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云林,趙 茜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重慶 401336)
數字內容是由文化創意結合信息技術形成的產業形態,是以數字內容為核心、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為傳播渠道、以平臺為模式的產業群組,具體可分為網絡游戲、動漫、網絡視頻、直播、新聞資訊App、在線音樂、數字閱讀、在線教育、知識付費等細分領域[1]。數字內容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新業態、新應用不斷涌現,帶動產業加速發展。尤其是受疫情影響以來,數字內容消費活力走向全面釋放,網絡游戲、動漫、網絡視頻等領域在內容質量、產業規模和惠及人群規模等方面呈持續增長態勢。加快數字內容產業發展,對于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全球數字化與信息消費快速發展,數字內容已成為各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滿足消費需求、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支撐。我國高度重視數字內容發展,2016年國家發改委將數字內容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2017年文化部印發的《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實施數字內容創新發展工程”,著力發展動漫、游戲、網絡文化等產業。同時,我國具有龐大的數字內容目標消費群體,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超過16億[2],給數字內容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近年來,我國數字內容產業持續保持穩步增長,《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顯示,2020年,我國音視頻服務企業、在線教育平臺、直播帶貨等保持較快增長,互聯網企業網絡音樂和視頻、網絡游戲、網絡閱讀等信息服務收入7 068億元,在互聯網業務收入中占比55.1%。從產業細分領域來看,游戲產業增長較快,2020 年我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 2 786.87 億元,同比增長 20.71%[3],游戲用戶規模逾 6.6 億人,同比增長 3.7%;動漫產業保持穩步增長,智研咨詢統計顯示,2020年中國動漫產業產值約為2 140億元,同比增長10.25%;此外,網絡閱讀、直播、短視頻等產業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3.1.1 城市形象名片突出,產業發展環境較好
重慶市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繁榮現代的大都市形象,為游戲動漫、數字視聽、網絡直播等數字內容創新創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素材。截至2020年年底,重慶市已開通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累計開通5G基站4.9萬個,基本實現全市重點區域5G網絡全覆蓋,5G網絡建設走在全國前列。重慶市建有容納30萬臺服務器規模的大數據中心集群,建有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中新互聯互通國際超算中心,為數字內容產業出口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同時,重慶市深入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在軟件開發、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集聚了一批優秀企業,具有數字內容研發、設計、應用等技術合作基礎。截至2020年年底,重慶市數字經濟企業數量達到1.85萬家,同比增長11%,數字經濟增加值超6 000億元,同比增速超18%。
3.1.2 產業加速集聚,區域發展勢頭良好
隨著市委、市政府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各區縣加速數字內容產業布局。兩江新區依托重慶兩江新區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建設了上丁企業公園、海王星數字內容產業基地,集聚了完美世界、迅游科技、可蘭達等數字內容龍頭企業。永川區打造永川大數據產業園,依托西部職教城的人力資源優勢和成渝城市群重要節點的區位優勢,全力建設“全國先進影像和虛擬現實制作基地”。忠縣建設了全國最大的電競館——三峽港灣電競館,2019年獲授牌“重慶數字經濟(電競)產業示范園”。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重慶市數字內容產業規模超580億元,是重慶市數字經濟發展較快的細分領域之一。
3.1.3 多家龍頭企業落戶,帶動產業加速集聚發展
近年來,重慶引進了騰訊、愛奇藝、字節跳動、網易、人人視頻等知名企業,加快推進數字內容產業集聚發展。其中,騰訊西南總部落戶兩江新區,將在重慶建設騰訊光子(重慶)創新研發基地,打造騰訊游戲深圳總部之外的最大研發支持平臺。同時,培育了西信天元、優路科技、享弘影視等本地品牌企業,在動漫、數字閱讀、知識服務等細分領域引領作用發揮日益凸顯,產業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3.2.1 產業基礎與產業鏈發展水平仍然較低
全市數字內容產業缺乏體系化設計,產業資源分散,生態效應不明顯。雖然已經引進了騰訊、愛奇藝等頭部企業,但整體看大多數企業僅把內容審核、平臺運營等產業鏈低端環節落在重慶,而本土培育企業的產品研發實力弱、品牌效應不明顯,產業規模較小。而2020年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僅游戲產業規模已分別達1 063億元、1 200億元和1 066億元。
3.2.2 缺乏專項的政策導向
目前重慶市尚未出臺針對數字內容產業的專項指導文件和產業扶持政策,造成很多中小企業對市里相關產業政策的知情度不高,相關扶持政策落實成效有待提升。例如,目前重慶市沒有針對數字內容產品和服務設立相應稅目和稅率,部分企業按12%繳納,部分企業按6%繳納,未形成統一標準。相比來看,成都市提出建設西部文創中心的目標,并從用地、人才、主體培育等方面出臺了23條配套政策,最高獎勵2 000萬元。
3.2.3 產業整體發展環境不完善
數字內容產業對產業載體環境和整體氛圍要求較高,例如杭州市打造了影視產業國際合作實驗區、白馬湖生態創意城等高端載體,通過開展國際動漫節、文博會、影視藝術創新峰會等活動,吸引產業主體和人才集聚,形成品牌效應,而目前重慶在氛圍環境建設方面仍面臨缺載體、缺集聚等問題,品牌效應尚不突出。
3.2.4 人才瓶頸成為企業發展難題
目前重慶市在數字內容產業所緊缺的數字創意設計、軟件開發、內容制作等方面的人才培養院校和學科專業較少,且人才留渝率不高,導致很多企業無法將研發板塊落地重慶,只能尋求人才集聚的地區進行產品研發。
建議市委網信辦、市委宣傳部、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市文化旅游局等相關部門構建數字內容發展協同工作機制,完善數字內容企業引育、行政審批、監督管理等政策體系,共同推進數字內容產業發展。
建議研究梳理數字內容產業圖譜,實施精準招商,重點圍繞動漫、游戲、網絡視頻等領域,積極引進龍頭企業,著力推進數字內容企業總部基地和研發機構落戶發展。
建議優化全市數字內容產業布局,支持區縣充分利用閑置樓宇、倉庫和廠房進行改擴建,促進產業集群發展,打造數字內容特色產業基地。
引導和支持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開設游戲、動漫、網絡視頻等相關專業,聯合企業共建數字內容人才實訓基地,加強數字設計、內容制作、軟件開發等方面人才培養,增強本地人才供給。