程序,有利于迅速和有序地開展應急救援行動以及事后恢復;②當發生未曾預料的突發事件時,可以借鑒相似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實施應急救援;③根據需要與其他單位簽訂互助協議,當發生超過本機場應急能力的重大突發事件時,便于互助單位及時進行支援;④應急救援預案是應急管理的指導性文件,為應急救援的培訓和演練提供了依據[3]。
機場應急救援預案是指導機場應急救援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其質量直接影響到應急救援的效率和優劣。通過調查國內民航運輸機場的應急救援預案編制情況,發現一些機場的應急救援預案存在共性問題,如:內容不完整、可操作性差、不符合機場實際情況等缺點。機場應救援預案的內容應包括依據、各單位職責和救援程序等內容。在應急預案制定后,需要進行培訓和演練,如果可操作性差,會造成培訓和演練的難度或成本增加。另外,還需要緊密結合本機場的實際情況,分析可能存在的突發事件,如鄰近沿海區域的機場,還要考慮海上救援計劃和裝備以及臺風的影響。
采用積累的傳統經驗在應對較簡單的突發事件時或許有效,但是在應對復雜的突發事件時,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情景分析法是基于事件的各個構成要素狀態假設,以合理的邏輯關系對各個要素進行組合和演變,獲得不同的事件情景,建構相應的應對策略,推理出最優的處置方案,將事件造成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應急情景分析包括危險分析和資源分析,近年來情景分析方法已經在民航應急救援領域得到了較多的研究[4-5],但其應用于機場應急救援預案編制方面的研究報道還不夠系統。
應急救援的前提是危險源識別與危險程度分析,危險源的危險程度取決于3 個因素:潛在危害性、存在條件和觸發因素,這類似于燃燒的3 個必要條件(可燃物、助燃物和點火源)。危險源本身的潛在危險性決定了其受到觸發后的危害性,比如,航空煤油是一種可燃液體,在燃燒后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和有毒煙氣,危害性極大。存在條件是指危險源的物理化學狀態及其周圍環境,為了防止危險源被觸發,可以將危險源置于特定的存在條件下(如:惰性氣體環境下)。觸發條件有熱量、光照和壓力等,一旦危險源在合適的存在環境下被觸發,將會產生危害性。需要提前辨識危險源,杜絕或減少危險源的觸發,如果被觸發,需要評估其危險性的嚴重程度,為應急準備和應急處置措施提供依據。對于航空器突發事件,通過系統的危險分析,制定應急處置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或危害性。雖然民航突發事件難以預防,但是大量民航突發事件的研究表明,抓住了主要的觸發因素,可以對大多數突發事件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確保民航運輸處于相對安全的狀態。
應急資源是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保障,包括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采用危險分析的情景模型構建方法,根據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演變發展過程,推斷出在應急救援行動中應對突發事件所需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人力資源的需求包括人員的數量和技能素質、突發事件發生時的可獲得性、心理和身體的承受能力,以及能夠采取隨機應變的救援方法。物質資源的需求主要包括應急救援設備和設施的可獲得性,需要平時做好設備和設施的維護保養,處于良好使用狀態,能夠隨時調配到應急救援行動中。資源分析是實現有效應急救援的基礎,考慮到應急資源的可獲得性和豐富度,及時更新應急救援人員的聯系方式,對應急救援設備和物資進行定期核查、維修保養或更換,確保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能夠隨時投入到應急救援行動中,盡可能地降低突發事件所帶來的人員傷亡或經濟財產損失。在進行資源分析時,需要重點考慮消防救援資源和醫療救護資源。
機場消防救援能力是航空器安全運行的有力保障,是航空器火災事故應急救援的關鍵力量,可以確保旅客生命財產安全和航空器安全。在遇到機場突發事件時,需要及時調配消防救援人員和救援裝備,保證及時趕赴事發現場進行救援,對消防救援人員的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救援技術等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在發生機場突發事件時,需要醫療救護人員立即投入到醫療急救工作中,盡可能地降低人員傷亡。同時,當機場應急救援力量不足時,如消防人員力量、消防救援裝備,還應該考慮提前與相關單位簽訂應急救援互助協議,能在應對突發事件過程中及時得到互助單位的支持。
各個機場的規模和周邊環境存在差異,在制定應急救援預案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情景,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應急預案,應急預案主要包括總則、應急救援情景分析、應急準備、應急處置、事后恢復和預案管理等內容。
