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麗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食品安全是保證人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先決條件,其影響著人們生活、生產各個方面,如果有關部門不重視,就會影響食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巨大損害。雖然目前我國已有了較完善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但在實際生產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以保證食品質量,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加強對食品質量的監督有利于掌握我國食品安全質量現狀。相關單位應根據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情況,對食品安全進行評價。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檢測系統分為風險監控和監管,要統籌好兩種監控機制,了解并熟悉監管方式的特征,保證監管工作的質量,提高食品安全性。
目前,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分為兩類。①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行業的食品抽樣檢驗,食品監管機構負責食品安全有關產業部門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和抽檢監測處理。②食品安全的監督與處置工作,由食品安全主管機關及當地政府負責,各有關職能單位要進行長期的監督與追蹤,并對不符合標準的食品進行嚴格的監管,目前的食品檢測程序包括制定檢測計劃、實施食品抽樣檢測、檢驗數據評估與檢驗結果以及食品不符合標準的食品檢驗等,并對食品質量進行了全方位的檢查[1]。當前兩種監控系統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要將兩套監控系統融會貫通,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此外,還要加強對抽檢和監控數據的關注,及時發現問題,提高食品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①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督檢查方案。②嚴格按照規劃的內容和要求進行食品取樣,并根據取樣檢驗結果對檢驗數據進行評價,并對有關數據進行分析。③查明不合格的產品并對劣質產品進行復查。④加強對食品安全的檢查。
為適應人們對食品種類的需求,食品種類不斷增多,但食品質量卻無法得到有效保障。隨著現代食品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高科技手段在食品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食品質量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因此,相關單位應加強對食品質量的監督,以確保食品質量。加強對食品質量的監督,有利于保障人們的合法權益,使其安心選購所需的食品。
通過加強食品安全抽檢,可有效遏制不法商販的違法行為,促進食品安全生產。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可有效提高食品的安全性,避免引發各種食品安全事故[2]。近年來,部分食品生產企業過于注重食品的口味而忽視了原料和加工過程的安全問題,一些企業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使用過期的原料冒充新鮮食材。對食品質量進行常規或不定時的檢查,可有效防止此類問題的發生,使消費者安心消費,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當前,國家已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其他相關安全法規,但在對企業和商戶進行食品安全的宣傳教育方面,往往存在企業和商戶不配合的情況,部分商家拒絕抽檢,出現負面乃至暴力抗檢的行為,如部分企業在檢驗期間以種種借口推諉,甚至直接搶貨來妨礙檢驗;部分公司在抽查過程中,在檢驗員取樣不注意時將樣品轉移,并且借口沒有存貨而規避檢驗;還有一些因地址變更或地處偏遠的公司,在與相關部門取得聯絡時,往往撒謊稱該公司已經倒閉[3]。
目前國內尚未制定完善的檢驗規范,未制定出一套統一的檢驗規范,制約了檢驗單位的正常工作,無法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準確的檢驗數據。此外,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發展程度不一,使用的檢驗技術和儀器也不完全相同,難以保證檢驗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如果對檢驗結果不滿意,應在保質期內提交重新檢驗的要求。如果抽查者在現場采樣時未正確保存樣本,造成備用樣本損壞,則不符合食品企業的復查標準,會對監督機構和抽樣機構的信譽造成很大的損害。
抽樣檢驗工作需要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從事抽樣檢驗的人員是否精通相關法律法規、是否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是否能夠開展規范化的檢驗操作,將對檢驗結果的準確度產生一定的影響。若有關部門的檢驗技術和質量都較差,將會對檢驗效果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4]。
從食品生產到出售,需經過多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現問題都會對食品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這就增加了質檢工作的難度。在督抽查規定中,被抽樣單位須為有資質的或有經營許可證的生產廠家,檢驗機關不能對未經許可的企業進行抽查[5]。
①加強企業員工的崗位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術。②要對生產經營管理部門的有關輔助設備進行全面完善,對低端產品進行及時排查。③加強對經營者的思想品德建設,防止經營者使用劣質商品欺騙顧客,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
消費者應主動舉報不法經營行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消費者的監督作用。為了保證消費者的健康,促進食品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消費者需對食品安全相關知識進行全面了解。
在取樣完畢后,在各單位的主管和取樣檢驗機構的聯合監管下,在密封處簽名、加蓋公章,并在樣本上標明取樣的具體時間和數量。為了避免樣品被隨意拆封或被調換,取樣時應采用適當的密封方法。須向接受檢驗的單位提交一份備用的復驗樣本。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食品行業的規模和數量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因此,要建立有效的食品抽查監測工作機制。①全省大型食品廠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其進行多次抽查,確保對全省各大生產單位的所有產品進行全面檢查,如有違法情況要立即予以取締。②縣級、市級有關部門要對本地區的食品生產企業進行日常抽檢、監測,各監管機構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本地區的食品監管工作。
加強對食品檢驗者的培訓,提高有關部門員工的思想品德。同時,要積極開展其他形式的培訓,如先進事跡交流、公開研討會等,以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減少貪污、腐敗等事件的發生。
食品質量檢驗和監測是維護社會治安和人們身體健康的關鍵環節。為了提高員工的整體技術水平,提高監督的精確度和有效性,需加強對監督技術人才的培養。①要對監督檢驗工作的開展進行正確的指導,使檢驗人員認識到食品檢驗的重要意義,從而對檢驗工作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保證各方面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檢驗工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②各級市場監督管理局要加強對檢驗工作的認識和學習,不斷開發新技術,以提高檢驗人員的整體素質。③各級相關部門要以監督檢驗工作的實際需要為依據,定期開展出國培訓和業務培訓,并邀請海內外專業人士進行現場培訓,提高員工的工作素養,保證員工能正確處理各種質量檢驗問題。檢驗人員要主動提高自身素質,以更好地滿足現代工藝技術發展的需要。加強對食品檢驗工作的監督和反省,確保檢驗工作的公正,確保人們的身體健康。
(1)建立完善的食品監管工作規范。在食品生產經營和流通監督管理工作中,各相關單位要密切注意相關法律、法規和地方的具體情況,建立健全的食品監督管理工作標準,構建科學化的食品標準體系,避免食品標準不統一而增加食品安全風險,給不良企業留下可乘之機。
(2)健全組織結構。我國食品安全法規中,明確提出了應分開進行第1 次檢驗和第2 次檢驗。只有當食品制造商對初步檢驗的結論有不同意見時,才執行再檢驗。但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會出現首次檢查和再檢查結果不一致的現象,即第1 次檢查不合格,第2 次檢查反而通過,這會損害檢測監督部門的信譽。因此,應加強對復審的組織建設,建立可信任的檢驗制度。
(3)共享檢測資源。質檢部門要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主動承擔責任,對食品質量進行檢測。同時,要統一各部門的網絡資源,使各部門的檢驗監管數據能通過互聯網共享,從而提高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質量。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各種現代化的生物技術不斷涌現,各種新的食品添加劑在某種意義上對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因此,須不斷提升食品質量監督管理水平,科學、合理地運用各種先進的技術手段檢驗食品質量,從而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質量問題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必須切實加強對食品質量的監督,提高工作人員的食品安全管理意識。政府主管部門應提升食品檢測技術,完善食品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提升食品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從而保證食品安全,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