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國芳
(高青縣檢驗檢測中心,山東淄博 256300)
農產品生長階段中普遍涉及農藥的使用,一旦出現較高的農藥殘留,會不同程度地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故而農藥殘留檢測技術成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的關鍵環節。技術人員需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做好檢測方法的選擇,提高檢測結果的精準性,為農產品質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據,規避農產品中殘留較多農藥而威脅人體健康的情況。
農藥殘留檢測通常由樣品采集、預處理、提取、凈化及檢測等流程組成。①在采集樣品時會經歷采集、保存與運輸等過程,需為采集的樣品提供適量、適時的保障。②樣品預處理。預處理樣品時多包含縮分、剔除等,粉碎處理樣品后即可完成待檢測的規范樣品的制備[1]。③提取和凈化樣品。提取表示通過勻漿提取、超聲波提取、索氏提取法或溶劑萃取等一系列方法的運用分離待測樣品中的殘留藥物,而凈化則是在固液、液氣或液液作用等方法的運用下分離農藥與其余干擾物。④檢測樣品。在對應儀器的運用下展開分析測定,具體操作中較為常用的方法包含液相色譜法和氣相色譜法等。
該方法是用氣體作為流動相的色譜法,能夠快速分離農藥殘留物中部分揮發性或氣體物質,且分離效果較為理想。綜合現階段應用氣相色譜法的實際情況來看,多采取毛細管柱方式進行檢測,但此類方式面對較高沸點或不太穩定的農藥時很難滿足實際分離需求。基于此,在具體檢測中應通過衍生化法的運用對農藥殘留物展開預處理后再引入氣相色譜法加以分析,即可獲取理想的分離效果[2]。在毛細管柱分離處理中,能大幅提升分離速度和分辨能力,節省不必要的耗時,進而提升檢測效益,取得更理想的農藥殘留檢測結果。
液相是化學分離領域中最高效、最具創新性的檢測技術,該方法適用于檢測分子質量大、熱穩性不足且極性較強的農藥殘留物質,擁有高于氣相色譜法的精確度和準確性,具體檢測中多采用帶熒光檢測器和柱后衍生系統的高效液相色譜進行檢測。熒光檢測法是利用農藥殘留成分熱穩性偏弱且會呈現相應的熒光色為原理,進而辨別農藥殘留程度。該方法操作簡單,能消除干擾元素混入的可能性,且檢測結果的精確度較高,但有部分農藥不會有熒光變色產生,故而在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紫外線檢測具備較高的靈敏度,且操作簡單方便,能夠直接測定待測樣品,同時分析速度快,能夠多次重復測量樣品。綜合農藥殘留檢測中液相色譜法的應用情況來看,紫外線檢測憑借自身精準度、廣泛度及耗時等方面的優勢,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
氣質聯用法即氣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分析方法,融合了氣相色譜法能夠完全分離的優勢,通過定性定量技術的應用展開測定,在與高性能檢測器相結合的基礎上,支持多種農藥的同時檢測,且檢測速度快、精度高。同時,質譜能夠精確地鑒定化合物的結構,在檢測多殘留及農藥代謝物中十分適用[3]。利用該方法檢測時,氣相色譜按時間分離混合物中的組分,質譜提供確認每個組分結構的信息。
液質聯用法即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分析方法,利用液相有效的化學分離作用和質譜高靈敏度、高選擇性的特點,完美地將色譜分離和質譜的定性、定量能力結合在一起,已成為食品安全檢測領域的一大利器。液質聯用法工作原理主要是待測樣品經液相的色譜柱分離后進入質譜系統,轉變為氣態離子,在真空狀態下,根據質荷比展開分離和測量,且以測得相對離子強度為縱坐標,以質荷比為橫坐標,繪制質譜圖。
檢測農產品農藥殘留時,如果人員出現不規范的操作或對檢測要點把控不準,最終獲取的檢測結果往往不具備較高的準確性。基于此,需要做好農藥殘留檢測各環節的精準控制。①嚴格控制采樣工作。技術人員在檢測農產品樣品時,需落實抽樣檢測與標準物質的準備工作,做好農產品農藥使用情況的調查,選擇具備代表性的樣品。例如,確定大棚或一畝地的范圍;通過對角或五點選擇法的運用抽取面積大于1 m2、數量不低于5 的樣品。完成抽樣條件的確定后,采取規格、材質相同的采集器進行作物摘取,避免損壞作物而影響檢測結果。②嚴格把控樣品運輸過程。完成抽樣作業并向實驗室運輸樣品待測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影響因素。例如,在運輸時選擇的工具要保證性質穩定、材質結實,進而保障樣品的真實性與可靠性,避免其受到污染或損壞[4]。同時,做好樣品預處理工作,如清除腐爛部位、枯葉和泥土等,不得用清水浸泡或沖洗樣品。若農產品有籽、有核,應實施去籽去核處理。③做好現場環境控制。農藥殘留檢測中要注重環境的控制,重點監督與檢測外環境,消除檢測結果可能受客觀因素影響的情況,以便保障檢測結果的精準度。在實際檢測中,需提前做好實驗現場清潔、儀器維護清理。同時,合理存儲檢測的殘留樣品,這樣不僅能規避雜質可能構成的影響,同時有利于檢測效果的優化。