總則包括了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目的、適用范圍、編制依據和基本原則,以及民航突發事件的類型和響應等級等內容。根據《民用運輸機場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管理規則》的要求,其適用范圍是機場及其鄰近區域,即機場圍界以內以及距機場每條跑道中心點8 km 范圍內的區域。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依據是國家和民航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性文件等。應急準備、應急處置和事后恢復等內容都應當在總則的基礎上開展。
結合機場的實際情況和周邊環境,需要進行航空器突發事件和非航空器突發事件的應急情景分析。根據《民用運輸機場突發事件應急救援管理規則》的規定,機場突發事件包括航空器突發事件和非航空器突發事件[6]。除了制定機場的總體應急救援預案外,還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機場突發事件,制定相應的專項預案。機場突發事件包括基于危險分析,分析存在的危險要素,設想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情景,構建出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情景模型,梳理出需要開展的救援任務,提出應急資源的潛在需求,這是應對機場突發事件的重要物質基礎。
為迅速和有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應建立應急救援的組織機構,包括領導小組、指揮中心和各個應急救援單位,明確他們各自相應的職責。運用情景分析方法得出機場在發生突發事件時所需要的應急救援資源的具體要求,解決經常出現的人力資源不足、救援裝備不適用等問題[7]。根據突發事件情景分析情況,準備應急資源,配備消防、醫療、安保等救援人員和救援設備,以及生活保障物資等。開展應急救援的培訓和演練,提高救援人員處置各類民航突發事件的技能和各單位之間的協同救援能力。當機場的應急資源相對不足時,應事先與當地相關部門簽訂互助協議,有助于在應急救援過程中及時得到互助單位救援力量和資源的援助,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獲得突發事件的性質和規模等初始信息后,確定是否啟動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啟動后,確定應急響應的類型和級別,按照通報程序迅速向相關應急救援單位發出通告,各救援單位應迅速投入到救援行動中。在應急處置過程中,需要遵循“3C 原則”,即:統一指揮、通訊暢通、現場控制[3]。應急救援往往涉及到多個救援單位,統一指揮是有效救援的關鍵,建立現場救援區域,指揮和協調各救援單位開展救援行動,高效地調用應急資源等。在現場指揮部、各救援單位和外部救援機構之間保持通訊暢通,特別是現有應急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需要外界資源補充時,與外部救援機構的通訊暢通顯得更加重要。在救援過程中要對事件的發展態勢進行實時監控和評估,以便合理調整救援策略。為了保障現場應急救援的順利開展,在事故現場周圍建立警戒區域,維護現場秩序,保障救援區域的交通暢通和人員安全。民航突發事件發生后,會引起新聞媒體和公眾的普遍關注,需要及時將救援信息向媒體和公眾統一發布,以消除公眾特別是受害者家屬的恐慌心理,避免公眾的猜疑和不滿。
救援活動結束后,需要進行現場恢復工作。現場恢復階段往往存在潛在的危險,特別是涉及到航空器發生火災后的恢復過程,事故航空器的火災被消防部門撲滅后,事故現場存在潛在的火災風險,需要引起高度的關注。殘損航空器的搬移需要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程,注意避免搬移過程中的二次損傷和人員傷亡。
應急預案是應急救援工作的指導文件,應當對救援預案的修訂、批準和發布等作出明確的規定。在應急預案的演練和應急救援結束后,特別是在實際救援過程中所檢驗出的缺陷,對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和修改,不斷更新和優化應急救援預案的內容,使應急救援預案內容更完整、可操作性更強,與本機場實際情況的符合程度更好,持續地進行更新和完善應急預案。應急救援預案在修訂過程中,要征求各應急救援單位的建議,并要按照應急救援預案的批準和發布流程,及時對相關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宣貫和培訓,采用單項演練、部分演練、綜合演練等形式開展桌面和實戰演練,提高應急救援人員的協同救援能力。
大部分民航突發事件發生在機場及其鄰近區域,因此機場應急救援預案是提高民航應急救援能力的重要保障。基于危險分析和資源分析的情景分析方法,為編制有效的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預案提供了可靠依據。本文較詳細地分析了機場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程序,提供了可行性方法,有望為提高民航應急救援技術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