能力驗證活動表示以相同樣品為對象,由諸多實驗室開展檢驗,以實驗室結果及參與實驗室為對象,匯總統計數據的中位值并展開比較與分析,完成實驗室檢測項目的能力評定。此類活動能幫助實驗室發掘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的缺陷與不足,通過對各檢測環節的客觀、科學評估,及時處理或規避操作失誤等。例如,農藥殘留檢測中有離群值出現時,擬定對應的整改計劃,在分析個人操作能力的基礎上,根據標準步驟開展檢查工作,探索產生離群值的原因,如試劑配制比例差異或滴定終點不明顯引起的結果偏差等,引入逐條分析方式確定問題的引發原因,經改進后,重新制作標準曲線來測定樣品。此類方法能幫助實驗室對內部控制系統重新審視,定期做好相關設備的核查,強化內控核查管理。同時,安排工作人員圍繞各個儀器展開對比試驗,保留樣品進行再檢驗,通過評價結果以及發現趨勢,明確潛在的問題。
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落實農產品質檢網系統平臺的構建,有利于提高農產品檢測結果的流動性,對接基層農產品質檢數據庫,做好質檢標準的完善及各機構農產品檢測結果的及時更新,能提供必要的依據供后續產品追溯使用[5]。期間,農藥殘留檢測部門及機構應積極開展前期交流活動,高度匹配工作內容與時間,共同構建信息平臺,強調雙方互補,規避重復勞動,加強農藥殘留聯合管理,有機結合農藥殘留檢測實驗管理、行政處罰及在線監測等信息,落實農藥殘留檢測管理系統的構建,并保障全區域覆蓋。針對依賴實驗室分析的檢測結果,有必要落實實驗過程的現場定性、攝像或拍照,做好檢驗記錄并向平臺傳輸攝錄的信息,接受企業及廣大消費者的監督。此外,必要的資金支持是農藥殘留檢測工作信息聯動不可或缺的支撐,因此各地區有必要加大投資力度,在政府財政預算中增添該部分資金,通過專項資金的設置、監管隊伍的優化調整,為資金專款專用提供保障。
本文在研究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優化時,主要以液質聯用儀為對象。
甲醇、乙腈、酸化乙腈及丙酮等屬于常見的農產品農藥殘留超聲提取溶劑。選擇甲醇與丙酮時,由于帶入大量水分,會加大鹽析除水操作難度,影響后續質譜進樣。選擇乙腈和酸化乙腈時,兩者能取得相同的回收率,但酸化乙腈作用發揮受到一定限制。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乙腈在不同極性農藥中發揮的提取效果較為良好,能溶于水,且在鹽的作用下能與水順利分離。同時,選擇乙腈進行提取時,其帶入的雜質遠少于酸化乙腈。基于此,在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時,可選擇乙腈作為提取溶劑。
①色譜柱的選擇。不同的配體有不同的選擇性,如疏水性、硅羥基活性等,所以需要根據目標物的結構合理選擇色譜柱[6]。②流動相。在選擇流動相時,要易于目標物的分離。流動相pH 值對目標物的保留與分離具有影響。合適的pH 值易于分離目標物與雜質,最大限度地提高分離效率。常用的流動相一般為水、甲醇和乙腈,添加劑一般選擇甲酸、乙酸和乙酸銨等。此外,合理地梯度選擇同樣能夠優化分析速度和分離效率。
能夠產生基質效應的主要成分一般包括無機鹽、極性化合物、含氮有機化合物、離子對試劑以及與目標物結構類似的化合物等,但解決辦法如下。①減少進樣體積。在儀器靈敏度能達到的前提下,減少進樣體積,可以適當降低基質效應的影響。②稀釋樣品。對于濃度較高的目標物,可用定容溶劑稀釋上機液,以此降低基質效應的影響。③改進樣品前處理方法。前處理過程可使凈化程度更高,可大幅減少樣品中的基質成分。其中固相萃取法和液液萃取法的凈化效果較好,但有的前處理處理過程比較復雜且步驟多,可能導致目標物的損失變大,影響目標物的回收率,所以在方法選擇時,要進行綜合考慮。④優化液相條件。改變流動相梯度洗脫比例,盡可能使目標物與干擾物經過色譜后更易于分離,以此降低干擾物對目標物的影響。
綜上所述,農藥殘留是影響農產品生產及銷售的重要因素,故而有必要嚴格檢測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這不僅能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同時能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農產品,從而為消費者的健康提供有效保障。相關檢測人員在檢測中需要熟練掌握各類檢測技術,以實際檢測樣品為對象合理選擇對應的檢測方法,同時做好檢測各環節的控制,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精確性,最大限度地規避農藥殘留對人體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